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十八大是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攻坚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党的十八大报告从历史和时代的高度出发,科学地总结了过去5年的工作和党的十三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基本经验,深刻阐明了我们党在新世纪坚持举什么旗、  相似文献   

2.
海洋自然保护区作为海洋自然环境和资源的一种特殊保护和管理手段,对于日益受到开发和污染损害的海洋自然是非常重要的.海洋,尤其是海岸区域生态系统是比较脆弱的,为维护海洋生态的健康和生态系生产力能力,需要运用建立海洋自然保护区的方式来强化对那些具有代表性、典型性和高生产力的海洋生态系统进行富有成效的保护.1990年国务院首次批准建立了包括昌黎黄金海岸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山口红树林生态自然保护区在内的五个国家级海洋类型自然保护区.之后的几十年里又相继建立了多个各级海洋自然保护区.这些保护区的建立是海洋生物多样性的基地;保留了海洋自然条件的天然"本底"和"原始"风貌;同时,也是科学研究的天然场所,促进自然资源持续利用.海洋自然保护区在全球自然和区域海洋自然保护中,在对社会、经济、科学、文化的发展中,在对人类维系、改善生存条件中均已成为一项战略性的措施和切实可行的方案.应该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魏益鲁 《海洋科学》1991,15(1):71-72
作为资源宝库的海洋,早就被人类当作获取食品的场所和交通贸易的通道,对其开发利用也有几千年的历史了。但是,在本世纪60年代以前仅限于“兴渔盐之利,行舟楫之便”的狭窄领域内,人们的海洋意识尚属淡薄。随着海洋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进程,海洋开发也从传统的“采集经济”进入了全面开发世界海洋的新阶段,海洋的地位和作用也就倍显重要。分析当前国內外海洋开发现状可以看出以下趋势和特  相似文献   

4.
海洋是宁波最大的特色和优势,历史上和改革开放以来,宁波都是一个以海兴市的地方,未来海洋依然是宁波发展的希望所在。从资源条件看,宁波拥有港、岛、涂、渔、景、油等丰富的海  相似文献   

5.
1998年,美国副总统戈尔提出“数字地球”概念,引起中国科技界的高度重视,中科院和科技部等部门立即开展了“中国数字地球发展战略研究”,探讨中国“数字地球”建设问题,海洋界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国“数字海洋”问题。 一、中国“数字海洋”概念和现有条件 所谓“数字海洋”,就是将有关海洋的所有资料和数据按照地球表面的真三维(或四维)地理坐标,按时间序列输入计算机,利用海洋地理  相似文献   

6.
海洋经济与海洋经济科学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徐质斌 《海洋科学》1995,19(2):21-23
随着我国现代海洋开发活动的发展,“海洋经济”、“海洋经济科学”这两个名词已不再是陌生的了。但是,它所代表的概念,一直缺乏明确的界空,因而对其理解存在着若明若暗、见仁见智的情况。这不但影响着学科理论建设的进展,而且在海洋经济工作实际中,制定不出适于该领域的统计指标[1],给经济分析和评估带来困惑。因此,弄清这两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非常必要的。1海洋经济1.1海洋经济的概念和分类所谓海洋经济,是产品的投入与产出、需求和供给,与海洋资源、海洋空间、海洋环境条件直接或间接相关的经济活动的总称。从多种角…  相似文献   

7.
认识海洋,开发海洋,保护海洋,需要长期连续地大面积观测海洋本身的变化,海洋遥感技术和卫星遥感技术应运而生,为人们从空间观测海洋现象提供了科学手段与技术可能。  相似文献   

8.
金秋九月,秋风送爽,首届全国海洋科技大会在北京胜利召开。此次大会的召开恰逢我国全面贯彻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规划的第一年,是我国建国以来首次以“海洋科技”为主题的海洋会议,会议以《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规划(2006-2010)》为指导,研究讨论了《国家“十一五”海洋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与《关于加快海洋科学技术发展若干意见》,部署了我国海洋科技发展的重点,明确了我国今后海洋科技工作的目标和方向,为共同构建海洋科技创新体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海洋是宁波最大的特色和优势,历史上和改革开放以来,宁波都是一个“以海兴市”的地方,未来海洋依然是宁波发展的希望所在。从资源条件看,宁波拥有“港、岛、涂、渔、景、油”等丰富的海洋资源;从发展基础看,宁波具有开发海洋的悠久历史,改革开放以来历届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海洋经济建设,2010年全市海洋经济总产值达到2600亿元,绵延20多千米的临海临港工业带已初步建成,以港口物流为基础的现代物流业形成较大规模;从现实需要看,宁波的陆地资源尤其是土地资源的制约日益严重,拓展发展空间、发展海洋经济已经十分迫切。  相似文献   

10.
阅读海洋     
《海洋世界》2013,(11):78-78
简介:《规范海洋》通过历史上、现实中、国际方面、外国执法机构的经验教训和大量的实际案例来观察、分析法律的实际运用,从中得到启示和思考,进而提升到法律高度去解释和评判。为了提高可信度和可操作性,在书中还摘编了大量支撑性材料,作为“援引法条”和“延伸阅读”进行链接。  相似文献   

