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莲花山矿区存在15个磷矿体,其中,工业矿体6个,低品位矿体6个,小规模矿体3个。工业矿体以大型为主,低品位矿体以中型为主。矿体形态呈褶曲、向型和单斜层状。工业矿体产于Ph_1和Ph_3中,低品位矿体主要产于Ph_3中,小规模矿体产于Ph_2中。Ph_3低品位矿体与工业矿体密切共生。Ph_1层位成矿好于Ph_3,F98断裂以北成矿好于以南。矿床为热水生物化学沉积成因。本区找矿层位主要为Ph_1,次为Ph_3。  相似文献   

2.
在对莱芜接触交代铁矿地质特征研究中发现以往地质报告在矿体连接上存在混乱,使矿体形态失真。为便于今后矿体对比和成矿规律的认识,提出了矿体形态分类原则,并以三分法对矿体形态进行分类。指出矿体产状变化是矿体膨胀收缩、分支复合和尖灭再现的结果。根据矿体形态分类指出了找矿方向。不同的矿体形态反映不同的控矿构造,反映不同的矿体规模,反映不同的成矿岩体形态产状。单斜缓倾矿体的成矿岩体是岩床,控矿较小;陡倾矿体和背向斜矿体的成矿岩体是岩盖,控矿较大。  相似文献   

3.
面向钻孔数据的矿体三维形态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介绍了国内外对矿体进行三维建模的主要方法,提出了直接由钻孔数据对矿体进行三维建模及可视化的必要性;论述了基于钻孔数据的三维矿体表面建模的基本原理和流程,提出矿体椭球体参数的获取是矿体形态模拟最重要的步骤;详细讨论了如何从实际的矿体勘查数据出发,分别获取矿段及矿体椭球体参数,使得对矿体形态的模拟融入勘查工程人员对矿体...  相似文献   

4.
铜陵天马山硫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天马山硫金矿床的矿体分为层状矿体、接触带矿体和穿层矿体。层状矿体和穿层矿体受石炭系黄龙组、船山组地层层位和层间断裂控制。接触带矿体受接触带控制 ,具矽卡岩型矿体典型特征。矿床的形成受地层、构造及岩浆岩控制 ,矿床成因为层控矽卡岩型硫金矿床  相似文献   

5.
武晗 《地质找矿论丛》2017,32(3):505-508
固体矿产勘查储量计算过程中,矿体圈连时不可避免地会涉及到矿体外推的地质问题。其中,矿体外推的介质为储量计算剖面图和矿体中段水平投影图,矿体外推方式根据外推介质的不同分为沿走向外推和沿倾向外推。此外,根据有无探矿工程的限制可分为有限外推和无限外推,矿体外推起点为有探矿工程控制的矿体边缘样品工程,矿体外推长度分为"尖灭1/2工程间距、尖推=1/2工程间距、平推=1/4工程间距",外推矿体任何部位厚度必须小于矿体外推起点处矿体厚度。矿体外推与资源/储量分类关系密切,一般情况下外推矿体的资源量类型应为333。  相似文献   

6.
广西大厂X矿体数字化研究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计算机为辅助工具,将GIS技术与矿床数学模型软件包相结合,完成对广西大厂X矿体的数字化研究.研究的第一步是建立矿体原始资料数据库,该数据库包括矿体所有探矿工程的品位数据、岩性数据以及空间坐标;第二步是建立矿体的矿体数学模型,科学地估算出矿体各点的品位值;第三步是根据建立好的矿体品位模型,结合GIS技术,建立矿体矿化强度模型.该矿体的数字化研究在实现矿山动态管理和进行找矿预测等很多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侧伏矿体的三种布孔方法,1)倾伏线投影法:根据矿体地表产状用赤平投影等方法求出矿体延深的投影范围,然后布孔.2)矿体轴线法:先编制矿体各中段水平投影图,求出矿体轴线,然后根据该轴线下廷方向布置占孔.3)纵投影法:根掘控制孔见矿情况,在纵投影图上圈定矿体边界,用此图结合剖面图布置占孔.  相似文献   

