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北太平洋几块锰结核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锰结核,也有人称作多金属结核、锰团块、锰矿球、锰瘤(或锰结瘤)等,即是以锰或铁、锰为主兼赋存有铜、钴、镍等多种稀贵金属的结核状矿石。深海(大洋)底锰结核分布范围广,世界几个大洋中3000—6000米海底多有分布。其中以太平洋底最为富饶,蕴藏量巨  相似文献   

2.
洋底铁锰结核和结壳的平均化学成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文献资料和原始资料,确定了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铁锰结核中常量和微量元素的平均含量。计算了太平洋海底山的微型铁锰结核,海底结构和含钴铁锰结壳的平均成分。为了对比,援引了洋底结核和结壳热液形成物的成分资料。对上述各形成物类型指出了其化学成分的最典型特点。  相似文献   

3.
李琍 《地质科学》1983,(3):297-302
广西灵山矿区锰钴土产于矿床氧化带中。其上部是风化的铁帽,下部是黄铁矿。锰钴土结构疏松,富于孔隙,颜色随风化程度强弱而有所变化。其主要矿物成分为高岭土和水云母,其次为褐铁矿、石英、镍华、钴华、黄铁矿等。锰钴土中含有丰富的铜(0.338%)、钴(0.06-0.418%)、镍(0.05%)等16种元素。为了查明锰钴土中铜的赋存状态,为选矿、冶炼及综合利用提供资料,我们进行了电渗析研究。  相似文献   

4.
海洋的挑战     
据估计,太平洋底有丰富的锰或多金属结核.若与陆地相比的话,在陆地上开采这类金属每投资9美元其年产值只有1美元,而大洋中采矿每投资1美元每年可收回3美元:可以预计,这些海洋产的金属将只及陆地产金属价格的1/5或1/10. 据估计,大陆上这些金属矿产的储量为:镍0.54亿吨,铜4.60亿吨,钴0.015亿吨,锰2亿吨. 海洋,这个占地面积达3.62亿平方公里的地方,在那蔚蓝色的海水下面,据认为有15%的海底赋存着结核.这一粗略的估计与“挑战者号”考察所得  相似文献   

5.
<正>海洋中铁锰结壳、铁锰结核以及深海泥广泛分布在海底,这些沉积物具有高的稀土(REY)。尽管海水稀土含量低,随着测试技术的提高,上世纪80年代已经能够较好地分析海水中的多种稀土元素。例如,Elderfield和Greaves(1982)以及De Baar等(1983)分别在北大西洋东部以及西部建立了水柱稀土剖面。随后亦有大量的文献报道,这些海水稀土测站广泛分布在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及地  相似文献   

6.
以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OES)为主检仪器,采用基体匹配,测定金含量为999‰999.95‰的高纯金饰品中银、铝、砷、铋、镉、钴、铬、铜、铁、铱、镁、锰、镍、铅、钯、铂、铑、钌、锑、硒、锡、碲、钛、锌等杂质元素含量(RSD≤10%),用差减法确定饰品中金含量。  相似文献   

7.
这方面的研究可以帮助详细勘探圈定矿体.在加拿大科迪勒拉的三个斑岩铜矿床,用原子吸收光谱仅分析了111个黄铁矿样品的钴、镍、铜、铅、锌、锰.钴和镍表现成带分布,一般与斑岩系成矿带有关,尤其是根据钴/镍比值勾出的等值线最明显.黄铁矿的铜含量高也与富铜矿带相对应.其它元素的  相似文献   

8.
最近,沉睡亿万年的中太平洋北部5000米深海底,受到中国海洋地质科技工作者的极大关注。每隔6秒能自拍30米距离的海底照相设备摄下了大量海底实况;无缆取样器从海底取回600多公斤的锰结核样品;各种分析仪器测出大量具有重要科学价值的数据。取得举世瞩目的成果。 锰结核是分布在水深3000—6000米海底表层的一种矿产资源。它以储量丰富和富含铜、钴、镍、锰、铁等元素而著称。全世界储量约3亿万吨,太平洋占一半以上,尤以中太平洋北部最多。仅太平洋锰储量就够人类使用3万年。目前美、苏、日、西德等国通过太平洋锰资源的勘查,已先后获得国际海洋组织认可的开采权。  相似文献   

