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吉林太古宙花岗岩类构造─岩浆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较为详细地研究了吉林太古宙花岗质岩石的地质,地球化学及构造特征,将花岗质岩石划分为三个岩浆演化系列,它们分别与不同的构造变形阶段相对应,即变形前-同变形壳源岩浆分异系列、晚变形深熔岩浆分凝系列和变形后壳源岩浆分异系列。通过上壳岩、花岗岩的变质作用、变形作用、岩浆活动的综合研究,讨论了麻粒岩变质作用与TTG岩浆形成于岛孤或活动大陆边缘的大地构造环境,剪切变形对深熔作用的影响,提出辉石花岗岩类的形成与造山带的伸展拆离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2.
本文较为详细地研究了吉林太古宙花岗质岩石的地质,地球化学及构造特征,将花岗质岩石划分为三个岩浆演化系列,它们分别与不同的构造变形阶段相对应,即变形前-同变形壳源岩浆分异系列、晚变形深熔岩浆分凝系列和变形后壳源岩浆分异系列。通过上壳岩、花岗岩的变质作用、变形作用、岩浆活动的综合研究,讨论了麻粒岩变质作用与TTG岩浆形成于岛孤或活动大陆边缘的大地构造环境,剪切变形对深熔作用的影响,提出辉石花岗岩类的形成与造山带的伸展拆离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3.
江西地处我国东南部,横跨两个一级构造单元,即北部属扬子准地台区和中、南部位于华南褶皱系,大致以萍乡—广丰深断裂为界。具有构造活动强烈、岩浆活动频繁、沉积作用多样、成矿条件优越等特色。地壳成长经历了多旋回、多阶段的构造发展演化,明显的大的地壳运动有:晋宁运动、加里东运动、华力西—印支运动和燕山运动,伴随每次构造运动有不同程度的变质作用产生,并形成了不同类型的变质岩石。区域变质岩石是省内  相似文献   

4.
1:25万呼中镇幅区域地质构造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区经历了中元古代结晶基底形成阶段、早加里东古亚洲洋陆绝增生阶段、中华力西期陆壳过渡演化及滨太平洋大陆边缘活动带诸多旋回复杂的构造岩浆活动,其形成发展与构造岩浆演化在本区形成五个不同地质构造单元。本文对各构造单元及主要断裂的构造岩浆活动,变质变形,岩浆侵入与喷发及构造演化史进行了概略简述。  相似文献   

5.
华北北部结晶基底中的大型韧性剪切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早前寒武纪结晶基底中韧性剪切带的变质与变形、岩石类型、显微构造特点作了系统描述;并认为大型韧性剪切带是岩石—构造单元的转换边界,是结晶基底的主要构造形式;它控制着区域构造的格局、上古生代活动带的展布、盖层断裂的继承性、各种构造岩及动力变质带的形成;最后对区内北东向和东西二组大型剪切带的区域分布、活动性质、控制作用及其演化历史等,作了详细剖析。  相似文献   

6.
交代结构构造在花岗岩的结构构造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们的出现与花岗岩形成过程的挥发组分有关。本文详述了花岗质岩石中主要造岩矿物的各种交代结构构造的特点及其在不同阶段结构变化系列。花岗岩的交代结构可分为二种成因类型。混合交代和岩浆交代类型,二者在交代结构的表现上有所不同,并可形成一系列交代结构演化系列,它们大致与变质作用经混合岩化作用发展成为岩浆结晶作用的阶段相符合,可分为下列几种主要交代结构类型:由变质作用的镶嵌结构变为混合岩化作用的交代镶嵌和镶嵌交代结构并通过片麻交代结构发展成为岩浆交代的半自形交代结构,后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辽吉朝古元古代褶皱带的构造演化分析,尤其对褶皱带南带内发育的典型构造组合及相应出现的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和变形作用的系统构造分析,提出岩浆核杂岩是古元古代褶皱带早期演化过程中形成的主要构造型式。岩浆核杂岩主要由3种成分、性质、特点及变质演化不同的构造单元构成,即核部岩浆杂岩、外部的滑覆体壳及其间的幔部顺层韧性剪切带。岩浆核杂岩的构造分析,揭示出它们形成于褶皱带早期阶段演化的伸展作用过程中。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辽吉朝古元古代褶皱带的构造演化分析,尤其对褶皱带南带内发育的典型构造组合及相应出现的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和变形作用的系统构造分析,提出岩浆核杂岩是古元古代褶皱带早期演化过程中形成的主要构造型式.岩浆核杂岩主要由3种成分、性质、特点及变质演化不同的构造单元构成,即核部岩浆杂岩、外部的滑覆体壳及其间的幔部顺层韧性剪切带.岩浆核杂岩的构造分析,揭示出它们形成于褶皱带早期阶段演化的伸展作用过程中.  相似文献   

