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张任  朱学稳 《中国岩溶》1998,17(3):254-259
我国有众多的游览洞穴。这些规模大小不一、景观丰度各异的开放游览洞穴,与当前世界上高水平的游览洞穴相比,总体上规划设计起点不高、开发水平较低、环境保护意识淡薄、经营管理大多处在较低的层次,社会经济效益亦差别很大。为避免低水平地开发和资源遭受破坏,加强洞穴资源与环境的保护,提高其社会经济效益,建议由有关政府部门归口统一管理,从严审批和严格控制游览洞穴的开发,强调前期科学论证、总体规划与施工设计的重要性与必要性;确保能按高起点、高水平、高标准地开发游览洞穴,促进我国洞穴旅游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洞穴研究与洞穴开发保护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杨汉奎  田维新  杨斌 《中国岩溶》1998,17(3):239-244
本文认为洞穴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属于自然遗产。洞穴化过程持续愈长,形态结构愈复杂,相应的资源结构和洞穴环境就愈多样化和分异。洞穴“形态— 过程”是洞穴系统内物流、能流运动的轨迹,也是一种“化石”信息流。研究和查明各洞段的形成演变,实为洞穴开发与保护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冠岩洞穴特征与游览开发设计研究   总被引:11,自引:7,他引:4  
张任 《中国岩溶》1999,18(1):73-79
冠岩是桂林地区空间规模最大的洞穴系统之一,开放3年多以来获得了显著的经济与社会效益,成为我国目前为数不多开发成功的旅游洞穴之一。冠岩开发成功的一个关键原因是重视科学,尤其是洞穴科学研究,并能根据其基本洞穴特征(包括空间结构、形态及洞穴水文特征等) ,按高起点、高水平、高标准进行游览开发规划设计。   相似文献   

4.
游览洞穴开发原则及芙蓉洞的游览开发实践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朱学稳 《中国岩溶》1995,(Z1):68-76
芙蓉洞的建成开放,是笔者关于游览洞穴规划设计思想和指导原则的一次具体实践。本文讨论了游览洞穴开发建设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和工作阶段;介绍了芙蓉洞整体规划方案;游览设施内容;各项设计的基本要求,以及环境保护问题等。  相似文献   

5.
湖南省攸县白龙洞洞穴特征及游览路线设计特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白龙洞位于湖南省攸县漕泊乡, 发育于石炭系白云质灰岩中, 洞体宽大幽深, 洞中有洞, 钟乳石千姿百态, 被誉为“ 湘东旅游第一洞” 。洞穴全长1086 .8m, 纵向最大高差48.1m , 洞道宽度1 ~15m , 高度3 ~12m , 洞底总面积7830m2 。依据亲近自然、以人为本的原则, 白龙洞开发设计的核心是通过游览环线降低坡度和通过桥梁将垂向陡坎的上层通道相连, 构成上下立体交叉的游览网络, 方便游人, 同时降低投资成本。在环线游览道上设计歇憩点, 以缓解洞穴游览带来的疲劳, 从而提高游览情趣。   相似文献   

6.
洞穴地球微生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洞穴内生长的微生物为切入点,着重论述了近年来洞穴地球微生物的鉴定技术,如Biolog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克隆文库测序法、遗传指纹图技术、变性梯度凝胶电泳和温度梯度凝胶电泳、荧光原位杂交法、稳定同位素探针法以及各种技术的利弊,总结了洞穴地球微生物在微生物多样性及其在洞穴堆积物形成作用方面所取得的进展,预测了洞穴地球微生物今后的发展动向。  相似文献   