8.
以近几年来胶西北地区几个大型以上规模“焦家式”典型金矿床的深部勘查资料为基础,从矿体形态、规模及产状变化、蚀变及矿化,主要有益组分金、银含量及变化、金矿物特征等方面对矿床深部和浅部矿体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对比研究。研究结果显示,矿床深部矿体规模变大,产状变缓,大部分矿体无明显的侧伏,矿体形态由复杂到简单;矿体主要有益组分金、银含量在矿体浅部的中上部相对较高,向下逐渐变贫;深部矿体总体品位较浅部低,较均匀,变化较小;在主矿体之下远离主裂面分布在黄铁绢英岩化花岗岩带内的矿体,金品位明显高于主矿体,品位变化较大;由浅而深金银品位比值有逐渐增大趋势。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玲珑金矿田九曲矿段矿体地质的研究,阐述了中深成系脉型金矿的矿体分段富集,包括矿脉中矿体的产出特征和矿体的分布规律,并进一步探讨了矿体分段富集律的成生机制,指出矿体分段富集律的形成是受内因和外因(温度、流体动力学条件、构造应力场等)制约的。  相似文献   

10.
开门德廷铜多金属矿位于那拉提铜镍金铁成矿带内,发育于斜长花岗斑岩体外接触带上,围岩蚀变由矿体向外发育绢英岩化、青磐岩化、硅化,矿体发育于绢英岩化带内.通过对矿体原生晕特征研究,确立矿体原生晕分带序列.矿体原生晕R型因子模型分析显示为多期热液成矿作用,与典型斑岩矿床因子特征一致.由此建立了矿体指示元素组合评价指标,有利于预测深部盲矿体.  相似文献   

11.
黄铁矿是个旧锡矿最常见的硫化物之一,但对其相关研究比较匮乏。本文通过对个旧锡矿东区不同类型矿体中黄铁矿的主微量元素特征研究获取黄铁矿成分的标型特征。个旧锡矿东区其矿体分为层间氧化残余硫化矿、接触带矽卡岩矿体、脉状矿、变基性火山岩矿体四类,不同类型黄铁矿产出特征各异,如层间氧化矿残余硫化矿中黄铁矿具有典型的残余结构,矽卡岩矿体中黄铁矿具有压碎结构、骸晶结构等。研究数据表明,黄铁矿总体表现亏铁、富硫,富集Pb、Zn、Cu、Cd、In、As、Sb、Bi、Sn、Ag、Au、W等元素,贫Co、Ni、Cr、Te、Se元素,Co/Ni较大。层间氧化矿残余硫化矿与变基性火山岩两类产于层间的矿体成矿环境硫逸度较高,矽卡岩矿体中黄铁矿高温元素含量较高,脉状矿中黄铁矿微量元素总量较高。硫逸度越大,温度越低,越有利于As进入黄铁矿晶格。成矿元素物源丰富,As、Ag、Au很可能来源于地层,Pb则来源于岩浆,Bi可能大部分来源于酸性岩浆。温度和共生矿物是影响黄铁矿中微量元素富集的重要因素,共生黄铁矿-黄铜矿可以指示形成时的温压条件。本区黄铁矿属中低温成矿,从高到低依次为矽卡岩矿—层间氧化矿残余硫化矿—变基性火山岩矿—脉状矿。来自岩浆的成矿物源较丰富,以及产于岩体边缘蚀变岩型矿体的发现,可推测岩体内部矿产资源丰富。  相似文献   

12.
大冶铁矿田铁山矿区三维地质体建模及深部成矿预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祝嵩  肖克炎 《矿床地质》2015,34(4):814-827
利用三维地质体建模软件Minexplorer建立了湖北大冶铁矿田铁山矿区矽卡岩矿体的三维地质模型,并对其进行了深部成矿预测。通过收集钻孔数据,建立地质数据库,生成三维钻孔;通过剖面定义、单工程矿体圈定、剖面编辑、曲面连接、封装成体建立矿体三维模型,获得铁山矿区三维地形-地质模型。该模型显示,铁山矿体呈NWW向展布,应沿该方向部署找矿;黑云母辉石闪长岩呈S形接触的转折部位是成矿的有利位置。矿体与航磁异常复合关系表明,5号矿体下方存在巨大找矿潜力,狮子山-尖山是下一步找矿勘探的重点方向。2号矿体与地层复合关系表明,铁矿体主要赋存于闪长岩上方和大理岩下方,因此,沿闪长岩和大理岩往下延伸可以寻找铁矿体。2号矿体主成矿元素Fe含量具有随深度增加而逐渐降低的变化趋势,显示矿化强度由浅部到深部逐渐减弱的变化特点,暗示2号矿体在-700 m深部以下的找矿潜力较小。三维控矿构造界面的凹兜部位和平缓部位是找矿的有利位置。  相似文献   

