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陈超  沈新勇  徐影 《第四纪研究》2011,31(5):873-882
利用CCSM2.0全球耦合气候系统模式在不同强迫因子下模拟的近千年降水、温度、500hPa位势高度场、850hPa和200hPa风场资料,以及NCEP再分析资料、GPCP降水观测再分析资料、青海德令哈地区近千年降水重建资料,对过去1000年我国东部5~9月降水及环流场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在考虑自然和人为因子的共同影响下...  相似文献   

2.
云南抚仙湖近现代环境变化的沉积物粒度记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云南抚仙湖沉积物柱芯样品的放射性核素210Pb和137Cs的测试,确定了过去129年的湖泊连续沉积序列。利用210PbCRS计年模式,计算出每个样品深度所对应的年代,与137Cs时标计年法比较存在一定的偏差,分析了两种计年方法存在差异性的原因。根据抚仙湖的湖区特点,对沉积物的粒度特征进行了分析。抚仙湖柱芯的粘土(<4 μm)、细粉砂(4~16 μm)和粗粉砂(16~63 μm)含量分别占约36%,44%和18%。粒度参数根据矩值法求得,平均粒径(值)为6.48~7.92,分选系数So为1.27~1.42,偏度SKD分布范围在-0.18~0.04之间。将整个柱芯的计年结果与粒度特征相结合,自1878年以来,抚仙湖的环境演化大致可以划分为4个阶段:自然演化阶段,人为扰动阶段,人为改造阶段,后期治理阶段。人类活动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会对湖泊环境变化产生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云南抚仙湖沉积物有机质来源与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揭示抚仙湖沉积物总有机碳(TOC)和总氮(TN)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主要来源,对抚仙湖表层沉积物和沉积物柱芯的TOC、TN和有机碳同位素组成(δ13Corg)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表层沉积物的TOC和TN含量分别为2.02%~3.40%和0.16%~0.36%;沉积物柱芯的TOC和TN含量分别为0.41%~6.63%和0.08%~0.77%,呈现出北湖高南湖低、表层高底部低的分布特征。内源有机质是抚仙湖沉积物中有机质的主要来源,不同湖区外源有机质的输入差异明显,其中南湖沉积物有机质中陆源比例较高。沉积物柱芯C/N值从底部到表层逐步增大,表明抚仙湖沉积物有机质中陆源有机质所占比例持续增加。与内源有机质相比,外源有机质输入增加更快,指示流域内人为活动增强导致流域侵蚀和水土流失加剧。  相似文献   

4.
利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的两层全球大气环流模式(GCM),在加入1999年和2000年1~6月的低纬度中东太平洋及印度洋的实际海温场后,对同年6~8月的全球大气环流及气候变化进行了数值模拟,重点讨论了东亚地区和我国大部分地区的环流及短期气候变化情况,对比分析了模式预报的月平均降水与实际降水的异同,得出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对利用数值模式进行月平均降水的预报做了一些基本工作。  相似文献   

5.
四川盆地降水日变化特征分析和个例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台站观测降水资料,分析四川盆地及周边地区降水分布和日变化特征,得到以下结论:四川地区降水存在2个高值中心,均位于盆地周围的山地;盆地降水"夜雨"特征明显;川西高原降水峰值以午夜前降水量的贡献为主;盆中与盆地西南边缘山地的降水峰值由夜间降水量与降水频率共同作用;盆地东北边缘的山地是午前降水频率与后半夜的降水量均有贡献。其次,结合WRF模式的数值试验,对2008年9月23~24日发生在盆地的夜间暴雨过程进行模拟研究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WRF模式较好地模拟了此次天气过程降水的空间分布和日变化规律,通过分析模拟的环流场与温湿场发现,夜雨的形成与大尺度环流场的影响和地形强迫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6.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环流模式(简称IAP AGCM)及基本气候模拟是一项同时具有很强实用价值的基础性研究,它集中了物理学、地球流体力学、偏微分方程、计算数学、计算技术以及其它许多学科的最新成就,对我国大气科学的发展特别是气候预测及人类活动对气候影响的研究方面有很大推动作用。 该研究在大气环流模式中首次发展了标准层结扣除法,使得环流模式能正确描写大气运动中各种能量之间的转换规律,更真实地反映了地球大气的物理特性,在学术思想上是先进的;采用了我国自行设计的灵活性  相似文献   

