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如何根据作战任务需求为用户快速提供有针对性的有效数据,是战场环境数据保障实现主动服务必须解决的问题之一。针对作战任务与战场环境数据关联关系复杂,目前方法上存在缺少数据匹配语义表达、语义相关度及不同要素类语义权重量化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作战任务本体的战场环境要素语义相似性计算方法。利用本体方法确定作战任务与战场环境数据在概念语义上的逻辑关系,按照作战任务语义相关度划分战场环境要素,采用规则与案例相结合的推理技术建立语义相似性计算,从而量化战场环境要素实体语义权重。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提升战场环境数据组织的效率与精度。  相似文献   

2.
针对整个城市规划过程的参与者对规划数据的不同种类、不同层次认知需求,本文利用本体思想对包括GIS数据、规划文档、规划图件等多源异构的规划数据进行关系重构,设计本体模型要素的数据语义关系,定义数据间的关联关系,实现基于本体方法的规划领域语义表达算法,方便了各类规划参与者对规划方案认识的交流:同时根据用户特征分类,进行本体关系的逻辑推理,过滤冗余信息,进行多源异构规划数据的可视化。  相似文献   

3.
基于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 VR)技术构建泥石流灾害虚拟场景能够为灾害交互查询分析提供一种新方法。但现有的关于灾害场景可视化研究存在VR场景建模效率低下、交互模式单一和查询分析薄弱等问题,因此,提出了一种空间语义约束的泥石流灾害VR场景融合建模及交互方法,重点探讨了场景动态融合建模方法,利用符号增强表达和射线焦点获取技术设计了多种场景交互模式。并构建了原型系统,选择案例区域开展了试验分析。试验结果证明,利用所提出的方法能够实现泥石流VR场景的快速构建,并能够满足用户对灾害场景沉浸式感知以及灾情信息查询分析等需求。  相似文献   

4.
滑坡灾害虚拟场景对灾情信息理解具有重要意义。但现有的滑坡灾害场景存在建模操作复杂、可读性差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研究知识引导的滑坡灾害场景动态表达,探讨滑坡灾害场景内容、模型与表达特征及相互关系,建立滑坡灾害场景建模的多层次语义约束规则,提出了知识引导的滑坡灾害场景动态表达方法。在此基础上,研发原型系统并开展案例实验与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通过知识引导简化建模操作过程,快速构建滑坡灾害场景,实现灾害成因、发展及影响全过程的动态表达,能更有效地帮助用户全面地理解滑坡灾害。  相似文献   

5.
现有的空间场景匹配方法利用低级描述子(如局部几何形状描述子、方向、拓扑)或其组成的简单二元空间关系建立模型来试图满足用户的描述需求,缺乏对用户级主观概念的反馈机制。将用户反馈机制应用到空间场景匹配过程中,以研究机器在学习用户需求后对空间场景匹配的影响。在运算过程中,用户对匹配结果进行相关度评估并反馈给模型,模型根据反馈结果动态地更新检索参数权重以模拟用户的主观感知,从而使得调整后的匹配运算更加贴近用户需求。通过进行用户调查及分析特征向量权重的收敛情况验证了此方法的有效性和效率,实验结果表明,根据用户反馈进行空间场景匹配具有很高的用户主观性强度,用户只需进行2~3次的反馈就能得到较为满意的结果,空间场景的匹配结果更符合人的空间认知。  相似文献   

6.
地理信息可视化分析是灾害研究的重要手段,而移动增强现实(mobile augmented reality,MAR)为可视化注入了新的活力。灾害MAR可视化通常会涉及到多源数据的处理,这对移动设备的性能提出了挑战。为实现灾害移动增强可视化场景的流畅稳定加载,提出了一种基于流的场景加载优化方法。该方法利用多细节层次模型(level of detail,LOD)构建基础场景,拆分压缩后存储于服务器。客户端按照需要向服务器请求数据,然后依据传输策略控制数据的调度,并采用缓存机制缓解加载时的计算压力。同时搭建了一个原型系统用于测试方法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优化方法可以实现灾害MAR可视化场景的快速加载,突破了Microsoft HoloLens设备的数据量限制,并在不同数据量的情况下表现稳定。  相似文献   

