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质体作为地质灾害的载体,控制地质灾害的类型、规模、方向、变形破坏的方式等。本文以黟县Y027公路溪下村段崩塌为例,从构造、节理裂隙、工程特性等方面分析总结了该崩塌的三种结构破坏模式,其中,节理裂隙的密度、产状,决定危岩体的块度、变形破坏的结构面等;构造褶皱等活动强度决定了岩体的破碎程度,也即灾害的规模;岩体的工程特性反映了岩土体的力学机制及吸水能力,也即抗滑能力的强度。地质体孕育了斜坡变形的主体,在人类工程活动及降雨等外力因素激发下,形成地质灾害。  相似文献   

2.
杜伟  王娜 《吉林地质》2013,(4):151-153
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是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编制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的基础。本文所述地质灾害是地质灾害防治条例中规定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这些地质灾害的发生与地形地貌、岩体类型、密度、降水强度等地质环境条件及人为工程活动等密切相关,本文对吉林省地质灾害易发地区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3.
危岩体是影响人类生命财产安全与工程活动的自然地质灾害之一.对危岩体的勘察、稳定性评价与防治是地质灾害防治的研究难题.受危岩体复杂地质特征影响,南门湾危岩体由20余个危岩块体组成,其防治设计存在一定工程风险.本文通过分析岩体裂隙系统发育状况,在W6危岩单体稳定性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赤平投影法评价危岩体稳定性的判断标准与南...  相似文献   

4.
爆破工程地质灾害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因爆破作用而产生的诸如岩体失稳、爆破怍用方向改变、爆破飞石、爆破地震波等爆破工程地质灾害,对工程建设和环境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并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基于爆破工程地质学理论研究及生产实践,作者提出爆破工程地质灾害的基本概念,系统分析爆破工程地质灾害的形成原因、机制、条件以及爆破工程地质灾害类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避免或减轻产生爆破工程地质灾害的具体措施。即必须重视和加强爆破工程地质勘测研究工作,正确运用爆破岩体工程地质力学原理,分析、评价爆破工程地质条件,预测爆破效果、质量及可能发生的爆破工程地质灾害,有效控制炸药能量与爆破岩体介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效果,最大限度地避免爆破工程地质灾害的产生。  相似文献   

5.
地质系统热-水-力耦合作用的随机建模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热-水-力(THM)耦合作用是岩石力学与环境地质中的重要基础理论问题,核废料地质处置库周围的缓冲材料和围岩中的热-水-力耦合现象将影响其力学稳定性、热传导性和渗透性,进而影响放射性核素在裂隙岩体中的迁移规律。核废料或放射性废料的地下深埋处置是国际上正在研究的永久性隔离的有效方法之一。因此,对核废料地质处置法安全性评估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对裂隙岩体中力学稳定性与构造应力、地下水渗流及热载荷等的耦合作用之数值模拟和评估。这已成为当前刻不容缓的重要的环境影响评价课题。笔者研究了温度场-渗流场-应力场中热传导系数和渗透率以及岩体力学参数的空间变异性,用实验方法研究三场耦合效应及裂隙岩体的场性能等效处理,试图建立热-水-力耦合作用的随机性数学模型及可视化数值模拟方法,为核废料地质处置安全性评估提供直观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6.
矿山工程的特点:①建设项目分散;②地质环境条件相对复杂;③各功能区对地质环境的要求及破坏程度差异较大。针对矿山分项工程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对指导矿山地质灾害防治具有现实意义。文章以河南某地石灰岩矿山为例,着重介绍矿山分项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的基本思路、分析方法及防治对策。在查清地质环境条件及地质灾害现状基础上,结合采矿工程破坏性强、爆破材料仓库对环境要求高等分项工程的特点,以表格的形式分别对矿山工业广场、采矿场、碎石车间、爆破材料库、矿石库、废石场等分项工程引发、加剧和遭受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进行预测。根据地质灾害的危害对象、危害程度和期望价值损失率对分项工程建设场地的危险性及适宜性进行评估,并分类、分项提出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实践证明,以分项工程为研究单元的矿山地质灾害逐项分析预测模式,所得结论与建议,便于矿山工程设计、施工和运行管理人员对地质灾害评估成果的运用。  相似文献   

