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神舟”五号飞行第一圈,大约在9点半左右,地面接到杨利伟的报告:“感觉良好”;17时26分,杨利伟又与军委副主席曹刚川同志通了话;约20时,杨利伟与妻子和独生子通话,他对儿子说:“我看到咱们美丽的家了”。  相似文献   

2.
今天早晨5时30分,我与杨利伟的距离是那样近——只有不到1米,我用摄像机记录了他从容的微笑。  相似文献   

3.
11时08分,杨利伟开始吃他的第一顿太空餐,而且自称食欲不错,航天食品的味道也很好。“飞船入轨后大约1小时37分,我吃了在太空中的第一餐。此后间隔七八小时,我又吃了两餐,主要是小月饼,鱼肉丸子等,品种很多。”  相似文献   

4.
北京时间2003年10月15日上午9时整,中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在东风航天城发射场成功发射升空,中国人终于第一次独立自主地将中国的航天员送入太空。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由此踏上中国人期待了千年之久的太空之旅。 至此,浩瀚太空口已经接待了5位华裔宇航员:王赣骏、张福林、焦立中、卢杰、杨利伟。他们以出色的表现,让自己的名字永远镌刻在了人类宇航史册中。  相似文献   

5.
“欢迎到太空来!”“一路平安,愿你成功!”2003年10月15日,当中国第一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在太空遨游时,同在太空的另外两名宇航员从国际空间站向他发出问候与祝福。  相似文献   

6.
因为2003年火星和地球最近距离“亲密接触”,欧洲的“猎兔一号”,美国的“勇气号”和“机遇号”等火星探测器都抓紧契机相继升空,日本也在加紧研制“希望号”,估计2003年12月至2004年1月期间,火星周围将出现“太空堵塞”。到时人们对火星的观测知识必将进一步提高。而中国目前虽然还没有向火星发射探测器,但据齐锐等天学专家说,按科研实力来讲等时机成熟(忙完“登月”),中国必将是下一个“探测火星大国”!  相似文献   

7.
推导了基于相对论时空理论的"嫦娥一号"地月转移轨道段差分VLBI(ΔVLBI)的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利用"嫦娥一号"实测的VLBI时延观测量和模拟的河外射电源时延观测量组成了ΔVLBI时延观测量,在参数最优先验精度下解算了不同弧段长度的"嫦娥一号"轨道及地球定向参数(EOP)等未知参数,并根据各参数的解算精度及外符合程度确定了最优观测弧段长度,并分析了该条件下的参数解算精度。  相似文献   

8.
见过瑰丽奇景,我觉得世界上的事情,都微不足道。返回地球之后,我的确比过去更能心平气和地看事情,不会像过去一般和别人争。真是一次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9.
逸风  付镇 《地图》2007,(5):16-27
当飞机的舷窗外出现了熟悉的城市景象时,我终于真切地知道埃及之行结束了。在过去的十四天里.我们十二位“驴友”一路风尘,共同见证了古国曾经的辉煌,一起经历了旅途的精彩,分享了彼此同样的感动。  相似文献   

10.
《地图》2007,(3):8-8
为了让人们更加重视全球变暖的问题,“世界自然保护基金”和澳大利亚最大的报纸之一《悉尼先驱晨报》联合发起了一项名为“地球时间”的活动,号召企业、政府部门和个人在3月31日晚7时30分到8时30分停止使用电器1小时,用行动响应节约能源、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相似文献   

11.
杨利伟竟然能在第一次太空飞行中高枕无忧,这一点令许多人佩服。杨利伟的太空睡眠进行了两次,约3个小时,其中半小时进入了熟睡状态。  相似文献   

12.
“神舟”号航天员可以每天更换内衣,所有内衣都是用一次性材料制成的,航天员的外套——航天服每套重约10公斤,造价高昂。除了头盔和手套外,用一种特殊的高强度涤纶做成。航天服的作用重大,可以说与航天员的生命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3.
6500万年以前,一颗直经达6英里的小行星在今天的加勒比海地区击中地球。由此引发可怕的“星击海啸”和“星击之冬”,海水淹没陆地,空中爆炸尘埃长久遮住太阳,生活在白垩纪与第三纪之间的恐龙灭绝。6500万年以后的今天,地球上的科学家相信他们已经绘制出所有进入地球运行轨道、直径大于6英里的天体,目前他们正抓紧搜寻可能击中地球、直在半英里左右的小行星和慧星。2001年,就在俄国科学家宣布将有58颗小行星向地球方向飞来时,美国科学家操纵一架小探测器,成功登上一颗距我们几亿公里的小行星,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登陆小行星。在它们接近我们之前,我们先接近了它们。  相似文献   

