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何心一  李晋僧 《地质论评》1959,19(5):232-232
1958年北京地质学院湖北队曾在湖北房县三游洞灰岩中以及在保康县豆义沟相当于三游洞灰岩层位的板状砂岩中分别找到十多块三叶虫化石,化石头尾具全,标本保存尚属完好。过去由于在三游洞灰岩中未找到化石,因此关于它的时代问题,长期悬而未决。这次发现对于解决三游洞灰岩时代  相似文献   

2.
卢衍豪 《地质论评》1950,15(Z2):134-134
中国中部和南部上寒武纪地层一向知道的都很少,虽然大家都常把在扬子三峡及其附近很发育的‘宜昌石灰岩’的一部分(如三游洞石灰岩或吴家集石灰岩)当作上寒武纪来看,但究竟还没有找到可靠的化石作证据,因此还不能肯定的说,它就是代表上寒武纪,或说它是‘特马豆克层’。一九三九年孙云铸教授发表滇西上寒武纪凤山期三叶虫群一文,这是中国南部第一次上寒武纪的发现,所  相似文献   

3.
赵家骧 《地质论评》1944,9(Z1):35-40
川省中部及西部之三叠纪地层可分上下二部;下部为飞仙关层,以紫色页岩为主,属下三叠纪,上部为嘉陵江石灰岩,属中三叠纪,一部或属上三叠纪,飞仙关层之下部或为薄层灰岩,即玉龙山石灰岩。至川东鄂西一带,则本纪岩层性质适於  相似文献   

4.
府君山组是寒武纪最早沉积的地层,发育在唐山—北京及平泉—兴隆地区。主要为灰色、深灰色厚层质纯灰岩、白云质灰岩、豹皮状灰岩,底部普遍发育有砂砾岩层。与下覆上元古界呈平行不整合或微角度不整合接触;与上覆馒头组平行不整合或整合接触。厚度自东向西,由100多米变为几米,至涞源一带尖灭。山海关一带厚度最大为169米,组成岩溶丘陵地形其形态有(参见封二照片): 1.溶痕:地表水或降水沿石灰岩层面溶蚀,形成  相似文献   

5.
缝合线构造在碳酸盐地层中发育是极为普遍的,如在宁镇山脉奥陶纪仑山灰岩、中石炭纪黄龙灰岩、上石炭纪船山灰岩、下二迭纪栖霞灰岩及下三迭纪青龙灰岩、浙西皖南一带寒武纪灰岩、杭州石炭二迭纪灰岩、赣南湘南泥盆纪、石炭二迭纪及下三迭纪灰岩、桂林附近泥盆纪、石炭纪灰岩等地层中几乎都有缝合线的发育(参看图版Ⅰ及图版Ⅱ)。发育  相似文献   

6.
张绍曾 《地质论评》1965,23(1):26-28
1923年袁复礼在甘肃六盘山东部山官庄“平凉系”中发现富产笔石的页岩,定为中奥陶世。关士聪等将其时代扩大为寒武纪及奥陶纪。1957年某勘探队在平凉大岔河和山口子等地发现灰黑色灰岩夹鲕状灰黄色薄层灰岩,厚为4米,未采到化石,时代定为寒武纪。1958年11月,笔者曾在平凉三道沟脑大台子及小湾子等地发现该灰岩之下为紫色片状页岩夹薄层灰岩,接触关系明显。根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寒武纪猴家山组石灰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背景,对宿州地区寒武纪猴家山组石灰岩进行系统的岩石学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测试,分析灰岩中微量元素的来源及其特征,探讨古海水及古气候条件,反演灰岩形成的海水稀土配分模式。研究结果表明:猴家山组石灰岩元素U,Pb,Sr富集,Nb,Pr,Zr,Hf明显亏损;稀土总量偏低(2.19×10-6~9.95×10-6),轻稀土略亏损,NdSN/YbSN值在0.35~1.28变化,轻重稀土分异微弱,石灰岩样品均具有程度不同的La正异常、Ce负异常和Y正异常;Mo,V等元素指示了氧化程度较高的水体环境,Sr/Ba,Sr/Cu反映了盐度较大的海洋环境和干旱的气候条件;猴家山组灰岩反演海水稀土特征与新元古代海水略有差异,与正常海水稀土组成特征一致。  相似文献   

8.
一、地质情况及找矿标志 1.修文式铝土矿的地质条件修文式铝土矿,目前知道有价值的有石炭纪(黄龙灰岩下部)及二叠纪(棲霞底部)二种时代不同的矿层,均直接复在寒武纪白云质石灰岩的侵蚀面上。其中以分布在贵阳、修文、清镇、织金、息峯、开阳等几县的较有价值。有人认为所谓二叠纪铝土矿也可能与石炭纪铝土矿层位相同,目前尚无定论。其余棲霞灰岩底部及黄龙石灰岩与志留纪页岩或奥陶纪页岩灰岩筹的侵蚀面上接触的层位,也有个别地区为  相似文献   