9.
大洋洲横跨印澳板块、太平洋板块和欧亚板块三大板块,区内从太古宙至今经历了漫长的构造演化历史。根据区域地质特征,该区可划分为3个一级构造单元,即澳大利亚中西部前寒武纪克拉通、澳大利亚东部古生代造山带和环太平洋中新生代岛弧区,12个二级构造单元和40个三级构造单元。3个一级构造单元由于经历了不同的构造演化过程,各自发育了不同的岩石组合和矿化作用。在研究区域构造演化与成矿作用耦合关系的基础上,总结出3个构造单元的成矿特征:澳大利亚中西部前寒武纪克拉通成矿过程与克拉通的生长有关,成矿时代主要为太古宙和元古宙,优势矿种为金、铜、镍、锰、铁、铀、稀土、铅锌、铝土等;东部古生代造山带成矿多和古太平洋与古冈瓦纳板块的相互作用有关,成矿时代为古生代,优势矿种为铜、金、铅锌和钨锡;环太平洋中新生代岛弧区的成矿作用多与印澳板块、欧亚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相互作用有关,成矿时代多集中在中—更新世,优势矿种为铜、金、镍、钴等。对大洋洲地区矿产资源潜力进行了评估,认为大洋洲地区的铁、锰、铜、铝、镍、金、铀、稀土等矿产资源均具有较好的潜力。  相似文献   

10.
夕卡岩铁(铜)矿床中伴生的钴,占全国钴总储量的14.9%,是我国钻矿原料的重要来源之一.本文根据我们多年的工作成果和有关资料,对该类钴矿的某些地球化学特征,进行初步探讨.一钴的地球化学属性及其在夕卡岩矿床中的富集情况钴是一个高度分散的元素,自然界中难以形成独立的矿床.钴的地壳丰度为O.0025%,地核丰度0.042%,地球丰度0.026%(黎彤,1976),地壳丰度与地核丰度之比为1∶17,即具有地壳分散、地核富集的特征.钴具有亲铁和亲硫的双重性质.亲铁性表现在地核中铁、镍、钴可以互熔并高度富集,亲硫性远不及镍、铜,在岩浆矿床中难  相似文献   

11.
太平洋海山钴结壳资源量估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合理地估算出太平洋海山钴结壳资源量, 基于我国西太平洋海山钴结壳拖网采样调查资料以及对太平洋海山钴结壳资源分布规律和钴结壳矿区圈定参数指标的深入研究, 创造性地按海山不同高度、不同洋壳年龄赋予不同结壳厚度, 进而首次计算出太平洋海山干结壳资源量为(507.06~1 014.11)×108 t, 锰为(111.15~222.29)×108 t, 钴为(3.04~6.08)×108 t, 镍为(2.23~4.46)×108 t, 铜为(0.66~1.32)×108 t, 结壳分布面积为2 062 862 km2.通过Co通量与结壳Co沉积量、结壳厚度的相关分析表明, 赋予不同洋壳年龄段的结壳厚度是理论厚度的6.10%~12.20%, 这与Ku et al.得出"结壳生长时间只占其整个生命史4%"的认识非常相近, 说明所赋结壳厚度基本合理, 得出的结壳资源量基本正确.为整个大洋海盆内海山钴结壳资源量的估算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12.
2-(5-溴-2-吡啶偶氮)-5-二乙氨基苯酚(简称5-Br-PADAP)是一高灵敏的显色剂、它与铋、钴、铜、镍、铁、镓、锰、铌、铀等十多种元素都能生成有色络合物。资料对镍与5-Br-PADAP络合物的光谱特征有所叙述。本文试验了5-Br-  相似文献   

