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看水乡,逛古镇,不可不去甪直。神州水乡第一镇——直,这是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费孝通对江苏省苏州市直镇的高度评价和赞誉。直镇作为神州水乡古镇的佼佼者,名不虚传,它具有2500年的文明历史。特别是她的古老文化,名胜古迹、  相似文献   

2.
苏州水乡古镇旅游形象定位研究——以部分水乡古镇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古镇旅游是当今旅游市场的新宠,苏州市水乡古镇众多,特色各异,为其水乡古镇旅游发展奠定了良好的资源基础.然而,基于水乡古镇旅游产品的趋同性,使得苏州水乡古镇在旅游业发展中竞争十分激烈,旅游形象战略成为各水乡古镇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文章从苏州各水乡古镇的旅游形象宣传口号出发,对部分水乡古镇旅游形象定位进行了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确定了苏州水乡古镇旅游形象定位的原则,提出旅游形象定位的建议,以期促进其旅游业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中国地名》2009,(3):5-12
兴坪古镇——印在人民币上的“国家名片” 隋唐以前,厂西省阳朔兴坪镇是古熙平县县治所在地,是座历史悠久的古镇。兴坪依山傍水,奇峰环绕,兴坪河在此汇流漓江,景色荟萃,古有“阳朔山水在兴坪”之说,是漓江风景的绝佳处,漓江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相似文献   

4.
王村是秦汉时期酉阳城旧址,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位于酉水之滨,为湘西著名古镇。古镇因得酉水交通之便,上通川黔,下达洞庭,素有“楚蜀通津”之称。古镇更享有酉阳雄镇、湘西“四大名镇”、“小南京”之美誉。著名电影《芙蓉镇》曾在这里拍摄,古镇也因此得名"芙蓉镇"。  相似文献   

5.
《中国地名》2009,(5):16-21
静升古镇地处山西省灵石县城东12千米的丘陵地带。东眺绵山,西望汾河,北与介休接壤,南与本县马和乡交错。周边沟壑纵横,层层梯田,海拔900余米。其地形有似双乳,高不露风,低不失水。土地肥美,物产富庶。可谓占尽了祥和山色田园之“风水宝地”。  相似文献   

6.
张勇 《中国地名》2011,(3):15-15
南昌八一起义总指挥部旧址位于南昌市中山路380号,前身为1922~1924年间建成的“江西大旅社”。这是一幢坐南朝北,兼具水乡秀美灵动与巴洛克雄浑刚毅之风的江南豪华大旅社。  相似文献   

7.
邓淋丰 《地理教学》2021,(7):F0002-F0002,F0003
乌镇地处桐乡市北端,京杭大运河依镇而过,西临湖州市,北界江苏吴江县,为两省三市交界之处,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之称,古镇风光无限美,令人向往。作为典型的江南水乡,乌镇的水乡风情带着怀旧的气息,以河成街、街桥相连、依河筑屋,到处都是桥梁、石板巷等独具江南韵味的建筑。河上的摇橹船拖着水痕渐行渐远,水乡的时光也仿佛流逝得很慢。  相似文献   

8.
《中国地名》2009,(6):14-21
瑶里,古代称“窑里”。顾名思义,是烧窑之地。远在唐代中叶。这里就有生产陶瓷的手工业作坊。20世纪初,随着景德镇官窑的兴盛。瑶里的制瓷业逐步衰退,大批的瓷窑被关闭,所谓的“窑里”也就名不副实了,于是将“窑”字改为“瑶”字。不过,这个改动到也妥帖,“瑶”字本意为美玉,这里曾烧造出洁白如玉的瓷器;“瑶”字也喻意风景之美,如同瑶池仙境一样。  相似文献   

9.
中国革命中最惊心动魄的搏击。莫过于蒋介石的“围剿”与毛泽东的反“围剿”。 1927年4月12日得手以后,蒋介石没有想到对付共产党人还需要“围剿”。而且是一而再,再而三,三而四,四而五的“围剿”。后三次不得不亲任总司令。连“九一八”事变、“一·二八”事变都无暇顾及,一心一意,专心致志地“先安内而后攘外”,“攘外必先安内”。最后一次不得不动用其所能动用的全部力量。直到被张学良“兵谏”于西安。闹到如此之大不可收拾的局面,还感叹最后就差两个星期。“剿共”不成。对蒋来说确实是痛惜之情溢于言表。这些“围剿”都是围绕中央苏区——瑞金展开的。  相似文献   

