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松辽盆地泉四段扶余油层地层层序新认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松辽盆地泉四段扶余油层发育浅水湖泊三角洲相和浅水湖泊相,沉积构造环境属于闭塞浅水坳陷湖盆,其层序特征类似于稳定克拉通盆地层序,也类似于缓坡被动大陆边缘型盆地层序,气候是控制陆相坳陷盆地层序形成的主要因素,三级层序内总体应表现为水进体系域-高位体系域构成1个完整的层序,而低位体系域不发育。通过岩心、录井、地震等资料研究分析,认为泉四段扶余油层是1个三级层序,发育水进体系域和顶部薄层强制水退边缘体系域;泉四段与泉三段地层分界是其层序的底界;泉四段顶界地震反射层T2也是层序边界,是泉四段三级层序的顶界。精确识别和建立地层层序格架对石油勘探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闭流坳陷湖盆的气候层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闭流坳陷湖盆以发育气候层序为特征,在理想条件下,气候三级周期的变化基本符合正弦曲线;一个完整的闭流坳陷湖盆气候层序Ⅰ型层序应包括4个体系域:低水位进积楔体系域、水进体系域、高位体系域和强制水退楔体系域;同样一个完整的闭流坳陷湖盆气候层序Ⅱ型层序应包括3个体系域:水进体系域、高位体系域和强制水退边缘体系域。这些体系域在气候周期变化的曲线上有相应的位置,层序界面则位于基准面变化的最低点。  相似文献   

3.
东海西湖凹陷下第三系层序地层学分析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运用威尔(P.R.Vail)等人提出的层序地层学原理,对东海西湖凹陷下第三系层序地层学进行分析研究。笔者认为西湖凹陷层序的发育虽受到构造运动的影响,但层序的形成、发育和结速主要受控于海平面升降的变化。海平面变化的频繁周期性,决定了生物面貌,体系域发育和沉积相的基本特征。本文侧重分析了始新世平湖组(Ⅱ2-Ⅱ6)发育的低位体系域、海进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并利用地震、钻井、测井等资料论述了不同体系域中的  相似文献   

4.
钻井和地震资料的丰富程度决定了储层预测研究精度。在多井区,利用地震属性及单井沉积相来确定平面沉积相,研究精度高;而在少井、无井区的海域,如何利用地震资料进行沉积储层研究,至今没有一个成熟的方法。渤海湾盆地渤中凹陷西环BZ3-1区钻井较少,完整钻遇到沙河街组的井则更少,以该区的沙河街组为例,基于地震多属性分析技术,结合古地貌分析,半定量确定研究区的沉积体系分布特征。通过三维可视化技术和切片技术的高精度三维沉积体系分析表明,由于三级层序发育于二级层序的不同体系域,会导致三级层序的体系域沉积体发育特征的不同。沙三段SQsl3层序发育于二级层序的低位体系域(LST),其低位体系域的扇体规模要远远大于高位体系域(HST)的扇体;SQs3m层序发育于二级层序的水进体系域(HST),其低位体系域三角洲朵体规模与高位体系域的三角洲朵体相当;SQs3u层序发育于二级层序的高位体系域,其高位体系域三角洲朵体规模远远大于低位体系域的三角洲朵体。  相似文献   

5.
较为全面地回顾了强制海退概念的提出及对传统层序地层学发展的推动作用;结合国内外对强制海退沉积的最新研究进展,探讨了沉积层序体系域四分法的可行性和强制海退体系域的主要沉积特征。  相似文献   

6.
塔里木盆地石炭系层序地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地震、钻井、测井、岩心、露头及分析化验资料,将塔里木盆地石炭系划分为4个地震层序和6个沉积层序,其中Csq1、Csq2、Csq5层序为工型层序,Csq3、Csq4、Csq6层序为Ⅱ型层序,与标准的工型层序比较,盆地内Ⅰ型层序低位体系域以河流沉积体系和低位扇三角洲沉积体系为特征,缺失盆底扇、斜坡进积复合体等深水沉积体系;Ⅱ型层序中陆架边缘体系域不发育,主要的沉积体系以浅水碳酸岩台地和海岸平原为特征。石炭纪早期层序形成在起伏不平的剥蚀面之上,以填平补齐的充填沉积为主,中后期层序则发育在宽阔平坦的盆地内,层序地层学格架模式可用Van的被动大陆边缘模式来描述。  相似文献   

