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BP神经网络预测嵌岩桩承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确定嵌岩桩承载力的最可靠最直接的方法是静载试验,但是由于嵌岩桩承载力大,静载试验耗工费时,并且很难做到破坏,因此工程界希望能在不影响结果精度的前提下尽可能少做静载试验。利用以往的嵌岩桩静载试验资料,在BP神经网络理论的基础上,运用Matlab中的神经网络工具箱进行编程分析,总结出嵌岩桩的各种可控参数对其承载能力的影响,从而确定最终比较合理的嵌岩桩的设计参数。对比分析前人的研究成果,得出的结论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2.
泥岩持力层中嵌岩桩的试验与优化设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泥岩持力层中嵌岩桩进行桩端岩基试验 ,对埋设滑动测微管的人工挖孔嵌岩桩进行静载试验研究 ,分析了桩侧阻力和桩端阻力在荷载作用下的分布状态。结合工程经验 ,给出泥岩中嵌岩段的摩阻力极限值简化计算公式 ,并根据试验结果对泥岩持力层中嵌岩桩进行了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3.
孔凡林  周海鹰 《岩土工程技术》2004,18(3):154-156,160
静载试验新方法—桩底加载法静载试验 ,应用于重庆市的大直径嵌岩桩 ,解决了此类工程现场测试获取设计参数的一大难题 ,为进一步完善大直径嵌岩桩桩身侧阻力与端阻力的计算理论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某高层建筑嵌岩桩施工的分析,提出利用贯入度来控制在高强度硬质岩地区嵌岩桩入岩深度的判定标准,进而通过现场试成桩和静载试验来验证此标准的适用性,解决了嵌岩桩施工过程中入岩深度的控制难题,为日后类似项目的施工提供现场经验的支持。  相似文献   

5.
软土地基中嵌岩桩嵌岩深度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宋仁乾  张忠苗 《岩土力学》2003,24(6):1053-1056
结合试验资料对嵌岩桩的嵌岩深度、端阻力以及桩侧阻力进行了分析。讨论了端阻比随嵌岩深度的关系、桩承载力与嵌岩比的关系以及不同岩层对桩的承载力的影响,并提出了软土地基中不同桩径的桩具有最佳嵌岩深度,认为不存在最大嵌岩深度。  相似文献   

6.
嵌岩灌注桩承载力设计浅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本文通过不同地层中嵌岩桩的特点,讨论了嵌岩灌注桩的荷载传递特点和设计应用中的问题,对嵌岩灌注桩嵌岩长径比与嵌岩桩侧摩阻力、端承力、单桩极限承载力之间的关系以及嵌岩深度等问题进行了必要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极软质岩石地基进行现场原位测试,以及对极软质岩石地层中嵌岩桩的承载力计算,就如何根据现场原位静载试验确定极软质岩层的极限端阻力标准值的问题进行了研究,进而确定了桩端总极限端阻力标准值的计算方法,并提出了极软质岩石地基中基桩的设计方法及承载力的取定意见。  相似文献   

8.
从5个方面分析了大口径嵌岩桩施工质量控制的重要性及其方法:桩位测放;嵌岩深度确定;桩孔垂直度;孔底沉渣厚度;桩身质量。  相似文献   

9.
施工装备和工艺的不断创新使得非挤土嵌岩预应力高强度混凝土(prestressed high-strength concrete,简称PHC)管桩逐渐得到推广和应用。为揭示嵌入中微风化岩PHC管桩的桩端承载机制,以随钻跟管工法桩为背景,基于泥质粉砂岩地区5组桩径为500 mm的PHC管桩桩端现场静载破坏性试验,分析了不同条件下嵌岩PHC管桩的桩端承载性能及宏观破坏模式,并提出桩端承载力计算方法。试验表明:对于采用敞口桩靴的PHC管桩,未封底时,敞口桩靴削弱了PHC管桩桩端承载性能,呈现刺入岩基的破坏,极限荷载下桩端沉降为11~15 mm;混凝土封底后,显著提高了桩端承载性能,极限承载力较非封底时提升340%,封底混凝土和桩靴的桩端阻力分担比分别为78%和22%,桩端呈整体剪切破坏。基于Hoek-Brown强度准则,提出了嵌岩PHC管桩桩端承力简化计算方法,计算精度得到了试验验证,可供非挤土嵌岩PHC管桩的设计与施工参考。  相似文献   

10.
柳州中等风化白云岩嵌岩灌注桩承载力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实测资料的分析,柳州中等风化硬质白云承载力标准值可比GBJ7-89规范规定的标准值提高一个等级,达4000kPa,嵌岩桩与桩周土(岩)之间的侧摩阻力可得到较大的发挥;而桩端持力层受力将不会达到承载力的设计值;建议应当改变嵌岩桩承力勘测设计存在双保守的状况。  相似文献   

11.
在对一般性的岩体风化程度划分方法进行分析总结的基础上,以岩体结构控制论为指导,选用了针对嵌岩桩的且容易获得的量化指标,建立了量化表达式,给出了风化程度量化分带的数量限值。  相似文献   

