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文在梳理城市地理学与时间地理学相关概念的基础上总结给出了城市时空间结构的概念内涵。城市时空间结构的内涵是以时间地理学对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研究作为基本方法,在城市地域内,以居民日常活动的一个基本周期作为时间尺度,该时空范围内所有人时空活动的关系及其组合状态。具体研究内容包括四个方面:其一,回顾了城市时空间结构的渊源,并对城市实体空间、城市社会空间、城市认知空间以及城市时空间概念进行了对比分析。其二,对国内外城市时空间及其相关研究进行了简要的归纳和梳理。其三,对国内城市时空结构的相关研究进行了回顾。其四,对城市时空间结构研究的相关内容进行了述评。认为随着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多元数据的出现,城市时空间结构有如下特点:在研究内容方面,城市时空间结构研究的内容和切入点不断增多;在研究方法方面不断成熟,时空路径模拟、时空展示和对大数据处理技术方面不断成熟;在研究数据方面,逐步从传统的以出行日志为主的数据源走向以GPS数据和手机数据及其他数据相结合的多元数据融合。  相似文献   

2.
历史城市地理是中国历史地理研究的重要领域,已从以往的单个城市的历史地理研究向区域城市地理研究,即城市群的研究方向发展,从对单个城市的兴衰与环境的关系、从单个城市布局的研究等方面向历史上城市的经济、文化与社会等方面进行研究,不断拓宽历史城市地理的研究内容,取得了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旅游业迅速崛起,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关注,似乎有一种“中国旅游世界化,世界旅游中国化”的文化倾向。基于日本学术论文数据库CINII与日本科学研究费助成事业数据库KAKEN收录的中国旅游研究的文献,利用文献计量分析法,从内容焦点与趋势特征两个方面进行了梳理与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日本对中国旅游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民族旅游研究、古镇旅游、乡村旅游、农家乐旅游等新型旅游研究、旅游产业政策研究、旅游活动参与者研究、区域综合研究等方面。研究中国旅游发展是日本研究中国的重要领域,呈现出研究内容的多元与延续、研究方法的交叉与结合、研究区域的集中与扩大、密切关注中国旅游业发展动态、配合国家战略发展需求的趋势特征。厘清日本对中国旅游研究的整体特征,可以为中国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和中国海外旅游形象的建构提供他者视阈下的思考与基础性研究资料。  相似文献   

4.
国外城市紧凑性研究历程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紧凑城市的核心思想是土地集约混合利用、高密度开发和改善交通。其被誉为能够限制城市无节制蔓延,减缓能源大量消耗和气候变化带来的冲击。本研究对紧凑城市的认识误区、核心思想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论述,从可持续性、城市交通、城市密度和生活质量四个方面完整介绍了西方国家对紧凑城市理念的研究,并对日本、英国、美国的紧凑城市规划实践案例进行了评述。最后提出中国城市应以更精明的土地增长方式推进城市规划与建设,实施切实有效的公共交通规划和政策,全面推行邻里与社区的发展规划。  相似文献   

5.
从内容、空间尺度、时间维、综合程度、建模方式、复杂程度和数学方法等方面对目前的城市模型进行了系统的分类。论述了城市模型研究的发展趋势:模型研究内容日益丰富和多元化;从静态模拟到动态模拟发展;从子系统模拟向综合系统模拟发展;遥感和GIS的应用以及与城市模型的集成。对城市模型研究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认为未来的城市模型开发应基于综合方法的思想,注重加强城市基本理论和多学科交叉研究,强调城市模拟的动态性和综合性。充分借助遥感与GIS等技术手段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6.
<现代日本的水田开发>一书是由日本古今书院于1997年2月初版发行,日本琦玉大学教授元木靖博士撰写的一部全面系统研究明治时期以来近百年间现代日本水田开发过程、机制、影响因素等方面内容的学术论著,全书30余万字,附图62则,附表55例.本书在充分参考有关研究文献基础上,汇集和融注了著者20余年的研究成果和心得,可谓内容详实、图文并茂.  相似文献   

7.
在全球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城市成为经济高速发展、人类活动高度集中、人地相互作用最强烈的区域,人工环境下“第二自然格局”的形成以及剧烈的城市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效应使得城市自然地理学在城市复杂系统的研究中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本文通过对城市自然地理学的缘起、学科发展的综合分析,从学科理论体系、研究内容以及前沿发展领域等方面进行了论述,以期丰富和深化城市自然地理学研究内容,并进一步推动城市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和发展。未来,城市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应从以下方面开展:①关注基础理论研究,深化学科理论体系;②发展多学科的交叉视角,深化城市地表系统多要素变化研究;③聚焦城市自然—人文复杂系统,揭示自然和人文多要素间耦合机理及驱动机制;④拓宽城市服务应用领域的研究,提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多目标决策。  相似文献   

