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通过理论推导 ,提出了一种新的K -Ar、4 0 Ar - 39Ar等时线 :4 0 Ar/ 40 K - 36Ar/ 40 K、4 0 Ar/ 39Ar - 36Ar/ 39Ar等时线。通过实例证明它与其它等时线方法可以进行相互检验。在一些不能利用其它等时线方法的情况下 ,新的4 0 Ar/ 40 K - 36Ar/ 40 K和4 0 Ar/ 39Ar- 36Ar/ 39Ar等时线方法可以充分显示它的使用价值和存在意义  相似文献   

2.
表生明矾石族矿物40Ar/39Ar年代学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静  郑德文  武颖 《地震地质》2013,35(1):177-187
近年来,激光40Ar/39Ar法成功测定了硫化物矿床氧化带中表生明矾石族矿物(明矾石和黄钾铁矾)的年龄,表明这类矿物适用于 40Ar/39Ar法定年。激光熔样方法引入40Ar/39Ar定年,不仅减少了样品的用量,同时也降低了系统的空白本底水平; 利用阶段加热法得到的年龄谱图,不仅可以有效识别原生矿物的混染和多世代矿物的存在,还可以检测样品中的过剩、继承Ar。虽然风化矿物定年还存在一些潜在的问题,但是只要有科学的采样和合理的分析流程,并结合其他检测手段,就可以获得有意义的风化年龄。这为研究新生代以来化学风化、氧化带形成时间和古气候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年轻火山岩氩同位素体系定年技术最新进展及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年轻(第四纪)火山岩K-Ar法、常规40Ar/39Ar法和激光40Ar/39Ar法定年的优缺点进行了评述,回顾了近10年40Ar/39Ar定年技术在该领域的进展,介绍了惰性气体质谱技术的进步及测量自动化对年轻火山岩定年的影响。讨论了快中子照射及40Ar/39Ar标样问题对高精度年轻火山岩定年的影响,分析了国内用于快中子照射的北京49-2反应堆中子通量梯度问题及对高精度定年的影响。结合年轻火山岩定年及数据处理的实际经验,介绍了年轻火山岩定年中的分析误差、主要影响因素及每个影响因子对总误差的贡献,指出36Ar测试精度、系统本底和质量歧视是影响年轻火山岩高精度定年3个主要内部因素,并给出定量化曲线及减小影响的处理方法。最后列举了年轻火山岩定年存在的问题及可能的探索方向。随着技术的发展,40Ar/39Ar法在晚更新世火山岩定年领域将会占有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4.
在野外地质及同位素年代学研究的基础上 ,得到云南大平掌细碧 角斑岩建造的Sm Nd等时线年龄为 ( 5 1 3± 40 )Ma ,Rb Sr等时线年龄为 ( 5 1 1± 8)Ma ,K Ar年龄为 31 2~ 31 7Ma ,确定出这套火山岩形成于寒武纪 ,岩浆来源于亏损地幔 ,且受到地壳混染和 (或 )海水热液蚀变的影响 ,又在晚石炭世经历了较强的地质改造 .这一成果首次为“三江”地区存在寒武纪的火山岩提供了较为可靠的年代学证据 .  相似文献   

5.
确定火山岩的喷发期次是重建火山喷发相关的第四纪环境、研究晚新生代地球动力学和预测火山喷发危险性的前提.激光~(40)Ar/~(39)Ar年代学方法对年轻火山岩样品的定年有明显的优势,具有自动化测试稳定、本底低、高灵敏度等特点,适用于年轻火山岩样品的定年工作.文章采用激光~(40)Ar/~(39)Ar年代学方法对腾冲火山岩区主要岩石单元进行了精细的年代学研究,通过常规的数据处理得到了腾冲火山喷发的时限为0.025~5.1Ma.但年轻火山岩定年因放射成因的~(40)Ar含量极少,偶然因素较多,数据的稳定性较差,甚至得出偏差很大的年龄结果,其分期结果值得商榷.另外,传统分期方法缺乏统一的时间尺度标准,无法对腾冲火山喷发进行严格的时间限定,导致对期次划分认识的分歧.文章尝试引入新的数学模型,对13件样品一共378个年龄测试值进行了重新分期,得到了包含3个波形曲线、彼此独立的表观年龄概率分布图,利用高斯数学模型对波形进行分析,分别对确认的3个正态波形涵盖的年龄数据进行等时线年代学计算,很好地限定了腾冲火山的3期喷发,分别为上新世((3.78±0.04)Ma)、中更新世早期((0.63±0.03)Ma)和中更新末期到晚更新世早期((0.1~(39)±0.005)Ma).这3期喷发时限具有相同的实验精度和时间尺度,降低了年龄数据的误差和偶然性,能准确地限定和代表腾冲火山的整体喷发分期.  相似文献   

