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成果地质资料汇交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姜竹君 《甘肃地质》2013,22(3):85-86
本文阐述了成果地质资料汇交中常出现的成果资料齐全性、纸介质资料和数据光盘质量、成果资料划分类别及汇交格式等问题,特别是纸介质文件和电子文件不一致及电子文件安全性等问题,通过梳理,为资料汇交验收工作提出了建议,对进一步做好成果地质资料汇交工作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2004,24(1):109-112
受中国地质调查局的委托,西南分馆负责西南地区地质调查成果地质资料的检查验收、整理、汇交、保管及提供利用。分馆按照《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成果资料管理暂行办法》及《国土资源部科技成果管理办法(试行)》的要求,强化地质资料汇交管理职能,促进馆藏机构建设。  相似文献   

3.
《地质与资源》2004,13(3):i001-i001
中国地质调查局沈阳地质调查中心资料部门主要负责由沈阳地质矿产研究所和东北地区及内蒙古东四盟地区的地方地调单位完成的工作项目成果资料的汇交验收、整理和保管工作,同时负责向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中心成果处汇交地调成果资料.为了提高地质资料的社会服务水平,资料部门将每年在本刊上公布馆藏资料目录,方便社会各界利用.  相似文献   

4.
黄芳 《贵州地质》2004,21(2):129-132
以汇交的成果地质资料电子文件为例,阐述了按照“成果地质资料电子文件汇交格式要求”,编制符合汇交格式的区域地质成果资料电子文件时应注意的若干问题,并且还讨论了一些在汇交中出现的某些值得商榷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於顺然 《江苏地质》2001,25(3):158-160
在定义地质档案资料范畴的基础上,阐述了在依法做好地质档案资料汇交工作中要注意做好几个方面工作的同时,重点论述了如何开展馆藏地质档案资料的开发利用工作,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宣传型、服务型、编辑型、技术型、转化型及计算机型等6种具体的开发地质档案资料的方式方法,以达进一步开发利用地质档案资源之目的.使其更好地为地质找矿、科研、教学及国民经济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6.
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为加强对地质资料的管理 ,充分发挥地质资料的作用 ,保护地质资料汇交人的合法权益 ,制定本条例。第二条 地质资料的汇交、保管和利用 ,适用本条例。本条例所称地质资料 ,是指在地质工作中形成的文字、图表、声像、电磁介质等形式的原始地质资料、成果地质资料和岩矿芯、各类标本、光薄片、样品等实物地质资料。第三条 国务院地质矿产主管部门负责全国地质资料汇交、保管、利用的监督管理。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地质矿产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地质资料汇交、保管、利用的监督管理。第四条 国务院地质矿产主…  相似文献   

7.
卓雅 《甘肃地质》2014,23(4):89-91
地质资料是地质资源信息的宝库,它包含着巨大的社会经济价值。依法归档与汇交地质资料是地质工作者的责任与义务。本文通过阐述地质资料归档与汇交工作的意义与具体要求,剖析了归档与汇交工作中常出现的资料格式不符合规范、电子文档制作系统的使用不够熟练等问题,并提出了解决办法,对该项工作规范、高效的完成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8.
《山东地质》2008,24(2):1-2
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办法 第一条为加强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充分发挥实物地质资料作用,根据《地质资料管理条例》及其实施办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实物地质资料的汇交、保管和利用,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国土资源部负责全国实物地质资料汇交、保管和利用的监督管理。  相似文献   

9.
《吉林地质》2004,23(1):256-268
地质资料管理条例(国务院令 349号 2 0 0 2年 3月 19日发布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地质资料的管理 ,充分发挥地质资料的作用 ,保护地质资料汇交人的合法权益 ,制定本条例。第二条地质资料的汇交、保管和利用 ,适用本条例。本条例所称地质资料 ,是指在地质工作中形成的文字、图表、声像、电磁介质等形式的原始地质资料、成果地质资料和岩矿芯、各类标本、光薄片、样品等实物地质资料。第三条国务院地质矿产主管部门负责全国地质资料汇交、保管、利用的监督管理。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地质矿产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地质资料汇交、…  相似文献   

10.
浅谈新的地质资料汇交内容及其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於顺然 《江苏地质》2002,26(3):180-184
在学习国务院《地质资料管理条例》的基础上,就新的地质资料管理制度方面,重点在地质资料的汇交人、汇交内容、汇交时间、汇交要求、汇交管理机关、汇交管理工作中的法律责任等几方面做了较详细介绍。意在我省进一步贯彻实施《地质资料管理条例》工作中,坚持规范,加深管理。  相似文献   

