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长江河口北支上口不规则周期潮流的动力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裘诚  朱建荣 《海洋学报》2012,34(5):20-30
数值模拟和动量分析长江河口北支上口枯季大潮期间 1 d内出现"四涨四落"不规则周期涨落潮流现象。长江河口北支上口 1日内两次涨潮流和两次落潮流为常规涨落潮流,受外海半日潮流控制,两次涨潮流和落潮流为非常规涨落潮流。北支上口非常规的涨潮流处于南支落潮的末期,范围小,流速弱,历时约2 h;表层主要是垂向黏滞项和水平扩散项与正压项间的作用,南向的垂向黏滞项起着决定的作用,底层则是斜压项与正压项间的作用;北支上口非常规涨潮流是北风、盐度锋面产生的南向斜压压强梯度力和南支末期落潮流的牵引作用共同造成的;径流抑制非常规涨潮流的产生,持续时间随径流量的增加呈指数递减,当径流量达到22 300 m3/s时,非常规涨潮流现象消失。北支上口非常规落潮流处于南支涨潮流的初期,由于在北支上口南支的涨潮流早于北支涨潮流,导致南支水体进入北支,形成北支上口第二次落潮流,范围较大,流速较强,历时约2.5 h,从表层至底层主要是垂向黏滞项与非线性平流项和正压项之间的作用。本文揭示了北支上口 1 d内出现"四涨四落"不规则周期涨落潮流的动力过程和机制。  相似文献   

2.
陈国忠 《海洋科学》1987,11(4):62-64
大连港的潮汐性质属正规半(?)潮,每日两个高潮(或低潮)的平均时间间隔为12小时25分。1986年5月18日的潮汐过程却一反常态,自08—20时,大连港连续不断地出现了时间间隔很短的海水涨落现象,海水每次涨落时间多为4—6分钟;在11时前后海水涨落得最为触目。我们把这次异常的短周期的海水振动,称  相似文献   

3.
凡住在海边的人,都可看到海水的涨涨落落。它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从不问断。海水退下时,大片的泥滩,沙洲会露出水面:而海水上涨时,又会淹没本属于它的领地。海水的这种涨落运动,就是众所周知的潮汐现象。很久以来,劳动人民通过无数次实践,发现海水的涨落变化很有规律。  相似文献   

4.
解读潮汐     
潮汐是指海水有规律地作周期性涨落的一种现象。白天涨潮叫“潮”,晚上涨潮叫“汐”,合起来叫潮汐。很早的时候,我们的祖先就发现了这一自然现象,并形象地称之为大海的“呼吸”。人们在日常活动中,除了根据潮汐涨落的规律趋利避害、发展生产、满足生活需要之外,还利用文字将所观察到的潮汐现象记录下来。这些记载散见于各种  相似文献   

5.
依据象山港佛渡水道、牛鼻山水道和狭湾口的实测水文资料,分析3个潮汐通道的潮汐、潮流分布特征及其差异性;建立该水域潮流数值模型,探讨各水道及其交汇处的流场变化特征和影响影响分析。结果显示,狭湾内的涨落潮流主要通过牛鼻山水道受外海潮波的影响,仅在涨落潮流的起始阶段经佛渡水道与崎头洋存在水体交换;牛鼻山水道涨落潮流主要受外海潮波的控制;崎头洋落潮流与外海涨潮流在佛渡水道的交替变化,决定了佛渡水道涨落潮流的方向。佛渡水道涨潮流为东北向,落潮流为西南向。崎头洋通过佛渡水道与象山港进行水体交换,象山港涨、落潮流除了与外海进行水交换外,还受到杭州湾涨、落潮流的影响,有助于对舟山群岛南侧潮波以及杭州湾与外海水体交换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长江口南港水道溢油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使用FVCOM 建立了长江口水动力模型,然后基于拉格朗日粒子追踪法及自由走动理论建立了长江口溢油模型,研 究长江口南港水道处溢油污染的问题。模拟了溢油在东南风、东北风、西北风下涨憩、落憩时24 h 内的扩散漂移轨迹以及 分布情况,对不同情景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风向对溢油的走势有较大的影响:东南风落憩的溢油可能会污染到青草沙水 库、崇明东滩及中华鲟保护区,涨憩时主要污染为九段沙湿地;东北风涨憩和落憩时主要污染上海岸线;西北风落憩时主要 污染长兴岛南岸以及九段沙湿地,涨憩时污染九段沙湿地,研究结果可为潜在的溢油应急响应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黄河三角洲桩西101站潮沟地貌形态及其水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在潮沟下游,横跨且生趣与潮沟的横断面设了5个观测站,进行了24h的水动力测量。结果表明,涨落潮流速流向不对称,在潮沟内,涨落潮流流速差别很大,涨潮流流速最大为9cm/2,而落潮流流速最大可达38cm/s。据推测,潮沟内之所以落潮流流速明显大于涨潮流流速,可能是由于潮沟与岸线斜交有关。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唐岛湾海域水体进行二维水动力模拟分析,得出了唐岛湾内的潮流运动,并分析了在唐岛湾的东北通道开通前后唐岛湾内的潮位变化与水体运动变化过程,同时计算出了唐岛湾内的海水交换率及海水的半交换期。结果表明,在未开通东北通道时,唐岛湾内水体的单宽流量在涨急和落急时只有2.59 m~2·s~(-1)和2.07 m~2·s~(-1);当开通东北通道时,唐岛湾内的水体整体运动加强,特别是内部水体,唐岛湾内水体的单宽流量在涨急和落急时达到了3.14 m~2·s~(-1)和2.69 m~2·s~(-1),同时唐岛湾内的水体半交换周期也缩短了1.31d,有利于唐岛湾内水质的改善。  相似文献   