6.
利用K—Ar年代学方法,对山西左云地区第三纪火山岩剖面进行了初步精细定年。经多次试验证明,采用60~80目粒级样品的测量重现性最好,对同一样品进行4~5次测量,误差可控制在3%以内。与地磁测量结果进行对比显示,利用K—Ar法与地磁学共同研究第三纪地磁极性事件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新获得的两个高精度40Ar/39Ar年龄结果表明, 西藏芒康盆地内拉屋乡组高钾火山岩的形成时代为33.5 ( 0.2 Ma. 元素和Pb-Sr-Nd同位素地球化学示踪结果表明, 高钾火山岩是在转换压缩引起的陆内俯冲背景下产生的, 其可能源区为EM2型富集地幔端元. 高钾火山岩中的高场强元素Nb和Ta出现明显的负异常, 表明在该火山岩的源区内有陆壳物质的加入. 芒康盆地33.5 ( 0.2 Ma的高钾火山岩在时空和物质组成上均与青藏东缘发现的两类高钾岩系中的早期高钾岩浆岩具有可比性, 它们可能形成于相同的构造背景.  相似文献   

8.
新疆吐哈地区有色金属矿山上部氧化带中,发现了一种新的含K硫酸盐矿物-斜钾铁矾(KFe(SO4)2),含K量较高.若能应用40Ar/39Ar法测定该矿物年龄,可以研究该地区干旱化的时间、过程,从而探讨青藏高原隆升或两极冰盖的形成演化对于该地区气候的影响.但是,吐哈地区温度可达60℃,长时间的高温是否会引起矿物中的Ar的丢失?矿物颗粒细小是否会引起矿物中的Ar的丢失?这对于矿物年龄的解释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根据扩散理论,应用阶段加热的方法进行Ar的扩散特性研究,在此基础上,应用简单的内生长-扩散模型模拟了可能的高地表温度和矿物颗粒大小对样品年龄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斜钾铁矾中Ar的扩散频率因子logD0/a2=13.71/s,活化能Ea=71.30kcal/mol,封闭温度Tc为294℃(假设冷却速率为10℃/Ma),活化能和封闭温度较高.而且,模拟结果表明斜钾铁矾形成后,在外界环境下温度和矿物颗粒大小对年龄几乎没有影响.在误差范围内重复性测试结果基本一致,进一步证明斜钾铁矾适用于40Ar/39Ar定年.  相似文献   