12.
There are no appropriate theories and methods of computation yet which could quantitatively analyze the stress and strain of super-long rock-socketed bored piles and simulate the full process of pile deformation. The bearing behavior and settlement characteristics are complicated because of the construction techniques, characteristics of overlying deposit soil and rock, pile material, geometrical configuration and load in particular.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s introduce the case of the Tianxingzhou Bridge pile foundation, analyzed through the Centrifuge Model Test (CMT).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for large-diameter rock-socketed bored piles, sufficient pile–soil displacement is essential for the effect of pile lateral friction in overlying soil layers. It is also shown that the load is borne by pile lateral friction and end resistance, and that the load transfer behavior of the rock-socketed pile group foundation has similar characteristics to large-diameter rock-socketed single pile.  相似文献   

13.
水平推力桩在大位移情况下m值的确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港口工程桩基规范局部修订》关于m法的新解释,结合某码头2根大直径钢管嵌岩桩的试桩资料总结了m值与泥面处位移 的指数关系以及m值对桩受力特性的影响,发现规范建议的m值难以适应大位移情况下的取值要求。建议通过收集大量有关大位移情况下的试桩资料,根据m值和泥面处位移 的指数关系,统计分析出在各种土质条件下相应于某一大位移时m值的取值范围,为工程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岩溶区嵌岩桩承载特性影响因素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室内模型试验,对岩溶区嵌岩桩承载能力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试验表明,随顶板厚度与溶洞位置偏移距离的增大,极限承载力逐渐增大,随溶洞直径、赤道半径与极半径的增大,极限承载力逐渐减小;破坏核体在竖直方向上基本未超过3d(d为桩体直径)范围,在水平方向上基本未超过4d范围。结合模型试验结果,影响因素的敏感性分析表明,敏感度大小的顺序为:溶洞直径>顶板厚度、赤道半径>极半径>溶洞位置。嵌岩桩的承载能力还与溶洞形状有关,厚径比为溶洞顶板厚度、赤道半径以及桩体底面积的综合影响因素,建议引进形状系数? 与底面积尺寸效应系数?,提出岩溶区嵌岩桩概念设计的注意事项,并通过工程实例进行了验证,现场静载试验与模型试验结果基本一致,楼房竣工后未发生岩溶危害。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大直径嵌岩灌注桩的竖向、水平静载现场试验,并结合对其桩身的应变测试、低应变桩身完整性检测,分析了填土较厚区域大直径嵌岩灌注桩的承载力性状及其影响因素。本文研究成果对进一步认识大直径嵌岩灌注桩的工作特性,指导工程实践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罗勇  李春峰  邢皓枫 《岩土力学》2014,35(5):1406-1412
采用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对赫章特大桥195 m主墩下的大直径嵌岩桩承载特性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分析。首先采用室内模型试验验证了光纤技术在桩基测试中应用的可行性;然后通过现场埋设和施工过程中的数据采集、整理与分析,系统研究了大直径嵌岩桩的承载特性及其荷载传递机制;依托工程的实测变形量进一步证明了光纤测试技术的可行性和正确性。基于全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的研究结果对大直径嵌岩桩理论及其工程应用具有参考价值,同时对光纤测试技术在桩基测试中的应用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桩侧地基土反力对高承台嵌岩灌注桩桩身屈曲稳定的影响,假定地基反力系数呈更为复杂的幂分布,基于弹性地基梁理论建立桩土体系总势能方程,采用最小势能原理,导出了桩身屈曲临界荷载与稳定计算长度的解析解,并据此获得了地基反力系数分布模式、桩身自重及桩侧摩阻力等对桩身屈曲稳定的影响规律。工程应用分析结果表明,考虑地基反力系数为一般幂分布时,桩身屈曲分析结果更趋合理。  相似文献   

18.
大直径嵌岩桩残余应变状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印长俊  王星华  夏力农 《岩土力学》2008,29(11):3095-3098
通过对2根大直径嵌岩灌注桩(人工挖孔)加载前应变状态连续监测,初步分析了桩身残余产生的原因、分布规律和对桩受力性状的影响,并得到如下结论:(1)混凝土的干缩是产生残余应变的主要因素;(2)桩身的残余应变随空间和时间变化是有规律的,但诸多施工因素(如爆破,地下水和浇注方式)会使其分布不均匀或弱化桩侧岩石的约束力;(3)桩身局部的残余应变会超过混凝土的极限拉应变而产生裂缝,失去对桩身钢筋的保护能力,并且桩身整体收缩会减小桩端与地基的接触力。以上结论可为工程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王向军 《岩土力学》2015,36(Z1):585-591
嵌岩桩的单桩极限承载力高,现场试桩试验加载至极限状态代价和难度均较大,试验取得的数据较难全面反映嵌岩桩的承载变形特性。基于武汉绿地中心嵌岩桩试桩试验成果,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桩-土-岩共同作用模型,分析了基岩岩性、嵌岩深径比以及上覆土层厚度等对嵌岩桩承载变形特性的影响。数值计算表明,基于合理的本构模型、合理地参数取值,采用有限元方法对嵌岩桩试桩试验开展模拟分析,可以取得较为合理的拟合结果。基岩岩性、嵌岩深径比、上覆土层厚度对嵌岩桩的承载变形特性均有较大的影响。基岩岩性和嵌岩深度对上覆土层段侧摩阻力的发挥影响不大。嵌岩段的承载力是嵌岩桩总承载力的主要组成部分,但对穿越深厚上覆土层的嵌岩桩,上覆土层段桩侧摩阻力是嵌岩桩总承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应忽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