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周明浪 《地质与资源》2017,26(3):303-309
温州市滑坡地质灾害预警以近似于点状行政村为预警单元,具有精细化程度高、预警对象明确等优点.基于该理论建立的温州市地质灾害预警预报系统在政府防治地质灾害工作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尤其是在2015年第13号台风"苏迪罗"期间,温州市滑坡地质灾害预警成功率较高,全市实现地质灾害成功避让6起,避免了95人的人员伤亡和40万元的财产损失事件,是温州市"十二五"期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成效最为明显的一次.本文结合台风"苏迪罗"期间温州市滑坡地质灾害特征及预警结果分析,对预警结果进行了评价,并指出下一步工作的方向和展望.  相似文献   

2.
浙江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复杂的地质、地形和气候背景,是我国降雨引发滑坡、泥石流等突发地质灾害最频繁的地区之一。浙江经济最发达,人口稠密,极易出现小滑坡(泥石流)大灾害情况。为科学防范降雨引发的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最大可能地减少人员伤亡,我省建立的突发地质灾害预警预报系统从2003年7月开始投入运行,至今已进入第8个年头,已初步形成了预警预报系统与群测群防结合的防灾体系,并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显著的减灾成效。  相似文献   

3.
青岛市崂山区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基于地质灾害递进分析理论与方法,进行了崂山区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探讨。崂山区地质灾害及隐患点发育的类型主要是滑坡、崩塌和泥石流。据调查,区内地质灾害及隐患点83处,其中已发生灾害17处,新的灾害隐患66处。崂山区地质灾害基础因子主要是地形坡度、地质构造、地面高程、岩体、植被、水系和坡形,诱发因:于主要是大气降水、人类工程活动和地震。大气降水是变化频繁的敏感因子。通过分析崂山区日降水量、持续累计降水量与地质环境条件、地质灾害发生频率、发生时间的关系,结合国内其他地区的分析结论,初步选定崂山区地质灾害预报预警降水量临界值,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崂山区地质灾害预报预警信息系统,并以图形和表格两种形式在网上对外发布成功。通过回访调查,预报基本准确,服务效果明显,在很大程度上减轻和避免了灾害损失,有效地保护了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促进了经济、社会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广东省五华县地质灾害形成特征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五华县主要地质灾害类型有滑坡、崩塌、地面塌陷、水土流失等。其中以滑坡、崩塌为主,多分布在东南、南部花岗岩区、北部花岗岩风化土区等广大中低山及丘陵区,具有点多面广,灾害点个体规模小,稳定性差,活动频繁,地质灾害发育呈明显的地域性与季节性分布等特点。五华县地质灾害的形成与发生是多种致灾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地层岩性是其形成的内在要素,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地质灾害的发育程度与类型;地形地貌与植被是地质灾害形成的外在条件,它制约着崩、滑、塌等致灾地质作用的形成;大气降雨是地质灾害形成与发生的激发因素,决定着地质灾害发生的速度和时间;人类工程活动是影响地质灾害形成与发生的最主要、最直接的因素。对地质灾害的防治应采用避让、预防、监测及治理措施,做到避让与治理结合,以群测群防为基本手段,点状灾害以工程治理与生物防治为主;面状灾害以生物防治为主;采用点、面结合综合治理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针对县级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面临的精度及模型建设问题,根据广东省地质灾害主要发生在坡面残坡积浅表层的突出特点,通过对典型地质灾害进行物理模拟试验和数值模拟,研究广东省浅表层斜坡失稳发生机理。研究表明:边坡在暴雨条件下,斜坡岩土体容易在浅表层首先造成失稳,影响因素主要有降雨量、降雨历时、土体类别和坡体结构等因素。由此,对研究区划分斜坡单元,按各斜坡单元的坡长、坡度、岩土类型、分层及其关键物理力学参数开展斜坡单元概化分类,并将Green-Ampt降雨入渗模型和无限边坡稳定性评价方法相结合,优化构建了动力学斜坡稳定性评价模型。结合龙川县贝岭镇流域应用实例,初步探索了坡面单元尺度下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斜坡失稳动力学预警技术,可为广东省开展以斜坡单元预警为主要方式的县级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6.
针对区域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选择合适的预警单元不仅能够提高预报预警的精度,而且有利于正确采取地质灾害应急响应措施。文章以浙江省地质灾害气象预警系统建设为例,提出了一种针对东南沿海小型浅层滑坡的特点,采用斜坡单元构建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概率模型的方法。该方法以斜坡单元为预警单元,以地质灾害潜势度为基底概率,以地质灾害触发条件与降雨的耦合作用形成的联合概率作为增量概率,构建浙江省地质灾害气象预警系统,不仅清晰地反映地质环境因子与地质灾害形成的物理关系,而且预警警示对象明确,契合应急响应工作实际,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从面到点合理过渡,对提高地质灾害预报预警准确性和科学防范具有一定的示范意义。  相似文献   