9.
延吉地区晚中生代-新生代火山岩的高精度Ar-Ar年代学研究表明,前人划分为三叠-侏罗系火山岩(包括三仙岭组、屯田营组、天桥岭组、金沟岭组和火山岩组)的喷发时期为早白垩世(118~106 Ma),略晚于中亚造山带东段及邻区的大规模岩浆活动的主体形成时代;而与古太平洋板块(Izanagi-Farallon板块)俯冲作用有成因联系的泉水村组adakite岩石的喷发时间为55 Ma左右.根据新的火山岩年代学资料,重建了区域晚中生代-新生代的火山-沉积地层格架:托盘沟组、三仙岭组/屯田营组(118~115Ma)、马鹿沟组/天桥岭组(K1)、金沟岭组/火山岩组(108~106 Ma)、长财组(K2)、泉水村组(约55 Ma)和大拉子组.这些新的火山岩Ar-Ar年代学结果暗示Izanagi-Farallon板块向延吉地区的俯冲时间发生在晚白垩世-古新世之间,与前人通过古地磁资料观察到的太平洋和欧亚板块的运动轨迹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10.
新获得的两个高精度40Ar/39Ar年龄结果表明, 西藏芒康盆地内拉屋乡组高钾火山岩的形成时代为33.5±0.2 Ma. 元素和Pb-Sr-Nd同位素地球化学示踪结果表明, 高钾火山岩是在转换压缩引起的陆内俯冲背景下产生的, 其可能源区为EM2型富集地幔端元. 高钾火山岩中的高场强元素Nb和Ta出现明显的负异常, 表明在该火山岩的源区内有陆壳物质的加入. 芒康盆地33.5±0.2 Ma的高钾火山岩在时空和物质组成上均与青藏东缘发现的两类高钾岩系中的早期高钾岩浆岩具有可比性, 它们可能形成于相同的构造背景.  相似文献   

11.
通过理论推导,提出了一种新的K-Ar、40Ar-39Ar等时线:40Ar/40K-36Ar/40K、40Ar/39Ar-36Ar/40Ar等时线。通过实例证明它与其它等时线方法可以进行相互检验。在一些不能利用其它等时线方法的情况下,新的40Ar/40K-36Ar/40K和40Ar/39Ar-36Ar/40Ar等时线方法可以充分显示它的使用价值和存在意义。  相似文献   

12.
火山岩热释光测年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热释光法作为^14C法和K—Ar法测年范围间断的连接,在考古、地质及工程勘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热释光测年在挽近时期火山活动的应用研究是一大发展方向。然而,由于测年对象释光的特殊性质,使得TL测年技术在火山岩的研究和应用中充满了曲折。与热释光测年有关的火山岩在广义上应包括火山熔岩、火山喷发物及与火山喷发有关的烘烤层。不同的火山物质有不同的释光特性,同时又具有一定的共性。“异常衰退”是火山岩热释光测年研究及应用的主要障碍。在研读献的基础上,对火山岩热释光测年的一般原理、火山岩的释光特征、样品的采集及实验方法等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3.
通过理论推导,提出了一种新的K-Ar、^40Ar-^39Ar等时线:^40Ar/^40K-^36Ar/^40K、^40Ar/^39Ar-^36Ar/^39Ar等时线。通过实例证明它与其它等时线方法可以进行相互检验。在一些不能利用其它等时线方法的情况下,新的^40Ar/^40K-^36Ar/^40K、^40Ar/^39Ar-^36Ar/^39Ar等时线方法可以充分显示它的使用价值和存在意义。  相似文献   

14.
骑田岭花岗岩~(40)Ar/~(39)Ar同位素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报道骑田岭岩体长石~(40)Ar/~(39)Ar定年的结果.~(40)Ar/~(39)Ar方法定年在骑田岭岩体还是首次应用.测定的3个正长石样品~(40)Ar/~(39)Ar坪年龄(Ma)分别为(139.57±2.79)(2KL 17),(140.55±2.81)(99LQ-2),(144.91土2.90)(2KL-31),上述年龄反映了骑田岭岩体主体芙蓉和菜岭超单元岩浆冷却到正长石Ar-Ar封闭的年龄.可以认为这是岩体形成的最小年龄.其中2KL-31样品采自前人划为菜岭超单元的印支期花岗岩.菜岭超单元和芙蓉超单元年龄相近,与两单元地球化学特征与岩石结构的相似性以及正长石斑晶在几乎全岩体中呈NW-SE定向排列的地质事实相吻合.表明芙蓉与菜岭两个超单元岩体是晚侏罗世同源岩浆分异的产物.对骑田岭岩体和千里山岩体进行了对比讨论.  相似文献   