9.
利用二维水动力数学模型模拟海阳人工泻湖潮流运动,并分析了在人工泻湖的西向开通导堤前后泻湖内的潮位变化与水体运动变化过程,据此计算出泻湖内的海水交换率及海水的半更换期。结果表明,在未开通西通道时,泻湖西侧水体的单宽流量在涨急和落急时只有0.66m2/s和0.47m2/s,水体流动缓慢,难以保证泻湖环境生态对水质的需求;当开通西通道时,泻湖内的水体整体运动明显增强,西侧水体的单宽流量在涨急和落急时分别达到1.02m2/s和0.70m2/s,西安路两侧大部分水体能够顺利进行交换,同时泻湖内的水体交换周期也明显缩短,约为2.61d。  相似文献   

10.
2004年春季长江河口水体与沉积物表层的叶绿素a浓度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4年5月7日至12日在31°~31.8°N、122.5°E以西到海水上溯至0盐度的长江河口进行14个站位叶绿素a浓度的现场观测,其中N1~N3、M1~M3、S1~S3和R6这10个观测站用3条渔船在4天内进行潮周期的涨憩、落急、落憩、涨急、涨憩5个潮时的准同步周日采样观测;对S2、S3、R2、R3、M3、N2和N3这7个位于长江入海口门站位进行表层泥样的叶绿素a浓度观测。结果表明,观测海区表层海水叶绿素a浓度为0.230~11.500μg/dm3,平均值为(1.514±1.712)μg/dm3,高值出现在观测海区东北部的长江冲淡水稀释区,表层海水叶绿素a浓度平面分布从该区的东北部向西南方向逐渐降低,离岸越近叶绿素a浓度越低,低值出现在长江口门内和测区西南部的广阔浑水区域;底层叶绿素a浓度为0.291~2.620μg/dm3,平均值为(1.186±0.531)μg/dm3,其变化幅度与平均浓度均明显低于表层。在涨憩、落急、落憩、涨急和涨憩5个潮周期中水柱平均叶绿素a浓度为1.198~1.910μg/dm3,涨憩和落急潮时,叶绿素a浓度自表层向底层逐渐下降;落憩和涨急潮时,表层的平均叶绿素a浓度略低于中层和底层。2004年春季观测海区叶绿素a浓度与往年夏季和秋季的观测结果相近,但明显高于冬季。表层沉积物叶绿素a浓度为(0.089±0.052)μg/g(湿重),仅占其上方水体平均叶绿素a浓度的极少部分,两者具有良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潮汐是海洋特有的一种运动方式,它是海水在月亮和太阳等天体的引力作用下发生的周期性涨落。这种涨落的时间间隔,即潮汐的周期,一般是12小时25分,也就是一日两潮(半日潮)。潮水涨落的幅度,即涨潮  相似文献   

12.
基于Mike21软件,建立了潮流和径流作用下大沽河河口区水动力数学模型。利用数学模型,对纯潮流作用下的潮位、潮流进行了模拟,并与实测资料进行了验证;在此基础上,对大潮期间不同径流作用下的潮位、潮流进行预测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径流量增加,潮位相应增加,潮差相应减小。高潮位时,径流量对潮差的影响较小。低潮位时,径流量对潮差的影响较大。随着径流量的增加,涨潮历时缩短,落潮历时增加,涨落潮历时比值降低;涨潮流速则变小,落潮流速增加;流向整体趋势变化不大。平水期径流条件下,涨急和落急时刻径流影响范围分别为65.5和120.2km2;丰水期径流条件下,涨急和落急时刻径流影响范围分别为144.9和165.0km2。  相似文献   

13.
通过海洋调查所得到的海水温度、盐度和深度值进行海水比容偏差及海水比容值计算时,由于要求这样计算出来的值有±1×10-5的精确度,以适应动力计算的需要,因而便要求温度、氯度和深度的调查值各有一定的精确度。对于深海来说,这个问题比较明确,可是对于浅海在100米的范围来说,对这些调查值的精确度将如何要求呢?下面就在作者1955年论文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4.
涨潮流流速和落潮流流速不等,是人所共知的潮流现象,不过这仅仅是潮流矢量分布不对称性中的一种特殊情形。另一种海洋中经常发生的现象,是潮流旋转中的倒转现象,它是由于余流的存在和分潮流相互影响的结果。从实际资料来看,这两种现象似乎存在着某种必然的联系。例如,在一些流矢量图中可以发现,当倒转现象发生的时候,流速往往是比较小的,而差不多与此流速相反方向的流速往往是比较大的。又如,在一些实测记录中看出,流矢量分布在某个方向范围里,并且在这个范围里改变它的旋  相似文献   

