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构造动力变质作用初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提出了构造动力变质作用的基本概念。即在构造动力及其引发的动力热流共同作用下,岩石、矿物在构造运动中发生的形变、相变而呈现的变质作用。按构造动力变质作用的物理化学条件,动力变质岩的结构构造、动态重结晶和混合岩化作用、应力矿物共生组合关系及其空间分布等特征,将构造动力变质作用由弱到强划分为4个发展阶段和相应的4种基本变质类型——脆性、脆-塑性、塑性和动力热流变形变质,并论述了它们各自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2.
《地学前缘》2017,(2):40-53
研究发现,高压-超高压变质岩基本都发育于全球或区域规模的大型构造带,产于强烈构造变形带中相对较弱应变的部位。苏鲁—大别超高压变质岩具有明显的构造变形,这成为追索构造应力-应变作用和探讨形成构造环境与演化过程的重要线索。本研究用成岩成矿深度的"构造校正测算方法",进行野外观察、岩石变形-应力测算及构造校正测算。其结果显示,超高压变质岩形成深度在23~55km之间。大别—苏鲁超高压变质岩的锆石SHRIMP年龄显示,具有环带的内核高压矿物年龄大于680 Ma,而其含柯石英幔圈里超高压变质矿物在(231±4)Ma形成,角闪岩相等退变质矿物形成在(211±4)Ma,可见超高压变质发生在陆缘和陆内的地质环境。综合研究其岩石矿物的Sr-Nd、O和He同位素含量,有力证明了岩石的壳内成因特征。深钻孔岩心的岩石矿物学系统显示,超高压变质岩及其几公里宽范围里的各类围岩普遍含有柯石英等高压-超高压矿物包体。上述实际资料,用超高压变质的"深俯冲-折返"模式已经不能得到科学的解释。本文提出大别—苏鲁超高压变质岩"构造增压壳内成因模式",认为这些超高压变质作用可能发育在陆内地块之间的强烈构造挤压环境。在230Ma左右,由于构造压力与重力压力叠加致使局部达到超高压及相应温度等条件,特别是当p≥2.8GPa时,变质的物理化学条件得到满足,可以在23~55km深处发生超高压变质作用,之后经应力松弛和拆离构造,岩石又逐步抬升并发生退变质作用。也可以说,该超高压变质岩具有构造物理化学成因。  相似文献   

3.
尹光候 《云南地质》1996,15(2):124-137
本文从区调资料的分析和总结入手,较详细的论述了该变质带的主要变质期形成的主要岩石类型、岩石化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原岩恢复;由特征变质矿物和单矿物分析及其共生组合的研究,对变质带进行了相带、相系的划分;对叠加糜棱岩比及其退变质岩石(带)特征进行了讨论;由同位素年龄测定资料,结合地质特征探讨了变质带原岩及主变质期时代;最后运用构造解析方法,对变质岩变形进行了期次划分,阐述了各期次变形特点及相互关系,并与变质作用作了配套讨论,结合地质特征探讨了各变形期次的时代和变形机制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岩石变形中的压溶作用及相伴的构造分异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压溶作用是低级变质环境中最常见的一种岩石变形作用机制。本文讨论了这种构造化学作用的渲化发展以及相伴的构造分异作用。探讨了诸如岩石的初始各向异性、应力状态、矿物的溶解度、流体的性质,以及物质扩散迁移的迁移系数、迁移通道等因素,对溶解作用带和沉淀作用带的生成与发展的影响,以及它们对在递进变形过程中由于分异作用形成的构造分异层的发展和几何特征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田忠华  刘福来  许王  冀磊  刘利双  董永胜 《地质通报》2017,36(11):1942-1952
论述了构造解析在变质岩专题填图过程中的作用及其意义。主要围绕以下5个方面:(1)构造解析在高级变质岩区地质调查中对重大地质边界的识别作用;(2)通过构造解析区别变质岩区不同岩石和/或构造单元因构造发生的堆叠作用;(3)通过构造解析识别并区分不同岩石单元的构造类型、期次和组合样式;(4)变质岩填图区剖面测制及地层原始厚度恢复需要在构造解析工作基础上进行;(5)变质岩区地质填图工作实际上是构造解析和变质岩石学的有机结合过程。总之,构造解析对变质岩填图区内地质情况的客观表述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变质作用是一种重要的地质作用。它所形成的变质岩在地壳上分布很广,组成了各种类型的变质区,包括大陆的结晶基底,各个时期的变质活动带和一部分大洋地壳,甚至还包括了部分上地幔岩石。这些变质区往往由结晶片岩所组成,它们是由原有的地壳岩石经过温度的升高或压力的加大,或二者联合所产生的变化而形成的。通过分析和归纳不同变质区的特征,诸如结晶片岩的岩石组合、构造变形、区域分布、原岩建造及其所处的大地构造环境等方面的研究,变质作用可定义如下:  相似文献   