7.
喀斯特洞穴旅游研究综述   总被引:11,自引:9,他引:2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外对喀斯特洞穴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洞穴景观形成机理、洞穴景观旅游价值评价、旅游洞穴类型划分、旅游活动对喀斯特洞穴环境影响、喀斯特洞穴景观保护等方面,并主要取得了几个重要认识: ( 1)喀斯特洞穴的发育以溶蚀作用为基础,但也存在着机械侵蚀、生物侵蚀、空气与气蚀以及各种沉积作用。( 2)按照洞穴成因,洞穴可分为渗流带洞穴、地下水位洞穴、潜流带洞穴和深潜流带洞穴,以及一些特殊成因的洞穴。( 3)对喀斯特洞穴旅游价值的评价可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定性评价考虑的主要因素有区位、知名度、规模、景观的丰度、价值和功能、容量等; 定量评价则多采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数学模型。( 4)旅游活动对洞内环境有很大的影响,洞穴温度、CO2 含量与客流量呈正相关关系; 灯光植物滋生主要源自洞穴灯光照明、游客带进的孢子及细菌。( 5)实行游客分批进入制,将有利于保护洞穴环境和保育洞穴景观。( 6)实行区域旅游组合开发、增加喀斯特洞穴型旅游目的地的旅游产品、加大景区保护力度与市场营销力度、加强从业人员培训等,可延长喀斯特洞穴旅游地的生命周期。已有研究大多从地学和旅游学的角度入手,且偏重于开发和评价方面。今后,应加强现代技术在洞穴旅游开发中的应用、洞穴旅游的管理、洞穴医疗旅游、洞穴旅游环境容量量测、洞穴旅游形象塑造和洞穴旅游开发时序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火山熔岩洞穴是高温熔浆,在沿地表流动的过程中,由于熔浆表面散热较快,温度很快下降,使露在表面的熔浆开始冷凝,固结、形成坚硬的熔岩外壳,其内部熔浆冷凝较慢,仍在继续向前流动,随着熔浆补给量的减少、断流形成的空洞便是火山熔岩洞穴。火山熔岩洞穴大小不一,形态各异,有钟乳,石笋、石柱、石桌、石林、熔岩瀑布等奇特景观,有的还形成水洞,冰洞等,为开发火山地区旅游业提供了新的旅游资源。  相似文献   

9.
洞穴医疗及柳州响水岩洞穴医疗研究   总被引:12,自引:6,他引:6  
洞穴医疗,是利用洞穴自身所具有的特殊性能,使病患者进洞后身体逐渐得到康复。洞穴医疗主要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等呼吸道疾病。通过我国首家洞穴医疗站— — 柳州响水岩洞穴近几年的洞穴医疗实践,及对其若干主要环境因素进行历时二年的长期观测、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洞穴环境是一种较完美和理想的“天然康复医院”。洞穴环境以一种特殊的形式对人类组织器官有积极的正向作用,对多种疾病的治疗及康复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0.
浙江洞穴蜘蛛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陈樟福  张贞华 《中国岩溶》1994,13(4):369-374
本文记述了浙江洞穴蜘蛛14科19属33种,其中无眼弱蛛、太真弱蛛、妙石弱蛛和灵栖弱蛛为真洞穴性蜘蛛。通过对25个洞穴调查,在石灰岩洞穴采集蜘蛛标本29种,火山岩洞穴采集16种。了解到形成两类洞穴蜘蛛种类差异,既涉及洞穴大小、稳定程度,又和洞穴口与外界接圾面积有关。洞穴蜘蛛主要分布于浙西岩溶洞穴带。   相似文献   

11.
国外洞穴研究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福星 《中国岩溶》1990,9(4):366-370
<正> 洞穴是可溶岩石中最常见的一种岩溶现象,它是最广泛,最深入研究的岩溶形态之一。其研究范畴几乎包括了岩溶学的全部领域,它的独特特征和重要的学术及实际意义使它在岩溶学中具有特殊的地位。洞穴研究已逐步发展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洞穴学,且派生出一些分枝,如生物洞穴学等。   相似文献   

12.
重庆丰都雪玉洞群的洞穴特征和洞穴沉积物   总被引:15,自引:11,他引:4  
重庆市丰都县的雪玉洞群,由水洞子(雪玉洞群主洞)、水鸣洞和羊子洞组成,发育于三叠系下统的嘉陵江灰岩中,均为沿单斜构造地层走向发育的纵向洞穴系统,集中分布在龙河峡谷左岸2km 内高、中、低不同的相对高度,但洞穴发育特征差异甚大。在该洞穴群的次生物理— 化学沉积物( speleo thems )中碳酸盐类(方解石、文石)和硫酸盐类(石膏)并存,而且其形态的多样与完美,类型的稀有而珍贵,质地的纯粹而白净,在国内已发现的洞穴中是不多见的,其中尤以地石盾、塔珊瑚、钙膜晶锥、卷曲石等生成物为代表。   相似文献   

13.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的逐步深入,洞穴化学沉积物在重建古环境中的作用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重视,它是一种不可多得的古环境信息载体。我国学者从事洞穴沉积物古环境重建工作已有20多年,已取得大量的石笋记录数据。本信息管理系统主要收集中国南方、北方已有的石笋记录数据,并分析汇总成库,可以较方便地满足国内外从事洞穴石笋古环境重建研究者进行数据查询分析,以实现科技资源共享。   相似文献   

