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大东港位于辽宁省丹东市东南40公里处,是我国沿海最北端的一个海港,1982年以来观测积累了大量的水文泥沙资料,以往的水文测验和计算颇为繁杂。本文通过分析对比提出以潮位升降变率为动力参数计算断面输沙强度的计算公式,以净输沙强度推算海湾冲淤状况,简化了原体观测和计算的工作量,并通过淤积速率较好的预测海湾的自然寿命。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泻湖型海湾内经常出现的湾中岛的形成机理,应用水平二维潮流、泥沙输移和地形演变耦合模型,对具有典型的沙坝泻湖地貌形态的水东湾的湾中岛的形成和演化进行了数值模拟,成功地模拟出了涨潮三角洲(大洲岛)的形成过程,计算结果与实际地貌形态总体符合。模型中分别考虑了全沙输沙和推移质输沙两种输沙情况。结果表明,水东湾湾中岛是由涨潮流引起的泻湖内泥沙不断淤积而形成的,是一种涨潮三角洲的地貌形态;全沙输沙模式比推移质输沙模式更适合这一地形演化过程的模拟。模拟结果也再现了湾中岛在25 a期间的地形变化过程,这一研究结果为通过计算数值模拟来研究一般海湾的地貌形态的形成机理和演化过程提供了实际算例。  相似文献   

3.
岬间海湾岸线平衡形态神经网络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了目前海湾岸线平衡形态经验模型存在的不足之处。从沿岸输沙公式入手,阐述了平衡岸线的机理模式,重新定义了平衡海湾的“下岬角”,给出了模型参数与主波向的具体计算方法,并以华南典型海湾为学习样本,建立了岸线平衡形态的神经网络模型。通过模拟海湾与实际稳定海湾——乌场湾间的对比分析,表明所建神经网络模型是较抛物模型更为理想的平衡岸线模型。  相似文献   

4.
利用风要素计算港湾沿岸输沙率的一个数学模式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蔡锋  苏贤泽 《台湾海峡》2001,20(3):301-307
本文利用风浪要素计算方法,依波能流守恒法则,建立了一个由风要素计算港湾沿岸输沙率的数学模式Ql=1.906×10-8g-0.97F1.03u2.94cos1.2α0sinα0(m3/s).这模式对于缺乏测波资料的风速较小,水深较大(gd/u2)的海湾、湖泊等环境的沿岸输沙率求算具有实用价值.与现有主要几种计算沿岸输沙率的数模和方法进行计算比对,本文模式的计算结果有较好可信性与准确性.  相似文献   

5.
琼州海峡潮流沉积物通量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琼州海峡是连接南海和北部湾的重要海洋物质输运通道,本文通过对潮流和悬沙含量实测资料以及海底1m处流速和海底沉积物粒度等资料数据的处理,计算和分析首次估算获得了通过琼州上塘港-新海湾断面的年平均净悬沙输沙通量为2.0*10^10kg(向西),年净底质输沙通量为2.9*10^9kg(向西)。研究发现悬沙输运主要发生在海峡中部深槽,中部输沙向西,近岸两侧向东,而底质输沙则主要发生在南北两岸,中部深槽较弱  相似文献   

6.
钦州湾由于湾内外特殊的海洋动力、泥沙来源和地形地貌条件,导致海湾悬浮泥沙特性存在较大差异。通过2007年和2010年钦州湾13个站位的实测悬浮泥沙含沙量数据,总结了钦州湾的泥沙来源,分析了钦州湾悬浮泥沙的空间分布特征、运移趋势和输沙能力。研究结果表明,钦州湾泥沙主要来自河流输沙、海向来沙及岸滩侵蚀;水体含沙量最大值空间分布整体表现出"外湾内湾湾颈"的特点,平均值由内湾到外湾逐渐减小;水体垂向平均含沙量最大值出现层位不同,内湾表底层平均含沙量趋于一致,但中层略大,而外湾由表层至底层存在渐进变化;潮流强度、地形特征及泥沙来源是影响悬浮泥沙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悬浮泥沙输运主要受潮流控制,输沙强度呈"湾颈外湾内湾"特点,总体输沙趋势由湾顶向湾外、沿落潮流由北向南输运。  相似文献   

7.
利用风要素计算福建宁德半岛沿岸输沙率.半岛南侧各岸段的净输沙率较小,岸滩基本处于冲淤动态平衡状态.半岛东北侧年净输沙率小于西南侧,半岛东北侧每年约有13万m~3量级的沿岸泥沙输往晴川湾顶,西南侧每年约有26万m~3量级的沿岸泥沙输往文渡湾顶.半岛及其附近海底表层和柱状沉积物粒度以及~(210)Pb沉积速率测定结果可知:海底表层沉积物单一,以细颗粒的粘土质粉砂为主,沉积速率在0.33~2.0cm/a之间,比类似海湾沉积速率较大,说明半岛沿岸和海底沉积速率分布不均.  相似文献   