7.
部分熔融作用与高级变质岩变形作用是相互制约,变形作用能够提高岩石部分熔融程度,降低熔融温度。熔体存在影响和制约岩石强度和变形机制。大青山高级岩经历了下部地壳构造层次变质变形和深熔作用改造,形成了复杂构造要素组合。宏观与微观构造特点表明:高级变质岩变形机制主要为熔体增强颗粒边界扩散和颗粒流动,使岩石发生大规模的塑性流动。在宏观上形成了不对称流动组构、熔融线理、岩石和矿物条带、层内底辟褶皱和大型穹窿构造。但是,在微观上矿物颗粒变形不明显,晶内变形组构不发育,表现为三边平衡结构,与静态结晶变质岩结构相似,形成了地壳深部构造层次上变质构造岩-构造片麻岩。  相似文献   

8.
前人研究表明石墨化作用与变质温度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同时室内摩擦实验研究认为少量石墨就能够有效地降低断层摩擦阻力,进而被认为对断层弱化起着重要的固体润滑作用而开始受到大家的关注。但是由于技术手段的限制,我们对天然断裂带中含石墨岩石的宏观-微观构造、变形机制、变形-变质环境以及对岩石流变行为的贡献仍然还不是很清楚。本文在详细的野外地质观测的基础上结合室内实验分析,对新生代红河-哀牢山走滑断裂带内哀牢山深变质杂岩东南侧边界发育的含石墨岩石开展了深入的研究。其中主要侧重利用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以及拉曼光谱(Raman Spectra)技术方法和手段,对宏观及显微构造变形行为、石墨拉曼温度、矿物晶格优选定向(LPO)以及其变形-变质环境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含石墨岩石显微构造特征表现为典型的塑性到超塑性流动构造特征,通过石墨拉曼光谱地质温度计,获得了哀牢山杂岩东部边界与上盘未变质岩石接触的含石墨岩石变形-变质的石墨拉曼温度为462~505℃;而靠近深变质岩含石墨岩石的石墨拉曼温度在511~529℃。基质中强烈细粒化的石墨、石英及长石具有明显的晶格优选定向,其中石墨和石英均表现出强烈的(0001)a方向上的滑移系。细粒化的石墨滑移系的发育与长石、石英共同对岩石整体的晶质塑性变形起着重要的流变弱化作用。  相似文献   

9.
福建省中级变质岩岩石(构造)地层单位新划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傅树超  马金清  林亨财 《地质通报》2010,29(8):1152-1159
在新近完成的全省1:25万和部分1:5万区域地质调查、院校专题研究及其陆续获得的高精度测年成果的基础上,依据变质岩石的组合类型、变质变形特征、空间分布规律、接触关系和同位素测年资料,对福建省中级变质岩岩石(构造)地层单位进行划分和对比,重新建立了福建省中级变质岩岩石(构造)地层单位系统。  相似文献   

10.
山东省第二轮区域地质调查主要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山东省第二轮区调工作始于70年代末,完成了1:20万填图面积112326km^2和1:5万填图面积63137km^2,基础地质研究取得巨大进展:地层方面,建立了一些新的岩石地层单位,重新厚定了地层层序,进行了以岩石地层为主的地层多重划分对比,对各时代地层的沉积作用进行了探讨;侵入岩方面,初步完成了我省侵入岩岩石谱系单位的统一划分工作,研究了侵入岩的演化,成因、侵位机制和形成时代,尤其是从前寒武纪基底中识别出大量变形变质或未变形变质侵入岩,并对其进行了岩石谱系单位划分;变质岩方面,分析了原岩建造及形成环境,划分了变质岩系的变质相,变质相系和叠加变质作用,测定了大量pT数据,确定了一些变质岩的PTt轨迹,对变质作用类型进行了研究,发现了高压,超高压变质带并对其进行了探讨;构造方面,发现了研究了大量韧性变形带,对胶南-威海造山带7和郯庐断裂带进行了深入研究,矿产方面,主要是对各种矿产的成因和形成规律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赵志忠  曾乔  李志 《地质科学》2002,37(4):473-482
阿尔泰山南缘地区东部与西部地壳岩石构造变形特征与变质岩岩石组合显示该区地壳岩石变形可划分出两个不同的构造变形域,不同构造变形域内的构造形迹、构造样式、变质岩组成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整个南缘地区的岩石变形变质呈现出东西分区、南北分带的总体格架,而形成这-构造格架的原因是两个不同构造变形域具有不同的变质基底及不同的岩石变形方式与变形机制.  相似文献   

