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随着城市人口和工农业的迅速增长。以及旅游事业的不断发展,杭州西湖山区开采地下水的深井不断增加,尤其是近十年来,由于过量抽取地下水产生了诸如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开裂等环境水文地质问题。本文重点研究这些环境水文地质问题的类型、分布规律、成因,以及它们与自然地理、地质构造和水文地质条件的关系。所谓西湖山区系包括西湖流域及玉泉、紫云洞一带(图1)。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某电厂灰场北侧东邵庄村地质灾害现象入手,对灰场-东邵庄村的原生环境水文地质条件和次生环境水文地质条件进行了研究。通过对比该区十多年地下水补,迳,排情况,目前地下水水质与灰场灰水关系,明确了灰场水体阻滞区域地下水迳流是东邵庄村地质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笔者在总结前人治理灾害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进一步的治理设想。  相似文献   

3.
地下水系统的进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论文用系统理论的观点,结合当今环境水文地质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阐述了地下水系统进化的一般原理及研究地下水系统进化的意义。指出地下水系统在进化过程中可以渐变或突变的形式由原稳定态向另一稳定态转化。论文对地下水系统的渐变与突变的表现形式、具体特征,以及两者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讨论。提出了环境水文地质研究中应注意的某些问题。  相似文献   

4.
曹小虎 《地下水》2009,31(4):36-38,116
地下水的化学特征是围岩矿物和水流之间内在关系所形成的结果,决定于地下水运动时接触的围岩成分,水文地质条件和氧化还原环境等。地下水的水化学成份及不同离子含量的多少,与其赋存条件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通过对矿区主要含水层水样常规水质分析,研究矿区地下水的水化学成份及其背景含量特征,研究和分析矿区不同地下水含水层水化学特征,从而揭示矿区水文地质条件。  相似文献   

5.
环境水文地质学是一门研究地下水环境恶化、保护和改善的新学科。它包括原生环境水文地质学、次生环境水文地质学和资源环境水文地质学三个分支,并不单指研究地下水污染及其防治的次生环境水文地质学。  相似文献   

6.
环境水文地质质量评价,是人们对所研究含水层中的地下水进行的“水质”评价。可根据评价目的不同制定出环境水文地质质量的不同标准、对地下水水质的实测数据进行衡量和数学处理,从而对环境水文地质评价单元作出符合实际的、合理的定性评价、为防治地下水污染选择对策、提供环境水文地质科学的依据、为城市规划提供环境水文地质资料。上海市是我国最大的工业城市,工业三废和农业化肥等严重污染了环境,上海市环境质  相似文献   

7.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水文地质调查、综合物探法、水化学及水质检测方法,探测辽宁省典型地区水化学特征,分析了水化学特征与地下水氟离子的含量关系;不同地貌单元地下水氟离子含量分布不同;主要从高氟地下水形成的物质基础,水文地质环境对氟离子变化的制约,粘性土层是富集氟离子最好场所等方面分析辽宁高氟地下水的形成原因,通过研究了解到高氟地下水一般存在于潜水的上部及粘土层中,这一研究为今后寻找低氟水源提供前期有力资料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城市规划区地下水资源与环境地质问题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名鹏  韩光海 《地下水》2008,30(5):37-40
宿迁市地质环境研究程度偏低,尤其是水文地质、环境地质方面。随着宿迁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地质环境状况与城市可持续发展不相适应的矛盾日益突出。以2006年度江苏省地质勘查补助项目为依托,在分析宿迁城市规划区地下水系统水文地质条件和地下水资源的开采状况的基础上,论述了城市规划区地下水资源开采利用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系列环境地质问题,并提出建立节水型社会体系、加强地下水开采管理、预防地下水污染以及加强地下水监测等措施,促进规划区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发展。  相似文献   

9.
张兴国 《吉林地质》1992,11(2):71-78
本文阐述了环境同位素在地下水研究中的作用和饮马河流域水文地质概况。运用稳定同位素D和~(18)O千分偏差值分析了地下水成因、地表水与地下水的补排关系。采用放射性同位素~3H、~(14)C和地下水动力学等方法计算了地下水年龄。通过分析和讨论,对地下水成因和地下水循环周期有了新认识。因此利用环境同位素示踪地下水,对选择供水水源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文是在全省地下水开采现状调查和地下水资源重量新核算和开采潜力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地下水开采出现的水位大幅度下降、涌水量衰减、水质污染、井间干扰争水、地面沉降环境水文地质问题,提出了加强地下水动态监控力度、开展水量、水质模拟研究、以研究工程控制论思想理论和方法渗透到水文地质勘查研究领域,建议引进更新食品设备,促进黑龙江省环境水文地质勘查研究技术提高。  相似文献   

11.
环境水文地质工作在我国的科研与生产中早已广泛开展,它是水文地质学的一个分支,也是环境科学的组成部分,它不仅研究人为活动对水文地质环境的影响,也研究天然水文地质环境的质量问题,环境水文地质学研究的是水文地质环境与人类关系及水文地质作用与人类环境关系的科学,它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第一是自然地质因素(作用)引起的环境水文地质问题,如地震、火山爆发、自然滑坡、泥石流以及地质自然环境的变化引起的生物效应所产生的环境水文地质问题。  相似文献   

