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探空资料的应用(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叶笃正 《气象》1977,3(12):21-23
四、探空的时间剖面图 上面讲的是从某一天的探空资料探讨测站附近天气系统情况。如果我们把探空资料也绘制成时间剖面图,则更便于分析。现举例说明。图3是1963年12月20日00时到30日00时北京的时间剖面图。纵座标为气压,横座标为时间,填图位置:右上方为等压面高度,右下方为24小时变高,左上方为温度,左下方为24小时变温。为了简单,只用了500毫巴以下的资料,  相似文献   

2.
1975年5月6日至12日在梅县召开了广东省预报服务管理工作会议。在会议期间,大家对剖面图的改制、使用方面的认识问题和一些技术问题,进行了认真讨论,交流了经验体会。讨论意见综合如下。一、要提高对改制综合要素时间剖图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叶子祥  张庆普 《气象》1980,6(6):15-15
我们用高空指标站资料,制作经向时间剖面图,并配合其它图表作台风短期预报,效果不错。 一、经向剖面图的制作 我们用与本站经度差不多的北京、青岛、上海、福州、广州等5个沿海或近海站点的700毫巴高空实况资料制作经向剖面图。图中纵向为指标站(按纬度由高至低排列),横向从左到右按日序排列。然后分析等高线、等温线、槽、脊、切变线等(图1)。图上并附有本站相应时间的压温湿曲线和地面风的资料(略)。  相似文献   

4.
北京市气象台等分析1966—1975年7、8月北京全市性大暴雨后发现,暴雨前12—36小时,在纬向铅直剖面图上湿静力温度(Tσ)分布的共同特征是:上、下各为一高能区,东、西各为一低能区,低能中心在600毫巴附近,类似于气压形势图上鞍形场。为了用于预报,我们对一些资料分析后指出,时间剖面图上增能时段正常倾斜的纵贯等能线,可近似替代空间剖面图上“鞍形”分布。对于同一条等能线,当上层出现时间不早于下层时,称正常倾斜纵贯等能线,简称纵贯线。本文准备讨论;什么数值纵贯线有利于产生非局地暴雨?原因何在?有什么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单站探空资料分析主要是时间剖面图,高空风分析图,温度对数压力图和总能量垂直廓线图的分析;计算各层温湿特征量、特征高度、稳定度指数等。人工查算、点图的工作量大且有一定误差。为了能在微机上实现计算点图并及时用于预报业务,我们研制了《单站探空资料分析程序》,经使用取得了满意的效果。下面就作一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6.
李天雄  叶榕生  陈伯林 《气象》1979,5(8):15-16
龙海县气象站利用时间剖面图与大型环流结合预报台风,效果较好,取得了一些经验,现将其预报方法介绍如下: 一、分型 用该站每天8次观测的气压时间剖面图分型,截取台风进入起报区(15—28°N,113—130°E)的当天和前4天(共5天)的气压剖面图型。将历史上所有进入起报区的台风个例都截取出来进行分型。按历史上出现的图象特征,共分为五型:横贯型、低压型、纵贯型、台风型和混合型(见图1)。  相似文献   

7.
张绍晴  刘还珠 《气象》1993,19(11):36-40
设计出一种球面三维空间中任意截剖方向的垂直剖面图。该图适合于计算机自动数值分析,能准确表达系统任意截面的垂直结构(标量,矢量及其配置)。  相似文献   

8.
为了便于大家学习外地经验,我们不定期转登部份经验介绍,供同志们在工作中参考。前一时期省局业务处组织了部份台站的同志去广西、四川两省区的一些台站学习予报工作经验,现将广西武呜、南丹县气象站制作剖面图的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本文针对贵州因地处高原东斜坡面而导致等压面图范围不足和地面要素场水平比较性差之特殊情况,为充分发挥铅直空间剖面图在分析,预报对流性天气上的优势和日益增多的物理量产品的作用,试用多方位铅直剖面图作为诊断贵州暴雨和强对流天气的一种辅助工具。选择了八个剖面和有关物理量。并分别举例说明使用方法。  相似文献   

10.
综合时间剖面图是我站的基本预报工具,已使用多年。前几年由于所使用的综合时间剖面图时次太少(每天4次),分析也不得法,所以效果不太理想。1972年,我们到广西武鸣、崇左县气象站参观学习,对我们有很大启发,认识到要做好为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服务,必须大力提高预报质量;而要提高预报质量,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改革预报的基本工具。根据本地天气特点,我们对综合时间剖面图选用的时次、分析方法和建立模式等作了一些试验。  相似文献   

