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引言 对虾浮头主要是由于池水缺氧和有害气体增多所致,是养虾业的重大灾害。浮头的关键季节是8月至9月上旬。据1988年秋统计,凌海市养虾水面7万多亩,此期浮头面积达7000亩,占对虾养殖面积的10%,当年直接经济损失700多万元。为了进一步搞清对虾乏氧浮头的原因,我们从气象角度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2.
于恩洪  陈彬  李国勋   《气象》1985,11(9):19-22
前言 开发利用海岸带资源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发展海水养殖业。渤海是中国对虾的故乡,沿海海岸线长,海滩面积大,气候条件适宜,又有天然饵料,养虾条件十分优越。 对虾是变温动物,其体温随环境温度—水温变化。水温高低决定了对虾新陈代谢过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对虾养殖事业发展很快,对虾育苗工作无论是规模或技术方面都有新的发展。我市有较长的海岸线,沿海滩涂均可发展对虾养殖业。目前,我市所需虾苗,多数由乐清县清江对虾育苗场提供。由于对虾育苗是一复杂的生物过程,技术难度大,与环境条件关系密切,育苗效果往往不够稳定。本文试就清江育苗场近六年来对虾育苗情况,分析对虾育苗期间气象诸因子所起的作用,从中得出对虾育苗期的气象条件,并提供对策方案,以利育苗工作顺利发展。  相似文献   

4.
湛江冬春对虾养殖的气象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着重分析湛江冬、春季气温与水温的差异和影响对虾生长的情况,找出春季对虾投苗和冬季收师的气温指标,从气象角度提出湛江春季安全投苗和冬季安全收虾期,为养虾生产趋利避害提供参考。1水温与气温的关系根据湛江郊区1986、1992、1993年部份虾池水温、气温观测资料分析,水温的年际变化趋势与气温一致。1~2月最低,3~4月逐渐回升,7~8月最高,10~11月明显下降。另外,水温有随水体深度而下降的特点,水体深层(80~120cm)的最高温度比表层(5~30cm)的最高温度低0.6~1.6℃。为进一步了解水温与气温的关系,我们将逐日最高、…  相似文献   

5.
东方对虾的生产过程与气象关系及其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观测和调资料对东方对虾生产过程中的入室,越冬,育苗,放苗,养成,收获等主要生产环节与气象关系进行了计算分析,得出了各生育阶段适宜生长和生产的气象指标及其应用方法。  相似文献   

6.
基于山东省即墨市1961—2012年气温、降水、日照、风速等气象资料及地形、土壤、河流等数据,采用标准化方法、层次分析法、加权综合评价法,选取对虾养殖评估指标,结合GIS空间分析技术,对山东省即墨市对虾养殖的适宜性进行区划。结果表明:即墨市对虾陆地养殖最适宜区主要分布在王村中心社区南部、温泉街道大部、鳌山卫街道北部、田横岛省级旅游度假区中部及金口中心社区局部,面积大约占养殖区总面积的34.20%;适宜区较大,主要分布在金口中心社区、丰城中心社区、鳌山卫街道等,占总面积的48.23%;一般适宜区较小,金口中心社区及丰城中心社区北部、鳌山卫街道东南部有小面积分布,仅占17.57%。总体表现为距海近、地势低平及气候适宜性较好的地区对虾养殖适宜性高。  相似文献   

7.
1 引言 人工养殖对虾收获日期的早晚,将直接影响到对虾的产量和养殖的经济效益。我们在为养殖业提供气象服务过程中发现,营口地区秋季对虾收获日期普遍偏早,这样不仅浪费了部分热量资源,也使养殖的经济效益受到影响。本文从营口市的热量资源角度,结合对虾生长后  相似文献   

8.
江苏沿海对虾亲虾入室期规律分析及其预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多年的生产试验,分析总结了江苏沿海对虾适宜入室的气象指标的分布特征以及不同地区最早、最适、最迟入室指标出现时间之间的相关性,并以射阳县、南通市为代表建立起预报方程,为江苏沿海做好亲虾入室的气象服务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人工养殖对虾收获日期的早晚.将直接影响到对虾的产量和养殖的经济效益。我们在为养殖业提供气象服务过程中发现,营口地区秋季对虾收获日期普遍偏早,这样不仅浪费了部分热量资源,也使养殖的经济效益受到影响。本文从营口市的热量资源角度.结合对虾生长后期对水温条件的要求和继续喂养的经济效益分析,  相似文献   