10.
品味周庄     
我真想不到,在繁华的现代都市大上海的附近,竟然还有一片古朴宁静的人间净土,一个九百多岁仍然充满无限魅力的水乡古镇──周庄。 周庄是江苏省昆山市的一个小镇,地处澄湖、淀山湖、白蚬湖之间,其状宛如一片泊在湖面上的荷叶;镇内纵横交错的小河,就是荷叶上的脉胳。人们都说,周庄是中国第一水乡。 周庄是水的世界。水是周庄最值得品味的风景。在周庄,我虽然没观过“南湖秋月”,体现“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壁”的意境;又未到过急水湾,领略“急水扬帆”“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的豪情;也虽然没到过白蚬湖,…  相似文献   

11.
乌镇,春秋时为吴疆越界,战事频繁,吴国曾驻兵于此以防御越国,故得名乌戍,因此得名乌镇。从此,纳入国家的政治建制。乌镇为浙北平原上一方古朴清雅之地,她拥有源远流长的历史和璀璨的文化,在漫漫历史长河中创造着自己的辉煌。沿着古镇幽长的石板路,来找寻她独特的水乡风韵及深厚的文化内涵,带你走进晚清乌镇的时空。乌镇的历史悠久而灿烂。早上6000多年前,就有先人在此创造着那个时代的文明,镇东郊谭家湾古文化遗址可以作证。唐咸通十三年(公元872年)始建镇。宋嘉定年间,以车溪(今市河)为界分为两镇,市河以西为乌镇,属吴兴县,(今湖州市)市河以东称为青镇,属桐乡市。新中国成立后,即1950年,乌青两镇合并,统称乌镇。乌镇,曾是周边地区的集商重地,规模鼎盛时达10万人之多。从现存的清末民初的建筑格局与整体风貌来看,就足见当时街肆的繁华。历史上也曾有“一观二塔三宫六院九寺十庵”之说。可见,历史上的乌镇文化灿烂。岁月更替,风雨沧桑,保存下来的十几万平方米的江南典型水乡民居群及十几座古桥梁,诉说着古镇的清纯与从容。为使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得以有效保护和永久延续,让古镇灿烂悠久的民族民俗文化重现光彩,1997年——1999年5月,经过二年的酝酿,桐乡市委、市政府做出了把乌镇保护与旅游开发作为桐乡发展第三产业、建设文化名市的重要举措。为此,市委、市政府组建了乌镇古镇保护与旅游开发管理委员会,并发动13个经济实力雄厚的部门和单位组建了股份有限公司,具体实施对千年古镇——乌镇的保护整治与合理开发。同时,古镇拥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茅盾故居,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潭家湾遗址,县级重点文物保护3处:六朝遗址,唐代银杏,修真观戏台。乌镇历来文人荟萃,人才辈出,如梁昭明太子及其老师沈约,一代丞相裴休,陈与义,更有藏书家鲍延博,光绪帝的老师夏同善,近代文学巨匠茅盾、沈泽民、严辰、严独鹤、孔另境等曾游学或寓居于古镇。正因为有了他们,才有了乌镇深厚的文化底蕴,才有了她在江南古镇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2.
华夏九州之一周秦发祥之地嬴秦创霸之区凤翔古称雍,是周秦发祥之地、嬴秦创霸之区、华夏九州之一,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凤翔历史悠久。先秦19位王公在此建都294年,是始皇加冕、苏轼初仕之地。千年园林东湖誉满神州,西府“三绝”驰名中外,被誉为西凤酒乡和民间工艺美术之乡。凤翔作为“古丝绸之路”重要驿站,自古就是南通巴蜀、西达甘新的“旱码头”,宝中铁路、宝平高速纵贯南北,“四高两铁一机场、十纵十横一环线”立体式交通骨架加速形成。凤翔,在距今六千多年前的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就有氏族公社村落分布。夏代为九州之一的雍州之域。商代为太史周任之封国,称为周国。西周为王畿地,属召公采邑,称雍邑。  相似文献   

13.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西沱古镇境内的“云梯街”,有“万里长江第一街”之称,以其独特的古韵,安然无恙地幸存于长江三峡库区175米水位以上,吸引众多游客前往观光。“云梯街”,座落于长江南岸  相似文献   