9.
新疆东准噶尔克拉麦里山石钱滩组的发现及其层位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克拉麦里山位于新疆准噶尔盆地东缘,其南麓有一套滨一浅海相地层,呈北西一南东向条带状分布。岩性为灰岩、生物灰岩、泥灰岩、砂质灰岩与粉砂岩不均匀互层,靠下部砂砾岩增多。灰岩中含大量海相动物化石。1930年,袁复礼教授将其划分为下石炭统双井子石灰岩层以及双井子南下二叠统石钱滩建造。1655年地质部631队朱夏等、1959年新疆地质局第一区测大队和1961年第三区测大队以及1963年新疆石油局等都将其划为上石炭统。1963年至1964年.新疆区测大队一分队在该区进行二十万分之一区调工作时,笔者和陈敬培等到双井子一带的灰岩中采集蜓类化石,切到了Eostaffella Sp.及Pseudostaffellasp.同年一分队在双井子东Ⅰ号剖面的岩石薄片中亦发现了:Profusulinella sp.,P.  相似文献   

10.
三峡东部中寒武统化石稀少。本文对在宜昌三斗坪中寒武世覃家庙组二段下部含鲕粒灰岩、细晶灰岩中所采获的三叶虫Xingrenaspis sp.进行了研究和描述,并对含化石地层时代进行了讨论。此次发现,丰富了峡东中寒武世的化石资料,也为本区中寒武世地层划分对比提供了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中扬子地区是我国碳酸盐岩最为发育的地区,从古生代到中生代都有碳酸盐岩地层发育,其中寒武系滩相碳酸盐岩发育最好,与之对应的岩石类型齐全、沉积环境与成岩环境多变,储集性能较好。 湖北省寒武系十分发育,露头面积占全省面积的7%~8%,其中鄂西寒武系分布于秭归、长阳、宜都一带,其中尤以宜昌为代表的峡东地区最为齐全,露头亦较连续、完整,故可作为滩相研究的典型地区。本区寒武系碳酸盐岩地层既有石灰岩,也有白云岩。石灰岩中既有颗粒灰岩、(含)颗粒泥晶灰岩及泥晶灰岩。颗粒类型包括鲕粒、核形石、砂屑、砾屑及生屑,颗粒间的填隙物多为亮晶,少为泥晶,亦有二者共存者(亮泥晶、泥亮晶)。白云岩中既有准同生白云岩(泥粉晶白云岩)也有准同生后白云岩(残余颗粒白云岩、晶粒白云岩)。本区  相似文献   

12.
北京西山及邻区下古生界白云石化与层序地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彭阳  章雨旭 《地球学报》2000,21(1):78-85
近十年来 ,笔者在对北京西山及邻区下古生界进行层序地层学研究的过程中 ,对白云石化及其与沉积环境的关系和层序地层意义进行了探讨 ,获得了如下新认识 :①根据泥质条带灰岩、泥晶灰岩和颗粒灰岩中白云石化发生的规律 ,证实粘土矿物 (泥质混入物 )的存在对白云石化有重要的催化作用 ;②北京西山下寒武统昌平组下部“疙瘩状”灰岩的形成与白云石化有关 ;③寒武纪和奥陶纪广泛发育的“生物扰动灰岩”已受到强烈的白云石化改造 ;④中寒武统徐庄组和张夏组中“砾屑状”鱼而粒灰岩的砾状构造和断续条带状构造并非原生沉积构造 ,有些“砾屑”是准同生白云石化的结果。根据白云石的形成条件 ,笔者认为 :①在奥陶系马家沟组的厚层藻纹层灰岩 -生物扰动灰岩 -白云质灰岩 -白云岩旋回中 ,白云岩是这类副层序的顶面 ;②三山子白云岩 (上部 )是寒武纪末期高水位体系域晚期的产物 ,而人们将其与三山子白云岩对比置于北京 -涞源 -浑源一带的微晶丘为低水位体系域的沉积 ,即寒武纪末期的海水仅退出了三山子白云岩分布区 ,而没有退出微晶丘分布区。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笔者在研究华北地台东部地区寒武纪沉积环境的野外考察中,发现本区中寒武统张夏组碳酸盐岩地层中发育有厚层块状附枝藻灰岩。它主要分布于山东省中部地区,辽宁省复县,吉林省浑江市和安徽省宿县等地的张夏组下部和上部。在长清县崮山镇,泗水县和辽宁省复县长兴岛、磨盘山一带张夏组中部也有分布。 附枝藻灰岩在苏联、美国、加拿大、南极洲的寒武纪地层中均有分布。在我国,除华北地台东部张夏期碳酸盐岩地层中有分布外,杨子地台边缘的黔东、湘西一带下寒武统清虚洞组和中寒武统也有发育。由于该类藻灰岩分布广泛,引人注目,具一定的古地理环境意义。本文主要叙述山东省长清县以东地区以及辽宁省复县一带的附枝藻灰岩特征和古地理环境意义。  相似文献   

