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全球变化——海洋地学的热点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当今海洋地球科学中对全球环境变化有影响的气候变暖、板块构造运动、环境地质和矿产资源开发等热点问题进行了阐述。近百年来,世界气温变化反映全球变暖的趋势。气候变暖引起的海平面上升和厄尔尼诺现象将对沿海国家近岸地区人民的生产和生活带来极大的危害和巨大的经济损失。80年代以来,全球板块构造运动及其驱动力成为科学家研究的热点;沿岸国家海岸带海陆交互地区的开发活动和日益严重的污染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极大危害。文章亦分析了海洋矿产资源开发的前景和海洋地球科学面临的重要课题,提出21世纪我国海洋地质调查与研究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2.
20世纪全球变暖的冰冻圈证据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20世纪80年代以来,地面气象观测结果表明全球气温在明显升高,而探空资料和卫星遥感资却表明低层大气在降温,这使得人们对于全球变暖问题提出了质疑。通过对近100多年来冰冻圈各组成要素(冰川、积雪、冻土、海冰等)变化的综合分析,并结合全球不同地区的冰芯记录,证明了20世纪全球气候是在变暖,指出开展冰冻圈(尤其是冰盖、积雪、冻土和海冰)与大气/海洋之间相互作用(影响和响应)过程研究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相似文献   

3.
中国西部环境演变及其影响研究   总被引:45,自引:1,他引:45  
文章综述了气候与中国西部环境演变过程及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特别分析了人类活动和全球变暖条件下的演变特征。以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 (IPCC) )的研究方法 ,采用全球大气海洋耦合模式和区域气候模式 ,预测了 2 0 10年、2 0 30年和 2 0 5 0年中国西部地区未来气候生态环境的可能变化趋势即情景。对西部地区生态与经济的脆弱性问题也作了分析 ,最后提出了在西部大开发中实施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双赢战略的思想。  相似文献   

4.
Sahel气候与环境变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对 Sahel地区气候及环境变化的研究 ,对理解和加强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许多相关问题有较好的借鉴意义。Sahel地区的干旱化持续了近 30年 ,虽然 1 999年降水出现了自 1 968年以来的最高值 ,但整个 90年代降水仍然偏低。造成 Sahel降水波动的因素包括大西洋海表温度、陆面反馈、全球变暖等。其中海洋的影响起重要作用 ,在某些年份里土壤水分可能会起到比较大的作用 ,而大气内部的动力作用则可能没有明显影响 ,从大尺度看人类活动对此地区整体环境和气候的变化贡献不大。  相似文献   

5.
新疆早二叠世古气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疆早二叠世古气候可以划分为两个不同的气候区,即准噶尔温带气候区和塔里木热带—亚热带气候区。准噶尔早二叠世的气候特点是间歇性地出现炎热气候,这些气候变化大致可以划出两个气候旋回。塔里木早二叠世由潮湿环境转变为比较干旱的环境,晚期。红层普遍发育。影响准噶尔早二叠世气候的主要因素为全球气候变暖和火山作用。影响塔里木早二叠世气候的主要因素包括处于偏低纬度的地理位置、古特提斯洋暖流、周缘火山活动,海退使整个塔里木运动远离海洋。  相似文献   

6.
全球环境变化中的人文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全球环境变化很可能成为下一个世纪最紧迫的国际问题。这是因为人类活动的能力已经大到足够影响到全球的环境,而全球环境变化又给人类带来重大影响。文章探讨了人文因素在全球环境中所扮演的角色。由于人类在对待环境要素变化时,有选择其行动的自由,所以人文因素没有像大气、海洋那样,称为全球环境变化的子系统。这一点在建模中应给以充分考虑。文章讨论了各类系统对气候变化适应的脆弱性定义,并以海平面、农业、林业、渔业和人类健康为例,观察它们如何受到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全球变暖“停滞”现象辨识与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观测表明全球温室气体浓度持续快速增加,但21世纪以来全球表面平均温度升高有减缓趋势,呈现变暖"停滞"现象,这对已有的全球变暖认识带来挑战。围绕"变暖‘停滞’机理及其可预测性"这一国际前沿科学问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全球变暖‘停滞’现象辨识与机理研究"主要研究内容有:1辨识变暖"停滞"的时空特征,阐明外部强迫和内部自然变率的相对贡献;2阐明全球变暖停滞背景下,大气在气候系统能量热量再分配过程中的作用及机理;3阐明全球变暖"停滞"背景下,海洋动力热力过程对能量热量再分配的调制机理;4探讨全球变暖"停滞"现象的可预测性,对其未来变化及重要区域气候影响进行预测预估。以期通过变暖"停滞"研究回答人们所关心的目前变暖停滞现象未来发展及其对我国及周边的"一带一路"核心区和南北极重要区域的影响,为我国未来气候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为国家参与全球气候治理及国际气候谈判提供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8.
北极阿拉斯加巴罗地区Elson湖长60cmAB—67钻孔岩芯提供了过去450年连续的高分辨环境变化记录。综合分析210Pb测年、沉积物粒度、有机质、化学元素和微体古生物化石等资料,一致反映出巴罗地区过去450年的气候、环境变化过程存在如下3个阶段:1)大约1540~1740年,为低海面寒冷时期;2)1740~1827年,为气候转暖-海侵过渡时期;3)1827年至今,为继续海侵-气候波动变暖时期。其中1800年前后和1940年前后,气温较高。1921~1993年巴罗的气温记录说明,北极地区气温不仅有明显的10a和60a周期变化,而且年平均温度变幅极大,达4.5℃。显示极地气候变化特别强烈并不反映大幅度升温。近20年来的变暖趋势是1827年以来自然的气候波动变暖的继续。  相似文献   