8.
钦州湾由于湾内外特殊的海洋动力、泥沙来源和地形地貌条件,导致海湾悬浮泥沙特性存在较大差异。通过2007年和2010年钦州湾13个站位的实测悬浮泥沙含沙量数据,总结了钦州湾的泥沙来源,分析了钦州湾悬浮泥沙的空间分布特征、运移趋势和输沙能力。研究结果表明,钦州湾泥沙主要来自河流输沙、海向来沙及岸滩侵蚀;水体含沙量最大值空间分布整体表现出"外湾>内湾>湾颈"的特点,平均值由内湾到外湾逐渐减小;水体垂向平均含沙量最大值出现层位不同,内湾表底层平均含沙量趋于一致,但中层略大,而外湾由表层至底层存在渐进变化;潮流强度、地形特征及泥沙来源是影响悬浮泥沙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悬浮泥沙输运主要受潮流控制,输沙强度呈"湾颈>外湾>内湾"特点,总体输沙趋势由湾顶向湾外、沿落潮流由北向南输运。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靖海湾及邻近海域表层沉积物进行取样,结合水文观测资料,通过粒度分析、"粒径趋势"分析以及表层沉积物输运通量等的计算,探讨该区域沉积物的分布特征及运移趋势。结果表明:研究区沉积物主要有粉砂、黏土质粉砂、砂质粉砂3种类型,其中粉砂和黏土质粉砂占绝大部分;沉积物输运趋势分析表明在泽库半岛前岛村南侧海域,沉积物整体有向岬角汇聚的趋势,鹅嘴西南侧海域,沉积物在-5m等深线以浅呈现顺岸的净输运趋势,-5m以深呈现向岸的输运趋势;表层沉积物输运通量分析表明该海域的日平均单宽输沙通量较小,总体上呈现远岸大于近岸的趋势,净输沙方向为沿涨潮方向向岸输沙。  相似文献   

10.
本文首先分析了锦州湾的自然条件,明确了风浪掀沙和潮流输沙是引起港池和航道淤积的主要原因并得到了海水含沙量与风、浪、潮的定量关系,为确定模型中应施放的特征含沙值提供了依据。文中首次将窦国仁全沙模型相似理论应用于海湾潮流泥沙模型并取得了成功。验证试验表明,模型中潮位、潮流速、流向、含沙最分布,淤积强度分布,淤积量和淤沙粒径级配等均与原型基本一致。利用此泥沙模型对锦州港各期工程方案的淤积量和淤积强度分布进行了预报并对今后港口扩建工程布置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海藻榨取液在海湾扇贝亲贝蓄养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海湾扇贝自然分布于美国东海岸的浅水区,1982年由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引进,因其生长快,养殖周期短,产量高,经济效益明显,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但苗种不足影响其养殖发展。针对这一问题,各育苗场普遍采用了提  相似文献   

12.
210Pb法在测定沉积速率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2l0)Pb是~(226)Ra衰变后的一个子体产物。~(210)Ra吸附到大气尘埃、气溶胶上,或吸附到兩、雪中,沉降下来,参与陆地水系的循环。海水中也有~(226)Ra,它同样也能衰变为~(210)Pb,因此,大气沉降、大陆径流和水体中~(226)Ra的衰变是海水中~(210)Pb的来源。~(210)Pb在海水中很容易被粘土和有机质悬浮颗粒吸附,或与铁  相似文献   

13.
大亚湾直鲷标志放流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1997年在大亚湾开展了真鲷Pagrosomus major的标志放流研究,以探讨了以人工放流增残大亚湾真鲷资源的可行性,标志放流的真鲷共2000尾,体长为57-71mm(平均体长为61mm),标志放流效果明显,共回捕标真鲷324尾,回捕率达16.2%,初步了解了标志真鲷在大亚湾的分布移动趋势及生长等情况。  相似文献   