7.
漳州市山体滑坡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艺贞 《福建地质》2007,26(4):259-265
对漳州市区域内近十几年来所发生滑坡的地质灾害点进行调查研究,提出了漳州地区山体滑坡主要受地形、地质、气象和人类工程活动因素的综合影响。一般地形坡度在25°~50°,坡型为阶梯型、人工边坡无支挡,土质边坡坡度大于70°与坡高大于4m者,连续10d内降雨量在170mm以上,且日降雨量在100mm的强降雨时,发生滑坡的概率,达71.7%。故此,降雨量170mm以上、日降雨量大于或等于100mm时,可作为漳州市地质灾害预警预报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温州地处浙江东南沿海,降雨充沛。台风等极端气候灾害引起的强降雨次数繁多,并可能引发地区周边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收集相关地区、时段的气象、水文资料,并对研究区降雨数据进行处理,在野外实地调查、遥感解译的基础上,根据研究区地质灾害调查结果,总结群发性坡面泥石流特征,分析其形成的地质环境条件。针对致灾因子降雨量与温州地区群发性泥石流灾害的因果关系,获取坡面泥石流发生周期内的各时段降雨量,并利用相关性分析确定最大1h、3h雨强为研究变量,在二维坐标平面上投影近百个案例点,拟合得出临界雨量方程,并根据泥石流发生与否划分区域计算超越概率和误报概率,得出温州地区泥石流爆发前期雨强满足"两倍关系"的经验结论,寻求解决温州地区实际泥石流地质灾害预警问题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绝大多数地质灾害由人类工程活动和降雨协同作用诱发,降雨是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主要激发因子,气象预报预警可有效预警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商城县滑坡、崩塌、泥石流地质灾害发育,以地质灾害易发性区划图为基础划分为4个地质灾害预警区。充分考虑降雨对地质灾害发生的影响,对重点预警区及次重点预警区采用临界日综合有效过程降雨量模型判据法,进行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  相似文献   

10.
贵州省都匀市滑坡易发性评价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都匀市是贵州省城镇滑坡地质灾害多发频发区。文章以都匀市沙包堡镇为研究区,采用栅格单元提取高程、坡度、岩性、水系等9项致灾因子,分别使用都基于数学统计模型的定量分析方法(二元逻辑回归模型、信息量模型)和定性分析方法(层次分析模型)对都匀市研究区滑坡地质灾害易发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二元逻辑回归模型预测精度与预测效果均为最优,其ROC曲线下面积AUC值为0.873,易发性分区中高易发区和中易发区内预测发生滑坡面积比占95.41%,且最符合野外实地调查验证情况。评价方法与结果可为贵州城镇地区滑坡地质灾害评价和防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三峡库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工程经济效益评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工程有效地保护了三峡库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长江航运。为了衡量其发挥的经济效益,在界定三峡库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工程投入产出边界的基础上,构建详细的投入产出指标体系,进而综合分析地质灾害的类型、特点、环境状况、时空特征等诸多因素,构建了三峡库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工程经济效益的期望值与实际可能值评估模型与方法,并运用湖北省秭归县郭家坝镇头道河村张家湾滑坡的基本数据进行了实例分析。本研究成果可为三峡库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及治理提供决策方法。  相似文献   

