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华 《中国地名》2012,(1):6-7,81
蒋介石以非嫡系军队对中央苏区的第二次"围剿",心中暗自盘算的一箭双雕,反而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第二次"围剿"又是惨败。到这时蒋介石还以为是杂牌军队"围剿"不力,于是开始动用其核心主力。从第三次"围剿"开始,蒋军嫡系赵观涛第六师、蒋鼎文第九师、卫立煌第十师、罗卓英第十一师、陈诚第十四师压了上去。这五个师十万人都是蒋介石黄埔起家的老本,可见决心之大。  相似文献   

2.
蒋介石以非嫡系军队对中央苏区的第二次“围剿”,心中暗自盘算的一箭双雕,反而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第二次“围剿”又是惨败。  相似文献   

3.
《中国地名》2011,(10):18-19
就在李立三沉湎于“会师武汉,饮马长江”之时,蒋介石从河南前线向南京发出密电,要求立即任命武汉行营主任何应钦为“鄂湘赣三省剿匪总指挥”,同时美系教导第三师首先抽调南下。中原大战尚未结束,蒋介石就开始准备“剿匪”战争了。对苏区旷日持久的“围剿”由此拉开帷幕……  相似文献   

4.
《中国地名》2011,(11):10-10
白沙镇是江西省吉水县的一个著名乡(镇),由于在这块土地上,曾经发生一次重要战斗——白沙之战,打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次反“围剿”胜利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中国地名》2011,(11):7-8
1931年5月,在毛泽东、朱德指挥下,红一方面军坚持“诱敌深入”的作战方针,五战五捷,歼灭国民党军三万余人,粉碎了国民党军对中央革命根据地的第二次“围剿”。上图为第二次反“围剿”示意图,下图为第二次反“围剿”中的红军队伍。  相似文献   

6.
《中国地名》2012,(2):8-8
黄陂大捷是中央苏区第四次反“围剿”打下的首个漂亮仗。黄陂大捷的主战场即江西省抚州市宜黄县城南的黄陂镇,黄陂的地名也因此声名大震。  相似文献   

7.
今非昔比 当年“阳明书屋”曾有 2000名士兵驻守,三步一岗,五步一哨。而今天,小猫小狗也可随意到此一游。 蒋介石最后的、也是最大的行宫“阳明书屋”,将正式对外开放。该座碉堡式行宫,当年戒备森严,曾部署了 2000兵力驻守。 “阳明书屋”原名“中兴宾馆”,坐落在阳明山公园内的中枢位置,因军事地理位置重要,全以碉堡为建筑蓝图。书屋也似一座深绿色碉堡。整座“阳明书屋”外围处处可见防御性碉堡岗哨。 据管理人员表示,当时整个“阳明书屋”共有 7层兵力,约 2000人驻守。为了确保蒋介石夫妇的安全,行宫内三步一岗,五步一哨…  相似文献   

8.
《中国地名》2011,(11):9-9
富田是第二次革命战争时期重要的革命根据地、第二次反“围剿”的前沿阵地,也是民族英雄文天祥的故里、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相似文献   

9.
作为最早的中央苏区县之一,建宁曾作为红一方面军总前委、总司令部、总政治部和中共闽赣省委、省苏维埃政府、省军区驻地,是第二次反围剿最后一仗的完胜之地,第三次反围剿的决策、准备之地,第四次反围剿的军事指挥中心,第五次反围剿中央苏区东北  相似文献   

10.
《中国地名》2012,(2):6-7
1932年底,国民党军队调集30多个师的兵力,向中央根据地发起第四次"围剿"。当时,毛泽东已被撤销在红军中的领导职务,周恩来、朱德从实际情况出发,指挥红一方面军在运动战中消灭敌人,取得了第四次反"围剿"的胜利。  相似文献   

11.
《中国地名》2012,(2):8
黄陂大捷是中央苏区第四次反"围剿"打下的首个漂亮仗。黄陂大捷的主战场即江西省抚州市宜黄县城南的黄陂镇,黄陂的地名也因此声名大震。黄陂镇距县城34公里,为黄陂镇人民政府和黄陂行政村村委会驻地。唐末开始在此建村,因地处黄水河畔,故名黄陂。第四次反"围剿"全歼国民党两  相似文献   

12.
1927年4月12日,正当国共两党携手进行的北伐革命取得节节胜利之际,国民党蒋介石集团背信弃义,悍然发动了针对共产党人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7月15日,貌似国民党“左派”的汪精卫撕下伪装,在“宁可错杀一千,不可一人漏网”的鼓噪下,大批共产党人倒在了血泊中。曾因大量共产党人云集于此,国民政府中枢所在地而被誉为“赤都”的武汉顿时变成了“白都”。中国共产党被迫完全转入秘密地下活动。  相似文献   