15.
对采自西藏金沙江缝合带的花岗岩样品进行了岩石学、岩石化学、稀土和微量元素分析以及年龄测定等。研究结果表明 ,这些花岗岩样品属于前人所划分的念青唐古拉岩带中的安多和班戈岩体 ,为花岗二长岩 ,属于钙系 -钙碱性系列。其中属于安多岩体的样品与前人在该地区所描述的稍有不同 ,主要表现在更为酸性和富钠 ;其稀土配分的右倾斜率较小 ,所测得的K -Ar年龄 (15 7Ma)也较前人的结果年轻。属于班戈岩体的其他样品均与前人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所获K -Ar年龄数据(12 1Ma)也在前人测定的结果范围内。此外 ,对其中 1件样品的黑云母和钾长石的4 0 Ar/ 39Ar分段加热测定 ,获得了 (12 9± 1 9)Ma和 (131± 1 9)Ma的坪年龄 ,并揭示出岩体冷却速度较快、侵位较浅的特征  相似文献   

16.
洪阿实 《华南地震》1990,10(3):71-76
通过在地震活动区对有关地质体的K—Ar、Ar—Ar、FT、TL、~(14)C、ESR、U系等同位素年代学、地下水及其释放气体的D/H、~(13)C/~(12)C、~(18)O/~(16)O等稳定同位素以及He、Ar等稀有气体同位素的研究,可获得有关新构造运动的时间序列、断层运动的时间、地质体热历史以及地下断层流体运动的许多重要信息。因而,同位素地球化学已逐渐在研究地震成因机制以及监测预报地震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白浮监测点断层土壤气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中介绍了北京南口—孙河断裂带上白浮断层土壤气四个不同集气深度H_2/Ar,N_2/Ar,CO_2/Ar,~4He/~(20)Ne,~4He/~(40)/Ar,~(40)Ar/~(36)Ar比值与地震活动,降雨等的关系,得到各项指标的变化与地震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关系,但受季节变化的影响。通过断层剖面的工作,证明该断层具有较强的活动性。  相似文献   

18.
中国东部沿郯庐断裂带两侧形成了一系列幔源气藏,具有CO_2与He含量高、δ~(13)C_(co)值高(主频值集中在-3.40‰~-4.6‰)和高~3He/~4He-~(40)Ar/~(36)Ar体系等幔源地球化学特征,构成了一NNE向的巨型幔源气藏聚集构造带而与该区的总体构造格架相一致。幔源固、液(岩浆)、气物质较集中地沿郯庐断裂带分布而具有三位一体的空间展布特征,表明裂谷为地幔脱气的良好构造环境,而岩石圈(郯庐)断裂为地幔物质向上运移的主导性构造;裂谷是形成幔源气藏的最佳构造区,而岩石圈裂断附近的深源火山岩及基底隆起部位,且其上发育储、盖层,是形成幔源气藏的有利构造部位。  相似文献   

19.
宁芜火山岩的锆石SHRIMP定年及其意义   总被引:60,自引:4,他引:60  
应用SHRIMP方法对宁芜火山岩龙王山组和大王山组各一个样品进行了精确的SHRIMP定年研究. 大王山组(NB-01)火山岩锆石年龄为(127±3) Ma, 龙王山组(NL-01)火山岩锆石年龄为(131±4) Ma,它们记录了火山岩的形成年龄. 这一研究还在龙王山组中发现了太古代锆石, 提供了宁芜地区可能存在太古代基底的信息.  相似文献   

20.
华南武功山中生代伸展构造   总被引:44,自引:3,他引:41  
江西武功山是一个中生代花岗岩穹窿伸展构造 ,由花岗质深成岩、韧性剪切变质岩和南北两侧盆地构造所组成 ,具三层结构 .区域面理走向东西 ,拉伸线理指向南北 ,轴部位于洪江 万龙山一带 .运动学研究表明 ,其轴部为同轴变形 ,两侧岩层则朝山外倾滑 .南北两侧的安福和萍乡盆地分别发生向南和向北的脆性层滑运移 .它发育在加里东期变质基底之上 ,被晚白垩世红层不整合覆盖 .花岗岩和韧剪变形矿物的4 0 Ar/ 39Ar法和K Ar法测年表明 ,该伸展构造开始于三叠纪 ,结束于早白垩世 ,其高峰期可能在晚侏罗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