12.
铜川市耀州区位于陕北黄土高原南缘,具有黄土塬区地质灾害发生发展的共同特点,属地质灾害多发区之一。根据该区地质环境背景,对其进行地质灾害易发度分区;结合人口、地面设施、土地利用现状等因素,进行地质灾害危害度分区。将易发度分区图与危害度分区图进行叠加分析,获得该区地质灾害防治分区图。利用该区和邻近地区历史上已发生的地质灾害与降水关系实际数据,建立该区地质灾害气象预警判断图,再依据当地实际降水量来判断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发出地质灾害预警预报,以便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将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13.
滑坡灾害是兰州市区最严重的地质灾害类型之一,具有数量多、规模大、突发性、历时短、破坏力强的特点。在MapGIS的支持下,研制了兰州市区滑坡灾害气象预警系统为防灾减灾服务。在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将引发滑坡的内在外在因素用GIS进行了量化处理,取得了兰州市相对固定的滑坡灾害潜在危险性评价图。根据降雨量与滑坡灾害的关系分析,得到了降雨量临界值表达式。系统提供4种降雨量模型和2种预警模型,分别对降雨量进行量化和将兰州市滑坡灾害潜在危险性概率值与降雨量概率值进行耦合,实现了降雨量模型和预警模型的多元化。每种预警模型提供3类、4类和5类界限阀值,供最终成图选用。通过MapGIS k9 IMS平台的二次开发技术,实现了滑坡灾害实时信息的Web发布。系统实现了从数据采集到数据分析计算,最终站点发布的自动化流程,可为兰州市区的防灾减灾工作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4.
滑坡监测预警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从降雨临界值研究、监测技术方法、区域性监测预警系统三个方面对滑坡监测预警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回顾和总结。首先归纳了国内外28个国家或地区的滑坡降雨临界值及统计方法,三个模型——日降雨量模型、前期降雨量模型和前期土体含水状态模型,基本概括了当前降雨诱发滑坡临界值的确定方法;但由于降雨入渗触发滑坡的复杂性,不同机理的滑坡"需要"不同的降雨临界值;目前的研究趋势是对雨量雨强雨时—土体渗流场动态变化—土体抗剪强度变化的耦合关系进行研究。按监测对象的不同,滑坡监测可分为四大类,即位移监测、物理场监测、地下水监测和外部诱发因素监测;按监测手段的不同,则可分为人工监测、简易监测、专业监测三大类;目前国内外在滑坡监测技术、方法、手段上并无太大差距,专业仪器已成为常规设备,只是由于价格因素得不到普及;一些新技术如InSAR、三维激光扫描等能很快应用到滑坡监测领域;监测数据的采集和传输也都实现了自动化和远程化;监测和预警系统有向Web—GIS发展的趋势。利用一个地区的滑坡易发区划或危险区划,结合降雨临界值,可以设定不同的预警级别,在区内布设一定数量的雨量站,监测雨量加上预报雨量,就可进行滑坡预警预报,国内外的区域性降雨型滑坡监测预警大体都是这个思路和做法,该方法在对公众进行警示方面起到了良好效果,但由于预警的范围太大,在具体的单点防治上,难以做到有效。我国在近10年开展了大量的监测预警工作,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根据统计数据,其成功预警率却并不理想,这一方面表现在成功预警实例中专业预警所占比例过低,另一方面同时表现在发生的大量的地质灾害在已有的预警点之外。制约目前工作有效性的主要问题是滑坡隐患点的排查和识别问题,因为只有识别出了隐患点才能进行下一步的监测和预警,它是一切工作的基础。而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是分析区域上的滑坡发育规律,找到有效的隐患点识别技术方法,以及引进风险管理的概念,进行监测资源的合理分配和有效预警。  相似文献   

15.
中国地质灾害早期预警体系建设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平根 《地质通报》2003,22(7):527-530
阐述了中国地质灾害防治面临的形势及早期预警体系建设的现状。贯彻以人为本、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地质灾害原则,逐步形成和推行中国独特的地质灾害防治体系,其核心是建设早期预警体系,内容包括:地质灾害多发区地质灾害调查和区划、建设用地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和地质灾害的监测预警。另外,还对比了中国和国际地质灾害防治情况,展望未来地质灾害防治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区域滑坡灾害预测预警与风险评价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区域滑坡灾害预测预警是滑坡灾害研究领域的难点和热点。过去10多年来在这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区域降雨与地质环境的结合方面。文章总结了目前国内外滑坡灾害预测预报、预警和风险管理研究现状,认为把滑坡灾害预警预报与风险管理相结合是减灾防灾的需要,也是今后该领域研究的发展趋势。文章从区域滑坡灾害空间预测、时间预警预报的角度提出了滑坡灾害预测预报的分类和理论基础,并在此基础上,利用MapGIS软件平台进行二次开发,建立了基于WebGIS的滑坡灾害信息管理系统和实时预警发布系统。以2004年"云娜"台风期间浙江省永嘉县滑坡灾害预警预报为例,进行了滑坡危险性预测、人口易损性预测、经济易损性预测到风险预测的实例研究。  相似文献   