11.
推进海洋经济建设是实现浙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是顺应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的必然选择。海洋经济建设必须依托并大力发展海洋教育和海洋科技。  相似文献   

12.
为科学合理评价区域海洋科技发展水平,进一步促进区域海洋经济增长,文章以东部海洋经济圈为例,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构建海洋科技发展水平综合指标,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海洋科技发展等因素与海洋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并提出建议。研究结果表明:海洋科技发展水平综合指标包括海洋科技支撑、海洋科技成果转化和海洋科技投入3个主要素及其11个指标,2006—2015年东部海洋经济圈各地海洋科技发展水平整体处于上升趋势,且差距较小;除政府支持力度外,海洋科技发展水平、海洋第三产业发展水平和工业污染程度等变量均与海洋生产总值存在显著相关关系,其中海洋科技发展水平为正相关;未来应促进海洋科技成果转化、减少区域壁垒制约以及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  相似文献   

13.
推进海洋经济建设是实现浙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是顺应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的必然选择.海洋经济建设必须依托并大力发展海洋教育和海洋科技.  相似文献   

14.
海洋地衣     
正海洋植物是海洋生物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由海藻和海洋种子植物两大类组成。海藻不开花、不结种子、以孢子繁殖后代,在海洋中占绝大多数。蓝藻、硅藻、甲藻、金藻和部分单细胞的绿藻,很多是海洋动物如甲壳类、贝类、海参、梭鱼、鲻鱼和鲸类的饵料,对海洋动物的增养殖具有重要的作用。除此外,在陆地及海域中存在着一种特殊的生物,它是真菌和藻类以互惠互利的共生方式形成的一种独特的、不同于一般藻类和真菌的生物类  相似文献   

15.
海洋遥感     
利用装载于人造卫星、宇宙飞船、飞机、气球等工作平台上的传感器,对海洋进行远距离非接触性的观测,摄取海洋景观和海洋要素的图象或数据资料。其基本原理:海洋不断向周围辐射电磁波能量,同时海面也反射(或散射)太阳和人造辐射源(如雷达)照射覆盖在海面上的电磁波能量,经专门设计的传感器接收、记录这些能量,再经过传输、加工和处理,就可以得到海洋的图像或数据资料。按工作平台类别,海洋遥感可分为航天、航空和地面三种遥感方式。按传感器工作方式,海洋遥感可分为主动式和被动式两种。主动式遥感,传感器向海面发射电磁波,然…  相似文献   

16.
海洋文化,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是人类认识、把握、开发、利用海洋,调整人和海洋的关系,在开发利用海洋的社会实践中形成的精神成果和物质成果的总和.历史证明,海洋文化在任何时代都代表着一种先进文化,它具有强烈的开创意识和冒险意识,含有不畏艰险和勇于拼搏的精神.  相似文献   

17.
海洋技术     
钱雪先 《海洋科学》1978,2(3):52-56
由调查船、自动浮标站、沿岸站、人造地球卫星、或其他基地和载体进行海洋调查,其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测量仪器的质量和调查方法的完善程度。它向海洋科学工作者提出了一系列提高海洋调查技术手段和效果的任务。其中主要包括:解决高质量新型测量设备及其使用方法;遥测方法;在自动浮标站、人造地球卫星以及其他载体上建立收集资料的自动化系统,用机器在海上整理资料等。同时,改进现有的调查方法和测量设备。  相似文献   

18.
海洋开发     
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 ,以科学方法和技术手段对海洋中的矿物资源、生物资源、海水资源以及空间资源进行勘探、开采、利用等的全部活动。人类利用海洋的历史已有几千年之久。自“作网罟以佃渔、取牺牲”,经新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铁器的使用及至 2 0世纪中期 ,由于经济的发展 ,对矿产资源和能源的需求量不断增加 ,于是便开始大规模转向海洋索取。海洋开发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以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 ,大规模开发海底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以及固体矿藏 ,海水淡化发电站已开始建设 ,渔业由海上捕捞转向大面积增养殖发展 ,利用海洋空间修建海上人…  相似文献   

19.
海洋人物     
魏源(1794.4.23—1857.3.26)清代地理学家、思想家、今文经学家、历史学家。湖南邵阳人。1845年中进士,从此正式步入仕途,曾几任知县和知州。著述甚丰,与海洋有关的著作有《海国图志》,始以林则徐主持编译的《四洲志》为基础,后又取徐继畲的《瀛环志略》书中资料和其它中外著作材料扩充,先后著五十卷本、六十卷本和百卷本三种。该书和《瀛环志略》是我国自编的、最早的两部世界地理著作。  相似文献   

20.
海洋世界     
在探讨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时,最引人瞩目的往往都集中在气温升高、灾害多发和水资源紧缺三个方面。气温的升高会造成原本覆盖在高纬度和高海拔地区的陆地及极地表面的冰层融化,大量的增水会导致全球海平面上升,进而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