12.
徐建红 《地下水》2007,29(2):121-124
通过对三门峡市区地下水的综合调查,发现其环境水文地质问题以区域地下水位下降为主,并导致地下水污染等次生环境水文地质问题的发生.在环境水文地质问题形成背景和形成条件综合分析的基础上,认为其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人为活动,尤其是地下水的不合理开采破坏了地下水循环系统的天然均衡状态.最后,提出了减少和防止三门峡市区环境水文地质问题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豫北平原地下水的综合调查,发现其环境水文地质问题以区域地下水位下降为主,并又导致了泉水消失、湿地减少、地面沉降和地下水污染等次生环境水文地质问题的发生。在环境水文地质问题形成背景和形成条件综合分析的基础上,认为其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人为活动尤其是地下水的不合理开采破坏了地下水循环系统的天然均衡状态,其演化模式具双向性。最后,提出了减少和防止豫北平原环境水文地质问题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4.
南方岩溶地区1∶5万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技术要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总结南方岩溶地区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综合调查和地下水开发利用示范6个方面成果,得出南方岩溶地区水文地质环境地质条件具有10个特性:岩溶发育受层组结构类型、地质构造格局和水动力条件等因素控制的综合性,岩溶地下水分布的非均一性,岩溶含水介质由孔、隙、缝、管、洞构成的多重性,岩溶地下水流运动的多相性,岩溶地下水动态变化的剧变性,岩溶水资源时间分布的季节性,干旱与洪涝的交替性,岩溶地下水污染的隐蔽性,岩溶地下水的深埋性,岩溶地下水与生态经济的相关性;论述了对碳酸盐岩层组结构类型、构造演化与岩溶发育期次、岩溶形态组合关系、表层岩溶带、岩溶地下水系统、岩溶地下河、主要环境地质问题和岩溶水资源开发利用条件8个关键科学问题调查研究的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5.
地下水污染除污染源的各种因素外,非饱和带垂直自然防护性的好坏,对地下水的污染程度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如何寻找一种近似定量的方法来反映非饱和带垂直自然防护性呢?我们在潍坊市环境水文地质调查与编图过程中采用了防护指数法。实际应用表明,该方法在环境水文地质条件评价中,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非饱和带是污染物垂直进入地下水的必经之路,带内各地层的渗透性影响着污染物  相似文献   

16.
地下水对工程和环境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地下水对上程建设和地质环境的作用与影响日趋显著,人们认识日益深化。实践表明,这类问题不完伞是纯水文地质问题。实质上,它是介乎于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之间,暂定名为工程水文地质学。专门进行在工程建设和环境地质中由于地下水作用而产生的各类工程地质问题或水文地质问题。为充分阐明问题,本文从水与岩土相互作用、基坑排水与潜蚀流沙、地基沉降与黄土湿陷、道路冻害与隧道涌水、矿抗突水与竖井破坏、坝基渗漏与稳定、坝基抗滑稳定以及与地下水有关的地质灾害问题等方面,进行了举例阐述,初步论证了重要性、问题和某些实质。目的在于,向人们揭示一个值得研究的方向,并给予充分的重视。  相似文献   

17.
我国北方岩溶地下水,多数是以泉域水资源系统为单元进行循环的,各岩溶地下水系统以规模大、系统结构复杂为典型特征。在岩溶地下水开发利用过程中,如何兼顾各开采水源地的开采量、井采与泉水流量问等关系,以避免出现水文地质环境问题,是多年来水文地质界一直关注的问题。本文将水资源系统与供水系统相结合,采用优化技术建立了娘子关泉域岩溶地下水评价管理模型,以此为基础提出了多种开发方案,为类似地区的地下水评价与开发管理提供范例。  相似文献   

18.
根据咸阳市区地下水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以咸阳市区为研究对象,建立了研究区水文地质概念模型和三维地下水数学模型,模拟了不同气候情景下地下水位的变化趋势。预测研究表明,未来降水量增多气候情景下,地下水位上升,地下水位变化与气候因素的关系密切;开采量的减量幅度较大时,地下水的恢复效果更加明显。人类长期不断增长的地下水开采,是导致区域地下水位持续下降的主要原因。通过开源节流等措施,是恢复地下水环境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根据咸阳市区地下水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以咸阳市区为研究对象,建立了研究区水文地质概念模型和三维地下水数学模型,模拟了不同气候情景下地下水位的变化趋势。预测研究表明,未来降水量增多气候情景下,地下水位上升,地下水位变化与气候因素的关系密切;开采量的减量幅度较大时,地下水的恢复效果更加明显。人类长期不断增长的地下水开采,是导致区域地下水位持续下降的主要原因。通过开源节流等措施,是恢复地下水环境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干旱,半干旱地区水文地质研究现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世界上近一半的国家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干旱问题的影响,因而干旱、半干旱区的水文地质研究多年来一直是世界水文地质学界的研究热点。本文根据几年来所阅读的关于该方面的近百篇国内外文献资料,对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地下水开发利用概况、地下水形成机理研究进展、干旱区大型盆地地下水运移所采用的两种模型、环境同位素技术在干旱区地下水研究中的应用、地下水流系统研究进展、地下水数值模拟及管理模型现状、干旱区包水带水文地质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