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王永红  王政 《地理空间信息》2012,(3):166-167,174
论述了在基于ArcMap配图的情况下,应用地图预生成技术原理实现地图的分级切割,并借助图片的缓存机制,解决了WebGIS系统中动态生成图片速率慢、数据传输量大的问题,有效地增强了地图的发布、显示和浏览功能。  相似文献   

2.
经典的渐进加密三角网算法采用同一套参数难以在平地/山区混合的机载激光点云数据中取得良好的滤波结果。针对该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基于地形预分类的渐进加密滤波方法。首先利用单一参数进行初次滤波,并根据滤波结果获取地形预分类结果;然后针对平地/山区地形特点,利用不同参数进行二次滤波,得到不同地形更精细的滤波结果;最后对不同地形的地面点进行合并,生成最终滤波结果。实验结果表明,基于地形预分类的渐进加密滤波方法生成的数字高程模型的均方根误差为1.733 m,显著优于经典方法。  相似文献   

3.
基于影像的地图服务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当前用户对空间信息服务需求的不断提升,地图服务技术应用得到更多的关注,而对于G IS领域的地图数据,多为矢量格式,数据量非常大,故目前广泛采用的即时生成地图发布技术仍存在着服务器分析时间长、客户端浏览速度慢等问题,而基于预生成技术的影像地图服务方法则弥补了这些缺陷。主要分析基于网络的动态地图服务发布的研究现状,特别对基于切片方式的预生成影像地图服务的实现方法进行深入探讨,最后对两种主流W eb地图服务方法的性能进行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4.
提出了一种基于游程编码技术和栅格叠置思想的缓冲区生成算法,其基本思路为:用一个宽度等于缓冲距离的"刷子"沿缓冲目标进行跟踪标描,标记穿越栅格并进行动态叠置,得到栅格形式的缓冲区,然后进行结果矢量化。以线状目标集为例进行了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该算法在时间复杂度、空间复杂度、计算精度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是一个较为实用的缓冲区生成算法。  相似文献   

5.
在部机关办公自动化系统平台基础之上扩展构建档案管理子系统,将电子公文运转与电子档案管理的工作贯通在一起,为完整的公文生成、归档的机制提供了有效的技术保障。设计了档案整理中间件模块及预归档中间数据库,规范了归档操作接口及标准,为其他业务系统数据的归档接入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在航测数据生产中经常会用到制作DTM和生成等高线的软件,本文详细介绍了一款在MicroStationV8环境下的工程设计软件包--GEOPAK在生成等高线方面的应用,通过详尽的操作步骤说明、各项设置的选择、以及使用中的注意事项,使读者可以迅速掌握GEOPAK在生成等高线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因具备高速、灵活和高精度的特点,移动式激光扫描被广泛用于地铁隧道的监测系统中。针对现有数据处理方法的里程配准误差大、数据利用率低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从扫描到后处理的一体化数据转换方法。在预扫描阶段,对隧道进行预标定,根据速度曲线的概率密度确定噪声界限;在正式扫描阶段,标定小车匀速运动的开始计速点,仅在惯导速度超限的情况下更新里程;在后处理阶段,首次基于激光点云数据生成360°全景图用于病害监测,提高了用户交互性。试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在50 m内的测量误差小于1.2 mm,优于已有的螺旋扫描方法。因此,本文方法更适用于传感器精度低,测量频率高,且监测隧道较长的移动式激光扫描系统。同时,生成的全景图为隧道病害监测提供新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利用深度学习开展高原地区卫星影像去云是一个研究热点.本文提出了基于DCLS-GAN的天绘一号卫星高原地区影像的去云方法,采用对抗学习的思想构建深度卷积对抗生成网络,自主学习影像中云覆盖部分的典型地表特征,从而恢复云覆盖下垫面形貌.基于Encoder-Decoder结构生成网络,构建固定与可移动2种云区掩膜,在矩形固定中心掩模预训练之后进行随机位置云掩模迁移训练,使用最小二乘重建损失与交叉熵对抗损失的联合损失函数,用于精确修复云覆盖区域地表;基于CNN鉴别网络,判别生成影像的真实性.采用双线性插值提高云覆盖区域的修复精度,后处理使用泊松编辑处理平滑预测边界,减少伪迹的影响.在测试数据集上的试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的总体去云效果在峰值信噪比、结构相似性与自然影像无参考质量评价算法指标上优于经典方法与原始Context Encoder,速度上较经典图像重建方法优势较大,具有较好的实际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缓冲区生成研究进展评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缓冲区分析是GIS的核心空间分析功能之一,缓冲区生成在GIS软件开发中亦具有重要地位。目前,对缓冲区生成的研究主要着重于平面坐标系下点、线、面及复合目标缓冲区的生成方法。本文从生成算法、应用需求、实现技术等角度探讨了缓冲区生成的基本问题与目前的研究现状,从算法特点、性能、适用性等方面评述了近年来提出的算法,总结了目前存在的一些难点,在此基础上对缓冲区生成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并认为以下内容是缓冲区生成研究方面有待加强的方向:面向海量空间数据和网络应用的高性能缓冲区生成算法研究;基于地球椭球体表面、基于网络距离等非平面空间参考系下的缓冲区生成方法。  相似文献   