7.
赵晓玲  孙健  黄多成  汪灶建 《安徽地质》2017,27(4):297-300,313
地质环境是城市建设与发展的重要基础,阜阳市人口众多,地质资源丰富。本文根据取样测试结果,结合阜阳市区域地质环境特征,分析阜阳市存在的区域地下水位下降、深层地下水位降落漏斗,水土污染和地质灾害等环境地质问题及其成因,旨在为国土规划、开发整治、环境地质问题与地质灾害防治,以及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服务。  相似文献   

8.
通过野外调查及资料收集,对铜鼓县某开发项目场地的气象、水文、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震、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及人类工程活动条件分别进行分析讨论,指出区内地势较陡,岩石裂隙发育,残坡积风化层厚度不均衡,自然条件下发生地质灾害为中度,工程建设将引起环境地质变化,诱发不同程度地质灾害,提出在建设过程中要加强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9.
陡峻边坡崩塌主要受控于岩体节理裂隙和结构面的组合,是西南地区频发的地质灾害之一。基于对李家屋脊崩塌区的工程地质条件的调查,阐述了崩塌危岩体的变形特征,进而对其成因机制和破坏模式进行了分析,对危岩体的稳定性进行了评价,对其治理给出了防治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0.
戴长寿 《江苏地质》2001,25(3):146-149
从20世纪50年代末以来,江苏的环境地质工作经历了寻找地下水资源及区域性基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城市水文地质、 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勘察,全省市、县地下水资源评价,环境地质及地质灾害防治研究,走向市场直接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等发展阶段.它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并在各方面取得了很大发展.  相似文献   

11.
《岩土力学》2009,30(4)
本书以岩体多场广义耦合理论与应用为主题,重点阐述岩体多场耦合机理和耦合模型,提出了考虑结构面峰后力学特性的界面层模型、考虑结构面渗流与变形耦合的广义立方定理,探讨了岩体表征单元体(REV)分析方法及岩体力学参数取值方法,论述了岩体多场耦合的工程作用效应,系统介绍了岩体应力场、渗流场及其耦合的数值模拟方法。本书立足于岩体地质特征与赋存环境研究,注重岩体多场耦合工程作用效应研究,强调岩体多场耦合的模型选择与参考选取;在论述岩体多场耦合机理与数值模拟方面,既以作者及团队的研究成果为主,又力图兼顾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与主要成果。  相似文献   

12.
中国南阳伏牛山世界地质公园地质灾害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南阳伏牛山世界地质公园位于豫西南山区。地貌类型以中、低山为主,地表多出露变质岩及侵入岩,岩体风化强烈,多赋存基岩裂隙水,地质构造发育,人类工程活动强烈,园区地质环境条件复杂。通过野外调查及评价,园区处于地质灾害高易发区,主要地质灾害有崩塌、滑坡和泥石流。针对地质公园这一特色旅游,提出地质灾害防治对策,保障当地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地下水》2017,(3)
灰坝工程中灰水渗漏易对地下水产生污染,为预防治理地下水污染,应研究灰场污染物的运移机理,在运移工程中由于岩体裂隙的粗糙性和各向异性,渗流及溶质运移模型实际非常复杂。本文着眼于建立将粗糙裂隙岩体非连续渗流、溶质运移数学模型,应用于陡立裂隙网络岩体渗流浸润线及出漏点溶质浓度数值模拟,为定量分析灰场对地下水的影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马秀媛  芮洪兴  王倩 《岩土力学》2014,35(8):2191-2196
岩体赋存于一定地质环境中,经过漫长的地质构造作用,形成由连续性状的岩石材料和非连续性状的各种地质结构面组成的复杂地质体。渗透率是影响这种复杂岩体渗透特性的重要参数之一,渗透率选择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裂隙岩体渗流分析结果的可靠性与工程稳定性。采用室内试验的方法,结合达西定律确定裂隙岩体的渗透率。通过自行研发的5种尺寸压力室测定不同尺寸岩石试样的渗透率,得到由不同裂隙、孔洞组合的岩石试样在稳定流、非稳定流下的渗透率,并由此分析得到多尺度岩石的渗透特性。从多组试验结果中分析可得,随着岩石试样的尺寸增加,岩石的渗流通道增多,从而渗透率增大,但增大到一定程度后会趋于稳定,这一渗透规律对实际工程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中国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地质灾害特征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地质环境条件比较复杂,园区内以崩塌、滑坡为主的地质灾害较为发育,文章论述了园区内地质灾害类型及影响因素,并对园区内环境地质问题进行了成因探讨,对园区环境地质条件分析后提出了地质灾害防治对策,运用SNS(Safety Netting System)柔性拦石网防护施工技术及抗滑桩加固法治理危岩体及滑坡体.  相似文献   

