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应用1973~1999年南极气温和海冰资料,分别对它们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南极的最低温度中心位于东南极大陆(东方站),这种分布特征是与南极地形相对应的.南极东方站的年平均地面气温是-55.3℃;地面最高气温出现在12月至翌1月,其温度为-32.1℃;地面最低气温出现在8月,其温度为-68.2℃.南极各地区的地面气温具有不同的变化特征.根据温度的变化特征,将南极的气候分为4种类型:南极大陆型、南极半岛型、东南极沿岸型和海湾型.近年来南极半岛的气温有明显升高的趋势,而东南极沿岸的气温有明显下降的趋势,它们的变化呈明显的反位相.南极海冰与南极气温变化有较好的对应关系,气温升高的南极半岛的海冰有减少的趋势,而气温下降的东南极的海冰有增加的趋势.这种结果很难用温室效应来解释南极与全球气候变化的差异.东南极海冰变化与南太平洋的海温场存在密切关系,其影响过程是通过南极海冰范围的异常增加或减少,直接影响南极绕极流的冷暖结构及其异常冷暖水的经向输送,从而导致热带和副热带太平洋上层海温场的异常变化.  相似文献   

2.
企鹅是南极的象征。这些步态蹒跚、身穿燕尾服的高傲的“南极绅士”,千万年来在南极这块神秘的土地上繁衍生息。企鹅可说是一种古老的游禽,在南极未披上冰甲之前,它们就已经在那里定居了。随着南极气候的变化,企鹅练出了一套抵御严寒、与冰雪抗争的本领。它们或在冰雪上行走,或在冰冷的海水中疾游,与冰天雪地结下了不解之缘。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企鹅主要生活在南极大陆和南设得兰群岛上,但也随着寒流向北分布,在非洲能达到南纬17度,在澳洲可达到南纬38度,个别种类还可延伸到拉丁  相似文献   

3.
李曾中  袁佳双 《海洋学报》1991,13(6):860-863
人类生存的地球是由不同质态的大气圈、岩石圈、水圈及生物圈等共同组成。它们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南极冰雪盖是地球水圈一个特殊形态组成部分。它由南极大陆上终年不化的冰雪及其周围的海冰所构成。一般认为,南极大陆冰雪反照率变化不大,对大气环流的影响较小;而海冰的反照率则变化较大,与大气的相互作用亦较显著。南极四周海冰北界随着经度的不同有很大的差别,同时不同年份亦有重大的差异。因此,研究南极海冰北界的变异规律无疑对了解南极冰雪对全球大气环流及天气气候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企鹅是南极生物的代表,约有1.2亿只,其中阿德雷企鹅的种群最大,约占其总数量的1/3,主要分布在南极大陆东部和南极半岛及其沿岸岛屿。 南极鸟类发出的声信号是它们集群、行动、繁殖、辨认配偶及幼子、抚育后代和防御外来侵害保卫自己的重要功能之一。中外学者分别对南极某些鸟类的生态行为和发声信号进行了研究,并取得较好的研究成果(Taylor et al.,1990;张春光等,1991;程明华等,1992,1993;Kerry et al,1993)。但有关企鹅在不同生态行为下发声信号的研究却较  相似文献   

5.
韩宗珠 《海洋科学》1990,14(4):29-33
本文报道了南极乔治岛中国长城站玄武岩和欺骗岛粗安岩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利用中子活化分析测定了岩石中的稀土元素、微量元素和过渡族金属含量;利用电子探针、扫描电镜等手段观测了它们的造岩矿物特征和物质组成,最后推测南极乔治岛具有大陆地壳结构向大洋地壳结构过渡的特征。  相似文献   

6.
金企鹅     
金企鹅,鸟纲,企鹅目,企鹅科,是居住在南极15种企鹅中的一种。在南极大陆上很难看到金企鹅的踪影,它们大多生活在大西洋和印度洋靠近南极大陆的辐合带海域的冰山和岛礁上。金企鹅体长71厘米,和其它企鹅一样,其翼呈鳍状;骨骼没有通气的结构,是不能飞行的鸟。有蹼的三只趾和另一只趾向后,这种身体结构便于潜水游泳。金企鹅在夏  相似文献   

7.
南极的领土主权问题是南极法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的问题。在南极地区,迄今存在着领土主权要求,它们分别由阿根廷、智利、法国、澳大利亚、挪威、新西兰、英国等提出。这些领土主权要求都是扇形的,其中绝大多数从南纬60度至南极点,占整个南极的85%。阿根廷、智利和英国的领土要求互相重叠。美国和前苏联既不承认上述领土要求,也不提出自身的要求,但它们均宣称保留其提出要求的权利。其他南极条约国和国际社会不承认也不提出这类要求。因此,在南极领土问题上实际上存在着三类国家,即领土要求国、领土要求保留国和非领土要求国(后两者立场相近)。由于各自权利和利益的分歧甚大,现存的法律机制尚未对此  相似文献   