10.
克氏原螯虾主要养殖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目前最主要的养殖模式为虾稻共作模式。大量研究结果表明,克氏原螯虾的生长发育与气象要素密切相关。水温在25-30℃时,克氏原螯虾生长较快;16-25℃水温范围内,温度越高,越有利于雌虾卵巢发育;20-30℃水温范围内,水温越高,受精卵孵化时间越短。光明和黑暗时间之比为16 h∶8 h时,最有利于雌虾性腺发育。与克氏原螯虾养殖有关的气象灾害主要有暴雨洪涝、高温热害、低温冷害。鉴于目前的养殖和气象因子影响研究及服务现状,建议气象部门开展虾-稻种养基地气象观测站网建设,开展气温与水温相关性和水温预报研究,以及气象要素对克氏原螯虾影响的定量化研究。  相似文献   

11.
克氏原螯虾气象因子影响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克氏原螯虾主要养殖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目前最主要的养殖模式为虾稻共作模式。大量研究结果表明,克氏原螯虾的生长发育与气象要素密切相关。水温在25-30℃时,克氏原螯虾生长较快;16-25℃水温范围内,温度越高,越有利于雌虾卵巢发育;20-30℃水温范围内,水温越高,受精卵孵化时间越短。光明和黑暗时间之比为16 h∶8 h时,最有利于雌虾性腺发育。与克氏原螯虾养殖有关的气象灾害主要有暴雨洪涝、高温热害、低温冷害。鉴于目前的养殖和气象因子影响研究及服务现状,建议气象部门开展虾-稻种养基地气象观测站网建设,开展气温与水温相关性和水温预报研究,以及气象要素对克氏原螯虾影响的定量化研究。  相似文献   

12.
中国对虾(Penaeus orientalis)属一年生洄游虾类,原产我国黄海、渤海一带。其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高,食性广,生长快,养殖周期短,换汇率高,是我国沿海地区重要创汇商品之一。为了探索对虾生长与环境温度的关系,笔者等于1986年、1987年分别在温州市沿海处于不同地理环境的瑞安市梅头(南部前沿滩涂)、乐清县清江南塘(北部港湾滩涂)与洞头县(岛  相似文献   

13.
斗门农业气候条件对水产渔业生产影响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斗门位于珠江口西岸 ,土地肥沃 ,水产资源十分丰富。近年来 ,斗门积极引进水产养殖新品种 ,经过多年的扶持发展 ,己形成罗氏沼虾、南美白对虾、海鲈、螃蟹等生产养殖基地 ,产品远销内地和港澳市场 ,有的还出口到俄罗斯、美国及加拿大等地。1 农业气候条件与水产养殖的关系1 1 温 度环境温度是影响水产渔业生产最重要的气候因子。水温的变化必须是渐变的 ,水温的急剧升降、都会导致出现病害和死亡。不同的水产生物有自身的适宜温度范围 (表 1 )。在最适水温下 ,新陈代谢旺盛 ,食量大 ,生长快 ;水温低于适宜温度时 ,则开始停止摄食 ,甚至…  相似文献   

14.
通过采集特定时间段大棚内外气温、水温、光照及水体p H的数据,结合对虾养殖所需水体理化因子的要求,找到气象因子和大棚养殖水体变化之间的内在关系,为对虾的大棚养殖提供气象方面的数据支持。经过观测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冬棚内的最低水温为21.3℃,最低平均水温为24.5℃,水温相对冬季气温较恒定,可确保对虾在冬季的正常生长,冬棚的搭设及撤棚时间在10、4月份较理想。夏季遮阳棚所遮阳面积是养殖水面的1/3~1/2为最佳,其最佳水温为28~31℃,最佳光照为20 000~30 000 Lx,遮阳的面积可根据天气及水质变化情况及时调整。  相似文献   

15.
东北地区玉米不同生长阶段干旱冷害危险性评价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利用东北地区35个农业气象站1961—2010年气象资料、玉米产量资料和1981—2010年玉米生育期资料,选用合适的干旱指标和冷害指标,结合自然灾害风险理论建立了灾害危险性评价模型。基于灾害判别结果和历史灾情资料,从典型灾害年中提取不同灾种的影响差异,构成权重系数,对东北地区玉米不同生长阶段和整个生育期干旱、冷害危险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东北地区干旱、冷害危险性在玉米生长前期(出苗—拔节阶段)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东南部,此阶段主要以冷害为主;而在玉米生长后期(抽雄—成熟阶段),风险高值区转移到西部,此阶段以干旱为主。生长前期和生长后期对整个生长阶段危险性的贡献值分别为0.3473和0.6527。东北地区的主要气象灾害正逐渐从冷害向干旱转变,冷害发生的频次逐渐减少,而干旱发生的频次快速增多,影响的范围也迅速增大。  相似文献   