7.
歧口凹陷滩海区下第三系地震反射特征及层序划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利用地震反射同相轴的终止形式和不连续类型 ,对歧口凹陷滩海区下第三系地层进行层序的划分 ,并对不同体系域内部及层序界面的地震反射特征进行较为详尽的描述。研究结果表明 ,歧口凹陷下第三系发育有六个层序 ,每个层序的顶、底界面分别对应于区内七个地震反射界面。不同成因及不同沉积环境的层序内部具有不同的地震反射相。并讨论体系域与油气赋存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胶州湾青岛近海沉积物微古化石及浅层地震资料的综合解释,运用层序地层概念,确定了层序界面的划分方法。初次海泛面之下为河流沉积,微体古生物缺乏,其上岩性以含贝壳的砂质粗粒为主,微古特征表现为低丰度、低分异度。浓缩段岩性为虫孔发育的泥质细粒组分,微古丰度出现最高值。据此可将胶州湾青岛近海层序地层划分为半个三级层序.海进体系域发育海侵边界层、潮沟充填及古滨岸沉积,高位体系域形成大沽河洋河复合三角洲沉积体及湾口两侧的潮汐三角洲沉积体。以层序的方法研究近岸沉积物有利于不同地域不同时代地层间的对比,通过岩性和微体化石及矿物分布等特征综合确定海泛面,在具有多物源、快速沉积特点的近岸海湾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新近系生物礁油气储层是南海含油气盆地油气勘探两大主力目的层系之一,过去有关其高精度层序地层学和层序演化模式的研究不多.为此,通过对北康盆地2万余公里地震资料的精细解释和钻井资料的综合研究,获得了以下重要成果:1)识别划分出该盆地新近纪11条主要等时界面、7个三级层序和基本层序组.2)描述了生物礁低位体系域、海侵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地震反射结构特征.3)提出南海首个中中新世生物礁高精度层序演化模式,代表中中新世(16.3-10.4Ma BP)海宁期(T13-T2)生物礁的剖面形态,含由1个低位体系域层序单元+5个高位体系域层序单元构成的一个典型海进体系域和由1个早期高位体系域层序单元+1个晚期高位体系域层序单元构成的1个典型高位体系域;可见中中新世完整海进-海退旋回生物礁发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通过与曾母盆地中新世生物礁解释剖面对比,指出该模式具有区域性古海洋学代表意义.4)通过对L礁、西琛一井和南海-地中海中新世古海洋演化研究,确定研究区中中新世分别发育5-8个海平面升降旋回,形成晚中新世"南中国海事件",具有冰川型海退性质,可与全球和南海北部特别是与"Missinian"事件对比;确定北康盆地乃至南海新近系生物礁形成至逐渐消亡,也是新构造运动与新近纪古海洋事件共同作用的结果.5)指出L礁气田发现有9.8Ma BP、13.8Ma BP、14.5Ma BP和15.5Ma BP等多个层序界面,分别系高孔渗层段;同期南海礁型油气圈闭层序界面当为优良储层;若其为油气充满,则油气"高产"或构成"高压气包".以上成果,将有助于对全球变化及南海古海洋区域响应过程与结果的理解,并对南海的油气勘探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0.
利用层序地层学、沉积学原理和方法,对琼东南盆地古近系陵水组进行了层序划分和沉积体系时空配置关系的研究。建立了陵水组的层序地层格架,将其划分为Els3、ElS2和Elsl三个三级层序,其层序和体系域变化主要受控于凹陷内沉降中心的分布位置,沉积主要受控于盆地边缘的断坡带。每个三级层序低位体系域发育局限,海侵与高位体系域发育。沉积体系构成以扇三角洲、三角洲、滨海平原和浅海为主。探讨了沉积体系的演化,总结了其时空配置关系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运用层序地层学原理,对西湖凹陷平湖斜坡带平湖组进行了层序地层分析。平尖 处于本区层序地层划分的第Ⅱ层序内,由五个次级亚层序组成,平湖斜坡带层序的发育早期受断裂作的控制,海平面变化的频繁周期性控制了层序的形成、发育和结束,并决定了古生物面貌、体系域发育和沉上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2.
通过桑沟湾周边海域高分辨率浅地层剖面的地质解译,结合典型钻孔沉积地层的对比分析,揭示了研究区晚更新世以来的层序地层序列。研究表明,桑沟湾周边海域晚更新世以来的地层上覆于基岩之上,自下而上识别出了具有层序意义的3个声学地层单元(SU2、SU1-2、SU1-1),与钻孔的3个沉积地层单元(DU2、DU1-2、DU1-1)对应性良好。桑沟湾周边海域晚更新世以来的层序序列,形成于末次冰盛期低海面时期及早-中全新世高海面以来,自下而上包括低水位体系域(河流-河道充填相沉积)、海侵体系域(潮流沙脊与滨海相沉积)、高水位体系域(浅海相沉积)。研究区低水位体系域受河流下切侵蚀作用,沉积厚度变化较大,介于0~15 m;海侵体系域的沉积厚度普遍介于4.5~5.5 m,分布广泛;高水位体系域由岸向海,自西南至东北沉积厚度逐渐增加,最厚处超过30 m。  相似文献   