13.
广泛分布于大洋底的富含铜、镍、钻的海洋锰矿床的发现,是近年来海洋地质研究的重大成果之一.这种矿床,矿层分布广泛,矿石中金属含量高,储量巨大.它不仅具有重要的工业意义,而且对于深入研究金属矿床的沉积机理,探讨矿产分布规律,同样是非常重要的.目前,一些国家正在中太平洋的某些矿区进行详细勘探和试采,并着手准备开采.海洋锰矿是一种黑色、黄褐色、土黑色的铁、锰氧化物块状集合体,通常分布在深  相似文献   

14.
周万峰  朱志雄 《贵州地质》2016,33(2):145-147
以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OES)为主检仪器,采用基体匹配,测定金含量为999‰999.95‰的高纯金饰品中银、铝、砷、铋、镉、钴、铬、铜、铁、铱、镁、锰、镍、铅、钯、铂、铑、钌、锑、硒、锡、碲、钛、锌等杂质元素含量(RSD≤10%),用差减法确定饰品中金含量。  相似文献   

15.
张一帆  范裕  陈静  刘兰海  李梦梦 《岩石学报》2021,37(9):2791-2804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作为我国矿床学研究程度和矿产利用技术水平最高的成矿带之一,大部分矿床中除了主要成矿元素铜、金、铁和硫等,还伴生潜在可利用的关键金属资源镉、钴、硒、碲和铼等。由于目前矿山主要选矿回收铜、铁、硫、铅、锌、金和银等主要矿种,在不改变选矿工艺的条件下,矿山产品矿精粉中关键金属的分布特征和可利用性是当前关键金属资源利用的核心问题之一。本文对成矿带内玢岩型铁矿床、矽卡岩型铁矿床、矽卡岩型铁铜矿床、矽卡岩型铜金矿床、斑岩型铜金矿床和角砾岩筒型铜金矿床等六类矿床的矿山产品(铜金粉、硫精粉、铁精粉和金精粉)进行了系统化学成分分析,发现目前的矿山产品中关键金属元素含量普遍不高,但矽卡岩型铁矿床中的龙桥铁矿床硫精粉中富集钴,具有综合回收利用钴资源的潜力。在此基础上,本次工作利用综合矿物分析技术(TIMA),扫描电镜(SEM)和激光剥蚀-等离子体质谱仪(LA-ICP-MS)三种测试方法,系统开展了富钴硫精粉中钴的赋存状态研究。结果表明,龙桥硫精粉中钴矿物为辉砷钴矿、铁硫砷钴矿和硫铜钴矿,分别占硫精粉中总钴含量的9.93%、0.64%和0.01%。黄铁矿晶格中类质同象形式产出的钴占总量的81.97%,此外还有7.46%的钴赋存在其他矿物中。通过对比研究,初步建立了矿精粉中关键金属元素赋存状态的研究方法流程,为矿精粉中钴的回收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大洋洲地区大地构造格架与优势矿产资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洋洲横跨印澳板块、太平洋板块和欧亚板块三大板块,区内从太古宙至今经历了漫长的构造演化历史。根据区域地质特征,该区可划分为3个一级构造单元,即澳大利亚中西部前寒武纪克拉通、澳大利亚东部古生代造山带和环太平洋中新生代岛弧区,12个二级构造单元和40个三级构造单元。3个一级构造单元由于经历了不同的构造演化过程,各自发育了不同的岩石组合和矿化作用。在研究区域构造演化与成矿作用耦合关系的基础上,总结出3个构造单元的成矿特征:澳大利亚中西部前寒武纪克拉通成矿过程与克拉通的生长有关,成矿时代主要为太古宙和元古宙,优势矿种为金、铜、镍、锰、铁、铀、稀土、铅锌、铝土等;东部古生代造山带成矿多和古太平洋与古冈瓦纳板块的相互作用有关,成矿时代为古生代,优势矿种为铜、金、铅锌和钨锡;环太平洋中新生代岛弧区的成矿作用多与印澳板块、欧亚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相互作用有关,成矿时代多集中在中一更新世,优势矿种为铜、金、镍、钴等。对大洋洲地区矿产资源潜力进行了评估,认为大洋洲地区的铁、锰、铜、铝、镍、金、铀、稀土等矿产资源均具有较好的潜力。  相似文献   

