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渔业养殖在全世界范围内开始衰落的情况下,海胆养殖显得愈加重要。在日本、法国、爱尔兰、智利、北美、加拿大沿海各省以及北美西海岸从加利福尼亚到哥伦比亚等地,为了满足需求,海胆已经捕捞过度。海胆养殖的关键与海胆精卵有关,海胆性腺作为人类的消费品已经有很久的历史,主要在亚洲、地中海一些国家以及智利。无疑,供应量的下降和需求量的持续上涨使海胆养殖成为焦点,尤其在那些海胆面临濒危的地区。  相似文献   

2.
海胆的叉棘是海胆御敌、清除体表异物的重要器官,其形状在海胆的分类上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对西太平洋海山区柔海胆科软海胆属Araeosoma、兜海胆属Sperosoma和革海胆属Hygrosoma的叉棘形态与结构特征进行研究,并提供了柔海胆科属的检索表。结果表明:柔海胆有三种常见的叉棘形式,三叉叉棘、三叶叉棘和指状叉棘。三叉叉棘和三叶叉棘在3个属中均存在,指状叉棘只在软海胆属中存在,三叶叉棘和指状叉棘的超微结构变化比较细微,三叉叉棘的超微结构特征具有明显的种属间差异。建议将叉棘的种类和结构作为柔海胆科的分类依据。  相似文献   

3.
正海胆的外表虽然黑黝黝,满身都是保护自己的尖刺,可是无人不知尖刺底下藏着海洋中最甘香的人间美味——海胆卵。几乎全世界的海域都有海胆的存在,这种浑身长满刺棘的海中刺猬本想低调生活,但是人类真是世界上最好奇的多事动物,对海胆也充满各种好奇。首先是科学界大咖对海胆如何成为海胆这个事儿产生强烈的好奇心。海胆君是这样成长的:海胆卵开始发育时,起初分裂为两个细胞,然后分裂为4个、8个、16个,最终分裂为许多细  相似文献   

4.
叉棘是海胆的重要组成器官。不同种类海胆叉棘结构的异同,不仅有助于海胆的种类鉴定,对海胆生物学研究同样具有重要意义。实验采用扫描电镜技术,对刻肋海胆科中4种海胆的常见叉棘进行研究。结果表明:4种海胆常见叉棘均分为4种类型:球形叉棘、三叉叉棘、三叶叉棘、蛇首叉棘;各种叉棘的显微结构特征具有明显的种间差异。建议将叉棘结构作为物种鉴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马粪海胆人工育苗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马粪海胆(Hemicentrotus pulcherrimus)是一种经济海产动物,它的生殖腺营养极为丰富,我国明代就有利用海胆生殖腺制酱的记载。由于马粪海胆的生殖腺色泽橙红,因此是加工高级“云丹”的优质原料。此外,海胆的提取物“波乃利宁”(Bonellinin)具有抑制癌细胞生长的作用,因此可以作为研究抗癌药物的材料。据报道,苏联有关学者最近对海胆生殖腺作了测定和分析,  相似文献   

6.
分析研究几种比较有影响的海胆标志方法,讨论各种标志方法的优缺点。较理想的外部标志方法是尼龙螺丝钉标志法,适用于海胆的行为研究;较理想的内部标志方法是PIT标志法,适用于海胆的生长研究,但在海胆标志放流等群体研究中注射四环素标志法较为实用。  相似文献   

7.
马粪海胆(Hemicentrotus pulcherrimus)是一种经济海产动物,它的生殖腺营养极为丰富,我国明代就有利用海胆生殖腺制酱的记载。由于马粪海胆的生殖腺色泽橙红,因此是加工高级“云丹”的优质原料。此外,海胆的提取物”波乃利宁”(Bonellinin)具有抑制癌细胞生长的作用,因此可以作为研究抗癌药物的材料。据报道,苏联有关学者最近对海胆生殖腺作了测定和分析,认为海胆生殖腺所含的二十烷酸(C_(19)H_(39)COOH)  相似文献   