13.
肖克 《中国地名》2014,(4):5-12
我们粉碎了敌人对湘鄂川黔根据地的第二次“围剿”以后,根据地和红军都扩大了。二、六军团会师时共8000人,刚过一年,即从1934年10月到1935年10月,就发展了两倍半,有21000多人。在敌人新的大规模进攻将开始的时候,我们于11月19日,离开湘鄂川黔根据地,开始了新的战略转移。  相似文献   

14.
话说何首乌     
首乌不是德庆独有,可却是德庆之特产。如何辨别是德庆的何首乌呢?一要看薯块横割面有无菊花纹状;二看蒸熟后是否柔软显油质光泽;三看用其煲猪肉后,肉块是否呈黄色。尤其肥肉及汤,最显金黄色泽;四看生食熟食是否甘凉,有无生津止渴之感。德庆何首乌是四样具备,德庆以外的何首乌其色泽性质就不同。 德庆何首乌之得名,有一段动人故事。据说唐朝时有一犯人叫何嵩,入狱时白发苍苍。因饥不择食,常于放风时采该植物之根充饥。久服生效,于是颜渐红而发渐黑。狱卒李翱偶然发现,始知此物有养颜乌发之功效,遂叫此物为“何首乌”。 还得提…  相似文献   

15.
红军攻占遵义后,蒋介石调集40万兵力进逼遵义地区,对红军形成铁桶般的重重包围。毛泽东等指挥中央红军采取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开始了著名的四渡赤水之战。千里赤水河,如同一个被拉得弯弯的弓背。40万大军,在这张弓上蓄势待发。拉弓的是蒋介石。  相似文献   

16.
《地理教学》2005,(12):44-44
在1943年德黑兰会议期间,美国总统罗斯福认为,未来的联合国组织应由三个层次的机构组成:最低一级为全体大会;最高一级为“四警察”机构,由苏联、美国、英国和中国组成,这个机构将有权快速处理任何对和平构成威胁的事件和突发事变。  相似文献   

17.
《地理教学》2006,(11):46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防灾方面采取的对策最突出的有三项:一是兴修水利,治理河患。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就兴修了芍陂、漳水渠、都江堰、郑国渠等一批著名水利工程。秦汉以降,治理河患就是一项国家急务。东汉明帝曾命王景主持治河;北宋政府也曾动用巨大财力治理河患,并提倡植树护堤;元朝工部尚书贾鲁治河,也取得了巨大成就;明朝著名水利专家潘季驯以“束水攻沙”之法治理河患,黄河河道因此基本稳定了200多年;清康熙帝将“三藩”、河务、漕运列为三大政事,“夙夜廑念,曾书而悬之宫中柱上”。  相似文献   

18.
翻开历史画卷,拂去岁月尘埃。三天子都南麓的“吴楚分源“地——婺源,自唐宋至晚清,这块“由是山水之精英,钟为豪杰之挺出”的钟灵毓秀之地,人才辈出,代有名流,全县考取进士550人,出任仕宦者更多,达2665人,明清朝竟有“一门九进士,六部四尚书”之谓;文人学士著书立说3100多部,其中被选入《四库全书》有172部,因之誉为“书乡”。除科举及第者外,并涌现出一大批书法家、画家和篆刻家。  相似文献   

19.
近代赫赫有名的宋美龄,是个极不寻常的女性,她出生时,其父宋耀如这个虔诚的基督教徒的大企业家便拥有万贯家产。后来,宋美龄嫁给了蒋介石,成了国民党的“第一夫人”,过着极为豪华的生活。宋美龄在大陆有多处豪华别墅,但以她自己的名字命名的只有两处:一是庐山“美庐”别墅,另一幢是南京的“美龄宫”。这两幢别墅,既雍容阔绰,却又各具特色,所谓“美庐”大有“天下无庐美此庐”之誉。今日登庐山参观“美庐”,亦为中外游客惊叹。  美庐位于海拔 1106米的牯岭东谷河东路 180号,枕汉口峡北麓,面长冲河,环境深邃、静谧而优美。…  相似文献   

20.
昌吉地名考     
1 地名演变昌吉是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驻地。唐代称张堡城,属庭州所辖。据史学家岑仲勉考证:“张堡即于田文Cammaidi Badaiki取其两字之首音”而得名。宋元称“彰八里”(qanbalik)。在《元史、李进传》也称“掺八里”,《元史、耶律希亮传》又称“昌八里”,《长春真人西游记》(上)还称“昌八刺”。实际上这些都是一音之转,一地异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