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湖北庙河—莲沱地区灯影组管状化石及遗迹化石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丁启秀  邢裕盛 《地质论评》1993,39(2):118-123
在湖北秭归庙河灯影组白马沱段及水井沱组底部分别采获Sinotubulites及小壳化石,在宜昌莲沱长江两岸灯影组石板滩段下部发现遗迹化石Planolites。上述生物群的发现不仅极大地丰富了我国震旦系典型剖面的生物群内容,而且对研究地史早期生物演化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2.
河南北秦岭晚古生代孢子化石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河南南召地区的柿树园组为一套浅变质碎屑岩系,在其中、下部灰岩夹层中采获较丰富的古孢子化石:Calamospora cf.microrugosa,Dictyotriletes minor,Punctatiporites minutus等属种,时代为晚古生代沉积。从柿树园组原岩建造性质、变质及变形作用特点分析,它不应划归二郎坪群或宽坪群,其层位与豫陕交界地区的粉笔沟组和信阳群的南湾组大体相当。在晚古生  相似文献   

3.
河南登封中寒武世徐庄组遗迹化石及其沉积环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式溥  陈战杰 《中国区域地质》1996,(2):143-149,T002
河南登封的中寒武世徐庄组中,采获丰富的遗迹化石,共有10个遗迹属,14个遗迹种,对其均作了系统描述。还讨论了Cruziana Seilacher-Rusophycus ramellensis Legg遗迹群落国内外的地理和地质分布,以及遗迹化石所反映的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4.
余忠珍 《江西地质》1995,9(4):274-278
在面积分地江西北部地区的下震旦系莲沱组是一套厚度较大的碎屑岩系,长期以来,其地质时代,一直是通过区域构造对比确定的,虽无大的争议,但缺少直接化石依据。近年,作者等人通过1:5万区调,于该组采获大量藻类化石,如Leioposphophaera、Lophosphaendium等等,从而结束了该地区 沱组无化石对比的历史。为其时代的进一步确定了新的研究资料,并通过区域对比分析,探讨了该地区莲沱组藻类化石  相似文献   

5.
首次在阳江盆地鹿母湾组上部层位采获孢粉化石,建立Pterisisporites-Classopollis-Exe-sipollenites组合,这以高含量的裸子植物花粉、稀少的蕨类植物孢子和未见被子植物共粉为特征。文中详细论述了组合中主要孢粉的地史分 ,主为本组合的地质时代为早白垩世中晚期。  相似文献   

6.
凌联海  何伟相 《江西地质》1999,13(3):176-179
江西省峡江县仁和地区的煤系地层过去未获化石,长期以来,一直认为属上三叠统安源煤系,本文根据最近采获的菊石,腕足类及植物化石资料,论证该区煤系地层应属晚二叠世乐平煤系,同时在区内首次发现早三叠世地层。  相似文献   

7.
舒德干 《中国地质》2019,46(2):443-444
最近,舒德干院士领导的西北大学早期生命与环境创新研究团队在中国宜昌长阳地区发现距今518Ma的寒武纪特异埋藏软躯体化石库,命名为“清江生物群”,这是我国地质古生物学家发现并命名的一个新的寒武纪生物群。自2007年该团队张兴亮教授在该地发现第一块软躯体构造化石以来,12年间该团队已经采获珍稀标本20000余枚。  相似文献   

8.
天津市蓟县地区,第四系列新统地层较发育,并发现丰富的哺乳动物石和人类活动遗迹。作者根据实测剖面由老至新划分为二个组:(1)中更新统小岭子组,为沿穴堆积物,由含角砾砂质粘土,夹石灰华及“灰烬层”组成,可见厚度5.9-6.6m。其中含梅氏犀,肿骨鹿,猕猴,李氏野猪等动物化石;(2)上更新统官善村组,为地表沉积物,由砂质粘土,夹透镜状砂和砂砾层组成,厚度>16m。该组中产有披毛犀,普氏野马,纳犸象,野猪  相似文献   

9.
碧口群是一套发生在台地与裂谷之间的裂谷边缘型沉积,各类岩石之间具有规律性的相变特征,按岩石类型及组合特征可划分为7个组级岩石地层单位。根据该群不整合在志留纪茂县群或水晶组之上,被中泥盆统—石炭系略阳组连续沉积覆盖,以及自身所产化石(Amphisitespulcher,Bairdiasp.,Desquamatiasp.,Schizophoriasp.等),将其时代确定为早—中泥盆世。  相似文献   

10.
宜兴市张渚镇北牛犊山出露了一套陆相红层,由于一直未获化石,时代归属及区域对比分歧较大。1973年我队将其归为晚白垩世浦口组:1978年我队编制江苏省及上海市区域地质志时,将其归为西横山组。近几年笔者和本队部分同志在该区进行区域地质调查时,于该红层中采获了恐龙蛋化石,因而提出这一红层时代应归属于晚白垩晚期赤山组。一、地层剖面赤山组(K_2(?)) 厚>38.8m(11)灰紫包细粒岩屑砂岩(未见顶)。 >5.3m⑩紫红色含角砾细粒长石岩屑砂岩 2.8m⑨浅紫色角砾岩 4.6m⑧灰紫色细粒长石岩屑砂岩。2.4m⑦紫色含角砾长石岩屑砂岩。1.3m  相似文献   