8.
东海大陆架区海胆分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胆是重要的大型海洋底栖生物类群之一,某些海胆既是人工养殖对象,又是捕捞对象。因此,对海胆进行分类研究,摸清其地理分布特点,对合理利用海胆资源以及生物多样性研究都可提供基本科学依据。 对我国海胆的分类学研究始于1948年,当时张凤瀛先生对青岛的6种海胆进行了描述(张凤瀛,1948)。1957年张凤瀛和吴宝铃先生对广东沿海的37种海胆进行了研究(张凤瀛等,1957)。张凤瀛先生等1964年在《中国动物图谱,棘皮动物门》中记录了30种我国常见海胆(张凤瀛等,1964)。廖玉麟先生在20世纪70年代对西沙群岛的棘皮动物进行了分类研究,其中包括26种海胆(廖玉麟,1978)。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于1958-1982年在东海大陆架进行过多次的综合性海洋调查。调查范围:26°~33°45′N,122°~129°E。该海域的底栖生物种类繁多,多样性丰度高。本文对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历年采自东海大陆架的海胆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共包括21种,隶属于7目、11科、17属。其中有11种在我国是首次记录。名录如下,有*者为新记录。  相似文献   

9.
几种经济类海胆生殖腺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综合了国内外学者对虾夷马粪海胆、光棘球海胆、马粪海胆、紫海胆等几种经济海胆有关生殖腺方面的研究成果,并根据国外学者对绿球海胆和Psammechinus miliaris等的研究,提出了这方面今后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0.
古老的海胆     
正海胆是棘皮动物门海胆纲动物的统称,是海洋里的古老生物,许多灭绝种是古生代和中生代的标志化石,现存900余种。海胆分布世界各海洋,其中以印度洋-西太平洋区种类最多。海胆垂直分布从潮间带到水深7000米,栖息于各种底质,包括硬的石底、贝壳底和珊瑚礁底,软的沙底、泥沙底及软泥底。楯形海胆多潜伏在沙滩表面。心形海胆穴居在沙底或泥沙底。  相似文献   

11.
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科研人员,在长岛进行的大连紫海胆人工育苗试验获得成功,数十只大连紫海胆幼苗已顺利渡过由幼虫到成体的变态发育过程,长势良好。大连紫海胆是生长在山东北部沿海以北海域里的大型食用海胆,个体直径十厘米以上,重量超过500克。海胆卵是一种高营养的美味食品,有很高的出口创汇价值,首次人工育苗成功,为工厂化育苗,大面积人工养殖创造了条件,提供了经验。科研人员在试验过程中,曾得到国际著名生物学家、美籍华人牛满江教授,我国著名海洋生物学家吴宝铃教授的热情指导。  相似文献   

12.
世界的海胆渔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恒 《海洋科学》2001,25(3):38-41
海胆是海洋无脊椎动物的一类 ,属棘皮动物门(Echinodermata) ,海胆纲 (Echinoidea) ,与海星、海参和海百合等同属一门。海胆的生殖腺可生吃或加工后食用 ,在日本、中国、法国、比利时、希腊、意大利和土耳其等很受欢迎。鲜品海胆生殖腺批发价格约为6000~14000日元/kg[1]。价格的高低主要在于其颜色、质地和味道 ,其中颜色在日本市场上尤为重要。上乘的海胆生殖腺为黄色或桔黄色 ,质地坚挺。海胆生殖腺含有多种营养成分 ,如蛋白质、氨基酸、高度不饱和脂肪酸、糖类和其他生理活性物质等。其组分和价…  相似文献   

13.
本文是西沙群岛棘皮动物研究报告的第三部分一海胆纲。根据的材料是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1956-1958和1975年先后在我国西沙群岛采集的标本。研究了海胆纲标本共192个。鉴定为26种(包括3亚种),分隶于7目,13科,21属,内有一新种,有8种在我国动物区系中是增添的(下列名录中有*号者)。 本文所描述的海胆类,是依据 Mortensen(1928-1951)在“海胆专著”(A monograph of the Echinoidea)的分类系统排列的。  相似文献   

14.
海胆是重要的大型海洋底栖生物类群之一,某些海胆既是人工养殖对象,又是捕捞对象。因此,对海胆进行分类研究,摸清其地理分布特点,对合理利用海胆资源以及生物多样性研究都可提供基本科学依据。 对我国海胆的分类学研究始于1948年,当时张凤瀛先生对青岛的6种海胆进行了描述(张凤瀛,1948)。1957年张凤瀛和吴宝铃先生对广东沿海的37种海胆进行了研究(张凤瀛等,1957)。张凤瀛先生等1964年在《中国动物图谱,棘皮动物门》中记录了30种我国常见海胆(张凤瀛等,1964)。廖玉麟先生在20世纪70年代对西沙群岛的棘皮动物进行了分类研究,其中包括26种海胆(廖玉麟,1978)。  相似文献   

