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针对桥梁建设中各构筑物放样坐标的计算及校核存在不严谨之处,本文提出一种计算放样坐标的新方法可以作为放样坐标的第一计算方法或检核方法。对其中所涉及的坐标系的转换和方位角的计算方法进行详细说明,并编制程序使计算智能化,可以应用在实际工程中,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田大明  周立 《现代测绘》2010,33(3):9-11,17
本文介绍公路三维坐标放样计算编程,并对一次输入一个单曲线数据和一次输入多个曲线数据编程进行剖析,充分挖掘计算器的潜力,实现向无纸化作业迈进。  相似文献   

3.
线状模型是虚拟三维场景中的重要模型,其精细程度直接影响着虚拟场景的视觉效果。制作线状模型的常用方法分为整体模型法和分段拼接法,对于弯曲程度较大的线状模型,使用整体模型法制作时难以控制顶点坐标和纹理贴图,而采用分段拼接法又会在转弯处产生模型空隙和纹理重叠,导致模型失真。该文提出了一种针对大曲率线状实体的三维可视化方法,在几何模型制作阶段,根据路径和截面数据直接计算模型顶点坐标、法向量和索引数据,实现放样建模;在纹理贴图阶段,通过建立模型顶点与纹理图片像素的映射关系,实现模型贴图。结果表明,该算法可应用于铁路路基等大曲率线状模型的制作,具有精度可靠、人工交互少及可视化效果好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本文详述基于掌上电脑PDA结合全站仪进行线路三维放样内、外业一体化测绘系统的开发设计。介绍了线路里程与坐标换算的通用计算模型,对系统的设计思想、总体结构、基本功能进行了系统的描述。  相似文献   

5.
利用Excel软件计算带有缓和曲线的圆曲线放样数据,可有效解决坐标的计算问题,提高内业工作效率,并提出坐标法测设曲线的方法,分析了在不同的情况下,如何选择合适的坐标放样方法保证曲线测设的精度。  相似文献   

6.
提出了根据缓和曲线高斯坐标放样曲线的新方法 ,阐述了缓和曲线高斯坐标的采集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7.
针对当前大多数灌溉渠道工程三维建模过程效率低、模型难以复用的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基于参数化的渠系三维建模方法。利用三维GIS技术,以渠道三维中心线和横断面参数为基础,辅以周边地形,采用横断面放样法生成单体模型、中心线平移法生成渠道交叉口,基于模型运算将上下级渠道组合在一起,基于地形编辑将渠道模型与周围地形进行无缝集成。实现了复杂断面类型的渠道三维信息模型在真实坐标下的设计与展示,解决了渠道交叉、分支以及与地形分离的问题,取得了较高的土方量计算精度。实例分析表明,应用参数化建模方法能够基于真实的地理数据建立三维场景,提高了建模效率和模型精度。  相似文献   

8.
郑之宏  杨锐 《现代测绘》2008,31(2):12-15
本文用两种不同的数学方法解决国家体育场斜扭柱在任意高程上柱角点三维坐标计算问题,对斜柱现场放样的方法进行阐述。提出建筑施工测量中空间直角坐标系旋转矩阵法转换思路,并论述全站仪坐标放样限差的制定方法。  相似文献   

9.
基于物体表面散乱三维激光扫描点的三角形格网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物体表面的散乱三维激光扫描点数据,提出了借助柱面坐标系统将三维激光扫描点转换为三角形格网构造系坐标,并根据转换后的坐标利用在平面内计算狄罗里三角形的方法建立三维物体表面格网模型.建立格网模型的效果表明,借助柱面坐标系统构造狄罗里三角形的方法可以作为三维物体表面三角形格网模型的一个重要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10.
用两种不同的数学方法解决国家体育场斜扭柱在任意高程上柱角点三维坐标计算问题,对斜柱现场放样的方法进行阐述.提出建筑施工测量中空间直角坐标系旋转矩阵法转换思路,并论述全站仪坐标放样限差的制定方法.  相似文献   

11.
针对大旋转角坐标转换模型线性化复杂、计算量大等问题,并顾及数据粗差对计算结果的影响,根据反对称矩阵和罗德里格矩阵的性质,探讨一种基于罗德里格矩阵和稳健抗差估计理论进行迭代解算的高精度空间直角坐标转换方法,推导基于罗德里格矩阵进行空间直角坐标转换的七参数模型、线性化误差方程及抗差迭代计算的严密公式。通过计算与分析,表明该方法适用于任意旋转角的坐标转换,能有效抵抗数据粗差对转换结果的影响,计算精度高,收敛速度快,是一种有效、实用的坐标转换方法。  相似文献   