11.
李婕  沃恒怒 《江苏地质》2008,32(4):340-342
阐述了数字化是当前地质档案管理的发展趋势,提出了应加快实现档案数字化网络建设及地质资料管理数字化建设目标。  相似文献   

12.
雷志强 《江苏地质》2011,35(1):104-108
镇江是江苏地质灾害较为严重的城市,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和建设绿色矿山入手,介绍镇江在地质灾害防治和矿山地质环境建设方面的经验做法,为有效保护地质环境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数字煤田地质报告系统架构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当前煤田地质行业信息化应用前景的基础上,认为研制数字煤田地质报告系统十分重要和必要。数字煤田地质报告系统主要是实现基础地质资料的综合管理,其中包括各种图形、图像的处理、表格生成以及相关地质报告的提交,其过程涉及到数据管理、图形自动生成与报表统计分析等方面内容。通过研究数字煤田地质报告系统的组成结构、功能模块,将系统组成结构主要划分为数据库管理、专业图形处理、文字表格处理三部分;在功能模块上包括输入模块、编辑模块、处理分析模块和输出模块。  相似文献   

14.
丁厚金  胡新兆 《江苏地质》2007,31(3):302-304
概述了研究地质灾害现状及防治措施的意义,阐述了淮安市地质灾害种类、现状及地质灾害易发区的综合划分,对淮安市的地面沉降、滑坡等重点地质灾害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5.
姜志海  岳建华 《江苏地质》2006,30(3):220-222
介绍了高分辨率三极断面测深技术及其在工程地质勘察中的应用。通过实例证明了此方法在地基稳定性评价中良好的应用效果,能够为高标准建设工程项目提供可靠的地质资料。  相似文献   

16.
1:25万区域地质调查修测的核心任务是挖掘、利用前人资料和对前人资料的二次开发。在1:25万玉林市幅数字地质填图试点的过程中.总结出一套基于数字填图系统的前人地质资料利用与数据采集的工作方法。其工作流程和工作步骤可分为6个阶段:①前期准备阶段;②室内地质资料录八阶段;③野外数字地质调查阶段;④室内资料整理阶段;⑤图件编制阶段;⑥成果提交阶段。该工作方法与传统的地质调查方法相比,提高了地质调查的工作效率和质量,已基本上达到了在1:252万区调修测区推广应用的“实战性”要求。  相似文献   

17.
李卉  耿海  高立 《江苏地质》2011,35(1):57-63
在对全国实物地质资料、实物地质资料管理、CGSS系统开发情况简要介绍的基础上,结合系统实际应用,阐述了全国实物地质资料现状调查系统的设计及其主要功能,通过现状调查数据处理,实际应用该系统数据采集、查询、统计汇总等功能。对于保证全国实物地质资料现状调查,加强全国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和保护,推进其清理和利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唐兴元  徐宁  蒋为民 《江苏地质》2009,33(4):423-425
由于城市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基本建设的项目不断增加,在建设过程中发生的地质灾害也越来越多。从地质因素在城市建设中的表征入手,论述了开展城市地质灾害调查与治理的必要性及可操作性。依据江苏各大城市的地质构造特点及存在的地质灾害隐患,提出了对城市地质灾害调查与治理的设想。  相似文献   

19.
油气地质资料是国家重要的资源,其作用的发挥取决于地质资料的管理水平,而资料汇交和公开是资料管理中的重要内容。澳大利亚联邦和各州在油气地质资料的汇交和公开方面都有完善的法律规定,以罚款和矿权审查作为主要的手段约束矿权所有人的汇交行为,通过属地化管理为汇交油气地质资料提供便利条件,建立完善的资料管理信息系统,提高资料的管理和使用效率。中国在油气地质资料管理方面存在诸多问题。需要完善法律法规,严格落实矿权管理制度来促进资料的汇交;推行属地化管理,打破原有的条块分割,降低资料管理成本;完善现行的委托保管制度,加大在油气地质资料管理方面的资金投入;加快建立全国油气地质资料管理服务系统,通过公益服务与商业服务相结合的方式来提高资料共享水平。  相似文献   

20.
吴颖  居忠  朱卫琴 《江苏地质》2012,36(4):439-443
国内天然气需求量的快速攀升与季节性峰谷差的不断加大,迫使我国加快了天然气储气库的建设步伐,以增强冬季用气高峰时段的调峰能力。依据赵集矿区多年勘探开发的地质成果,主要阐述了赵集矿区岩盐资源的地质特征,全面评述了在赵集矿区建设地下盐穴储气库的地质条件,评估了储气库项目对现有盐化工企业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