8.
有科学家宣称:生活在南极海域的章鱼拥有改变自身基因的能力以适应恶劣的生存环境。被冰雪覆盖的南极大陆是地球上最寒冷的地区。南极海域随处可见漂浮着的巨大冰山。在南极的冬天,浮冰面积可达1900万平方千米,即使到了夏天,其面积也有260万平方千米之多。生活在南极海域的章鱼终年生活在寒冷的冰水里,既没有企鹅那样的厚实羽绒服,也没有独角鲸那样的肥厚脂肪,那么它们是如何抵御极地的严寒呢?分子神经生理学家罗森塔尔·约书亚及其弟子,  相似文献   

9.
每当南极科学考察船在南极海域抛下锚,立即会召来大群的南极海鸥,它们集中在船尾转圈盘旋,与在甲板上绕圈散步的考察队员形成一道人与鸥自然融合的风景线。南极鸥很少受到污染,羽毛灰、白分明,叫鸣声娓娓动听,飞行姿态优美,每天晨曦即来,很晚离别归巢,给大家带来很大乐趣,是南极考察队员的最好伴侣。在较长时间的观察中,大家发现,南极鸥在某些情况下,会突然以最大的密度聚集在一起,簇拥成团,伴随着激烈的鸣叫,体现一种集体意志,对某种行为作出反应。  相似文献   

10.
两极地区是指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尽管两极地区有许多相似之处,例如它们都是地球上最寒冷的地区,拥有大量的冰雪,也离人类最为遥远。但也有许多的不同之处:北极地区主要由海洋构成,称为北冰洋,约1120万平方公里,其中有一些岛屿存在,而南极地区主要由大陆构成,称为南极洲,约1400万平方公里;北极地区有大量的土著居民居住,而南极地区除了科研人员之外则基本无常住人口;北极的自然资源,如石油、天然气已经为沿海各国大规模开发,而南极的矿物资源则仍隐  相似文献   

11.
南极具有独特的自然环境。它是地球上纬度最高、离人类最为遥远、也是人类正在探索的最后一块大陆,再加上其严酷的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仍然相对保留了其原初的状态。但矿物资源活动会对南极环境带来很大的影响。这种影响在本质上有别于其他人类活动的影响。诸如科学研究和旅游等活动如果管理得当,可以同自然环境保持一致,但矿物资源活动最终会将工业引入南极,从而标志着南极荒野状态的结束。正因为如此,南极条约协商国对有关矿物资源活动的环境影响问题十分重视。它们邀请南极研究科学委员会等组织对此进行研究,并向南极条约协商会议提出建议。自1977年以来,南极研究科学委员会专家小组和其他专  相似文献   

12.
1984-1985年中国首次赴南大洋考查期间,在南极半岛西北海域(62°06.8′-64°24.′5S,56°2.8.′6-62°3l.′0W)进行了底栖生物调查,并在中国南极长城站附近进行了潮间带采集,共获得软体动物双壳类100余号近500个标本,经分类研究,共有13个科24种,其中7种为该调查海域首次记录,3种只鉴定到属。它们大多数是壳小,壳质极薄脆的环南极分布的南极种和亚南极种,明显地显示出寒带高纬度海域的区系特点。  相似文献   

13.
温室效应和全球气候变化已经影响到南、北极地区,极地气温升高对于极地生物链的基础部分产生巨大影响.南极生物链中的关键初级生产力是微藻,南极冰藻是极好的生态指示种.南极冰藻在高于生长适宜温度下生长受到抑制,抵抗高温胁迫的机制和能力制约着南极冰藻的生存,南极冰藻生存威胁到极地生态的生物多样性和极地生物链的完整性.持续低温环境进化过程对极端适冷微藻热适应机理的影响是理解极地气候变化对南极冰藻生态影响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南极磷虾是南大洋生态系统的关键物种, 种群聚集在南大洋的大西洋扇区。海冰在南极磷虾生活史中起着重要作用, 海冰及其冰下环境为磷虾越冬提供了避难场所, 但海冰是否为磷虾越冬提供了重要的饵料存在一定的争议, 对此问题的解决需要量化源于海冰的冰藻对南极磷虾越冬期间饵料及碳源的贡献。基于2020年冬季(3~8月)于南大洋大西洋扇区48.1亚区(布兰斯菲尔德海峡周边区域)和48.3亚区(南乔治亚岛周边海域)采集的磷虾样品, 通过两种高支链类异戊二烯化合物(IPSO25和HBI III)分别作为源于海冰的冰藻和源于水体浮游植物的生物标志物, 对两个区域冬季磷虾对冰藻和浮游植物的依赖进行研究。结果显示, 处于较高纬度、海冰密集度较高的48.1亚区的南极磷虾体内含有更高的IPSO25, 而处于开阔水域48.3亚区的磷虾体内有更高比例的HBI III, 另外48.3亚区磷虾的δ13C和δ15N稳定同位素显著高于48.1亚区的磷虾。48.1亚区南极磷虾越冬期间对浮游植物和冰藻的依赖与体长相关, 其中体长相对较短的早期成体呈现更高的依赖性, 同时该区域磷虾对冰藻的摄食提高了其营养级地位。48.3区南极磷虾越冬期间两种类异戊二烯含量与δ15N稳定同位素数值呈负相关关系, 表明该区域南极磷虾在初级生产匮乏时会摄食动物性饵料。若未来南大洋大西洋扇区海冰持续减少, 这将对整个磷虾种群、磷虾渔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区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产生威胁。  相似文献   