13.
李建飞 《云南地质》2011,30(4):439-442
对部分矿体基建探矿前后矿体主要特征及资源储量对比,探讨矿体控制程度和控制网度问题。原勘探工作对矿体的控制程度很高,矿山生产探矿可适当放稀间距,减少工程量,降低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4.
四川省白玉县呷村银多金属矿床是中国著名的VHMS矿床之一,前人曾进行过详细的矿床模型研究。对于矿床下部脉状矿体大致呈层状平行于上部块状矿体的地质现象,前人曾提出"层状矿席+层控网脉状矿带"等模式。文章通过对呷村矿床地质特征的详细研究后认为,呷村矿床在印支期形成之后,遭受到燕山期弧-陆碰撞造山的强烈改造,导致矿区地层直立并倒转,并在能干性弱的流纹质火山岩中普遍发生层内韧性剪切变形,使原先近于垂直层状矿体和喷气沉积岩的下-中部脉状-网脉状矿体被构造置换为紧闭褶皱状、无根褶皱状、透镜体状,并近于平行于上部层状矿体。构造恢复表明,下-中部脉状-网脉状矿体原始三维形态为不整合的筒状或漏斗状,与上部层状矿体组成典型的"下筒上层"的"双层结构"。根据脉状-网脉状矿体和层状矿体的空间展布特征,在构造恢复的基础上重新建立了呷村VHMS矿床的双通道夹卤水池的矿床模型。该模型对矿区外围找矿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陕西省铧厂沟金矿是一个主要赋存于海底基性火山喷流细碧岩中的金矿床。在野外地质工作的基础上,对主矿带样品的测试数据进行了数学地质分析和原生晕分带序列计算。结果表明,Au11矿体的原生晕轴向分带序列从上至下为:Hg-Sb-Ni-As-Bi-Cu-Au-Co-Zn-W-Mo-Mn-Pb-Ag-Cd;Au8矿体的原生晕轴向分带序列从上至下为:Cu-Co-W-Au-Ni-Sb-Mn-As-Pb-Bi-Hg-Mo-Ag-Zn-Cd;并提出了主矿带理想原生晕分带序列:Sb-As-Cu-Hg(前缘晕)→Au-Ag-Bi-Pb-W(近矿晕)→Ni-Co-Mn-Mo-Zn-Cd(尾晕)。结合微量元素衬值空间变化规律,建立了2个矿体的原生晕叠加理想模型。Au11矿体在1 150 m中段以前缘晕和尾晕叠加为特征;在1 110 m中段,发育较强的尾晕。Au8矿体在1 150 m和1 070 m中段以前缘晕和尾晕叠加为特征;在1 110 m中段,矿体减薄,近矿晕减弱,发育很弱的前缘晕和尾晕。综合分析认为,Au11矿体到达中下部,向深部仍有一定延伸;Au8矿体已经接近尾部,深部可能存在新的矿体。  相似文献   

16.
吴维虎 《云南地质》2011,30(4):404-406,403
普朗岩体外接触带,与热液活动密切相关,受构造裂隙控制,大脉状产出,可寻找大脉型矿体。而北部向深部寻找与斑岩有关的矿体;西南部则可寻找角岩化带矿体。  相似文献   

17.
不同特征矿体的三维建模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赵增玉  金毅  陈火根 《江苏地质》2013,37(4):611-615
介绍了目前常用的三维矿体建模方法,结合各种构模方法的特点和不同矿床类型的矿体特点,建立了两者之间的对应性。以3个典型的矿床类型为例,分析了各自适用的建模方法。结果表明,通过对矿体特征的分类以及建模方法的适应性评价,可为矿体的实际建模工作提供参考,更准确、有效地建立矿体的三维模型。  相似文献   

18.
张科 《地质找矿论丛》2006,21(4):262-269
通过对新疆萨尔布拉克金矿床的地化元素统计特征和元素组合沿含矿地质体的走向、倾向及垂向上的空间分布变化特征的研究,说明了Au在成矿过程中的复杂性,指出了现今开采矿体为原矿体的中下部及Au的近矿指示元素组合,总结了矿区内成矿的有利部位和矿体的空间分布特征,为矿体的定位预测工作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杜再飞  徐茂华  赵波  潘泽伟  唐忠 《云南地质》2013,(4):393-396,392
鹅头厂铁矿是滇中元古宙铁铜矿床的典型矿床,认为该铁矿是一个复成因矿床,矿床主体(Ⅰ1矿体)为沉积-热液改造型,次要矿体(Ⅰ2矿体)是热液脉型铁矿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