12.
 在地籍管理中,宗地面积是宗地多边形的重要属性。在测量数据处理过程中,经常利用坐标转换得到实际应用数据。本文推导了坐标转换前后宗地多边形面积的关系式,提供坐标转换后面积的简便快捷计算方法,通过示例分析,得到影响转换后面积变化的因素,检验坐标转换方案和转换参数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3.
合理的参数估计及精度评定不仅需要可靠的函数模型,而且需要正确的随机模型。从权函数和粗差编辑两方面,研究了不同随机模型对西安流动卫星激光测距(satellite laser ranging,SLR)站坐标解算的影响,采用全球Lageos-1卫星观测数据计算了西安流动SLR站坐标。计算结果表明:①西安流动SLR站的观测精度和坐标解算精度均达到厘米级。②随机模型直接影响SLR站坐标的解算结果及可靠性;对于相同的计算弧段,抗差方差分量估计得到的站坐标精度最高、结果最稳定,残差加权均方差最小,观测资料利用率也最高;对于相同的计算方案,采用的SLR数据越多,坐标估计精度越高。  相似文献   

14.
地图数字化中基于点位坐标的统一平差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了地图数字化过程中采用平差方法来建立坐标计算的统一模型。将测得的角度、边长等数据化为方向、距离观测值列立误差方程,通过调用统一的平差迭代计算程序来计算未知点坐标及精度。详细给出了基于平差的11种常用坐标计算方法,并通过实例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15.
工业测量领域经常需要多台甚至多种仪器联合测量,各种测量仪器的观测数据类型和精度不同,其关键技术是采用合理的平差模型实现多种仪器的空间定位和定向。采用附有约束条件的参数平差方法构建了空间联合精密控制网(unified spatial metrology network,USMN)平差模型,对激光跟踪仪、全站仪、经纬仪等测量系统进行了联合平差解算,针对不同类型测量数据建立合理的定权模型,保证了在多余观测量不大的情况下整网平差的精度,采用角度后方交会和坐标系转换模型解决了无互瞄和基准尺观测值的控制网概算和平差,克服了USMN平差模型的缺点。最后利用编写的USMN平差程序对实际测量数据进行解算,验证了平差模型的可行性并分析了点位误差。  相似文献   

16.
17.
在卫星遥感数据预处理中,图像地理坐标是基于卫星观测视线向量的变换和景基准点地理坐标的计算而确定的。本文介绍了景基准点地理坐标的计算原理和运行系统工程计算的实现方案。  相似文献   

18.
激光跟踪仪是目前精度最高的移动式坐标测量系统,其实际测量精度是否符合标称精度,直接决定了测量精度能否满足需求精度,因此对仪器坐标测量精度的分析显得十分重要。坐标转换模型是反应多站测量坐标精度的理论基础,不同模型在反应仪器精度的准确性、精确性、稳定性和计算速度等方面有较大差别。本文对常用的坐标转换模型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出结论是四元数模型具有算法严谨、抗奇异性、表达简洁、运算快速和易于实现等优点,适用于计算坐标转换精度。本文以Leica AT901_b激光跟踪仪为例,进行坐标测量精度分析。多次设站获取同一组目标点数据,每测站与目标点保持良好网形结构,数据处理时首先排除粗差并检验可靠性,然后采用四元数模型计算坐标转换参数,并通过最小二乘平差算法解算参数精度及坐标测量精度。另外,为了反应激光跟踪仪的坐标测量精度与目标点距离的关系,本文以Leica AT901_b为例进行实验,在测程内由远及近多次设站获取数据,计算坐标测量内符合精度并给出了目标点距离与坐标精度的关系曲线。  相似文献   

19.
不同空间坐标系在进行坐标转换过程中,利用整体最小二乘(TLS)构建高斯-马尔科夫(Gauss-Markov)模型求解布尔莎-沃尔夫(Bursa-Wolf)七参数模型时,存在已知控制点含有粗差、模型系数阵固定常数参与残差改正的问题。通过对系数矩阵中含误差参数进行改正,并结合稳健估计的方法,对TLS进行迭代定权,解决了已知控制点粗差会对参数计算精度产生影响的问题,同时使得系数矩阵中非常数项得到精确的残差改正。本文通过实验数据证明,此方法可行并且解算精度更优。  相似文献   

20.
提出一种基于扫描磁偏角地磁图自动计算磁偏角的方法,把一维磁偏角数据扩展到二维数据,将有关图像校正的方法用在磁偏角的求取上,即在扫描磁偏角地磁图中以图上的地理坐标、扩展磁偏角等值线坐标以及扩展磁偏角等变线坐标所对应的像素坐标为媒介,通过非线性变换,最终建立起地理坐标、磁偏角等值线以及磁偏角等变线之间的相互对应关系,以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