14.
从研究胶州湾沉积物中生源硅入手,利用对比分析对其限制的原因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相对于邻近的黄海和渤海沉积物,胶州湾沉积物中的生源硅含量较高,在湾内外的三个站表层沉积物中生源硅的含量分别为1.58%、1.44%、1.48%,在整个柱状样中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54%、1.48%和1.39%,属于高生源硅含量区.沉积物中BSi∶TN远远大于1,BSi∶TP也远远大于16,与水体中Si∶TN〈1,BSi∶16P〈1相反,同时沉积物中的OC∶BSi值远远小于Redfield比值(106∶16),表明沉积物中有机质的分解速率远大于BSi的分解速率,生源硅分解的较慢.研究还发现,生源硅和有机碳的含量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二者共同作用的结果是造成相当大的一部分BSi被埋藏,不能参与再循环,从而水体中的硅被永久地“清除”,造成水体硅的缺乏,这可能是造成胶州湾浮游植物生长硅限制的根本原因.湾外BSi较湾内低的主要原因是湾外的沉积物因其有机质含量低,且沉积物的颗粒粗而造成BSi的溶解速率比湾内的高.根据沉积物中生源硅的沉积通量和初级生产力的对比可推知,由硅藻形成的生源硅在沉降过程中平均只有15.5%被分解重新进入水体,其余的84.5%可被埋葬而形成沉积物.而胶州湾沉积物中的硅通过沉积物-海水界面返回到水体中的速率也小于生源硅的沉积速率,这进一步证明了海水中的硅不断向沉积物迁移,导致水体中硅含量持续的低水平,进而使Si成为浮游植物生长限制因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辽东湾北部海域沉积物重金属环境质量和污染演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基于取自辽东湾北部海域表层沉积物和岩心样品,利用XRF等方法对沉积物中的重金属含量进行系统的测定,结合137 Cs、210Pb年代测定,分析了研究区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分布特征、环境质量状态以及重金属污染历史。结果表明:辽东湾表层沉积物重金属As、Cd、Cr、Cu、Pb、Zn、Hg含量高值区主要分布在葫芦岛附近海域,并且呈现由近岸向远岸递减的趋势;辽东湾海域部分站位表层沉积物已经受到重金属污染,轻度和重度污染率为34.5%,清洁率为65.5%,重度污染站位集中在葫芦岛附近海域;辽东湾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大致出现在1975年,于1997年达到最大,随后,重金属污染开始明显减少。辽东湾沉积物中重金属分布及演化特征与沿海社会经济发展和国家环境保护政策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6.
根据1999年10月至2000年9月对广东柘林湾每月一次的监测结果,分析了柘林湾海域氮磷的分布特征和来源,并用营养状态质量指数(NQI)法评价了增养殖区的营养水平。结果表明:柘林湾海域氮磷的分布特征表现为西、北部海区大于东、南部海区,近岸高于离岸的基本格局,其主要来源为陆源排污和海水养殖自身污染。目前,柘林湾整个海区处于严重富营养化水平。  相似文献   

17.
Bated on the paleogcomagnetum ot the sediments derived from drilling cores in the Jiao-zhou Bay and the 14C-dating, combined with the analyses of the paleomicrobiology, spore-pollen, grain size and ainino acid, the following results are obtained: (i) Structural fractures formed the framework for the Jiaozhou Bay. (ii) jiaozhou Bay was a continental basin during the low tea level of the glacial period in 20000-11000 yr BP. (iii) Sea level rose again, thus forming the initial Jiaozhou Bay during the poit-glacial period since 11000 yr BP. (iv} Distribution of the sub-marinf relief of the Jiaozhou Bay was finally formed due to the reconstruction of As tidal current and the fluvial hydrodynamical actions, (v) It can be estimated that the Holocene of the jiaozhou Bay began at 11000 yr BP on the basis of the comparison between the sedirnent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Jiaozhou Bay and that of the Huaoghai Sea.  相似文献   

18.
大连湾海水交换及自净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俊  王振基 《海洋科学》1983,7(6):32-35
控制污染物入海,是当前国内外防治海域污染的重要途径。但如何把污染物的入海量控制的最经济、最合理,即如何以最小的经济代价,去换取最大的环境效益,就必须知道海域的环境容量,而环境容量的核心问题又是环境的自净能力问题。所以研究环境容量,必须首  相似文献   

19.
渤海湾海陆交互相沉积的磁性地层学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渤海湾的海陆交互相沉积对研究海陆环境变化、新构造活动及华北平原的演化历史等均有重要意义,而建立可靠的年代地层框架是上述研究的前提。对取自渤海湾西岸天津市深度为203.57 m的BZ2钻孔进行了详细的磁性地层学研究,结果表明,钻孔岩心包含4个正极性段,分别可与标准极性柱中布容(Brunhes)、贾拉米洛(Jaramillo)、奥尔都维(Olduvai)和高斯(Gauss)正极性世对比;获得的3个负极性段则与松山(Matuyama)和凯纳(Kaena)事件对应,从而获得钻孔岩心底部年龄约为3.18 MaBP。磁性界限之间平均沉积速率的相对一致性,指示了渤海湾在晚上新世以来总体稳定的下沉趋势。  相似文献   

20.
采用金属潜在生态危害系数和危害指数的评估方法,评价了大亚湾海域重金属对海洋生态系统的潜在危害。结果表明,大亚湾海域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轻微,而养殖海区和近岸海区的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则相对较重,大亚湾海域重金属的潜在生态危害较珠江口外浅海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