9.
辽吉朝褶皱带古元古宙岩浆核杂岩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对辽吉朝古元古代褶皱带的构造演化分析,尤其对褶皱带南带内发育的典型构造组合及相应出现的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和为形作用的系统构造分析,提出岩浆核杂岩是古元古代褶皱带早期演化过程中形成的主要构造型式。岩浆核杂岩主要由3种成分、性质、特点及变质演化不同的构造单元构成,即核部岩浆杂岩、外部的滑覆体壳有其间的幔部顺层韧性剪切带。岩浆核杂岩的构造分析,揭示出它们形成于褶皱带早期阶段演化的伸展作用过程中。  相似文献   

10.
在前人研究成果和野外调查基础上,对新资深大断裂变质带特征进行系统总结,从宏观构造、显微构造与组构、岩石矿物学、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等多学科角度综合研究,分析了新资断裂带各类岩石组构成因,并建立了其活动演化期次。新资深大断裂变质带构造岩主要包括定向组构系列岩石和块状系列岩石,主要是由早期的韧性变形变质作用阶段和晚期的脆性破碎作用阶段先后作用形成。越城岭岩体西侧规模巨大的花岗片麻岩带应属新资深大断裂变质带的一部分,属早期活动的产物,其原岩为越城岭岩体,为断裂变质和动力热流变质作用形成。韧性剪切系列岩石按变形变质强度可分为高温高压韧性剪切带和中温高压韧性剪切带,表明韧性剪切作用具有多期性。新资断裂带活动演化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始于加里东期,至喜山期均有活动,现在的新资断裂带是经过多个阶段不同类型变质作用由东向西不断迁移和相互叠加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变质岩层构造的形变相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按照马杏垣教授的意见,对变质岩区地质构造解析的基础工作应该是:结合地质填图进行详细的构造观察和构造制图,对各种构造要素的几何特征、力学性质及其相互关系进行全面的分析,从构造形变的发生、发展、复合、转化等继续不断的变化过程中去建立构造事件发展的序列和相应的古构造型式,以及构造形变与变质作用,岩浆活动和成矿过程的关系。对于这项工作,变形岩石的几何分析及其运动学解释无疑是根本性的。但是,作为特定热环境产物的变质岩层构造,其形成和演化总是紧密地同变质作用相联系。因之,在探讨岩层受力变形的同时,不能不考虑热力学条件对岩石变形习性的重大影响,以及随之而产生的岩石变质重建问题。我们这里讨论的形变相(Deformation facies)分析,正是把岩石变形环境产生的效应放到一个相当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讨论穹窿-火山型攀西裂谷的成因,岩浆深成作用与火山作用过程;穹窿构造的发生、发展的演化历史;岩浆分异趋势及双峰式岩浆演化系列及其成因。 攀西裂谷曾经历了岩石圈穹窿—陆壳穹窿一次火山穹窿三个发展演化阶段。碱性岩浆作用与地壳隆升、地幔去气、热流汇聚作用有着密切的成因联系,成穹作用最盛,岩浆碱度最高。随着陆壳破裂、开放、挥发分散逸,岩浆性质从强碱质—弱碱质—碱酸性转化。 穹窿构造的发展演化阶段有机地控制了岩浆源和二次岩浆房的深度和岩浆演化特点,随着穹窿构造的发展演化,岩浆活动由深成幔源→中浅成幔源加陆壳轻微混染→超浅成壳幔混合源逐渐演化,因而可以认为:穹窿-火山型裂谷发育的各个阶段,存在有低位→中位→高位的二次岩浆房。 攀西裂谷属不发育的夭折裂谷,以演化时间长为特点,有利于岩浆深源(二次岩浆房内)结晶分异、液体不混容性分离作用和陆壳的同化混染作用等得以彻底进行,最终形成“双峰式”岩浆组合。  相似文献   

13.
邵军  李兰英 《地质与资源》2002,11(3):147-151
元古宇辽河群盖县组是一套黏土、半黏土质陆源碎屑沉积夹中-酸性火山岩或火山碎屑岩沉积建造,在地质历史发展过程中发生了变形变质作用,导致岩石中的硅质成分分异而形成硅化石英脉,同时,岩石中的成矿物质也发生了初步的迁移和富集.燕山期的花岗岩浆活动交代重熔了变质岩系,变质岩系中大量的成矿物质被活化、迁移至岩浆期后热液中,在成矿热液演化为偏酸性-还原性条件下,金等成矿元素发生了沉淀作用.稳定同位素、稀土元素特征表明金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于盖县组变质岩系,成矿热液为岩浆期后热液.伴随岩浆活动产生的一系列剪切构造既为成矿热液运移提供了通道,也为矿质沉淀提供了有利空间.新甸金矿床属于岩浆期后热液型矿床.  相似文献   

14.
原秦岭岩群和丹凤岩群西段并非由变质地层组成,而是由各种变形的侵入岩组成,呈一条连续长达260km的侵入岩带。岩石类型有辉长岩、闪长岩、石英二长岩、花岗闪长岩和各种花岗岩,共同构成了完整的岩浆演化系列,具活动陆缘型岩石组合。构造演化序列包括:韧性变形阶段、静态重结晶阶段和带状褶劈理阶段  相似文献   

