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阐述了对《地质环境监测管理办法》的理解,结合北京市地质资源开发利用情况,地质环境问题,地质环境监测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并提出了北京市地质环境监测除《办法》中的地质灾害监测.地下水地质环境监测、矿山地质环境监测.地质遗迹监测外,其他相关地质环境监测工作主要包括活动断裂监测,土壤地质环境监测、地热与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地质环境影响监测。重大工程建设地质环境影响监测。并阐述对北京地质环境监测体系及监测网络体系建设构想。  相似文献   

2.
西藏自治区矿山主要地质环境问题及防治建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西藏自治区矿产资源丰富,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矿山环境问题,特别是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和地质灾害日益显现,不仅影响到矿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还危害社会稳定和人民生命及财产安全.本文在矿山地质环境调查的基础上,论述了矿业开发在西藏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及矿业开发存在的主要地质环境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和建议.以期达到合理开发和保护矿山地质环境,促进人与资源、环境之间协调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西北地区矿山环境地质问题及动态数据库建设   总被引:5,自引:5,他引:5  
西北地区矿产资源丰富,矿业开发已成为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经济支柱。但是由于该区生态环境脆弱,不合理的矿业开发导致矿山环境地质问题严峻,部分矿区呈现加速恶化势态。资源损毁、地质灾害、环境污染是矿业活动的主要环境地质问题。矿业引发的地质环境问题与矿产资源类型、开发方式、地域条件及矿山企业的规模、性质关系密切。在研究分析矿山环境地质问题的基础上,建立了以MAPGIS为平台的可视化动态环境地质数据库。  相似文献   

4.
为充分掌握甘肃肃北某铁矿矿区地质环境现状,并对矿区地质环境进行恢复治理,在现场调查的基础上,从地质灾害、地下含水层、地形地貌景观和土地资源4个方面,对铁矿山可能发生的地质环境问题进行现状评估、预测评估和恢复治理分区,总结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保护治理措施。通过本防治措施的实施,可使日益加剧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得到有效遏制,减少或消除矿山地质灾害的发生,全面恢复矿山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5.
对河南由于矿山开采引发地质灾害、资源毁损、景观破坏等地质环境问题进行阐述,并对近年来开展的矿山环境治理工作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治理建议。  相似文献   

6.
正《矿产资源高强度开采区地质灾害与防治技术》全书9章:绪论、地质环境条件、矿产资源及开发现状、矿产资源开采强度与地质灾害研究、矿产资源开采区地质环境问题与地质灾害、矿产高强度开采区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分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示范工程与成效、结论。该书的主要创新内容:(1)提出了矿产资源开采强度的新概念,确定了矿  相似文献   

7.
矿山地质灾害及其防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概述 地质灾害既是经济问题,也是社会问题。政府十分重视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1999年“世界地球日”的主题就是“防治地质灾害”。矿山地质灾害是广义地质灾害的一种,它对资源、环境的破坏作用和社会影响正日趋严重,已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8.
赵晓玲  孙健  黄多成  汪灶建 《安徽地质》2017,27(4):297-300,313
地质环境是城市建设与发展的重要基础,阜阳市人口众多,地质资源丰富。本文根据取样测试结果,结合阜阳市区域地质环境特征,分析阜阳市存在的区域地下水位下降、深层地下水位降落漏斗,水土污染和地质灾害等环境地质问题及其成因,旨在为国土规划、开发整治、环境地质问题与地质灾害防治,以及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服务。  相似文献   

9.
江润黎  李兰 《地球科学进展》2004,19(13):262-266
矿山城市地质条件复杂,工程活动强烈,地质环境改造频繁,地质灾害频发,给城市规划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成为矿业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瓶颈。以抚顺市采矿活动导致地质环境恶化地质灾害频发为例,简要的论述了城区地质环境及地质灾害与城市规划之间的关系,阐述了地质环境对城市规划的制约作用,指出了地质灾害评价为城市规划服务是一个综合性、跨学科的重大问题,提出了城区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价的方法,论证了地质灾害综合评价在城市规划中的地位,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规划管理的模式。  相似文献   