14.
大田狮古洞黑色冶金用熔剂灰岩矿贮存于早二叠世船山组和中二叠世栖霞组中,矿体层控特征明显,厚度较大、岩性较均一,矿石品质较佳。通过对区内石灰岩矿体产出的地质背景、控矿构造、矿体特征、矿石质量开展综合研究,在船山组中建立了豹纹状-大扁豆状灰岩组合、白云质灰岩、小扁豆状灰岩3个标志层。对区内矿床成因进行探索,对推覆断层较发育的大田一带寻找石灰岩矿床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赵亚曾 《地质学报》1927,6(2):83-83
本篇之结论有下列数要点.(一)德人佛莱士谓棲霞石灰岩属下石炭纪之说完至错误,其时代决非下石炭纪二)棲霞石灰岩在长江流域分布甚广,凡燧石石灰岩之底部无处无之,但自此南北行均渐归绝迹.(三)棲霞石灰岩代表-古太平洋区之海浸,故其生物化石海与南美洲者较相近而与我国北流及其他各处者反无关.(四)据腕足类化石之研究,棲霞石灰岩之时代应属上石炭纪,但为时在Schwagerina 期之前.(五)在长江流域,燧石石灰岩(即巫山石灰岩下部)代表-连续之沈积;底为珊瑚层(即棲霞石灰岩),属上石炭纪;中为各纺锤虫层,大致相当于Schwagerina期,属下二叠纪;上为Oldhamina及Lyttonia层,完圣与印度?领之上及中长身贝石灰岩相当,属中二叠纪。  相似文献   

16.
晋东南一带的太行山断裂属于整个太行山断裂带的中南段部分,笔者等通过实地调查与一系列横切太行山断裂带的构造剖面研究,进一步确定了断裂特征主要表现为数条叠瓦状逆冲断层,早前寒武纪变质岩及寒武系一奥陶系由北西向南东逆冲于寒武系一奥陶系之上,为沁水板拗与太行山板隆二个二级构造单元的分界断裂,断裂北西侧沁水板拗东缘是重要的产煤区,南东侧近南北向构造岩浆岩带是重要的铁矿产区。该断裂带在左权漆树歧一带,早前寒武纪变质岩逆冲于寒武系之上,逆冲断距在500m以上,长治神泉一带奥陶系马家沟组三、四段灰岩逆冲于五、六段泥灰岩、灰岩之上,逆冲断距仅几十米。  相似文献   

17.
<正> 鄂西下石炭统分布于松滋、宜都、长阳至建始一带,呈北西向展布。1960年鄂西地质队在松宜煤田采获Kueichouphyllum sinense Yu一种,发现了早石炭世地层;江涛(1965)分出大塘阶和岩关阶;1973年湖北省区测队于“下灰岩”(江涛划归岩关阶中部的D层)  相似文献   

18.
一、前言 广布于西南地区的中、晚寒武世娄山关群和晚寒武世三游洞群及其相当地层,由于发现化石很少,长期以来,其划分及对比问题未获解决。生物群性质更无从知晓。近年来,在川东、川东南、鄂西南、黔东北等地区的晚寒武世地层中,陆续发现一些化石,如三叶虫、头足类、藻类等。虽然种属不多,但意义重大,对解决西南地区的晚寒武世地层的划分和对比,起了重要作用。这些含化石的晚寒武世地层,主要分布在扬子区的边缘地带,显然与当时的沉积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19.
<正> 1907年,B.Willis与E.Blackwelder将张夏一带馒头页岩与崮山页岩之间的一套灰色中厚层灰岩称之为张夏石灰岩。1951年,卢衍豪、董南庭将其厘定为张夏组。命各地点和层型剖面位于长清县崮山虎头崖一黄草顶。中寒武统张夏组在鲁西分布较广,露头良好。依据其岩性组合,可将鲁西分区进而划分为三个地层小区。即济南一滕县地层  相似文献   

20.
张寿常 《地质论评》1951,16(2):106-108
四月下旬,笔者同本系教员王麟祥赫祥安穆克敏等率领二年级学生八人,赴津浦路線张夏崮山一带,作野外地质实习。此次实习目的有三:(一)认识寒武纪上中下各部岩层的岩性及其所含的标准化石,(二)观察寒武纪岩层与下部老岩层(泰山杂岩)和上部新岩层(奥陶纪灰岩)接触情形,(三)练习填绘地质图的方法和技术。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