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国主要水稻雄性不育系的光温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根据10个水稻雄性不育系的生育期及期间的温度和日长资料,研究了它们的光、温生态特性。用通径分析方法,分析了决定各不育系生育期变化的决策变量结果表明:晚籼及晚粳类型不育系的感光性强,中籼类型不育系的感光性弱到中等,早籼类型不育系的感光性一般都弱。10个雄性不育系中感温性弱的只占少数,感温性属弱到中强的品种占多数。除HS-3和SE21S的生育期决策变量为日长外,其他各不育系的决策变量均为温度。  相似文献   

2.
《气象》1977,3(1):10-10
几年来,抚顺地区进行早田套作油菜试验,取得了玉米、油菜双丰收。旱田套作油菜,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适时早播 油菜苗期有较强抗寒能力,可立足适时早播。一般当气温稳定在零度左右,土壤化冻在5—10厘米的条件下,就可播种。抚顺市、县在3月15—25日播种比较合适。适时早播能早出苗,早收  相似文献   

3.
2004年1-3月全省光温条件优越,降水偏少.有利油菜、冬小麦、柑桔等越冬作物的生长;但因缺水,池塘河库蓄水不足。明显影响春耕生产,尤其是不利早稻播种育秧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4.
稻茬冬小麦不同播种方式和播种量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茬冬小麦不同播种方式和播种量试验于2008—2009年度在江苏省农业科技综合展示基地(宿迁点)进行,试验共设计4种播种方式和3个播种量水平,研究分析不同播种方式和播种量及气象条件对稻茬冬小麦生长发育、抗逆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播种方式和播种量对冬小麦的生长发育及产量有显著影响,在生产实际中应结合具体情况采取适当的播种方式,播种量水平以每亩20万株左右基本苗较理想。在粳稻收获较晚,冬小麦无法适期播种时,可以采取稻田套播方式,播种量要适当增加;籼稻腾茬早的,可以选择收获后7 d左右人工撒播或条播;在茬口和气候等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尽可能采取水稻收获后2 d左右进行冬小麦播种。条播能更充分的利用光温水等气候资源。  相似文献   

5.
稻茬冬小麦不同播种方式和播种量试验于2008—2009年度在江苏省农业科技综合展示基地(宿迁点)进行,试验共设计4种播种方式和3个播种量水平,研究分析不同播种方式和播种量及气象条件对稻茬冬小麦生长发育、抗逆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播种方式和播种量对冬小麦的生长发育及产量有显著影响,在生产实际中应结合具体情况采取适当的播种方式,播种量水平以每亩20万株左右基本苗较理想。在粳稻收获较晚,冬小麦无法适期播种时,可以采取稻田套播方式,播种量要适当增加;籼稻腾茬早的,可以选择收获后7 d左右人工撒播或条播;在茬口和气候等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尽可能采取水稻收获后2 d左右进行冬小麦播种。条播能更充分的利用光温水等气候资源。  相似文献   

6.
1991年在武昌采用人工光周期处理和自然条件下分期播插等方法,对863-101-01专题提供的11个不育系育性转换的光温反应类型进行了鉴定,初步探明了影响这些不育系育性转换的光温因子和临界光温指标。结果表明,大多数不育系的育性转换均受到光周期与温度的共同作用,纯粹的光敏型或温敏型不育材料是不存在的,从而为选育生态适应性较广的光敏核不育系提供了农业气象依据。  相似文献   

7.
10月份,全国大部地区降水偏多,汉江流域、淮河流域、江南、西南东部等地出现了12~18天严重连阴雨天气,琼、粤、陕等省出现了暴雨或特大暴雨,局部洪涝灾害严重。月平均气温,除华南东部沿海偏高2~3℃,北疆偏低2~4℃外,全国其余大部接近常年;月内气温起伏较大。全国大部地区日照条件较差,东部农业区月日照时数偏少50~100小时。总体而言,本月全国大部地区降水丰沛,对缓解旱情及塘库湖泊蓄水有利,但持续阴雨寡照,对秋作物的成熟和收晒及冬小麦、油菜的播种出苗不利。1 冷空气活动频繁,温度起伏较大  月平均气温与常年同期相比,河套地区、…  相似文献   

