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使用 AHDM4.1制作报表时 ,因程序自身设计缺陷 ,对日常观测中出现的不完整、不正常记录 ,不能按规范正确处理 ,需人工修改处理。3次观测站某日 0 2时地温用加权平均法计算的值比当日地面最低温度值低时 ,按《技术汇编》规定 ,该日 0 2时地温不参加日极值的挑选。但微机却将 0 2  相似文献   

2.
雷霁天晴,地温每每出现异常现象,譬如我站1989年2月27日14时,0cm地温示度为3.4℃,地面最高为6.2℃,而5cm曲管地温示度为8.0℃,当时地面,地面最高和5cm地温读数经多次复读均确定无误,且温度表正常无故障。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许多台站存在地温观测数据不稳定现象,部分观测数据变化甚至超过1℃,远大于国家观测规范规定变化幅度≤0.3℃的要求。本文根据地温观测原理,分析造成地温观测数据不稳定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4.
判断浅层曲管地温误读的一种方法梅松(肇东市气象局151100)正常的天气状况下,土壤浅层曲管温度在白天受太阳短波辐射增热而升温,夜间因地面冷却而降温。使浅层曲管地温的日变化有一定的规律性。在气表预审中发现,除上述规律外,浅层曲管地温还存在着内在的规律...  相似文献   

5.
李耀宁  李艳  李珊珊 《气象科技》2011,39(3):348-351
通过北京市朝阳区一般气象站地温日常观测实例,重点分析了自动气象站铂电阻地温传感器性能不良的数据异常特征和当月报表处理方法,简要分析了地面观测场维护不当对质量控制数据的影响。分析发现,铂电阻地温传感器性能不良直接引起自动站地温数据异常,表现在自动站和人工站差值不稳定或增大,报表数据处理要根据当月实际情况进行相应处理;地温场土壤热力性质不均一、地温表放置不当和周边环境变化都会造成质量控制数据的误差,需要观测员在操作过程中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6.
刘宇  张佳佳  刘文忠  蒋涛  于平 《气象科技》2016,44(5):728-732
为确保铂电阻地温传感器观测数据的准确、可靠并具有可比性,定期开展对地温传感器的检定是非常重要的。通过检定将地温传感器系统误差控制在允许范围内,并对检定结果进行不确定度评定,是考察检定结果可信程度的重要步骤。本文依据《JJG(气象)002-2015自动气象站温度传感器》和《JJF1059.1-2012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的要求,设计10次重复性试验,分析检定过程中的不确定度来源,并对不同的不确定度来源进行A类和B类不确定度评定,此评定方法对自动气象站地温检定结果可信度评估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恩施市1966~2016年近50年的年平均气温、0~20cm平均地温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统计回归、Mann-Kendall等方法对恩施市年均气温和各层地温的年代际变化、季节变化、突变情况、地气温差变化等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恩施市近50年平均气温和各层地温总体呈显著性上升趋势;年均气温和地温的年代际平均阶段性特征明显,1966~1996年,气温和地温呈下降趋势,从1997年开始,气温和地温呈明显增暖趋势,2006~2016年年均气温和地温是近50年中最暖的10年。恩施市1966年到1980年代初期,气温和地温多波动,从1980年代初到2000年代初,平均气温和各层地温均呈现出明显变冷的趋势,地温变冷趋势更加明显;年均气温在1998年突变为增暖趋势,且近10年增暖趋势十分显著,而各层地温突变为增暖趋势是在2001年,较年均气温晚三年。各层地温与气温的季节变化趋势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气温和各层地温从1966~2016年升温幅度在春季最明显,夏季最不明显;春季平均气温较各层地温的升温速率均偏小,夏季平均气温和各层地温有增温趋势,但增温趋势不显著,秋季和冬季,土壤深度越深,气候倾向率越小,增温趋势越不显著。近50年恩施市地气温差为正,除0cm地气温差呈增大趋势外,5~20cm地气温差均呈减小趋势,且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地气温差减小的幅度越大。   相似文献   

8.
为全面获得0~320cm地表温度、浅层及深层等不同层次地温的整体变化特征,选取博乐市国家基本气象站2005--2009年自动观测地温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0~20cm地温具有明显的日变化,其最高(低)值的出现时间均随土壤深度的递增而推迟,深层地温变化则不明显;(2)0~320cm整层地温均具有明显的月变化,其最高(低)值的出现月份类似于浅层地温的日变化;(3)地温整体上夏季与冬季、春季与秋季呈现完全相反的变化趋势;(4)地温整体的平均状况为土壤深度按算术级数增加,则土壤温度的年振幅按几何级数减  相似文献   

9.
采用南海区气象站2010年1、2和12月有冷空气影响和无冷空气影响的天气条件下,对地温资料进行分析,包括地温的日变化及垂直结构的日变化分析。结果发现:在冬季没有冷空气影响的各天气条件下,地面温度及浅层地温均呈正弦曲线变化,只是振幅不同、位相不同、周期不同。浅层地温在有冷空气影响下的阴天或雨天不呈正弦曲线变化。有冷空气影响下的阴天和雨天,地温的日变化特征较相似。在各天气条件下80 cm以下土壤深度的地温日变化很小。在晴天或阴天的天气条件下,40 cm以下的深层地温随深度的增加而升高,但在雨天的情况下,清晨时段深层地温不再随深度的增加而升高,而是在80 cm土壤深度处有一个低值区。  相似文献   

10.
1961~2005年西双版纳浅层地温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蒙桂云  喻彦 《气象科技》2010,38(3):316-320
利用1961~2005年云南景洪0~20 cm各层逐月平均地温,采用气候倾向率、累积距平、信噪比等气候统计方法,研究了近45年西双版纳浅层平均地温的变化趋势、气候突变和异常年份等。结果表明:各年、季浅层平均地温均呈现极显著的升高趋势,升温率为0.14~0.40℃/10a,春季最小,冬季最大,年和春、冬两季表层升温率最大。各浅层平均地温在1980年秋季均发生了突变,冬季突变出现在1978年,以突变点划分,前为冷期,后为暖期,0 cm、15 cm和20 cm年平均地温,突变前只有20 cm年平均地温增温趋势不显著,突变后则相反,只有20 cm年平均地温呈显著的增温趋势,这表明20世纪80年代以来,20 cm地温对气候变暖的响应更强。年平均地温除10 cm外均在1971年异常偏低,各浅层年平均地温2003年均异常偏高。气温升高是影响地温上升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