10.
本文提出了从栅格数据直接建立拓扑关系的思想,用跟踪过程中容易获得的拓扑信息来优化拓扑生成的算法模型,借以提高拓扑生成的效率。本文还提出用连通性区域填充的方法处理各种任意复杂岛的思想。  相似文献   

11.
针对目前我国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情况和我国地理信息服务特点进行总结分析,提出基于SOA的多级树结构目录服务模型,实现地理信息服务的集成、控制和共享,为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集成与共享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新型智慧城市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及三维模型建设,大多应用BIM、VR、AR,以及数字航空摄影测量、高分辨率卫星遥感、无人机摄影测量系统等技术,然而,这些感官成果缺少计算思维。在大数据时代的今天,人们对地理信息成果的要求不仅能"直观看到",还要具备基于计算思维满足智能需求的计算功能。应用倾斜摄影实景三维技术构建城市地理信息底层因满足了这一需求将备受关注。  相似文献   

13.
任福  唐旭  胡石元  王琨 《测绘通报》2019,(1):159-164
空间思维是地理科学认知学习与研究的基本思维模式。为满足新媒体融合背景下地理信息科学专业的素质人才培养需求,本文设计了包括地理空间模拟体验、空间信息地图绘读、隐喻信息语义认知和地理系统综合分析等针对空间思维能力训练的教学内容;明晰了地理空间思维在信息感知与整理、隐含信息挖掘、信息表达视觉化、行业服务支撑、空间治理决策等新媒体信息深度挖掘方向上的应用。本文研究有利于本科学生充分利用新媒体学习工具、系统化专业知识体系和提高自身地理空间思维素养,可以为地理信息科学本科专业教学提供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4.
论构建地理信息共享平台的计算思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型智慧城市地理信息底层建设,广泛应用BIM、VR、AR技术,以及数字航空摄影测量、高分辨率卫星遥感、无人机摄影测量系统等地面成果建立三维模型,但仍是感官成果,缺少计算思维。文章提出大数据环境下,应用地理信息成果建模所呈现的不仅是"看到",还需要具有计算思维,具有测绘语言,满足智能需求的"可计算"成果,乃至开发"计算思维",进而促进"计划科学发现的偶然性"。基于倾斜摄影实景三维技术和机载LIDAR技术构建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的尝试,初步体现了"计算思维"理念。  相似文献   

15.
16.
如何在网络上寻找到最适合的地理信息服务,即服务的发现与匹配技术的需求变得越来越迫切。本文结合普适思想提出了基于上下文感知的地理信息服务多级发现与匹配框架.包括基本描述、服务功能、约束条件、空间上下文4级匹配过程,并详细分析了空间上下文的建模与推理、地理信息相似性等关键技术,最终通过一个原型系统验证了该框架及关键技术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李冲  谭明建  谭理 《测绘通报》2021,(3):134-137
大数据时代下,测绘地理信息数据作为承载各类自然资源信息、社会信息、经济信息、人文信息等重要基础数据,其质量作用举足轻重。然而,当前测绘地理信息的质量检验检测从理论基础、方式方法、服务模式等各个方面都不能完全满足时代的需求。本文分析了大数据时代的一些典型特征和思维方式,从质量度量方式、抽样检查评价、检验与检测等方面分析了新时代下测绘地理信息质量检验检测面临的一些问题,并给出了一些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针对各类型地理信息资源描述信息的异构问题,采用"名称,属性值,单位"三元组形式充分容纳异构信息,并运用面向对象的思想将资源个体的描述转换为XML文件中的节点元素。基于该描述方式对矢量、影像、文本等常见类型的资源进行描述,并将描述信息录入XML文件中。基于XML数据文件开展地理信息资源检索实验,实验证明,该方法能够对异构信息统一处理,实现了多种类型地理信息资源的统一检索。  相似文献   

19.
国家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动态更新总体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东华  刘建军 《测绘学报》2015,44(7):822-825
保持基础地理信息的现势性是我国基础测绘工作的重要使命。为此,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于2012年启动了国家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动态更新工程,对我国1∶5万、1∶25万、1∶100万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进行持续快速更新,每年更新一次、发布一版。本文介绍了动态更新的总体技术思路,阐述了基础数据库动态更新、派生数据库联动更新、多时态数据库管理服务等主体技术方法,并介绍了主要技术特点和工程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前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逐渐成为城市规划和国土管理部门的工作重心。本文从整体思维的角度阐述了城市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架构和平台的建设模式,随后着重讨论了基于数据安全的网络拓扑设计,最后通过增城市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实例分析了基础地理数据动态更新、地图服务和权限管理等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