17.
钴作为当今社会必需的一种关键矿产资源,岩浆铜镍矿床是我国钴资源供应的重要矿床种类之一,该类矿床中钴元素通常赋存于镁铁质硅酸盐矿物、硫化物、类硫化物和铁氧化物中,然而镁铁质硅酸盐和铁氧化物中的钴难以分选利用,因此钴赋存状态的厘定是铜镍矿床中钴资源评价和利用的重要前提。新疆东天山-北山地区发育大量晚古生代、普遍伴生钴的岩浆铜镍矿床,其中位于北山地区的坡一镍矿床以赋含高镍硫化物为特色,是研究岩浆铜镍矿床中钴元素的赋存状态、分布特征以及钴与镍相互关系的理想对象。坡一镍矿的含矿岩相主要为单辉橄榄岩、纯橄岩和橄长岩,以稀疏浸染状矿化为主,钴主要以类质同象形式赋存于镍黄铁矿,其次为铬尖晶石、橄榄石和磁黄铁矿,少见独立钴矿物。矿物微区原位分析结果显示原生矿物中钴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镍黄铁矿(~8404×10-6)>>铬尖晶石(~475×10-6)>磁黄铁矿(高Ni含量)(~299×10-6)>橄榄石(~137×10-6)>黄铜矿(~13.0×10-6)>磁黄铁...  相似文献   

18.
博茨瓦纳以盛产金刚石闻名于世,但其基础地质和矿产地质研究的程度并不高。文章依据地质构造单元、主要矿种和主要成矿类型的成矿单元划分原则,将博茨瓦纳划分为太古宙津巴布韦克拉通铜-镍-钴-金多金属成矿带、太古宙卡普瓦尔克拉通铁-锰-金多金属成矿带、古元古代林波波铜-镍成矿带、太古宙刚果克拉通(铜)成矿带、新元古代达马拉铜-锡成矿区、卡拉哈里盆地煤-金刚石-铀成矿区等6个Ⅲ级成矿区带,并对这些成矿区带的主要特征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9.
富钴铁锰结壳(简称富钴结壳或海山结壳)是生长在大洋洋底地势较高处(如海山)硬质基岩上的富含铁、锰、钴、铂、稀土等金属元素的"壳状"沉积矿产.与其它深海铁锰沉积相比较,海山结壳的的最主要特征是富Co,其Co含量是大洋铁锰沉积中最高的.但是,同一富钴结壳样品的不同层位Co含量的差异是比较大的,到目前为止,人们并没有充分认识富钴结壳为什么"富钴",即Co发生富集/亏损的原因.本文通过对莱恩海山链MP2海山的一块典型富钴结壳样品电子探针原位化学成分数据的系统分析,对富钴结壳形成过程中Co富集/亏损的原因进行了系统研究,以揭示富钴结壳中的Co富集机制以及富钴结壳成矿作用是否具有时代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20.
不同成因类型磁黄铁矿中镍、钴的地球化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作者研究了从不同成因类型矿石中分选出来的黄铁矿镍、钴及其他元素的含量.在研究磁黄铁矿时,取样标准与分析流程都与研究黄铁矿相同.采用光谱定量分析,用PGS-2型光栅摄谱议,分析了下列元素:钴、镍、锰、钛、钒、钼、铜、锌、锡、铅、砷、锑、铋、银、铊和金.作者特别感兴趣的是证实了这样一个结论,即根据黄铁矿中钴、镍的含量,可以解决矿石成因和成矿作用的某些重要问题.研究黄铁矿地球化学得出的主要结论(即将证明这些结论同样也适用于磁黄铁矿)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