14.
李刚  俞锦标  朱诚  吴承照 《中国岩溶》2001,20(4):253-258
连城赖源洞穴系统发育于分布面积不及2km2、厚度不足100m 的二叠系下统夹有燧石层的栖霞组灰岩中,洞穴形态不同于单一通道、树枝状通道、侧羽状通道形态特征,也与迷宫状洞穴系统以及成层状洞穴系统存在差异,是介于迷宫状和楼层状之间的类迷宫状洞穴系统。研究表明,该洞穴系统是一种处于有序动态变化的三维空间地域系统,既有空间展布形态和边界形态,又会随时间的变化而不断演化。洞穴系统水动力具有溶蚀作用、混合溶蚀作用、侵蚀作用的特征。在新构造运动影响下,经历了数次间歇性抬升,赖源洞穴最终发育为类迷宫状洞穴系统。该洞穴景观独特,有很高的旅游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15.
岩溶洞穴旅游资源特性与开发保护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1  
杨明德 《中国岩溶》1998,17(3):233-238
溶洞旅游资源是一类位于地下的特殊景观资源,具有五大特征: ( 1)不可再生性但可永续利用; ( 2)资源旅游功能上的不可替代性;( 3)在岩溶分布区具遍在性和景观自身的雷同性; ( 4)因属环境脆弱性资源,故旅游开放后表现出高度变异性; ( 5)存在旅游生命周期律。在溶洞资源开发中,必须做好四个环节方面的工作,即: ( 1)调查、研究、评价; ( 2)科学规划; ( 3)合理开发利用; ( 4)有效保护和管理。此外,对在溶洞资源开发中的近邻互斥效应和立法保护问题,文中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荔波洞穴鱼类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冉景丞 《中国岩溶》2000,19(4):327-332
荔波县位于贵州南部,地下河及洞穴发育,洞穴水体中鱼类亦很丰富。经过对100个洞穴的考察研究,在地下河中及地下河出、入口处共采集到鱼类标本200余号,经鉴定为37种,其中真洞穴鱼类3种,好洞穴鱼类10种,偶洞栖鱼类24种。真洞穴鱼类特化最高,对洞穴环境的依赖性很强,好洞穴鱼类有一些特化现象。   相似文献   

17.
福建天然洞穴的主要类型及其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绍鸿 《中国岩溶》1998,17(3):221-226
本文将福建天然洞穴划分为石灰岩溶洞、火山岩构造— 差异风化洞、花岗岩崩塌堆叠洞、红层层(节)理洞和沿海的海蚀洞等主要类型,并讨论了各类洞穴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8.
国外洞穴医疗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溪  杨晓霞  向旭  石定芳 《中国岩溶》2014,33(3):379-385
洞穴医疗是将洞穴作为特殊医疗活动场所的一种新兴的医疗方式,是人类利用洞穴资源的新形式,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本文以“Speleotherapy”、“Cave Therapy”、“Cave Treatment”、“Halotherapy”作为关键词,对Web of Science数据库进行检索,获得1978-2013年国外与洞穴医疗相关的有效研究文献32篇。通过梳理发现,现有研究成果主要涉及洞穴的发展历程、洞穴的医疗功能、洞穴医疗对呼吸道疾病的治疗机理及临床应用、医疗洞穴中氡的监测与防护、洞穴医疗旅游等领域;但现有研究成果还存在数量有限、内容不够全面、研究方法不够丰富、研究成果的地域分布不均衡、理论研究成果较少等不足。今后在洞穴医疗研究中应注重研究成果价值的普适性、研究方法的多样化,特别应加强对洞穴医疗的机理、洞穴医疗实施的环境标准、洞穴医疗的旅游开发、洞穴中气溶胶盐疗法等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山东的喀斯特洞穴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赵建 《中国岩溶》1991,10(4):335-344
本文论述了山东喀斯特洞穴的分布、成因类型及形态特征、洞穴沉积物特点。并探讨了山东古溶洞的形成时代、发育演化等问题。   相似文献   

20.
朱晓燕  张美良 《中国岩溶》2020,39(3):426-43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岩溶洞穴旅游活动日益频繁,使得对洞穴环境的综合研究以及洞穴旅游管理变得尤为重要。通过调研国内外岩溶洞穴旅游管理的现状,结合岩溶洞穴环境的研究成果,综合分析岩溶洞穴环境因子,如温度、相对湿度、洞穴CO2浓度等,对岩溶景观的影响,探讨溶洞环境的自净能力以及景观保护与修复措施等问题;针对目前岩溶洞穴旅游开发的有限空间与无序客流的矛盾,提出了合理调控洞穴旅游客流量,增强洞穴旅游景观资源保护意识,从地学、旅游、环境以及健康等角度评估和开发洞穴,使旅游活动对环境因子的影响限制在可控范围,实现洞穴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