7.
洞庭湖区与城陵矶水位关联性的临界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典型测站观测资料与水力学原理相结合,分析不同情况下城陵矶水位与洞庭湖区水位关联性强弱转化的机理和临界条件以及三峡水库对其影响等问题。理论解析表明,固定流量下,湖区水位与城陵矶水位相关关系应为单调指数函数,受到区间距离、湖槽形态等多因素影响,据此提出和率定了各湖区水位的经验计算模式。利用经验计算模式对实测数据进行延展,构建了各种可能出现的湖区来流和干流水位组合下的湖区水位特征曲线族,发现湖区水位与城陵矶水位之间的关联强度存在无影响区、影响区和决定区等状态区间,通过对临界条件的定义和计算,实现了各状态区间的定量划分,并提出了各状态区间内洞庭湖区水位的估算方法。通过对三峡水库蓄水后湖床冲淤和水文条件变化的影响分析,论证了以上方法和认识在水库蓄水后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8.
抚仙湖是我国面积、蓄水量最大的高原湖泊之一。通过对抚仙湖FXH-B2钻孔岩芯296 cm沉积物的矿物组成和碳酸盐含量分析,结合岩芯XRF扫描数据和AMS^14C年代的测定,探讨了抚仙湖湖泊沉积物中碳酸盐含量与方解石矿物及沉积物Ca元素相对含量之间的关系及其环境指示意义,在对比和参考水下地形测量、地球物理勘探、水质和地球化学监测和不同部位钻孔岩芯的分析结果的基础上,重建了抚仙湖全新世以来气候和湖泊水位的变化。结果指示,抚仙湖碳酸盐含量与方解石的XRD信号强度、沉积物Ca元素的XRF扫描数据之间存在很高的相关性,沉积物中碳酸盐类物质主要为方解石(其他碳酸盐类矿物相对含量极微甚至可以忽略不计),沉积物中Ca元素主要来自碳酸盐,因此其含量由碳酸盐、即方解石矿物含量决定。沉积物中碳酸盐含量的变化可以用沉积物中Ca元素XRF扫描结果进行表示。由于抚仙湖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以10月至次年4月降水量极少而蒸发强烈为特点的干季和以5月至9月降水为主的湿季所形成的干湿变化控制了湖泊演化的主要过程,区域气候变化是湖泊演化和水位变化的主要动力。结合湖泊沉积碳酸盐稳定同位素δ^18O和δ^13C、有机质含量及其同位素δ^13C、抚仙湖北部边缘水下侵蚀地形测量、地球物理勘探和沉积地层年代的确定和讨论,明确了抚仙湖沉积碳酸盐含量指示湖泊水位的变化,并重建了抚仙湖过去约12 ka以来水位变化的历史。结果显示,在约12 cal.ka B.P.至2.2 cal.ka B.P.期间的湖泊水位变化主要经历了波动式降低的过程,其中4.37~2.2 cal.ka B.P.期间高CaCO3含量、偏正的碳酸盐δ^18O、δ^13C值指示抚仙湖一度出现低于现代湖面约30 m左右的低水位,可能记录了抚仙湖流域极端的干旱时期,在2.2~2.0 cal.ka B.P.期间抚仙湖水位经历了快速升高的变化事件,期间湖水位快速上升达到现代湖水水位,揭示了印度季风控制区区域降水的特殊性和气候变化的突发性。  相似文献   

9.
彭雯  高艳红  王婉昭 《地球科学进展》2012,27(11):1252-1261
众多研究表明黄河源区受气候变化影响,土壤活动层逐渐下降。土壤温、湿度是陆面过程及地球系统中的重要物理量,它们通过影响地表能量和物质交换而影响大气环流和降水等。利用WRF(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模式,选取2个典型年分别设计了2个控制试验和2个敏感性试验来探讨土壤初始状况变化对区域水循环的影响,通过再循环降水率定量描述不同气候背景下陆面对黄河源区水循环的影响,并尝试从环流角度进一步分析土壤初始状况改变对源区水循环影响的物理机制。结果表明:陆面对水循环的影响受大尺度环流背景场影响较大,较弱的环流背景下再循环降水率较强环流背景大5%左右。土壤初始状况对水循环要素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土壤初始温度升高/降低,水汽通量增多/减少,后期降水增大/减小。不同环流背景下,土壤记忆时间不同,在弱的环流背景下,土壤记忆时间要长,初始状况扰动可持续1~2个月。  相似文献   