17.
基于有效降雨强度的滑坡灾害危险性预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取湖北省恩施地区1 000 km2区域作为典型研究区, 在全面分析该区域历史滑坡资料的基础上, 根据该区滑坡生成与地层岩性之间的关系, 将研究区地层划分为高、中、低3类易发性岩组.分岩组统计降雨监测数据与历史滑坡信息, 得出有效降雨强度与关键降雨持续时间的散点图, 由此确定不同滑坡发生概率的有效降雨强度阈值, 提出该区的滑坡灾害危险性预警判别模型.基于样本区统计数据建立滑坡预测指标体系, 运用GIS得出研究区域的滑坡空间易发性区划结果, 并根据不同易发岩组-有效降雨强度模型, 叠加滑坡灾害易发性分区结果与降雨危险性预警等级分级结果, 对研究区的滑坡灾害危险性进行了预测预警.结果表明: 不同易发岩组-有效降雨强度模型所得预警结果与实际情况吻合, 预警模型具有考虑全面和预警精度高的特点, 在实际预警中切实可用.   相似文献   

18.
基于机器学习的区域滑坡灾害预警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滑坡灾害严重,区域滑坡灾害预警是防灾减灾的重要手段之一,预警模型是开展区域滑坡灾害预警的关键问题。本文系统开展了基于机器学习的区域滑坡灾害预警模型研究,并以四川省青川县为例,基于近10年地质与气象数据,构建了青川县区域滑坡灾害预警模型并开展实例校验。研究得出如下结论:(1)提出了基于机器学习的区域滑坡灾害预警模型的构建方法,主要包括训练样本集构建、样本学习训练与优化建模、模型保存与预警输出等几个关键步骤。(2)提出了区域滑坡训练样本集的构建方法,即以正样本为基础,在时空约束条件下随机采样获取负样本,最终获得完整的训练样本集。(3)样本学习训练中,以训练样本集的80%作为训练集,20%作为测试集,进行5折交叉验证,采用精确度、ROC曲线和AUC值校验模型准确度和模型泛化能力。采用贝叶斯优化算法进行模型优化。(4)实际预警中,调用训练好的预警模型输出滑坡灾害可能发生的概率。依据概率大小,分级确定预警等级。分级依据为:当输出概率P≥40%且P<60%时,发布黄色预警;当输出概率P≥60%且P<80%时,发布橙色预警;当输出概率P≥80%时,发布红色预警。(5)以青川县为例,构建了青川县区域滑坡训练样本集,采用6种机器学习算法进行模型训练,结果显示随机森林算法表现最好,其准确率最高(0.963),模型无过拟合现象,模型泛化能力最好(AUC=0.986);其次为逻辑回归算法;再次为人工神经网络算法和决策树算法。选取2018年6月26日的青川县日常预警业务进行实例校验。结果显示:当日17处滑坡灾害点中,100%的灾害点全部落入预警区范围内,其中:70.6%的滑坡落在红色预警区内,17.6%的滑坡落在橙色预警区内,11.8%的滑坡落在黄色预警区内。  相似文献   

19.
北京山区地质构造条件复杂,新构造活动频繁,人为活动剧烈,泥石流地质灾害较为发育,对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较大的威胁,如何利用泥石流发生前的物理特征进行预警,是北京市突发地质灾害防治的重要研究课题。本文首先介绍了以泥石流沟物源区土体的临界土壤含水率为短临预警的理论依据,然后以北京山区密云、门头沟、房山3个区县25条泥石流沟安装的土壤含水率仪为实例,详细阐述了土壤含水率预警系统建设的关键步骤,包括:监测沟谷的选择、土壤含水率仪的选型、仪器的安装及标定以及野外含水率数据的传输。预警研究成果,为首都地质灾害预警工作提供新的技术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