11.
新疆乌恰县莎里塔什组生物地层新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新疆乌恰县塔塔村下侏罗统莎里塔什组孢粉植物群的研究,共发现孢粉22属26种,植物化石12属15种。根据这些孢粉化石建立了一个孢粉组合,命名为Cyathidites-Classopollis组合,再根据侏罗纪的标志植物锥叶蕨(Coniopteris)的存在,将莎里塔什组的时代确定为早侏罗世,为乌恰地区早侏罗世生物地层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2.
论卡以头组的时代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的有关人员 (1980 )曾做过大量地层古生物工作 ,证实卡以头砂页岩层或卡以头组的时代为三叠纪最早期 ,是飞仙关组底部地层的相变。“论卡以头组”一文认为该组下部的时代为二叠纪 ,上部则属三叠纪。对该文提供的地层古生物资料进行分析后 ,本文作者认为该论点缺乏证据 ,不能成立 ;将陆相的威宁哲觉剖面代替标准地点宣威羊场的过渡相剖面作为卡以头组的标准剖面 ,也是不合适的  相似文献   

13.
王德有  曹希强 《地质学报》2013,87(8):1049-1058
河南夏馆-高丘盆地出露一套富含恐龙蛋和恐龙骨骼化石的红色陆源碎屑岩系。20世纪70年代末,赵资奎(1979)将含蛋"红层"时代归为"白垩纪"。此后,该套"红层"曾称"高沟组"和"马家村组"、"桑坪组"、"夏馆组",但均没有测制正式地层剖面,无专门论文发表,原因是除恐龙(诸葛南阳龙)和恐龙蛋化石外,基本没有发现可资确定地层时代的无脊椎动物和植物化石。近年来,除新发现"河南宝天曼龙"外,2011年作者测制了系统剖面,并寻找到介形类、双壳类、腹足类、轮藻和植物大化石,有条件正式建立"夏馆组"组级地层单位并进行地层划分和对比。"夏馆组"的时代应为土伦(Turonian)中—晚期至坎潘(Campanian)中期。  相似文献   

14.
邓胜徽 《现代地质》1998,12(2):168-172,T001
内蒙古赤峰市东南部的平庄—元宝山盆地杏园组和元宝山组为含煤地层,时代归属有争议。杏园组所产6属7种植物,主要为早白垩世的常见分子,反映时代为早白垩世早期,相当于凡兰吟期到欧特里夫早期,与辽西的沙海组、内蒙古霍林河盆地霍林河组下含煤段和海拉尔盆地大磨拐河组可以对比。元宝山组含19属21种,主要为阜新植物群的常见代表,说明其时代为早白垩世中期,相当于欧特里夫晚期到巴雷姆期,可同辽西的阜新组、内蒙古的霍林河组上段和伊敏组相对比。  相似文献   

15.
内蒙古扎鲁特旗北色日巴彦敖包组的厘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色日巴彦敖包组为2006~2008年内蒙古自治区地质调查院在扎鲁特旗地区进行1:5万区域地质调查时新识别出来的地层单位.在该组下部灰黑色凝灰质粉砂质硅泥质板岩中发现早石炭世古植物化石Archaeocalamites sp.(古芦木).根据岩石地层对比及生物化石特征,将其时代由早二叠世归为晚泥盆世-早石炭世,并重新厘定为色日巴彦敖包组.  相似文献   

16.
对内蒙地轴及其南缘(冀北部分)侏罗系煤系的岩性特征及其中所含植物化石进行了研究,并将它们与内蒙古早—中侏罗世含煤地层进行了对比,认为下花园组下部是内蒙古五当沟组在冀北的延伸,应称为五当沟组,上部煤系应为召沟组在冀北的延伸,因此应改称召沟组。  相似文献   

17.
化石Anabarites的发现及再论玉尔吐斯组的时代归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在新疆阿克苏—乌什地区下寒武统玉尔吐斯组中发现的真正Anabarites化石,纠正了过去误定为Anabarites的几个化石,再次论证了玉尔吐斯组的时代归属.与梅树村阶可以对比.本文还阐述了玉尔吐斯组中,与小壳化石共生的高肌虫是一类较原始的最古老的甲壳类高肌虫,区别于筇竹寺阶的高肌虫.  相似文献   

18.
中国前寒武纪痕迹化石的分布及其古生物学、地层学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在我国前寒武纪不同时代的地层中发现了大量的痕迹化石,其中前寒武纪冰期前的痕迹化石主要分布于我国北方的长城纪和青白口纪地层中。这些痕迹化石产出时代古老,表明在我国北方14~17亿年前的海水中就可能生活有古老的后生动物,这些痕迹化石的发现对于探索后生动物的起源及演化具有重要意义。前寒武纪冰期后所发现的痕迹化石主要分布于我国西南地区震旦纪晚期的地层中,这些痕迹化石在震旦纪地层中的广泛分布,对震旦系及震旦系与寒武系界线的划分对比将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9.
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林西组植物化石新材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坤都地区上二叠统林西组地层中采集到的几种植物化石,主要为PecopterisAsterotheca?) cyatheca (Schloch.) Brongn.、Pecopteris unita Brongniart、Peltaspermum buevichae Gomankov et Meyen,为林西组植物化石增添新材料,特别是Peltaspermum buevichae Gomankov et Meyen为东北和内蒙古地区首次发现.植物化石指示其时代为晚二叠世.  相似文献   

20.
内蒙古东部霍林河盆地霍林河组是我国最重要的下白垩统含煤地层之一.该组产出大量不同种类且保存完好的植物化石,但因为缺乏海相沉积和火山岩夹层,我们对这套地层的精确年龄认知不足.我们最近在扎鲁特旗扎哈淖尔露天煤矿霍林河组发现了火山灰层,基于钻孔数据的地层分析显示该火山灰层位于霍林河组下含煤段的底部.二次离子质谱(SIMS)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