15.
近岸典型养殖海区的潮流垂直结构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06年7月在我国北方典型养殖海域桑沟湾进行现场观测,探讨养殖生物和养殖设施影响下潮流垂直结构的特征.结果显示:①夏季的桑沟湾,大量养殖生物和养殖设施的存在造成了潮流垂直结构中出现了潮流上边界层这一独特现象;②建立1个双阻力模型来描述这个现象,得到湾口北侧海带养殖区的潮流上边界层平均阻力系数-CDS=5.4×10-2和底边界层平均阻力系数-CDB=1.5×10-2;湾中部贝藻兼养区的-CDS=4.9×10-2,-CDB=1.9×10-3,并与同在黄海的自然海区青岛外海做比较;③在半日潮占优的桑沟湾海区,养殖阻力和底应力均具有1/4潮周期特征.在养殖阻力大于底应力的情况下,该海区出现了表层海水先涨/落潮的现象,这与浅海潮流底层海水先涨/落潮的一般规律截然不同.  相似文献   

16.
以大丰港航道临时抛泥区抛泥为研究对象,建立苏北辐射沙洲大丰港海域二维潮流泥沙数学模型,研究了航道临时抛泥区抛泥后的泥沙运移特征及对周边航道、锚地的影响。研究表明,在地形和边界的约束作用下,抛泥区的水质点运动具有明显的往复流特征,大潮涨落潮水质点轨迹存在一定的流路分歧;抛泥区抛泥后,高浓度含沙水体呈南北条状形态,轴线与航道基本平行;涨急和涨憩时刻抛泥,悬浮泥沙对航道具有一定的影响,而落急和落憩抛泥,悬浮泥沙对锚地影响相对较大。  相似文献   

17.
基于长序列潮位资料,采用调和分析和MK检验方法分析了澳门水域及附近海域历史潮波特性,并建立大范围二维潮流数学模型,以珠澳人工岛及澳门新城A区等大型工程为研究对象,研究人类活动影响下的澳门及附近海域水动力变化特征。研究表明,澳门站的年平均高、低潮位在2005—2008年间发生突变,与岸线变化强度的增大存在直接关系;随着澳门围填海强度逐渐减弱,浅水影响系数逐渐减小,涨落潮历时差逐渐减小;1986—2019年间澳门水域潮位变化幅度较小,十字门水道附近涨落潮历时比由1.16增加至1.19,澳门水域涨落潮不对称现象由上游向外海逐渐减小。围填海工程导致澳门水道潮量减小,涨落急流速普遍减小,澳门新城A区人工岛及珠澳口岸工程附近产生雍水现象,流速亦呈减小趋势;围填海工程使得澳门岸线由曲折变为平缓,使得澳门水域内余流略微减小。  相似文献   

18.
宽广无垠的海洋,烟波浩渺,蔚蓝色的海水深邃莫测,令人神往。可是,海水又成又苦,口渴者只能望洋兴叹,不敢问津。有关海水的含盐问题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兴趣。海水的来源海水是怎么来的?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追溯到60多亿年以前。当时,无数微粒物质在太空中聚集,它们相互混合,成为一个一个的块团。后来,这些  相似文献   

19.
湛江近海M2分潮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潮汐模型,在高分辨率的自适应曲线网格下,采用潮汐调和常数作为控制模拟精度的方法,模拟了洪江附近海域M2分潮的运动特征。模拟所得的潮汐调和常数同实测值相比,误差较小。根据模拟结果绘制的M2分潮的同潮图,揭示了湛江附近海域M2分潮振幅和迟角的分布特征以及M2分潮的传播和发展规律。模拟得到的M2分潮分别在涨憩、落憩、涨急和落急几个典型时刻的流场,揭示了湛江附近海域M2分潮潮流的分布特征及其运动规律。  相似文献   

20.
AREVIEWONTHEEFFECTSOFWATERTEMPERATURE,SALINITY,DISSOLVEDOXYGENINESTUARYONCRUSTACEAN河口区是一个生态环境因子变动较大的区。这里潮汐涨落明显,盐度、温度变动较大;表层盐度小,底层盐度大。涨潮时盐度增高,落潮时盐度变低,盐度有季节性变化,春季冬季盐度变小;夏季盐度近海水较远海水高。河口区水温变化较沿海及外海大,河流中带有大量的泥沙与有机碎屑物质在这里沉淀下来。河口区生物群落结构主要由:河口区特有种,海洋进来的种类和具有较强渗透压调节能力的淡水种组成。它是一些重要海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