11.
我们在用综合要素时间剖面图作降水预报时发现,剖面图的图形与天气系统及降水的对应关系不太理想。为了改进剖面图,我们用压、温、湿的距平资料,建立了一种气团参数剖面图。 气团参数的含意 大家都有这样的体会:天气闷热,本站出现高温、高湿,处于暖湿气团控制下,往往是大、暴雨的  相似文献   

12.
粱成礼 《气象》1978,4(12):18-18
近年来,在综合时间剖面图的基础上,派生出许多各种要索(变量、距平)以及各种组合要素的剖面图。它们都在使用中取得一定的效果,这是可喜的。气团参数时间剖面图和气压发展量时间剖面图是其中的两种。对于这两种剖面图,在仿制和分析运用中,我有一些肤浅的看法。鉴于引用某种形式剖面图工作量都很大,因此,这里将本人看法提出,供大家在引用该两种剖面图时参考。  相似文献   

13.
李葩 《气象》1978,4(12):22-22
今年第8期《气象》上发表了《县站预报图表应该尽快统一》的讨论文章,编者希望围绕这个问题开展讨论。我这里想就有关县站预报使用的少数几张图,谈一点意见。 先说武鸣县气象站研制的单站要素时间剖面图(简称剖面图),自1958年以来,曾先后总结了剖面图原理和使用的技术经验,集中反映在农业出版社出版的两本小册子里,即《低温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我们在短期预报中,运用多因子点聚图和多因子时间剖面图等工具,在预报中收到一些效果,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因子选择不够理想,分析方法不够客观,点聚图上点子混杂不易区分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在总结以往经验和学习外地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的基础上,建立了一种多要素编码方法,经1974年4—6月的使用,效果尚好。现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5.
一、综合要素时间剖面图存在的一些技术问题综合要素时间剖面图(以下简称剖面图),是我区县站预报的一种主要工具,二十多年来由于一些技术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影响了它的使用和发展。我们认为剖面图存在的主要技术问题有:(一)图形的日变化没有消除。剖面图上的横坐标为日期,纵坐标为时次,横向(即同一时次)的要素变量,是由天气系统的影响所造成的要素24小时变量;纵向(即同一天)的要素变量,包含要素的日变化和天气系统对本站影响两个部分。剖面图就是通过要素等值线所构成的各种图形来判断天气系统的生消、移动和发展,并依此来推断测站未来天气变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通过利用夏半年影响本测站的地面天气实况图,再结合本站的单站剖面图资料,对本测站逐日极端最高气温变化进行分析总结,得出影响高温天气过程的天气条件和相应的单站气象要素指标,以达到提高高温天气过程预报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综合时间剖面图的图型特征的分析,寻找前期图型与后期降水天气的关系,并与大形势或反映一定大形势的高空和地面指标站的要素结合起来,建立短、中期主要降水过程的预报模式和指标。这些模型和指标,虽然概括率仍不高,但其准确率是比较高的,文章列举了1977年春季试报检验的各例,其效果令人鼓舞的,准确率5/5,其中预报出了天气图方法难以预报出的两次主要过程。虽然各模式和指标的个例较少不能通过统计检验,但试报效果好,这说明它们不是简单的统计关系,很可能有一定的物理机制,只是我们目前还没有认识,或者说各个模式的相似个例确实具有共同的天气学特征。文章最后指出:主要降水过程,中、大雨出现的具体日期尚不能确定,由于概括率不高,漏报难免。与天气图方法结合还刚开始尝试,这些不足之处还有待进一步工作。  相似文献   

18.
出于单站预报的需要,对剖面图进行一些分析,发现有些规律可循,这里试用烟台70—80年剖面图对6—9月的降水天气进行了统计和分析。  相似文献   

19.
林萍 《广西气象》2005,26(A01):56-57
通过利用夏半年影响本测站的地面天气实况图,再结合本站的单站剖面图资料,对本测站逐日极端最高气温变化进行分析总结,得出影响高温天气过程的天气条件和相应的单站气象要素指标.以达到提高高温天气过程预报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用不稳定能量理论分析和预报夏季强风暴的一种方法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不稳定能量的释放能够造成强烈的对流活动,产生风。雨、雷电等天气。根据这种观点,使用总比能温度和饱和总温度等物理量,给出几种不稳定能量的简单公式。应用这些公式分析比能廓线、等压面能量形势图和区域地面图等,可以找出夏季风暴发生前期的一些重要条件,便于在予报业务中作为常规天气图的辅助手段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