12.
一个变质岩地区的研究离不开对该地区岩石的变质和变形的研究。迄今为止世界上的地质温度计都只能用来研究变质作用的温度,而不能研究变形作用的温度。我们发现斜长石菱切面角温度计是一个形变温度计,它可以用来研究变形作用的温度。这是世界上第一个变形  相似文献   

13.
政和地区变质岩形成于晋宁期,遭受了四期复杂的构造变形作用。其中,D1、D2和D3发生于晋宁期。D2期形变造就了区域性宏观面理构造和松源复背斜,岩石面理产状不代表原始沉积层理,屈轴面叶理。D4期变形为后期加里东运动的产物。变质岩石由绿泥石-黑云母带、石榴石带、十字石带和矽线石带组成一个热背斜式递增变质带,热背斜形态接近于松源复背斜。本区晋宁期变质作用可分为早期、主期和晚期三个变质阶段,各变质带的PT  相似文献   

14.
变质流体地球化学:从静态定性“流”向动态定量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郑永飞  傅斌 《岩石学报》1999,15(4):564-575
对变质岩的矿物学演化研究使岩石学家和地球化学家认识到,流体流动在变质作用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根据变质矿物共生组合、化学和同位素数据能够鉴别流体在变质体中所流经的区域,确定流体的数量、相对于温度和压力梯度以及岩石接触带的流体流动方向,并确定流体活动的时代。仅在特殊的矿物组合、流体成分、温度和压力条件下,流体可能沿矿物颗粒缝隙的网状交叉的显微通道流动。变质流体流动对于研究地壳的热和质量传输及变形机制和速率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各种地壳环境中都存在大量的含水流体,区域和接触变质岩石具有的时间积分流量远远大于紧邻岩石脱水所提供的数量。支持高水流量的证据包括不同学科种类,例如岩石学、矿物学、结构和显微构造以及稳定同位素。渗透率增大可能是促使流体流量变大的主要机制。通过同位素地球化学家与构造地质学家和岩石学家们之间的密切合作,直接对变质岩渗透率增大机制进行实验测定和理论模拟,并在野外检验渗透率增大模型,将有助于理解变质作用的热和流体循环与变形作用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大别—苏鲁区UHP变质岩构造学及流变学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大别—苏鲁区的30个关键位置,对UHP/HP变质岩进行详细构造解析、大比例尺(1∶10000)制图并在区域尺度上进行观察和对比,以便揭示它们的构造几何学、变形条件和流变学演化。初步的研究结果指出,广泛出露的UHP/HP榴辉岩相岩石形成一个巨大的UHP/HP变质带,提供了一个观察中朝与扬子克拉通之间三叠纪大陆深俯冲-碰撞带过程的窗口。观察的显微构造及组构指出,UHP/HP变质带内岩石变形机制,无论是在榴辉岩相阶段还是在榴辉岩相后阶段,都是以塑性流变为主,其力学行为和组构特征都受组成矿物的强度、强度差等流变学特征,以及变形物理环境如压力、温度、应变速率、差异应力和流体含量等的制约。在俯冲/碰撞带内的变形分解作用于岩石圈不同层次及不同的构造阶段都曾发生,而且,在不同尺度上,应变局部化形成具高应变的剪切带网络,且一般显示典型的布丁-基质或碎斑-基质构造及流变学型式。根据构造、岩石、变质作用及地质年代学资料,借助于岩石圈流变学基本原理,提出一个大别—苏鲁区UHP/HP变质岩石流变学演化的工作模式,它涉及早期扬子与中朝克拉通间三叠纪(~250~230Ma)大陆深俯冲/碰撞、UHP/HP变质岩形成,相继深埋岩石的多期折返。特别强调UHP/HP岩石向地壳表层的折返,主要是构造过程,地面侵蚀作用是次要的。  相似文献   