13.
利用孢粉组合、特殊岩石类型和泥岩的原生颜色等恢复松辽盆地中生代古气候,发现在白垩纪时期发生了4次较长期的气候变迁,从登娄库组沉积开始大部分地层沉积时气候干热或较干热,可容空间大小、层序演化和体系域分布均受气候变化旋回控制,在此基础上划分了5个全气候层序,其中低水位体系域的盆底扇和斜坡扇最有利于油气富集。  相似文献   

14.
通过大量的地震、钻井、录井、测井等资料分析,针对塔里木东部地区(简称塔东地区)上奥陶统进行了层序地层和沉积学方面的研究,结果表明,塔东地区上奥陶统可识别出1个二级层序、3个三级层序,自下而上分别是层序SQ1、SQ2和SQ3。层序SQ1识别出TST体系域,为一套深水盆地沉积,发育深水盆地、浊流沉积;层序SQ2可三分为LST、TST和HST体系域,LST体系域发育海退背景下的陆架边缘三角洲沉积,TST体系域为快速水进期,发育海相泥岩沉积,HST发育高水位滨岸沉积;SQ3发育浅海沉积,主要为三角洲—滨岸沉积体系。地层层序发育和沉积相分布受控于构造运动、沉积物源供给和相对海平面升降3个因素。3套层序的划分明确了塔东地区上奥陶统潜在的源岩层、储层和盖层的分布,其中层序SQ1为有利的烃源岩层、SQ2陆架边缘三角洲是潜在的有利储层,SQ3发育的滨岸砂岩为已经证实的油气藏。  相似文献   

15.
由于东部凹陷大平房—桃园地区沙河街组沙三段地层地震资料以及储层特征不清等原因影响了该区的勘探发现,为了进一步加快该区的勘探程度,通过对该区地震、钻井、测井和岩心等资料综合分析研究,建立了沙三段岩石地层、地震地层和测井地层对比格架;详细划分和描述了沙三段内部层序、体系域和界面,识别出2个三级层序界面、3个体系域及2种准层...  相似文献   