9.
物候对全球变暖响应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73,自引:4,他引:73  
近100年来,尤其是在最近20多年,全球平均表面温度出现了显著上升,全球变暖已成为全球关注的重要问题。物候现象与气候等环境因素息息相关,物候对全球变暖的响应研究正在成为物候研究的一个新的热点领域,NDVI正日益成为植被对气候响应研究的重要手段。概述了当前物候对全球变暖响应研究的主要进展。基于实地动植物等物候观测和遥感监测的大量研究表明,近期动植物等物候正发生着显著变化: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植被生长季延长、植物提早开花、昆虫提早出现、鸟类提早产蛋以及冰川退缩、永冻土带融化、江河湖泊结冰推迟而融化提早等,与气候变暖有密切关系,是对全球变暖的明显响应。目前国内的许多研究者在物候对气候变暖响应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但与国际研究进展相比,还有许多研究工作有待于进一步开展。  相似文献   

10.
北极巴罗Elson湖过去450年气候与环境变化记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北极阿拉斯加巴罗地区Elson湖长60cmAB—67钻孔岩芯提供了过去450年连续的高分辨环境变化记录。综合分析210Pb测年、沉积物粒度、有机质、化学元素和微体古生物化石等资料,一致反映出巴罗地区过去450年的气候、环境变化过程存在如下3个阶段:1)大约1540~1740年,为低海面寒冷时期;2)1740~1827年,为气候转暖-海侵过渡时期;3)1827年至今,为继续海侵-气候波动变暖时期。其中1800年前后和1940年前后,气温较高。1921~1993年巴罗的气温记录说明,北极地区气温不仅有明显的10a和60a周期变化,而且年平均温度变幅极大,达4.5℃。显示极地气候变化特别强烈并不反映大幅度升温。近20年来的变暖趋势是1827年以来自然的气候波动变暖的继续。  相似文献   

11.
全球变化与海洋地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球变化研究需要多学科的综合集成,涉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诸多领域,国际海洋科学全球变化研究方面已经开展许多研究项目,诸如“海洋全球变化合作研究计划(IMAGES)”,“过去全球变化研究(PAGES)”,“海岸带陆海相互作用(LOICZ)”等,旨在通过对海洋表面和深部变化及与陆地的相互关系作用来研究全球气候及气候变化的历史,海洋地质在研究古气候,古水温,海洋与陆地气候联系,环境重建,陆海相互作用等方面举足轻重,同时地质学在参与全球变化研究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南极地区与全球变化集成研究展望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全球变化是21世纪人类发展面临着的重大课题。近20年来的南极研究为全球变化科学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许多证据表明南极地区是全球变化的最敏感指示器之一。南极地区的全球变化集成研究是目前极地科学和全球变化科学研究的重要方向。21世纪,围绕全球变化,国际上对南极地区的研究正朝向具有时间和空间尺度,具有生物、海洋、大气、岩石的圈层作用、星球之间的相互影响以及人类干扰因素等集成的关键过程研究。可以预测,对南极地区的多界面、大尺度、多学科的综合集成研究,将极大地丰富和提高人们对全球气候和环境变化的了解和预测能力。中国也将在国际南极地区与全球变化集成研究中作出自己的努力。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中国第四纪研究与全球变化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多种多样的第四纪沉积物广泛分布于中国的陆地和海洋,黄土、沙漠、红土、湖泊、岩溶、冰川以及悠久的历史文化,有着丰富的气候环境演变信息,全球在第四纪时期发生的各种变化,出现的各种事件几乎都可以在中国找到记录。青藏高原的隆升对周边乃至全球的环境演变有着重要影响。中国是进行全球变化研究的重要地区。  相似文献   