16.
王环玲  徐卫亚  童富国 《岩土力学》2008,29(9):2397-2403
岩质滑坡除与地质条件、降雨等因素有关外,泄洪雾雨也成为其不可忽视的催化剂。通过裂隙岩体渗透性与应力关系,裂隙岩体的弹塑性本构关系以及渗流场的控制方程,建立起饱和非饱和渗流场与应力场耦合的等效连续介质模型。编制了有泄洪雾雨影响的饱和-非饱和渗流与应力耦合三维有限元程序,通过迭代求解达到两场耦合目的。以实际工程为例,根据边坡的地表信息、开挖信息、岩层分界信息以及排水洞和帷幕信息等,建立起边坡地质模型。通过耦合计算,详细分析了耦合后边坡岩体的变形、应力以及塑性区等。计算结果表明,雾雨区的边坡稳定与渗流场变化有着重要关系,在评价边坡稳定与否时,要考虑渗流场对其影响。计算成果为实际工程的安全评价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付贵 《地下水》2011,(4):85-86,140
裂隙岩体的渗透性是地质灾害、水电工程、矿山工程等研究中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岩体裂隙本身的渗透性取决于它的空间几何参数,因此,可以通过直接测量裂隙的几何要素计算出岩体的渗透系数。岩体的结构及其透水性直接关系到建筑物围岩的稳定及安全.通过水力劈裂试验,可以真实地反映高水压作用下岩体的结构和渗透性的变化规律.以某水电站工...  相似文献   

18.
《地下水》2017,(3)
在查明研究区滑坡地质灾害基本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对区内岩质崩塌地质灾害的发育特征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并对区内崩塌地质灾害的形成机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位于火焰山南麓,地势北高南低,地貌类型为构造剥蚀低山及河谷平原;研究区内共发育有崩塌地质灾害点29处,均为岩质崩塌;研究区内崩塌危岩体主要受坡体卸荷裂隙和风化裂隙控制,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加剧将对危岩体的影响日益加重。  相似文献   

19.
北京市地质灾害状况及制定地质环境管理办法论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论文从北京市自然地质背景和资源现状出发,根据目前资源开采中存在的地质环境问题、地质灾害程度以及地质环境发展趋势,论述了北京应尽快制定、颁布与实施地质环境管理办法的必要性、迫切性、可行性和相关依据。北京市主要有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以及矿山环境污染,而针对这些问题开展的监测预报工作还很少。纵观北京市社会、经济及资源的利用与发展,已逐步显现出地质灾害、矿山环境等地质环境问题对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诸多困扰。目前地质灾害及地质环境管理的现状都显示出本市地质环境监测与预报工作还很薄弱,相应的法律、法规建设也不健全。因此,制定地质环境管理办法已迫在眉睫,应使地质环境管理有法可依,改善目前地质环境,保证北京市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岩爆是深埋长大隧道面临的最主要的地质灾害之一,准确的岩爆预测对保障施工过程中人员、设备的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以拉林铁路巴玉隧道为研究对象,依据隧道沿线现场调查工作及试验研究成果,评价了工程区岩体的整体性和岩爆倾向性;以工程地质条件为基础,综合分析隧道工程区地应力场环境及邻近工程实测地应力成果,利用工程类比和三维数值反演方法获得隧道工程区初始应力场;选取隧道横断面作平面应变分析,计算获得开挖后隧道沿线围岩二次应力场;最后利用修改后的谷-陶岩爆判据对隧道全段进行岩爆状态预测,结果表明隧道多段具有发生中等或高等岩爆的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