14.
以广州市番禺区沙湾古镇为研究对象,基于空间句法理论轴线模型对2002、2008、2017年3个年份的城市形态进行建模分析。结果表明:1)从沙湾古镇整体形态看,古镇经历了由“单核内聚”到“轴带生长”,再到“发散蔓延”的3个发展阶段,古镇核心不断扩大,形态趋于完善;2)古镇空间形态外拓方向和集成核中心的扩展方向一致,古镇新商业中心转移与空间形态演变呈同步性;3)古镇集成核与商业中心发展不同步的现象,与现代城市的正交网格形态以及传统古镇相对密集复杂的空间肌理有关。文章揭示了快速城市化过程中的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的发展规律,并提出未来古镇的空间设计应适当遵循空间同构、合理规划交通道路、理性控制旅游开发,从而保护与延续古镇原有的空间特质的建议,为传统村落新空间设计,继承与重构空间发展结构和秩序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5.
赫图阿拉城——故宫的“故宫”? 中国现保存完好的故宫有两座——北京故宫和沈阳故宫,有关史学家称,赫图阿拉城是故宫的“故宫”。 “赫图阿拉”,满语是“横岗”的意思。1559年,清太祖努尔哈赤在此地出生。1616年,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人部落后,在这座城里龙袍加身,建立了清王朝的前身——后金。之后,清王朝从这里挥戈中原,这座“龙兴之地”也由此而驰名神州。  相似文献   

16.
木渎镇山青水碧,绿树葱郁,还是太湖的要津,苏州的门户,水陆交通和物资供应极为方便,古镇的繁华加上山水之胜,景象美不胜收。绝佳的“人居环境”,自然成了众多文人雅士隐居的心仪之地。古人在木渎疏池栽花,置  相似文献   

17.
诗出西塞山     
记得曾为(唐)张志和的诗“西塞山前白雪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把西塞山风光描写得峰峦缥缈,山水萦绕,细雨霏霏,桃花吐艳,白鹭高飞,游鱼悠然,烟波垂钓,脱尘超俗的水乡风情所倾倒;也曾为(唐)韦应物在诗中把西塞山写成“势从千里奔,直人江中断。岚横秋塞雄,地束惊流满”,山如奔马拦江,江流汹涌澎湃,气势磅礴,惊险雄壮的氛围所震撼。静下心来,却不免为二人笔下的同一景物差异竟如此之大而迷惑不解。查书,方知天下有两座西塞山;一在浙江省湖州市,古称川,系张志和垂钓处。其词亦有:“愿浮…  相似文献   

18.
都者,大城也。《荀子·富国》:“田畴秽,都邑露。”亦引申指首都,《三国志·吴主传》“秋九月,权迁都建业。”而且诸侯之都城,繁华之大市,盖有“都会”之说。柳宗元《封建论》所谓“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所谓“邯郸亦漳河之间一都会”,即可为证。柳永《望海潮》词则更写尽杭州古都会之极:“东南形胜,江吴都会,钱塘自古繁荣。”据传金主完颜亮读之,欣然有慕于此词之“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投鞭渡江之志。神州之都,世皆祈仰,江山多娇,人共折  相似文献   

19.
王洋平 《地理教学》2011,(16):26-27,17
“过程与方法”目标的提出是新课程改革的一大进步,也是新课改能否真正到位的关键。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过程与方法”目标往往沦为其它两个目标的陪衬和附属,甚至根本无从体现,尤其是碰上教学的重难点时,则是“直入主题”,该课程目标根本就是形同虚设。本文结合一重难点——“正午太阳高度角及其变化”的教学片段,与各位同仁探讨该目标在新课教学中的达成策略。  相似文献   

20.
传承与嬗变:广州市小洲村的空间转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方远平  易颖  毕斗斗 《地理研究》2018,37(11):2318-2330
在快速城市化进程影响下,广州市小洲村因从典型的岭南水乡古村逐步演化为创意艺术与旅游空间而成为关注热点。空间生产理论为揭示小洲村的空间转换与重构提供了理论工具。运用实地考察法、访谈法、文本分析法等质性研究方法,围绕“空间转换的过程”“空间生产主体及作用”“空间生产的结果及机制”等问题,探讨不同发展阶段各空间主体对小洲村的建构过程以及结果,构建“时间—空间主体—空间”的分析框架。研究发现:① 小洲村经历了岭南水乡古村落的自然发育阶段、艺术精英自发集聚阶段、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阶段三个空间转换阶段,并分别形成了对应水乡古寨的生产生活空间、艺术创意空间、创意旅游商业空间三种空间形态。② 创意阶层、政府、资本、游客等空间主体的加入,使小洲村由单一空间主体(村民)转变为多元主体。③ 在资本城乡不平衡发展机制下,创意阶层、政府、资本、村民、游客等空间主体为实现各自的利益诉求,在小洲村的空间转换中产生了不同的影响,其中当地村民、创意阶层和游客发挥着自下而上的能动作用;政府起到自上而下的管治作用,但在村民的空间抵抗下效果甚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