14.
欧洲“伽利略”卫星导航计划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1999年1月10日欧盟的执行机构欧洲委员会(EC)发布一则通讯,题为“欧洲卷入新一 代卫星导航服务”。2月10日公布了关于欧洲导航卫星计划的报告,欧洲委员会在这份长达2 9页的报告中建议欧盟尽早研制和部署欧洲下一代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2),该系统又 称为“伽利略”(Galileo)卫星导航计划。它将与美国全球定位系统(GPS)兼容,在战略 上同为商业竞争者。伽利略计划将由欧盟15个国家、欧洲工业界和其他国家(如日本等)联 合投资组建。   6月欧盟部长会议批准了伽利略全球导航卫星系统项目。7月19日欧盟委员会决议批准到 2000年底为伽利略的“定义阶段”,任务是提出管理方式、运行管理、系统设计、安全性、 服务费用和效益分析。现在正交错进行着两项定义研究:一是在欧盟资助下研究总系 统、基础设施和伽利略管理;二是欧洲空间局支持的称作Galilesat的更大项目。 欧盟和欧洲空间局将在2000年12月提交研究结果,如果届时欧盟决定继续执行伽利略计划, 那么2003年将发射第一颗伽利略卫星,2008年系统将开始运行,这将比美国完成GPS现代化 的最后期限早几年。   欧洲委员会对未来的伽利略系统的星座集中在两个选择上:① 21颗加3方案。它采用21颗 中地球轨道卫星加3颗地球同步轨道卫星的核心星座,它可与美国GPS和广域增强服务集成, 基本上满足欧洲的需要;② 36颗加9方案。它采用36颗中地球轨道卫星加9颗地球同步轨道 卫星的核心星座或是撤消9颗地球同步卫星,只用36颗中地球轨道卫星,可以充分地和独立 地满足欧洲的需要。这种对地静止和/或倾斜地球同步轨道通信卫星以及一个基于地面控制 和监测网络将使该系统更趋完善。伽利略计划将使用L波段射频信号,在发生冲突和战争期 间,迅速将L1和L2频率的两级服务转为军用业务,而第3级L3频率仍保留给民用用户。  相似文献   

15.
《地图》2007,(5):11-11
当2004年1月,美国宇航局的"勇气"号火星探测器在火星表面成功降落时,全世界都为之雀跃欢呼。因为在人类历史上,我们第一次可以借助机器以自己的视角欣赏到另一颗行星的精致细  相似文献   

16.
“叮铃铃……”,一阵长达25秒的铃声划破了南大西洋的寂静,“返回段工作段测控30分钟准备,全向进入一级测量部署,人员按部署就位”,号令从广播中清晰传来,“远望三号”航天测量船的全体船员立刻忙碌起来,开始进行最后时刻的准备。  相似文献   

17.
重返月球     
《地图》2004,(3):18-23
那是震撼世界的一刻。1969年7月20日到21日夜,美国“阿波罗”号宇航员阿姆斯特朗踏上了月球,将人类第一步深深烙印在了月球上。“阿波罗”和以阿姆斯特朗为首的登月宇航员们,成为那个时代的英雄;月球,成为人类心中不灭的明星。  相似文献   

18.
杨瑾  袁勘省 《测绘科学》2007,32(5):190-192
从现代地球科学与空间信息技术发展对地图学理论、地图信息获取处理、制图技术工艺和地图产品等方面所提出的基本要求分析,文章认为应对传统的地图学教材内容进行彻底改革,才能适应数字环境下地图学科的自身发展以及地球科学与相关学科发展的需要,最后给出了作为有关地球科学类地图学教学内容改革的框架体系和教材的具体内容。  相似文献   

19.
科技部高新司在北京召开了地球观测与导航技术领域战略研讨会。与会的领导和专家认真、客观地分析了本领域发展战略需求和发展态势,在“需求牵引、核心突破、系统发展、军民结合”的原则下,确定了地球观测与导航技术领域“十一五”的战略目标,以加强核心空间技术的自主创新与系统集成和前瞻性技术布局与研究,提高我国空间技术的国际竞争力和我国空间信息自给与产业化能力。  相似文献   

20.
《今日国土》2008,(7):32-32
杨利伟,绥中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大队航天员、我国首位实现载人航天飞行航天员、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副主任、飞行天使、航天英雄、北京奥运会火炬手,杨利伟拥有太多的荣誉和头衔,然而在他心中念念不忘的永远是祖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