16.
渤海海域凹陷由于资料的限制,其沉积相研究多为宏观的区域性研究,制约了储层的精细解释。基于最新采集的高精度地震三维资料,结合地震地层学、层序地层学、地震沉积学等理论方法,开展渤中凹陷西斜坡BZ3-8区块东营组重点目的层,东二下层序高分辨率井震层序分析及其地震沉积学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南北两侧具有不同的物源体系和沉积相模式。低水位体系域(LST)和高水位体系域(HST)时期,研究区北部物源均形成扇形、朵形的地震多属性及振幅切片异常,对应于扇三角洲沉积;南部物源均形成NE向展布的条带状地震多属性及振幅切片异常,对应于辫状河三角洲沉积。海进体系域(TST)时期,湖平面快速上升导致扇体不发育,仅在研究区北部局部发育小规模的扇三角洲沉积。东二下层序LST(富砂)-TST(富泥)-HST(富砂)的岩相演化规律,充分反映了经典层序地层学理论层序格架中的地层岩相组合分布规律,对储层和烃源岩的预测具有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7.
南海北部珠江口盆地恩平凹陷大面积三维地震资料揭示了新近系类型丰富的砂体,在古珠江三角洲演化及相带迁移的控制下形成了较好的岩性圈闭发育条件。近年来,凹陷内发现的多个构造-岩性圈闭均与河道砂体相关。但在已有的层序地层划分方案中,河道砂体的成因、分类和展布特征与体系域的耦合关系差,砂体发育规律不明,制约了岩性圈闭的勘探效果。基于沉积层序理论,利用大范围井震资料,系统厘定了恩平凹陷珠江组一段-韩江组六段的高精度层序地层框架,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了精细的三维地震沉积学解剖。分析结果显示,目的层发育的大型辫状河道、小型曲流河道和中型曲流河道,分别与低位、海侵和高位等特定体系域具有密切的耦合发育关系,进而建立了层序格架对河道砂体的有效预测模式,系统指明了凹陷不同区域、不同体系域内岩性圈闭的发育潜力及有利区。本文相关认识对其他海相三角洲盆地岩性圈闭勘探具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不同体系域砂体分布和成藏特征存在明显的差别,正确划分体系域对于油气勘探,特别是隐蔽油气藏勘探具有重要意义。相对于海相地层,由于陆相层序本身的复杂性,并不发育明显的坡折带,在进行体系域划分时,不同学者有不同的划分方案,无论在井上还是地震上很难把握各体系域界面的位置。针对这个问题,结合渤海海域沙垒田凸起东南部东二段体系域划分,提出利用多种不同尺度资料层层控制来划分低位域、湖泛域和高位域的思路方法。这种从尺度较大资料到较小尺度资料层层控制来划分体系域的思路方法,可以避免直接从井上来进行划分导致的错误结论,同时相对湖平面变化曲线法的引用,向建立渤海东营组层序划分的标准迈向了坚实一步。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辽东湾高分辨率浅地层剖面声学地层与典型钻孔沉积地层的对比分析,揭示了研究区晚第四纪MIS5以来的地层层序。辽东湾高分辨率浅地层剖面自下而上划定的6个声学地层单元(SU5、SU4、SU3、SU2、SU12、SU11)与钻孔岩芯划分的6个沉积地层单元(DU5、DU4、DU3、DU2、DU12、DU11)具有良好的对应关系。分别与MIS4期、MIS2期低海面时期的沉积间断密切相关的两个层序界面R5、R3,将辽东湾识别出的地层单元自下而上划分为3个层序(SQ3、SQ2、SQ1)。其中SQ3仅识别出上部的海侵体系域与高水位体系域,对应MIS5期海平面相对较高时期的滨浅海相沉积(DU5);SQ2自下而上由低水位体系域(MIS4期的河流相与河道充填相沉积(DU4))与海侵体系域(MIS3期早中期滨海相沉积(DU3))组成;SQ1自下而上包括低水位体系域(MIS2期的河流相与河道充填相沉积(DU2))、海侵体系域(全新世早中期滨海相沉积(DU12))高水位体系域(全新世高海面以来的浅海相沉积(DU11))。研究区的海侵体系域厚度较薄且变化较小,分布广泛,而低水位体系域厚度与横向分布均变化较大。  相似文献   

20.
黄东海及邻近陆架晚第四纪层序地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了近年来黄东海晚第四纪地层的最新研究进展,总结了末次冰期最盛期以来的层序地层模式,即:本区域的海平面呈阶梯式变化,可区分为低水位、海侵、高水位3大沉积体系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