16.
培育平菇,方法简易,产量高。在一般情况下,只需二三个月,就可取得比投资大三至五倍的收入。平菇培育与气象条件关系甚为密切,利用有利的气候条件,避免不利的天气影响,是育菇高产的关键。一、平菇对气象条件的要求 (一)温度。平菇生育对温度的要求,可分为菌丝生长和子实体生育两个阶段。菌丝生长要求气温在4至35℃之间。但以25℃至28℃为最适。在适温范围内,菌丝生长迅速、浓密,  相似文献   

17.
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在江汉平原开展早稻、晚稻、中稻、虾稻和再生稻5种稻作类型温室气体排放监测试验,研究不同稻作模式下稻田CH4和N2O排放特征、总增温潜势及温室气体排放强度,为准确评估稻田生态系统温室气体排放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CH4排放集中在水稻前期淹水阶段,排放峰值最高为虾稻(85.7 mg·m-2·h-1),较其他稻作模式高71.7%~191.5%。N2O排放峰值主要出现于中期晒田和施肥阶段,排放峰值最高为再生稻(1100.7 μg·m-2·h-1),较其他稻作模式高16.8%~654.9%。CH4累积排放量从大到小依次为虾稻、再生稻、早稻、晚稻、中稻;N2O累积排放量从大到小依次为再生稻、早稻、晚稻、中稻、虾稻;总增温潜势从大到小依次为虾稻、再生稻、早稻、晚稻、中稻;温室气体排放强度从大到小依次为虾稻、早稻、再生稻、晚稻、中稻。CH4排放占比为82.9%~99.0%,稻虾田高排放主要原因为持续淹水时间长、秸秆还田和饲料投入,探究该模式CH4减排举措最为关键;中稻由于水旱轮作,稻田温室气体排放最低,可作为低碳减排的主要稻作类型。  相似文献   

18.
利用1982~1993年NOAA/NASA PathfinderAVHRR陆地数据集中的NDVI数据集,在中国东部植被生长的不同阶段(全年、植被生长季、植被生长季的增长阶段和衰退阶段),对植被季节生长对气候响应的年际变化进行了分析,发现:(1)无论在多年平均意义上还是逐年来看,中国东部季风区植被季节性生长状况对温度的响应在各个生长阶段都是近于同步的,温度对于植被生长季节变化的驱动关系非常稳定;(2)逐年来看,植被季节性生长对降水的响应也是存在的,但相关关系和相关的滞后关系具有年际差异。通过定量化地分析中国东部植被季节生长对季风气候响应的年际变化,有助于对陆面过程模式中的有关部分进行改进,从而提高对中国东部区域年际气候变化的模拟能力。  相似文献   

19.
宋丽莉 《气象》1988,14(7):46-48
本文初步探讨了影响大面积人工养殖对虾的气象因子。运用统计学方法,筛选出影响对虾养殖的气象因子,主要有气温、气压、日照和风等。计算得出,大面积对虾养殖的最佳气温是23.4℃左右,危险天气指标为气温高于30℃、气压低于1000hPa、阴天、小风。  相似文献   

20.
利用祁连山中部腹地四个气象观测站53年生长季实测日照资料,通过线性倾向估计、滑动平均、非参数统计检验、Mann-Kendall检验等方法对祁连山草原生长季日照时数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祁连山草原生长季日照时数年际变化分三个阶段,1961—1972、1973—1997、1998—2013年,第一阶段生长季日照时数偏少,气候倾向率-7.9h/10a;第二阶段生长季日照时数偏多,气候倾向率8.9h/10a;第三阶段日照时数偏少,气候倾向率-7.9 h/10a。用非参数统计量对生长季日照时数变化趋势进行显著性检验,|Z|Z0.05,生长季日照时数的变化趋势是显著的。祁连山草原生长季日照时数在2005年附近存在一次显著的从高到低的突变,表现为日照时数的急剧减少。春末5月份是整个生长季日照时间最长的月份,月平均值达到249h,6月份入夏以后日照时数略有下降,夏末8月日照时数增加,进入9月以后日照时数明显减少,为生长季日照时数最少的月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