8.
日本消费者行为地理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柴彦威  王茂军 《地理学报》2004,59(Z1):167-174
日本地理学界关于消费者行为的研究深受欧美行为主义的影响,其研究重点由建立反映一般规律性的定量模型以及消费者视角的商业空间结构研究转向正面关心消费者行为本身的研究.本文从消费者空间选择模型研究、多目的与多目的地研究、时间地理学研究、城市商业空间结构研究、消费者属性研究等方面,对20世纪70年代以来日本消费者行为的地理学研究进展进行了全面梳理.  相似文献   

9.
国外综合贫困研究及对我国贫困地理研究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60年代以来国外新城市贫困研究的内容和方法逐步多元化,综合贫困指标体系和以地域为基础的研究方法促进了贫困地理研究。本文首先辨析贫困和综合贫困的概念,综合贫困研究的指标体系和研究方法;再评述国外综合贫困研究的主要内容;最后在分析我国城市贫困研究不足的基础上,提出在指标体系、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空间层次等几个方面拓展转型时期我国城市贫困地理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10.
城市绿色空间研究内容与展望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伴随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城市绿色空间对生态环境和宜居生活的作用逐渐受到关注。同时,随着城市建成区面积的不断扩大,城市绿色空间成为一种稀缺资源。不断减少的城市绿色空间,与城市人口的增加,以及其休闲健康功能需求的增长间形成了一种空间错位。如何合理规划绿色空间,发挥绿色空间的效用和功能,已成为城市地理学和城市规划实践中重要的研究内容。本文系统论述和梳理了城市绿色空间概念提出的背景和发展历程,并在此基础上综合分析不同学科对城市绿色空间的理解及研究成果,提出目前城市绿色空间的相关研究内容和进展;并对其研究趋势进行了分析,从城市规划建设、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方法创新等方面提出了推动城市绿色空间相关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This article examines contemporary Japanese overseas tourism from a supplier‐side perspective using the concept of production systems. We first outlin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volving structure of Japanese overseas tourism, with an emphasis on the global spread of Japanese travel companies. This provides a frame for presenting an empirical account of the transactional relationships in the Japanese package tour production system in Whistler, British Columbia, where Japanese tour operators play a pivotal role. We conclude that the recent expansion of Japanese travel companies is fostering the functional integration of the global tourism production system and exhibits increasing reflexivity.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旅游流”问题研究的理论、时间及内容为线索,回顾国内旅游流研究30年来的发展历程,在此基础上,剖析了国内旅游流研究在基础概念认识、研究内容界定以及研究方法选择3个层面存在的问题,进而对国内旅游流研究的发展趋势予以展望,分析认为:当前国内旅游流的研究十分有必要强化对旅游流研究的价值维度、内容的系统性以及研究技术手段的创新等几个基本问题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广州日本移民的生活活动与生活空间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刘云刚  谭宇文  周雯婷 《地理学报》2010,65(10):1173-1186
改革开放后广州对外贸易持续快速增长,吸引了大批外籍人士迁入,其中日本移民的增长尤为显著。本文以问卷调查和半结构化访谈的方法,对居住在广州市的日本移民的生活活动空间进行研究。从宏观上探讨其聚居形态,从微观上把握其居住、购物、饮食、教育、交友等生活活动的空间行为特征及其制约因素。研究表明,在广州的日本移民主要为受企业派遣的旅居移民及其家属,其生活活动空间相对孤立和封闭。促成其封闭性或源于两方面因素:一是由于多语言环境、针对移民的政策法规及社会保障制度缺失等制度环境的影响,二是由移民的生活习惯及民族性格所造成的文化特性使然。日本移民的生活空间具有主动集聚和被动隔离的特征,而提高城市的国际化水平有助于增加其选择机会,减少封闭性的形成。  相似文献   