14.
海洋热浪对海洋环境、生态系统和经济生活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海洋热浪加剧,海洋热浪研究迅速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前沿。全面回顾了国内外海洋热浪研究的科学背景和研究现状,总结了海洋热浪的多种定义、时空分布特征、形成机制、海洋热浪对海洋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影响,以及在未来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海洋热浪可能发生的变化趋势。此外,讨论了海洋热浪研究领域一些尚未解决的重要科学问题,并基于此展望了未来可能的研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海洋在第四纪全球气候和环境的变化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方面,海洋沉积记录了大量第四纪古全球变化的信息,特别是可提供古球变化中高分辨率的短期气候事件的记录,另一方面,无论是全球性大洋环流,生物和化学的变化,还是区域性西太平洋边缘海浅水陆架的出没,这些海洋事件都可能是许多第四纪古全球变化现象的原因之所在。因此,从海洋角度研究第四纪古全球变化,已成为当前古全球变化和国际古海洋学研究的重点。在这方面,深  相似文献   

16.
海洋在第四纪全球气候和环境的变化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方面,海洋沉积记录了大量第四纪古全球变化的信息,特别是可提供古全球变化中高分辨率的短期气候事件的记录;另一方面,无论是全球性大洋环流、生物和化学的变化,还是区域性西太平洋边缘海浅水陆架的出没,这些海洋事件都可能是许多第四纪古全球变化现象的原因之所在。因此,从海洋角度研究第四纪古全球变化,已成为当前古全球变化和国际古海洋学研究的重点。在这方面,深海钻探(DSDP)大洋钻探(ODP)以及相关的海洋研究计划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7.
《冰川冻土》2005,27(4):F0003
在气候变暖和日益增加的人类活动影响下,由于地温较高和地处中低纬度高海拔特殊环境,中亚地区(含青藏高原)多年冻土正在经历急剧变化。冻土、气候、生态和环境间存在复杂相互作用和密切联系,冻土环境的变化将显著影响该区自然生态系统、工程设施和水土资源利用。  相似文献   

18.
北冰洋是全球海洋碳循环研究的关键地区之一,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它是开展海陆统筹研究碳汇一个绝佳的场所,即地形相对封闭,边缘有着世界上最大的陆架区,外围有广袤的陆地冻土层和大河输入。近年来,由于全球变暖,海冰消退,北极快速变化所引起的一系列大气、冰雪、海洋、陆地和生物等多圈层相互作用过程的改变,已经对北极地区碳的源、汇效应产生了深刻影响。这种变化不仅体现在由于陆地冻土圈变化所引起的甲烷和二氧化碳释放上,而且,随之而来的海水层化、混合和环流变化,陆源有机碳和营养物质入海通量的增加,改变了海洋二氧化碳"物理泵"、"生物泵"和"微型生物碳泵"作用的强度、方式,以及海洋原有的海洋碳储库构成,也很可能会对全球海陆碳源汇格局产生重要影响。本文主要从北极快速变化所引起生物泵过程变化来讨论全球变暖对的海洋生物地球化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燃烧形成的黑碳粒子进入大气中可影响辐射平衡,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其沉降在河流、湖泊、海洋、土壤等环境中对全球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起到重要的作用,成为当前国际地球科学研究的热点问题。综述了黑碳的定义及排放、沉降、降解过程,并总结了其在现在及过去环境和气候系统中的重要作用与研究意义。黑碳是全球惰性有机碳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球慢速碳循环中发挥潜在作用。因其具有很强的吸光特性,它在区域气候变暖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沉降在不同地质载体中的黑碳难以降解,可以保存几百万年,为地质历史时期古气候和古环境重建研究提供重要信息。海洋沉积物过去数百万年的黑碳记录指示了天然火的演化信息,晚第四纪黄土剖面黑碳也指示了天然火的变化信息,最近千年的湖泊和冰芯黑碳记录既反映了天然火的信息,也指示人类活动的信号。未来黑碳研究应进一步关注标准测量方法,以真正理解黑碳在全球气候与环境系统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六盘山群沉积物磁化率记录的早白垩世气候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白垩纪气候环境研究对认识现今全球环境格局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现有的白垩纪环境变化记录均来自海洋沉积物,本文通过对我国中部六盘山地区六盘山群地层沉积与岩石磁化率测量分析,获得了128.15~115.82Ma期间陆相沉积物记录的气候变化信息。结果显示磁化率值总体较低,以125Ma为界大致可以分为前低后高两个阶段;结合岩石磁学测量及沉积相、岩石中铁含量与磁化率变化关系分析,认为岩石磁化率主要与源区磁性矿物的种类及含量有关,据此揭示六盘山地区在该时间段气候总体为干热环境,并可分为128.15~125Ma间气候相对湿热和125~115.82Ma间气候相对温湿两个阶段。磁化率记录的这种气候转变与海洋沉积物记录的全球海平面温度变化趋势一致,但相对海平面温度由升高到降低的转折时间提前约1.7M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