15.
在人类社会中,我们有“民以食为天”之说,也有自我保护的本能,并总结出众所周知的三十六计。而在海洋动物中,为了求生、避敌、觅食,它们也使用了不少独特的计策。欲擒故纵在热带珊瑚礁中,生长着浑身是刺的长棘海胆。长棘海胆是有名的“海刺猥”,只有口部周围没有棘,可算是“不设防”的区域。可它偏偏生长在海底,趴在岩石上,其他的鱼类对之无可奈何,唯有聪明的鳞鲀才能够吃到它。鳞鲀用口咬住长棘海胆身上长刺的顶端,把海胆从海底拖到海面,然后将其  相似文献   

16.
利用蛋白质双向电泳技术分别分离雄性、雌性光棘球海胆性腺可溶性全蛋白,通过计算机图像分析软件比较分析了雄性、雌性光棘球海胆性腺蛋白质的表达图谱。实验采用细胞超声破碎—丙酮沉淀及除盐—50mmol/LTris-HCl (pH 6.8)复溶的方法分别提取光棘球海胆雄性、雌性性腺的可溶性全蛋白,采用载体两性电解质等电聚焦双向电泳分别在pH5-8和pH4-6范围内对性腺组织可溶性全蛋白进行分离。利用PDQuest8.0图像分析软件比较分析,发现pH5-8范围内,雄性光棘球海胆性腺双向电泳图谱检出的蛋白质斑点为321个,雌性光棘球海胆性腺检出蛋白质斑点402个。在pH4-6范围内,雄性光棘球海胆性腺双向电泳图谱检出的蛋白质斑点数为239个,雌性光棘球海胆性腺检出197个蛋白质斑点。图像分析软件比对结果显示,在pH4-6范围内,雄性、雌性光棘球海胆性腺匹配的蛋白质斑点为31个,特异性表达的蛋白质斑点数为208个。结果表明不同性别光棘球海胆的性腺蛋白质表达存在显著差异,如果利用质谱鉴定技术对差异表达的蛋白质进行进一步鉴定,可为未来寻找不同性别光棘球海胆间决定性腺品质性状的特异性蛋白;建立不同性别海胆性腺蛋白质组表达谱与性腺品质性状的对应关系;提高和改良海胆性腺品质性状等研究提供线索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海胆的人工繁殖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寿山 《海洋科学》1982,6(2):65-66
海胆属棘皮动物海胆纲,多数种类呈半球形,少数呈扁平楯形或心形,在世界各地沿岸的浅海几乎都有。它一般生活在岩石裂缝中,少数穴居于泥沙中;世界上已发现的有750余种,在我国有近70种。  相似文献   

18.
名词解释     
廖玉麟 《海洋科学》1982,6(2):68-68
亚里斯多德提灯(Aristotle’s lantern)是海胆的嘴嚼器官,位于下边口部中央,色白,形状很象欧洲提灯,由希腊著名哲学家亚里斯多德所发现,故名。发育完全的提灯仅见于正形海胆类;非正形海胆只有楣形目有发育不完全的提灯,心形目则缺提灯。一个发育完全的提灯由5个相等的锥骨构成。一个银骨包括有8块骨骼,即有一个齿(tooth)、两个半锥骨  相似文献   

19.
紫海胆浮游幼虫人工诱导变态试验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海胆人工苗个体生长差异很大[1]。浮游幼虫变态参差不齐是造成附着后个体生长差异的重要原因。所以,人工诱导浮游幼虫变态在海胆苗种生产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作者于1999年在紫海胆 (Anthocidariscrassispina)人工育苗试验中,发现紫海胆浮游幼虫变态时间差异很大,早的11d(受精后 )即变态,而迟的25d仍未变态。1材料与方法1.1材料人工催产、授精,人工培育的紫海胆幼虫,采用受精后18d的八腕长腕幼虫进行实验。1.2方法1.2.1500ml玻璃烧杯,每个放紫海胆浮游幼虫约100只,用…  相似文献   

20.
利用120#燃料油分散液和消油剂处理的乳化液测定海胆急性毒性和慢性DNA损伤及全基因组甲基化水平变化,确定消油剂处理的120#燃料油对海胆的毒性影响。结果表明:消油剂单独使用对海胆的影响微乎其微,经消油剂处理的燃料油乳化液中的多环芳烃质量浓度明显高于分散液中的质量浓度;乳化液和分散液对海胆都有明显的毒性作用,其96h半数效应浓度(EC50)值分别为12.03g/L和29.15g/L;DNA损伤研究表明,乳化液处理的海胆肠细胞彗星拖尾情况比同质量浓度分散液中拖尾情况更加严重;全基因组甲基化水平比分散液中更低,表明乳化液的急性毒性更大,所造成的DNA损伤更加严重。结果提示消油剂的使用会增大燃料油对海胆的毒性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