8.
崔鲜一 《内蒙古气象》1997,(2):37-39,F004
采用以气候因子温度、日照和辐射量为自变量,小麦株高、生育天数和产量构成因素为依变量,进行逐步回归分析。探讨气候生态因子与引进小麦种质的生理机理的关系,并育成“中图1号、2号、3号”3个新品种。结果表明,株高以日均辐射量为主导因素,生育无数以日均温度为主导因素,小德数和粒重以日照为主导因素,为引种选育提供科学管理的信息。  相似文献   

9.
4~ 6月是我省油菜、冬小麦等越冬作物成熟收获,早稻、棉花、花生等作物播种育苗的关键时期。 2001年 4月全省大部时段光温适宜,未出现低温连阴雨天气,天气条件对早稻、棉花、花生等春播作物的播种育苗及油菜结荚、冬小麦壮籽有利;全省早稻基本上未出现烂种烂秧现象,且秧苗长势良好,素质高。受强对流天气影响, 4月中、下旬冰雹、龙卷风、暴雨等灾害性天气使我省部分地区农业生产受到影响。 4月 20日、 28日,金溪、吉安、宜春等地暴雨成灾,吉安市农田受灾面积 15 207hm2,成灾面积 8 273hm2,绝收面积 1 378hm2;抚州的 4个乡镇出…  相似文献   

10.
川西高原气象条件对稻米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彭国照  张勇 《高原气象》2004,23(Z1):156-160
为了研究气象条件对稻米品质(主要指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影响,利用优质稻品种"合系39号",在川西高原南部分期播种试验资料和稻米蛋白质、氨基酸等的实验室分析资料,采用正交多项式积分回归方法,分析了从齐穗前35天到成熟期间温度、日照、温度日较差等因子对稻米蛋白质及氨基酸含量的动态影响,建立了气候生态主导因子的动态影响综合模型.结果表明,温度的影响从齐穗前20天至齐穗后40天,温度日较差和日照的影响从齐穗前30天至齐穗后40天,且不同时期的影响系数不同,但蛋白质、氨基酸的变化基本同步.  相似文献   

11.
1 前期天气气候概况及影响去冬今春 ,我县气候偏暖 ,降水量偏少 ,空气干燥 ,蒸散量大 ,土壤水分严重亏损失衡 ,形成严重的冬春连旱 ,使河流径流量减小 ,水库蓄水锐减 ,小溪断流 ,山塘干枯 ;夏收作物扬花灌浆受影响 ,小麦籽粒不饱 ,油菜荚果小不饱满。春耕备耕生产受制 ,大季作物播种推迟 ,水稻寄秧困难 ,土壤板结 ,包谷等旱地作物不能及时播种 ,提前播种的旱地作物出苗不齐 ,秧苗叶黄尖枯 ,有的甚至枯萎 ;干旱地区人畜饮水困难 ,群众生活受影响 ,农业生产形势十分严峻。4月 1 9日 ,对入侵我县的强对流天气过程实施作业试验获得成功 ,化雹为…  相似文献   

12.
10月份,全国大部地区降水偏多,汉江流域、淮河流域、江南、西南东部等地出现了12~18天严重连阴雨天气,琼、粤、陕等省出现了暴雨或特大暴雨,局部洪涝灾害严重。月平均气温,除华南东部沿海偏高2~3℃,北疆偏低2~4℃外,全国其余大部接近常年;月内气温起伏较大。全国大部地区日照条件较差,东部农业区月日照时数偏少50~100小时。总体而言,本月全国大部地区降水丰沛,对缓解旱情及塘库湖泊蓄水有利,但持续阴雨寡照,对秋作物的成熟和收晒及冬小麦、油菜的播种出苗不利。  相似文献   