7.
基于本体的地理空间实体类型语义相似度计算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理空间实体类型语义相似度对于类型数据库综合具有重要理论意义。本文以本体作为揭示实体深层次语义信息的方法论,提出了符合认知特性的地理空间实体类型语义相似度计算模型,并通过计算土地利用类型语义相似度对模型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8.
提出了基于土地利用类型本体的语义相似度计算模型,建立了顾及空间邻近和语义邻近的土地利用数据综合方法,基于本体语义相似度进行图斑融合的加权骨架线剖分。该模型较好地考虑了人的认知特性,改进的土地利用数据综合过程能够更好地反映和概括土地利用特征。实例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在网络环境下客户端对大规模的三维空间模型进行可视化时仍存在着渲染时间长、计算量大等诸多问题,表现为模型遮挡剔除计算效率低、模型数据传输效率低以及渲染不同模型时存在性能和质量不平衡问题等方面。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针对不同的空间模型剔除粒度的优化选择策略、基于WebGPU计算管线的遮挡剔除算法和基于多线程的大规模三维空间模型数据快速调度方案,降低了离线遮挡剔除方法的预处理时间消耗,提高了模型切换的效率和场景渲染的速率。开发了基于Web的大规模三维空间模型可视化原型系统,开展了不同尺度的三维模型加载与可视化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可以有效减少网络环境下大规模三维空间模型数据可视化的加载和渲染时间,增强用户体验。  相似文献   

10.
李伟  赵庆展  韩峰 《测绘科学》2013,38(2):119-121
针对兵团空间信息集成与共享异构数据语义的广泛性和复杂性,本文依据其领域特性和共享需求,采用本体作为兵团空间数据表示的方法,从应用领域出发,以需求来驱动兵团空间数据本体框架构建,提出了兵团空间数据的本体工程构建方法,研究了本体领域、概念类型、语义关系,并对空间数据本体进行了语义描述。评估表明该方法构建的兵团空间数据本体有效,有利于数据共享与互操作。  相似文献   

11.
语义相似性对于知识自动共享与集成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许多地理信息的应用领域,通常直接将分类体系作为领域(或任务)本体,并基于此计算概念间的语义距离以实现相似度计算。该方法虽然能够快速、简便地计算概念间的语义相似度,但是有时却因为分类体系的改变而造成相同概念间的相似度产生差异,甚至可能是错误的计算结果。本文面向基础地理信息领域,利用属性枚举方法表达概念的本质语义特征,从基础地理信息概念的内涵出发,提出基于本体属性的语义相似性计算模型。该模型将每个概念表达为本体属性集合,利用相关本体属性的相似性,结合权重信息计算概念的相似性。最后从基础地理信息概念中提取出100组样本,计算概念间的语义相似度并验证基于本体属性模型的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基于本体属性的模型能更合理地计算出基础地理信息概念的相似度。  相似文献   

12.
CH20110471基于本体的土地利用数据综合研究=Ontology Based Land Use Data Generalization/刘耀林,李红梅,杨淳惠(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10,35(8).-883~886提出了基于土地利用类型本体的语义相似度计算模型,建立了顾及空间邻近和语义邻近的土地利用数据综合方法,基于本体语义相似度进行图斑融合的加权骨架线剖分。  相似文献   

13.
为克服依赖常识人工归纳总结的局限性,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式,自动构建空间关系词汇与地理要素类型的语义约束关系。首先,以《中国大百科全书(地理版)》空间关系标注语料库为基础数据,采用Overlap语义相关度计量方法,挖掘空间关系词汇与地理要素类型约束关系的先验知识;然后以地理要素分类体系提供的概念语义相关性对先验知识进行扩展;最后采用本体工具Protégé建立相关知识库。  相似文献   

14.
滑坡灾害是最常见的地质灾害之一,无人机遥感和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滑坡灾害沉浸式模拟与可视化分析提供了重要的数据资源和技术支持。拟重点开展滑坡灾害VR场景动态构建与探索分析研究,探讨了滑坡灾害数据多样化组织、VR场景动态融合表达等关键技术,提出了基于手柄射线的VR场景交互方法,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原型系统研发与案例试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在无人机遥感数据支持下能够动态构建滑坡灾害VR场景,并且能够支持用户沉浸式交互与滑坡灾情信息分析。  相似文献   

15.
地理数据的复杂性和不支持语义的服务发现机制常常导致数据用户很难准确地找到自己真正需要的地理数据服务。为了便于用户从语义上快速准确地找到自己需要的地理数据服务,本文首先构建了地理元数据本体,并采用元数据本体来描述地理数据服务的相关语义信息,接着提出了基于本体的概念间语义相似度计算的算法,最后在该算法的基础上,通过语义匹配来实现地理数据服务基于语义的自动发现。实验结果表明,文中的方法可以提高地理数据服务发现的准确率和智能化程度。  相似文献   

