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随着全球气候问题日趋严峻,地热作为一种清洁能源,越来越受到各国政府的重视。世界地热大会每五年召开一届,是目前规模最大、技术含量最高和参与最广泛的地热会议。由国际地热协会主办、印尼能源矿产部和印尼地热协会协办的2010年世界地热大会于4月25—30日在印尼巴厘岛召开。  相似文献   

2.
<正>世界地热大会于2010年4月25日至5月2日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举行。这次大会由国际地热协会主办,以"地热:改变世界的能源"为主题,会议代表分别来自全世界85个国家,达2500人  相似文献   

3.
以“地热与北京2008奥运会”为主题的北京地热国际研讨会于2002年10月29~31日在京召开,并取得圆满成功。会议由北京市国土资源与房屋管理局和北京市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主办。会议得到了国内外地热同行的积极响应,来自14个国家的22位专家和国内近200位代表出席了大会。其中包括国际地热协会主席意大利的G·卡佩蒂、国际地热协会副主席瑞士的L·赖贝奇、美国地热资源委员会主席J·伦德、联合国大学冰岛地热培训中心的I·弗里得莱夫森和新西兰奥克兰大学地热学院前院长M·零克斯坦,以及来自俄罗斯、匈牙利、波兰、保加利亚、捷克、斯…  相似文献   

4.
1990年8月在美国夏威夷召开了由美国地热资源委员会(GRC)召集的五年一次的国际地热能讨论会,与会的来自40多个国家的600多位代表就各国地热发展的现状和规划、以及地热勘察和利用方面的经验进行了充分的交流和讨论。中国有4名代表出席了会议,通过发言和展览介绍了中国地热直接利用的现状和滇西高温水热系统和漳州热田的研究成果以及热水的防腐蚀和防结垢的经验。  相似文献   

5.
《探矿工程》2012,(3):18-18
《中国矿业报》消息(2010—03—15)由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主办的“第一届中深层地热高效开发与利用国际会议”日前在该校国际会议中心召开。国际地热协会主席、美国工程院院士、斯坦福大学Roland Horne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汪集呖,中国工程院院士多吉等多位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应邀参加会议,并就如何高效开发与利用地热资源做了专题报告。同时,国内部分地热资源勘查与开发企业代表也一同进行了相关研讨。会议为推动我国地热资源走向规模化开发与利用之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1986年10月17—18日由市地热管理处主持召开了座谈会。参加会议的有北京城区、小汤山地区的地热采暧用户及有关专家三十多人,市地矿局、计委和市政府顾问等也出席了会议。会议,针对市地热采暖工程与管理工作十年来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了探讨和总结,并提出了改造系统、  相似文献   

7.
高温地热钻井的最佳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亚琛 《地质与勘探》2016,52(1):173-181
地热开发的关键是地热钻井,高温地热钻井成本高,风险大。2008年,欧盟出版了"增强型地热系统最佳实践手册";2010年,美国桑迪亚国家实验室出版了"地热钻井最佳实践手册"。本文参考这两本手册和世界主要高温地热钻井实践,分析了高温地热钻井的特点及主要潜在问题,介绍了高温地热钻井的成熟钻井技术和一些前瞻性的技术,以及不同地质条件下(火山岩、变质岩和花岗岩)适用的最佳钻井实践,旨在对我国高温地热钻井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8.
会议于1987年9月27日至10月1日在加拿大多伦多召开。参加会议的有76个国家近千名代表,我国煤炭部派出了高洪烈等3人出席会议。会议内容包括:勘探在资源开发中的作用、物探和化探方法、地下水与地热研究、  相似文献   

9.
京津鲁地区走在我国地热开发利用的前列,在地热勘查、地热利用等方面积累了许多成功经验,尤其是地热资源的综合利用和科学利用上树立了典范。分析江苏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和地热勘查中的技术难点,对京津鲁地区地热资源赋存规律、主要勘查技术方法、地热资源科学利用以及勘查开发规划等进行阐述,对江苏地热勘查和开发利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地热是主要地球物理场之一,地热能是地球的本土能源。李四光在20世纪60年代开创了我国地热科学。到90年代,学科体系基本建立。在过去20年里,我国地热研究得到了进一步深化和拓展。本文从大地热流、岩石圈热结构、地热系统、油气盆地地热、矿山地热、天然气水合物以及气候变化等方面回顾地热研究代表性的创新进展,并对深层地热、海洋地热、环境地热等研究方向作了展望。本文认为,过去20年我国地热研究成果丰硕,国际影响力得到提高,未来发展势头强劲。在经历了由浅入深,从今到古的成长之后,地热研究还将不断拓展领域,为我国地球科学,特别是能源与环境安全做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11.
地热资源是一种新型无污染能源,具有极高的开采价值,已经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盆地因其特殊的地质条件,内部往往蕴涵着丰富的地热资源,且具有易开采、利用的特点.但目前地热资源勘探的手段和研究方法单一,制约着地热资源的开采与开发.而盆地地热场模拟技术已经较为成熟,并在油气成藏模拟中广泛应用.我们可以在已有的技术手段下结合盆地地热模拟技术来提高勘探的精度.本文还探讨了以地温控制方程与地下热水水流方程相结合来建立模型,模拟盆地地热资源.  相似文献   