13.
为使春小麦能稳产、高产,年年增产,根据新疆气候特点,结合春小麦阶段生长发育特性,为生产部门提供科学依据和合理的生产建议与措施是非常必要的。1春小麦对气象条件的要求1.1播种──出苗春小麦种子在日平均气温0~3℃时发芽,5℃以上出苗。春小麦适宜播种开始的温度是春季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0℃,即早春土壤夜冻日消时地表解冻5~7cm时进行,大量播种气温指标是日平均气温0~5℃,低于0℃或高于10℃均不直播种。春小麦适播期除要求有适宜的温度外,还要有一定的水份,一般春小麦播种的适宜土壤水分为田间最大持水量60%~70%时,利于…  相似文献   

14.
卡杜拉小粒种的咖啡是自花传粉作物,自然变异率低,个体间差异小,群体开花结果整齐,单位面积产量稳定,增产潜力大,饮用品质优良[1]。海南省八十年代开始大面积种植卡杜拉小粒种咖啡。为了观测卡杜拉在增州市的气候适应情况及掌握其生长发育的农业气象条件,我们在信州市宝岛新村安排了栽培与农业气象条件关系的试验,进行了定期观测。1材料和设计1986年9月中旬在宝岛新村定植卡杜拉小粒种422株,株行距1×2米。1987年随机选10株进行定期物候观测,气象资料由研究院气象站提供。2结果分析2.1卡杜拉咖啡的物候观测2.1.1主干生长量198…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杂交水稻亲本的花期相遇问题,今年在1977年工作的基础上,继续在盘城公社进行了第二年的田间分期播种试验,并且试验是大田和盆栽观测相结合进行的。杂交稻亲本我们选用了江苏省生产上推广的父系是IR—24,IR—26,IR—661;母系有二九南1号A,珍汕97A。父本系统三个品种从播种至始穗的时间相差无几;母  相似文献   

16.
13个水稻新不育系育性指标生态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997~1998年度参试的13个新不育系为材料,依据在三亚市、武汉市和贵阳市三个地理生态区,进行分期播种试验所获得的套袋自交结实率和温度、日照长度资料,采用光温因子分极和育性量化模型等两种分析方法进行育性指标的生态特性研究,并初步分析了它们的生产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利用积温指标预测杂交水稻亲本花期,由于积温的不稳定性,其精确度不能完全满足生产实际的需要。而且,在积温计算方法上也不完全一致[4—6],需要进一步探讨。为此,1978—1979年以IR661、IR26、珍汕97A、二九南1号A等品种为材料进行了分期播种及人工遮光试验。 本文为1979年多点联合试验报告,但考虑到问题的实质,在阐述过程中,也联系到前两年的试验资料和结果[1—3],使结论趋向更正确,以适应农业气象服务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玉米分期播种试验总结:温度对玉米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揭示气温变化对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在榆树市开展玉米分期播种试验。试验设早中晚3个品种、3个播期和3个重复,进行玉米生长发育进度、产量和温度、降水观测,分析温度条件对玉米生长发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的生育速度与温度条件有密切关系,气温越高,出苗速度越快,平均气温每升高1℃,出苗速度提升17%左右,营养生长速度提升5%左右。较早播种的处理由于积温多、有效生育期长,产量比较高。积温每增加100℃·d,单位面积产量增加8%左℃右。  相似文献   

19.
以上麦分带轮作制和油菜育苗移载农业适用载培技术为研究对象,分析各载培技术条件下播种适宜的农业气象指标,用非邻均值生成法对正常年理上积温建立修正列模型,以安顺地区为例进行的技术条件下小麦,油菜播种期农气指标分析及播期预报方法研究。  相似文献   

20.
“FA旱地龙”是由新疆哈密黄腐酸厂研制生产的一种对农作物具有抗旱节水,抗寒防冻,提高作物产量等多种功能的植物生长营养剂。1997年进行了山地谷子FA旱地龙使用对比试验。1材料和方法1.1试验概况试验设在缓德县田庄乡燕峪沟村的山坡旱地上,上质为黄绵土,肥力中下,前茬洋芋,小区面积600m’,供试品种为黄卡谷。5月5日播种,施炭铰750kg/hm‘作基肥,7月6日出苗(下种后因墒情不好,故一直至7月2日下雨后才出苗)每公顷留苗18万株,其他栽培管理措施同一般大田,10月15日收获,生长期仅100d。1.2试验设计试验采用简单对比法排列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