16.
随着可获取遥感数据的增加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遥感数据的在线自动一体化服务需求日益增长,而当前尚无主流的基于服务链的遥感数据在线可视化及自动化计算平台。该文基于B/S构架,应用工作流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服务链的集数据查询服务、模型定制服务及信息发布服务于一体的遥感信息模型(remote sensing information models,RSIM)在线可视化定制和自动化计算的解决方案,使用户在友好的Web界面中可以一体化地按需完成从数据选择、模型设计到模型实现的动态过程。基于遥感数据各处理模块的可复用性,快速构建并实现了RSIM,是对遥感数据在线可视化定制和自动化服务的一次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17.
当前洪水灾害场景三维可视化存在沉浸感差、移动性不足等问题。本文将移动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与洪水灾害场景三维可视化相结合,提出了移动VR洪水灾害场景构建优化与交互方法。该方法首先提出了一种免插件B/S架构下的移动VR场景构建方案,然后从多样化场景数据组织、场景数据量优化控制及自适应调度对移动VR场景构建进行了优化,最后设计了基于凝视的洪水灾害场景漫游探索、信息交互查询等交互分析模式。通过构建试验平台并选择案例进行试验,证明本文方法能够有效支持在智能手机上进行洪水灾害场景流畅地沉浸式展示与交互探索分析。  相似文献   

18.
地图符号的认知语义分析与动态生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江鹏  游雄  贾奋励  夏青 《测绘学报》2017,46(7):928-938
面向位置服务背景下地图符号按需和动态表达的需求,提出了一种基于认知语义分析的地图符号结构化描述模型,以及建立在此基础上的地图符号动态生成方法。结构化描述模型立足"现实—认知—符号"的认知语义原理,以地图符号语素为基本单元、以语义结构为描述框架,侧重描写符号图形和语义之间的关联映射机制。动态生成方法的核心是一种规则控制语素组合构造符号的上下文无关文法模型,通过对图形语素、形态结构语素以及符号生成规则系统进行建模,重构了地图符号动态生成的文法编译器。以个性化导航路径符号为例,通过面向不同情境和语义结构的符号动态生成试验,验证了本文方法的可行性。本文研究将有助于进一步理解地图符号的认知和结构原理,并促进相关行业和应用领域地图符号化的按需和动态表达的水平。  相似文献   

19.
灾害模型能够提供灾情模拟、灾损评估等灾情分析功能,在一体化综合减灾的风险评估、预测预警、灾害处置、灾损评估等环节发挥着重要作用。传统的灾害模型以单灾种为主,部署于各类孤立的业务系统中,较少考虑不同灾害之间的复杂链式关系,难以满足多灾种耦合场景下模型群交互运算的灾情辅助分析需求。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利用灾害链规则的灾害模型服务链编制方法。首先,根据灾害场景分析需求和灾害链规则构建灾害模型服务链;其次,基于优化的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 QoS)指标评价体系从单灾种灾害模型群中选择最优的组合链路来实现复杂灾害场景的模拟分析功能;然后,为了保证最优组合链路的稳定性,提出了动态调整机制以解决链路模型节点失效断开的问题;最后,为了支持分布式异构灾害模型群的互操作处理,提出标准化的网络服务链发布方法。相较于传统的孤立的单灾种灾害模型,使用所提方法能够提供灵活性更高、扩展性更好、稳定性更强的多灾种复合灾情模拟分析功能。以地震为原生灾害构成复合灾害场景为例,从灾害模型服务链构建、物理模型服务链优化选择与动态调整、灾害模型服务链网络发布3个方面对所提方法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20.
喻可凡  朱庆  丁雨淋  郭永欣 《测绘》2023,(5):211-216
现有地质灾害模型多以单灾种为主,部署于各类孤立的业务系统中,较少考虑不同灾害之间的复杂链式关系,难以满足多灾种或复杂灾害链等耦合场景数据-模型资源交互运算的综合分析需求。针对上述问题,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改进有向无环图的滑坡-堰塞湖-洪水灾害链模型服务动态编排方法,设计了显式描述灾害链模型的统一描述模型,提出了灾害链有向无环图构建方法,动态构建面向多任务的灾害信息服务链。最后,以白格滑坡-堰塞湖-洪水灾害链复杂场景为例,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