15.
冬至这一天的月亮显得格外寒冷,在莫尔逊湾冰原的瑟瑟冷风中,帝企鹅家族正依偎在一起相互取暖……3月的南极大陆,已经是万物萧条了。在寒冷的暴风雪的威胁下,像是谁发了一道无形的疏散令,几乎是所有的生命,都从这片大陆上消声匿迹了。唯有帝企鹅却披上了绚丽而华贵的绅士装。它们面对未来长达数月的酷寒与黑夜,泰然自若,没有丝毫的惊恐与不安,仿佛这一切都是上帝安排好的。在大自然的考验下,它们嬉戏、生存、并繁育着后代。在这片冰清玉洁的白色世界里,这支种类  相似文献   

16.
吕文超 《海洋科学》1981,5(1):52-53
两极海域海水的表面温度只有1.85℃。生活在这个水层中的生物必须具备的一个前提就是适应低温。如果把南极海域中的某种鱼放在4℃的海水中,它们就不能自由地游动;如果放到7℃或8℃的海水中就会很快死掉。 那么,它们适应冷环境的奥秘究竟在哪里?  相似文献   

17.
谷胱甘肽系统在清除活性氧和生物保护中发挥重要作用,探讨了南极冰藻胞内谷胱甘肽含量及谷胱甘肽相关酶的活力.采用分光光度法,对24种南极冰藻胞内谷胱甘肽含量、谷胱甘肽合成能力(GPA)、谷胱甘肽还原酶活力等进行测定.测定结果表明,南极蓝藻B-1中谷胱甘肽含量最高;南极衣藻ICE-L和南极硅藻GJ01的谷胱甘肽总产量居前2位;南极冰藻GPA普遍高于常温藻的.南极硅藻GJ01和南极衣藻ICE-L GR活力高于对照组的.培养基的选择表明,f/2培养基适合南极硅藻GJ01的生长,而Provasoli培养基适合南极衣藻ICE-L的生长.可见,南极冰藻成为谷胱甘肽的新来源是有可能的,尤其是南极硅藻GJ01和南极衣藻ICE-L.  相似文献   

18.
有问必答     
《海洋世界》2010,(5):F0003-F0003
<正>1.南极和北极哪个地区更加寒冷?答:南极更寒冷。据统计南极年平均温度要比北极低26℃,冬季平均温差也比北极低44℃,这主要是两极的海陆分布不同所致,南极是海洋包围着大陆,北极是大陆包围着  相似文献   

19.
为科学合理开发利用南极旅游资源,促进我国相关领域的发展,文章从旅游人数、旅游线路和方式以及旅游客源3个方面概述南极旅游的发展状况,分析我国在南极旅游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南极旅游人数1994—2017年经历增多、减少又增多的过程,并于2017年达到新的峰值;西线和乘船是南极旅游的主要线路和方式,其中登陆游客占比较高;美国是南极旅游的最大客源国,我国于2016年成为第二大客源国;面对南极旅游的快速发展,我国面临法律和管理体系不足以及市场利润和话语权缺失的问题,未来应进一步完善法律体系、发展旅游企业和建设基础设施。  相似文献   

20.
本文简要介绍了国际南极生物考察和研究发展史,较系统地阐述了南极生物学研究的现状;并概括了现代南极生物研究的三个特点:1.强调南极考察和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矛盾的统一;2.宏观考察和微观研究相结合;3.广泛采用现代科学先进技术,进行生物学和其他学科相结合的综合考察。文章并对我国南极生物学考察提出了一些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