14.
上海古北地区日本人聚居区族裔经济的形成特征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周雯婷  刘云刚 《地理研究》2015,34(11):2179-2194
随着中国国际化程度的提高,在华外国人数量日益增长并呈现在特定大城市集聚的倾向。上海作为在华外国人集聚规模最大的城市,古北地区的日本人聚居区及其族裔经济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主要通过实地调查及深度访谈,探讨古北地区日本人聚居区族裔经济的形成特征。研究发现:古北地区日本人族裔经济形成了以日本人聚居区为依托、以日本人为主要服务对象、中国人和日本人共同经营的特色,该地区的出现既与中国的移民、经济政策相关,也与日本人的族裔特性如旅居属性、较高的社会经济地位、民族内向性等因素相关联。作为高端移民族裔经济的代表,日本人聚居区族裔经济的形成给上海的城市规划建设及移民管理带来了新的课题。  相似文献   

15.
ABSTRACT.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e ways in which oceans were depicted in Japanese geographical writings and maps from the Tokugawa period. It uses these texts to understand how early modern Japanese visions of the Pacific and of maritime Asian waters constructed epistemological frameworks through which the Japanese saw their place in an increasingly complex web of regional and global connections. In the absence of actual adventure on the “high seas,” Japanese writers, artists, and mapmakers used the inventive power of the imagination to fill in the cognitive blank of ocean space. I argue that the definition of early modern oceanic space was profoundly ambiguous, a legacy that, it can be argued, left its mark on Japan's modern relationship with the Asian Pacific region.  相似文献   

16.
禾本科物种(例如银草、芦苇)在日本传统的地膜覆盖农业中普遍使用,西阿瓦地区是全球重要的农业遗产系统(GIAHS)所在地。传统上,这里的农民使用银草覆盖农业土壤。但当地农民从长期的经验中了解到,日本虎杖覆盖更适合该地区茄科作物的种植。目前尚不清楚日本虎杖覆盖物为何对茄科作物的种植有益。在本项研究中,我们假设日本虎杖覆盖物可能会有效避免连续种植马铃薯的危害。因为过去每年都会种植两次本地马铃薯,因此,我们调查了日本虎杖覆盖对连续种植马铃薯以及番茄种植后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在2018年进行的田间试验中,我们首先在连续马铃薯栽培的土壤和未耕种的土壤中比较了日本虎杖覆盖、银草覆盖和无草覆盖(对照)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日本虎杖覆盖减少了马铃薯产量的降低程度。其次,我们比较了番茄种植后的土壤和未耕种的土壤中的虎杖覆盖和无草覆盖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结果再次表明了日本虎杖覆盖减少了马铃薯生长和产量下降的程度。这些发现表明用日本虎杖覆盖有助于避免连续种植马铃薯的风险。  相似文献   

17.
作为发达国家的典型代表,日本在交通体系的规划布局比较完善,已经形成了快速便捷、四通八达的交通体系。结合笔者去日本考察的实际经历,总结了日本在交通路网结构、快速轨道交通的布局、交通换乘、交通工具的人性化设计以及交通规章制度方面的先进经验。并结合中国交通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今后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几个主要方面,为中国的交通体系建设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8.
地域系统理论与北京山区优化开发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李廷芳 《地理研究》1996,15(2):92-99
地域系统理论是区域开发的理论基础。本文结合《北京山区优化开发研究》课题的实践,讨论了地域系统的结构与机制、地域过程的极化与扩散、地域系统的调控、地域系统类型与综合区划等地域系统理论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19.
旅游地社会-生态系统适应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苏飞  莫潇杭  童磊  郑珂  曹轶蓉 《地理科学》2020,40(2):280-288
适应性思想和方法因符合生物多样性保护要求,对实现旅游地社会-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和改善旅游地社区生计具有重要意义,业已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在对旅游地社会-生态系统适应性研究文献系统分析基础上,从研究尺度、研究对象、评估方法和分析框架4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梳理与评述,研究发现:研究尺度宏观微观相结合,以小尺度研究居多,中尺度研究需加强,研究对象需要多维度融合;研究结合多角度框架分析,主要包括“脆弱性-适应性”“恢复力-可持续性”和“恢复力-适应性”3种类型,促进多元化评估方法在旅游地社会-生态系统适应性研究中的应用;研究思路和研究内容需综合多学科领域进一步拓展。  相似文献   

20.
包头市表层土壤多元素分布特征及土壤污染现状分析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按4个/km2采集土壤样品,然后均匀混合形成一个组合的分析测试方式,在包头市研究区内共采集了884个土壤样品,组成了221个分析测试样品.分别用ICP-MS、XRF、GF-AAS和AFS法测定了土壤中34个元素的含量.通过对表层土壤多种元素含量分布特征的研究,表明:(1)该地区表层土壤富含Ca、Mg等碱土元素.(2)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