10.
应用嵌套模式研究梅梁湖区风生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数值嵌套模式,研究不同风向情况下,梅梁湖与竺山湖之间的马山区围垦对梅梁湖风生流的影响。结果表明:风场作用初期,偏S风使得太湖湖水流入梅梁湖;偏N风使得梅梁湖湖水流入太湖。梅梁湖稳定风生流流态表现为:在S、E风作用下形成逆时针环流;在N、W风作用下形成顺时针环流。马山区围垦阻隔了梅梁湖与竺山湖之间的湖水交换,进而影响梅梁湖的风生流流态,导致其湖水更新速度减慢。  相似文献   

11.
The bulk of sedimentary material is supplied to Lake Ladoga in the form of suspension in river water. Rivers annually deliver 1.2 Mt of sedimentary material. A significant portion of clastic material in the sedimentation basin is also related to shore and bottom abrasion. Average sedimentation rate in the lake is 0.4 mm/yr for the last 10 ka. The wide grain size spectrum of lacustrine sediments is caused by textural inhomogeneity of Quaternary rocks, which are the main source of sedimentary material. Variably-grained relict sands at the depth of 12–20 m originated during a relatively low lake level. Silt, sand, and clay at 30–75 m are formed as a result of integration of the relict and newly supplied material. The sediment composition is principally defined by Cambrian–Ordovician rocks in the southern part of the lake, morainal and postglacial deposits in the eastern part, and crystalline basement rocks and their derivatives in the northern and western parts. Textural, mineral, and petrographic transformations of the surficial sediments take place under the influence of waves, induced currents, and gyres. Waves and induced currents mainly produce mature sediments, whereas gyres lead to the integration of materials supplied from different sources and the formation of petrographicaly mixed deposits. Based on the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sedimentological information, conditions of sedimentation and main features of lithodynamics are characterized. The results obtained may serve as a basis for the creation of a conceptual model of sedimentogenesis in Lake Ladoga.  相似文献   

12.
波流作用下太湖水体悬浮物输运实验及模拟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室内外实验和数学模型对波浪和湖流共同作用下太湖水体悬浮物输运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太湖日平均风速在2~8m/s时,水体悬浮物再悬浮通量与平均风速符合正相关关系;太湖悬浮物沉降属于絮凝沉降.悬浮物浓度较低时,其沉降速率与浓度无明显的相关关系;而浓度较高时,沉降速率随浓度升高而增大.悬浮物浓度和沉降速率符合Logistic函数;将太湖湖流模型和波浪模型耦合,有效地反映了太湖的水动力过程;在太湖悬浮物模型中,引入底泥起悬条件,将底泥的起悬量与沉降量分开处理,有效地模拟了太湖悬浮物的输运过程.模拟结果表明太湖悬浮物沿岸区域受湖流的影响较大,湖心区域受波浪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3.
为分析风场与沉积体系之间的耦合关系,综合运用野外考察、遥感影像解译和气象数据综合分析等手段。分析结果表明:风场的变化除了受控于盛行风系以及季风的变化以外,还受到地貌、湖泊效应产生的湖陆风等因素影响。风场对青海湖沉积体系的影响体现在局部区域气候的干湿、物源的供给量、波浪和沿岸流的强弱程度等方面。局部区域气候的干湿差异性造成地表植被覆盖率有所不同,导致地表的抗风化能力有所不同。抗风化能力较弱的地带为风砂堆积提供充足的物源。盛行风向产生的波浪和沿岸流对湖泊中的砂体产生较强的搬运和改造作用。  相似文献   