15.
区域岩浆热变质作用及其对我国煤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根据中国煤变质的特点分析了促使煤变质演化的地质条件,阐述了接触变质作用和动力变质作用的局限性,主要是深成变质作用使中国煤演化到低变质阶段,燕山期岩浆活动导致的区域岩浆热变质作用弥补了这一缺点,使很大一部分中国煤增高了煤级,形成了储量丰富,多用途的中、高变质煤。并根据岩浆性质、侵入规模、侵入层位和深度以及沉积盖层的封闭程度对区域岩浆热变质作用进行分类,划分出三个亚型:深成岩浆热变质作用、中深成岩浆热变质作用和浅成岩浆热变质作用,总结了区域岩浆热变质作用的鉴定特征及其对中国煤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湖南中生代岩浆活动与晚二叠世煤变质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春光  龚玉红 《现代地质》1996,10(4):470-477
岩体同位素年龄和空间展布分析表明,中生代岩浆活动受多期活动的深大断裂控制且具有多阶段和多期次演化特征。根据X 射线衍射分析、包体测温、热液矿点的分布以及煤质参数等特征可以证明,除了深成变质作用外,岩浆热变质作用是该区主要的煤变质作用类型。岩浆热变质作用可进一步划分为区域岩浆热变质作用和接触变质作用。通过对湖南的煤类、岩浆活动、构造特征及地球物理特征的比较,可划分出4个煤变质区,其变质程度自北西向南东逐渐增高,这是中、新生代太平洋板块与欧亚板块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张宣高变质花岗岩-绿岩带内早期花岗质侵入体是以英云间长岩和花岗间长岩为主体的TTG岩系,经历了麻粒岩相高级变质作用的改造,已变质成以含紫苏辉石为特征的片麻岩类岩石。麻粒岩相峰期变质作用的时代为2390±19Ma。紫苏花岗岩属典型岩浆成因侵入岩,其侵位成岩时代为2390±24Ma,是区域麻粒岩相峰期变质作用期间长英质熔浆直接结晶的产物。钾质花岗岩类具多种不同的岩石类型,为一系列小规模的富钾质花岗岩侵入体,是与紫苏花岗岩同一构造岩浆活动事件的产物。麻粒岩相峰期变质作用、岩浆活动时代的一致性,表明了本区太古宙末-古元古代早期,由于大规模构造运动,麻粒岩相变质作用由峰期变质条件向相对低温低压条件演化、花岗岩-绿岩带基底岩石由地壳深部向地壳浅部抬升、并同时伴随紫苏花岗岩及钾质花岗岩等大规模岩浆侵入活动的区域地壳演化规律。  相似文献   

18.
陈龙耀  刘志慧  刘晓春  刘树文 《地球科学》2019,44(12):4178-4185
南秦岭佛坪片麻岩穹隆是国内片麻岩穹隆的典型代表之一,记录了碰撞造山到后造山伸展等多阶段构造演化信息,对揭示秦岭造山带早中生代构造演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岩石组合、岩相学、矿物化学和传统温压计研究表明,佛坪片麻岩穹隆具有明显的变质分带特征,以穹隆核部为中心,向南北两侧的盖层变质温度逐渐降低,压力并没有出现随地温梯度的相应变化.不同类型岩石的锆石LA-ICP-MS U-Pb定年和变泥质岩的独居石SHRIMP U-Pb定年给出了一致的变质时代,为206~196 Ma.结合南秦岭早中生代岩浆作用研究,认为佛坪片麻岩穹隆递增变质作用与三叠纪末期的岩浆底辟有关,片麻岩穹隆形成于后碰撞伸展环境.   相似文献   

19.
造山带火山岩研究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7  
造山带火山岩石学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重溯造山带的构造-岩浆演化历史。纵观我国以至全球的大陆造山带形成、演化历史,一个造山带往往经历了古大陆裂解、洋陆转换、陆块拼合-碰撞、陆内伸展-盆山耦合和新构造隆升(陆内造山)等众多不同的构造演化阶段,这些不同的构造演化阶段和不同的构造环境均有特定火山岩浆作用与这相伴。因此,可以根据造山带形成、演化不同阶段火山岩浆作用的特点来重溯造山带的构造-岩浆演化历史,进而从更大尺度上加以对比,探索全球动力学乃至比较行星动力学等重大科学问题。本文对造山带火山岩石学研究中的一些重要问题进行了讨论和评述,这些问题包括:板块内部火山岩浆活动、离散板块边界上的火山岩浆活动、会聚板块边缘的火山岩浆活动。  相似文献   

20.
姜常义  苏生瑞 《中国区域地质》1996,(4):361-365,360,T001
原秦岭岩群和丹凤岩群西段并非由变质地层组成,而是由各种变形的侵入岩组成,呈一条连续长达260km的侵入岩带。岩石类型有辉长岩、闪长岩、石英二长岩、花岗闪长岩和各种花岗岩,共同构成了完整的岩浆演化系列,具活动陆缘型岩石组成。构造演化序列包括:韧性变形阶段、静态重结晶阶段和带状褶劈理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