12.
昆明市地下热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十多年来,昆明市地下热水开采强度逐年增加,水位大幅下降,降落漏斗不断扩大,城区中心区范围内已开始出现越流污染,热废水污染,岩溶塌陷及地面沉降等环境地质问题,热水温度也在明显降低。结合区内地下热水的水文地质条件和开发利用中的环境效应问题,提出了防治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3.
辽宁地热资源与开采潜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辽宁省地热田点的出露与分布受E-W、NE-NNE、NW向断裂构造控制,目前主要集中分布在丹东-岫岩-安波、鞍山-本溪、熊岳-龙门汤、锦州-兴城-绥中、盘锦、凌源等地.地下热水根据形成类型可分为断裂型、断裂与基底隆起型、沉积盆地基底断裂型、深部构造地热异常型、非地热异常型;按赋存条件可分为孔隙次生热水、基岩裂隙溶隙热水和碎屑岩类裂隙孔隙热水3种类型.热源主要来自地幔对流热及放射性元素蜕变热.地下热水主要受大气降水补给,其温度的高低与循环速度及深度有关.地热资源主要用于医疗保健、民用采暖、养殖以及旅游、健身、娱乐等方面,已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31个地热田点得到不同程度的开发,但总的开发量不足总资源量的1%,低温地热的资源量十分巨大,具有极大的开发潜力.随着经济技术条件的不断发展,大城市、经济发达地区的非地热异常型地热开发将会有快速的发展,2000m将成为非地热异常区的主要开发深度.  相似文献   

14.
热储回灌是地热资源可持续利用、避免环境污染的有效措施。在进行地热开发之前科学合理的规划采灌井井位布局,有利于延长地热井的使用年限。关中盆地是新生代拉张性断陷盆地,地热资源开采利用历史悠久。沣西地区位于关中盆地腹地,地下5000m深度范围内有5个含水热储层,自上而下分别为第四系下更新统三门组(600~960m)、新近系上新统张家坡组(960~1920m)、新近系上新统蓝田-灞河组(1920~2900m)、新近系中新统高陵群(2900~3800m)和古近系渐新统白鹿塬组(3800~5000m)。本文依据水文地质、地球物理等资料,建立了研究区三维地质模型,采用有限元模拟软件FEFLOW对目前开采最多的蓝田-灞河组热储层在不同对井采灌开发模式下同层采灌时渗流场及温度场的变化进行了模拟计算。结果表明:1)以30年为系统设计寿命,为确保抽水井和回灌井有水力联系又不发生明显的热突破,抽、灌井井间距以500~600m为宜;2)采灌对井的布置以抽水井位于天然径流流场的上游方向、回灌井位于天然径流流场的下游方向为佳;3)如果设计合理,采灌过程中回灌尾水温度对抽水井出水温度的影响可以得到有效控制;4)恰当实施地热尾水回灌,同时按照实际需求调节抽水井与回灌井的采灌量,可实现地热资源的可持续开采利用。上述结果为合理开发利用研究区地热资源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山西省地热资源丰富,但分布不均,总体开发利用程度偏低,存在资源勘查研究程度低、分散开采普遍、重开采、轻回灌、创新发展研究重视不够等问题,对地热资源可持续利用不利。在山西省地热资源现状调查评价的基础上,系统总结了山西省地热资源的分布规律、主要热储类型、特征以及水热型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现状,按照不同热储类型及地热资源赋存地质条件,提出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模式建议,并提出在山西省打造温泉小镇的构想。  相似文献   

16.
茈碧湖地热田地温场呈条带状分布,受金沙江—洱海断裂带控制,构成二元热储结构:上部为第四系冲湖积层孔隙型层状热储(面积3.696km2)、下部为盆地基岩裂隙型带状热储(面积2.4km2)。经评价,热田地热水资源总量为2.971×1014 kJ,有效资源总量为7.322×1012 kJ,发电量为2321 kW。热田地热水允许开采量为10048.6 m3/d。为地热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7.
干热岩作为重要资源的组成部分,以其清洁、稳定、可再生的资源优势及巨大的高温发电潜力,越来越受到关注。我国干热岩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在分析研究国内外干热岩开发利用工程的基础上,初步建立了干热岩区块评价指标,分析了马头营区干热岩开发潜力。以马头营凸起区干热岩科学钻探为例,从热、储、盖等方面分析了区内干热岩钻探选址的原则,建立了孔位地区干热岩系统概念模型。  相似文献   

18.
药水沟—红门寺地热田位于兰州—民和盆地西缘 ,由药水沟、龙王沟温泉和红门寺地热孔组成。利用物化探指标对该地热勘查靶区筛选 ,对地热条件较好的药水沟进行地、物、化和水文综合勘查 ,查明了控制地热的地质构造背景和热水通道 ,提出下步开发建议  相似文献   

19.
天津滨海新区地热与石油资源同盆共存。为了更合理地开发油田地区地热资源,有效降低深部地热资源的开发风险,通过对油区深部东营组的地热资源热储、地温场、沉积相和流体化学等特征进行综合分析,总结了研究区东营组热储的富集规律。在此基础上利用数值模型计算了区内东营组地热资源100 a热流体开采资源量,并进行资源开采潜力评价。以开采潜力评价分区为基础,集成分析了地热资源有利勘探区应具的富油程度、规模大小、温度高低等要素的权重,对区内东营组地热资源有利勘探区进行分区。该研究对油区内深部地热资源的勘查及降低开发风险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The geothermal resources and petroleum coexist in Binhai New Area, Tianjin. In order to exploit and reduce the exploitation risk of the geothermal resources in oil field, the authors analyzed the thermal storage, geothermal field, sedimentary facies and fluid chemistry, and summaried the enrichment mechanism of thermal reservoir in Dongying Formation. The thermal fluid exploitation resources for 100 years were calculated by the numerical model, and the exploitation potential was evaluated. Then on the basis of the exploitation potential, the factor weight of oil-rich degree, size and temperature of geothermal resources in the favorable exploration areas was analyzed. The favorable exploration areas were partitioned. This research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in the exploration of deep geothermal resources and the reduction of development risk in the oil are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