14.
柴波  陶阳阳  杜娟  黄平  王伟 《地球科学》2020,45(12):4630-4639
冰湖溃决型泥石流是高原山区特殊的地质灾害,以西藏聂拉木县嘉龙湖为例,建立了一套冰湖溃决型泥石流危险性评价方法.以喜马拉雅山区1970—2015年气温波动频次和聂拉木冰湖溃决历史事件预测了未来10年嘉龙湖溃决的时间概率.利用遥感影像识别嘉龙湖上方不稳定冰体的范围和规模,采用美国土木工程师协会推荐公式和修正的三峡库区涌浪计算方法分析了冰川滑坡产生的涌浪规模,从涌浪波压力和越顶水流推力两方面预测了冰碛坝发生失稳的可能性.采用FLO-2D模拟冰湖溃决泥石流的运动过程,以最大流速和泥深表达了嘉龙湖溃决泥石流的危险程度.评价结果表明:2002年嘉龙湖溃决事件与当年气温偏高有关,未来嘉龙湖发生溃决概率高;冰川滑坡激起涌浪能够翻越坝顶,并引起坝体快速侵蚀而溃决;冰湖溃决泥石流对聂拉木县城河道两侧54栋建筑造成威胁.评价方法实现了冰湖溃决型泥石流危险性的定量分析,评价结果对聂拉木县城泥石流防灾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北方浅水湖泊冬季结冰对风生流的影响,采用MIKE21构建山东省聊城市东昌湖水动力学模型,分析真实风场作用下6种风应力拖曳系数对应的模拟流速与实测数据的差异,进一步讨论了冰盖面积对模拟结果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风应力拖曳系数为随风速连续变化比设置为常数模拟精度提高20%左右,其中采用微风条件下的风应力拖曳系数表达式模拟效果最好。此外,冬季水体结冰对风生流数值模拟影响较大,尤其是在被冰盖所覆盖的水域,风应力对水体流动的作用减弱甚至被抵消。与传统的风生流模拟相比,在北方浅水湖泊冬季风生流模拟中,引入冰场或是对风应力拖曳系数进行相应调整是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6.
论成油和成煤的若干基本条件--以云南三个湖泊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云南三个湖泊水生生物的数量和质量、沉积环境与有机质的关系、有机质埋藏初期和成岩早期的演化趋势等方面,着重讨论了成油和成煤的基本条件,并联系我国新生代成油成煤的有关条件,提出六点主要认识:1.成油、成煤必须具有构造条件;2.湖泊所处气候带必须适中;3.湖水须属富营养型;4.成煤与成油要求湖水深度不同;5.湖水的氧化还原状况;6.成煤还需没有陆源碎屑物质的补入。  相似文献   

17.
This paper proposes and demonstrates a two-layer depth-averaged model with non-hydrostatic pressure correction to simulate landslide-generated waves. Landslide (lower layer) and water (upper layer) motions are governed by the general shallow water equations derived from mass and momentum conservation laws. The landslide motion and wave generation/propagation are separately formulated, but they form a coupled system. Our model combines some features of the landslide analysis model DAN3D and the tsunami analysis model COMCOT and adds a non-hydrostatic pressure correction. We use the new model to simulate a 2007 rock avalanche-generated wave event at Chehalis Lake, British Columbia, Canada. The model results match both the observed distribution of the rock avalanche deposit in the lake and the wave run-up trimline along the shoreline. Sensitivity analyses demonstrate the importance of accounting for the non-hydrostatic dynamic pressure at the landslide-water interface, as well as the influence of the internal strength of the landslide on the size of the generated waves. Finally, we compare the numerical results of landslide-generated waves simulated with frictional and Voellmy rheologies. Similar maximum wave run-ups can be obtained using the two different rheologies, but the frictional model better reproduces the known limit of the rock avalanche deposit and is thus considered to yield the best overall results in this particular case.  相似文献   

18.
中国是世界上地震多发的地区之一。在各省份中,处于中国西南部的云南省是地震发生最多的省份之一。云南省省会昆明以南60 km处的抚仙湖位于小江地震带和通海-石屏地震带的交汇处,该地区的地震频次又居云南省之首。如果能在抚仙湖的沉积物中找到历史地震的自然记录并解释其机理,就意味着发现了一个由抚仙湖自然形成的地震记录仪。提供了证明抚仙湖区域历史地震自然记录存在的证据---抚仙湖沉积物的磁化率。我们在抚仙湖的中心地带、水深108 m处,钻取到了170 cm长的抚仙湖沉积物剖面,经测试证明它对应着近1 000年,约公元1025年至今的沉积年代。在研究中,沉积物磁化率的峰值突变与过去1 000年中许多有历史记载的地震事件相吻合。此外,一些尚没有记载的古地震事件也通过对湖底沉积物磁化率的分析而得以发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