16.
哀牢山构造带是青藏高原东南缘重要的边界构造带,其内出露的深变质岩系一直被认为是古老的变质基底岩石。利用LA-ICP-MS原位微区分析技术对哀牢山深变质岩系锆石进行U-Pb年龄、微量元素分析。结果表明深变质岩系的原岩有728±8Ma、727±3Ma、231±4Ma的花岗质岩石和其它年龄的碎屑岩,变质时代为27.8~23.7Ma。综合野外地质特征和分析结果,我们认为哀牢山深构造带在晚渐新世27.8~23.7Ma发生了大规模的地壳深熔作用,现今所见深变质岩系是由不同时代、不同岩性的原岩在晚渐新世(27.8~23.7Ma)变质形成,不全是古老的变质基底岩石。深熔过程中熔/流体发生了明显的迁移。哀牢山变质带具有混合岩化特征的岩石很可能是峰期变质作用后减压熔融的产物。晚渐新世地壳深熔作用与左行走滑剪切是哀牢山深变质带折返过程中近似同时发生的两种不同变质表现形式,两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相似文献   

17.
李旭平  王晗  孔凡梅 《岩石学报》2019,35(2):295-311
超高温变质作用是在变质地质学领域,继超高压变质作用研究高峰之后的又一重要前缘课题,对于认识地壳构造-热演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总结了华北克拉通西部孔兹岩带和南非Kaapvaal克拉通西南部Namaqua活动带与Bushveld变质杂岩体的高温-超高温麻粒岩的化学成分、矿物组合、变质演化特征,及其相应的变质事件与构造属性。我国的超高温变质作用带,包括华北克拉通西部的孔兹岩带——从内蒙西段的大青山到东段的集宁-凉城地区的超高温变质岩,皆为Al-Mg质和Al饱和体系的超高温变质岩石,常见假蓝宝石+石英、尖晶石+石英的典型超高温变质组合,以及含假蓝宝石±尖晶石、但缺少石英的非典型超高温变质组合。南非Namaqua活动带与Bushveld变质杂岩体分别发现有独特的Fe-Al饱和的铁尖晶石+石英+大隅石、刚玉+高温石英等超高温矿物组合,罕见的高温硼硅酸盐和硅硼铝镁石等超高温矿物组合;以及Ca-Mg质饱和的钙镁橄榄石+镁硅钙石镁黄长石+镁橄榄石等超高温矿物组合的麻粒岩。研究的核心问题是矿物和岩石在高温-超高温条件下的特殊行为方式,不同构造环境和岩石化学成分下的变质反应及其热动力学过程。由此提出超高温变质作用成因研究中的科学问题:包括不同类型和地质属性的高温-超高温麻粒岩的成因特征;麻粒岩的形成条件演化过程和构造背景;高温-超高温变质过程中部分熔融和重新水化过程中流体的作用以及岩体形变过程中的部分熔融;变质反应以及变质作用P-T-t轨迹、元素地球化学和熔体作用行为;岩石保留的可能的变质事件和年代学记录,定量评价高温-超高温过程中变质演化的时间跨度和演化速率。  相似文献   

18.
方爱民  赵中岩 《岩石学报》2004,20(5):1087-1096
从构造岩石角度将山东青岛仰口地区发育的超高压变质岩混杂带划分为构造整合单元和构造混杂单元两个组成部分,对不同单元的岩性组成及其超高压变质特征进行了描述。着重对不同构造单元中的构造变形期次进行了划分。总结了不同期次构造变形的宏观及微观特征。结合苏鲁超高压变质带在区域上构造变形期次的研究情况,初步提出形成仰口地区超高压变质岩中各种构造形迹的构造模式,并对它们所反映的仰口超高压带形成和折返的构造意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黄志辉  刘丹  牛亚斐 《江苏地质》2018,42(2):277-282
按板块构造划分,嫩江地区位于兴蒙造山带东段兴安地块与松嫩地块交会部位,区内多期次的构造叠加作用强烈,是研究兴蒙造山带构造演化的关键地区之一。从研究区中晚加里东期区域变质岩系的区域地质背景着手,结合现有的区域地层和构造资料,对区内中晚加里东期区域变质岩系岩石学及地球化学特征、变质变形特征进行分析,通过野外地质产状和岩石共生组合的分析、变质作用及变质相的划分、构造环境判别等方法对区内中晚加里东期所经历的构造背景问题进行研究,认为研究区经历了弧后拉张→岛弧火山喷发沉积→弧后边缘海盆地伸展→弧后边缘盆地沉积的大地构造背景。区内中晚加里东期区域变质岩系的研究,对于重建嫩江地区加里东期构造背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文中系统阐述了江西省各时代地层的地理分布、岩石组合、古生物和沉积相特征;重点介绍了全省侵入岩、火山岩的岩石类型和自中元古代以来的各个地质历史发展阶段中岩浆活动及其时空演化规律;简要说明了全省变质岩及变质作用的基本特征;还对全省区域构造及其演化历史进行了系统论述并对不同构造发展阶段的沉积一变质作用、岩浆活动和构造演化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