10.
贾三满  姜媛  赵越 《城市地质》2015,(Z1):111-116
本文选取山区泥石流、崩塌、滑坡、地面塌陷等突发性地质灾害,以及平原区地面沉降、地裂缝和活动断裂等缓变性地质环境问题,作为北京市地质环境质量影响因素。从城市工程地质学观点出发,首先制定各单灾种危险性评价标准,再叠加各因素进行地质环境综合分区评价,将北京市地质环境质量划分为良好、较差和差区。并结合城市规划与防治措施,分析各区地质环境特征及功能规划,为北京市城市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陕西省地质灾害防治现状问题与对策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随着《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的颁布施行及经济社会发展对生态环境改善的需求,迫切需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不断改进.陕西省是我国地质灾害比较严重的省份之一,如何进一步搞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高地质灾害防治效果,不仅是依法行政,切实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紧迫要求,而且对于保障国家生态安全和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促进作用。文章立足干区域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以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为目标,首先回顾了陕西省地质灾害灾情,从时空角度分析了地质灾害的分布特征,介绍了陕西省地质灾害调查成果;从7个方面系统总结了近年来陕西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情况。在此基础上,针对当前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存在的5个突出问题,提出了今后陕西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基本原则和总体思路,在具体防治对策上,提出“构建综合体系,形成防治合力”,即构建防御管理、治理、资金保障和应急救援4体系构成的防治综合体系,深入探讨了构建地质灾害防治综合体系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2.
沟域经济是北京市在农业区域经济,流域经济基础上,结合北京山区农业发展基础与资源特点提出的一种新的发展模式。而规划的沟域经济发展区往往也发育各类地质灾害。本文论述了北京市先期规划的7条沟域经济发展区的概况、地质环境背景及地质灾害的发育特点,论述了沟域经济发展与地质环境的相互影响;提出了发展沟域经济,保护地质环境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矿山生态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环境基础。该文在介绍莱芜市石棚地区的地质、水文特征的基础上,对损毁山体的地质环境现状和存在危害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矿山生态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的生态、工程措施,实现了生态、社会、经济三大效益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4.
北京城市地质工作进展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北京城市地质工作主要进展,提出了当前城市地质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思考了未来北京城市地质工作发展方向。提出:北京建设世界城市对地质工作提出了更高的战略需求,需要充分借鉴纽约、伦敦和东京等特大城市地质工作经验,启动城市地质工作立法,强化城市地质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性作用;实施首都建设地质响应计划,统筹部署地质工作;加快首都地区地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平台建设步伐,有效解决与城市发展和城市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重大地质问题。  相似文献   

15.
采用大量调查数据对平顶山矿区环境地质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研究.区内主要有地面变形、水资源系统破坏、土地资源破坏、矿坑突水、瓦斯突出、水土流失等环境地质问题,其环境地质问题十分突出,已严重制约了矿区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作者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了平顶山矿区环境地质问题的防治措施.避免、减轻或得以治理.并对防治投资、管理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王颖 《城市地质》2009,4(2):35-39
遥感技术具有宏观、快速、准确、动态、多时相等特点和优势,可以为城市地质环境调查提供有效的技术方法和研究手段。本文主要结合北京地质环境及其调查监测工作,对地质环境遥感调查与监测应用性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7.
云浮硫铁矿已开采多年,但开采中带来了一系列环境问题。本文通过对矿区进行的地质环境综合评价,查明了主要矿山地质环境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其原因;利用敏感因子—综合分值评价法,对云浮硫铁矿矿山地质环境质量进行分区,提出了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建议,最大程度的降低矿山开采对地质环境的不利影响,努力构建"和谐矿区,和谐社会",促进生态环境、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与相关城镇发展之间的关系,本文在阐述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及常见治理措施的基础上,依据定性及定量相结合的原则,尝试构建了治理工程产生的城镇发展效应评价模型。并以资源枯竭型城市四川省华蓥市及北京市史家营乡为例,进行了效应试评价。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不合理的人类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的破坏,在山区引发了各类突发地质灾害,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也严重威胁着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本文基于2013年的调查数据,分析论述了北京市突发地质灾害隐患的分布现状、发育特征及影响因素,采用"专家打分综合指数法"将研究区划分为突发地质灾害高易发区、中易发区.低易发区,不易发区4个等级,为北京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随着近几十年河北省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口增长和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产生了大量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影响了河北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产生这些地质灾害的主要原因就是人类活动强度超出了当地的地质环境承载能力。为客观分析河北省地质环境承载能力,建立了河北省地质环境承载能力评价指标,并分别进行了河北省地质环境承载能力本底和状态评价。通过对评价结果的研究分析,提出了新的地质环境承载能力状态评价指标和方法,为将来建立多方协同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长效机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