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博斯腾湖水面蒸发量初步估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水面蒸发量计算是国内外水文工作多年一直探索的问题。因各地气候的差异性,蒸发量的多少与折算比值(K)都不尽相同。博斯腾湖(以下简称博湖)水面蒸发量以前均为借用外地资料或公式计算的估算值,对其估算值的正确与否没有一个较为准确的实测资料验证。本文就近年来在该湖所做的蒸发试验资料,对博湖水面蒸发量进行初步估算。  相似文献   

2.
广东蒸发皿蒸发量的变化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广东86 个气象站1961-2008 年20 cm口径蒸发皿的实测资料,分析了广东小型蒸发皿蒸发量的变化趋势及其原因。结果表明,尽管在这48 年间广东年平均气温以0.21 oC/10a 的趋势递增,但是蒸发皿蒸发量总体上却以-54.67 mm/(10a) 的速度递减。蒸发皿蒸发量上升的地区只集中在粤中部分地区,下降幅度最大的地区则在粤西南、粤东沿海和珠江三角洲。通过对彭曼公式中能量平衡项和空气动力项的分析表明,粤中蒸发皿蒸发量的上升主要是因为供蒸发的动力上升幅度略大于能量下降幅度,而蒸发皿蒸发量的下降主要是供蒸发的能量和动力共同下降(或能量下降幅度远大于动力上升幅度) 所致。对各气象因子的趋势分析和相关分析表明,影响广东蒸发量的主要因子为日照时数和风速。  相似文献   

3.
干旱区蒸发比值K的计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水面蒸发量受天气、水温、湿度、风速以及环境状况影响。它既反映地区气候特征,也与水体的大小和水中悬浮物体等有关。通常用一定容积的蒸发器测定蒸发量,然后用一个比值系数,即蒸发比K,推算水面蒸发量。我国目前通用的蒸发器有直径20厘米的小蒸发器(φ—20)和面积为3000平方厘米、带防护水圈的蒸发器E601,以及用干实验研究的20平  相似文献   

4.
水面蒸发器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我国现行使用的E_(601)型水面蒸发器,由于测针铁支架造成蒸发量偏大,器内水位变化使蒸发量不稳定和溢流系统不完善等问题,观测误差和环境因素干扰较大。作者根据影响水面蒸发因素的观测研究,去掉测针(及支架),加强溢流系统,于1983年试验推出E_(601K)型水面蒸发器,经多年使用,其测值比改进后的E_(601)偏小10.9%,埋于湖边滩地可测湖面蒸发量。曾得到施成熙先生的肯定。  相似文献   

5.
选取积温法、蒸发皿蒸发量估算法及彭曼-蒙特斯(Penman-Monteith,P-M)公式法对河北省潜在蒸发量进行估算,通过与大型蒸发池实测蒸发量比较分析,表明P-M公式法能较准确地估算河北省的潜在蒸发量.对P-M公式法所得的潜在蒸发量序列进行变化趋势分析,结果表明:河北省年潜在蒸发量呈波动下降趋势,1960s达到最大,其后并没有随升温继续增大,相反呈明显下降趋势;各季节潜在蒸发量也呈下降趋势,其中夏季潜在蒸发量与年值的变化趋势一致,且降幅较大,每10年减少8.61 mm,秋、春季次之,每10年分别减少2.47 mm、3.32 mm,冬季变化较平缓,每10年减少约0.13 mm,并对其原因进行了分析.空间分布上,河北省大部分地区均为减少趋势,减少速率最大的区域主要分布在河北东南部平原的东部,而只有丰宁、蔚县等个别站潜在蒸发量呈微弱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6.
江苏淮北地区主要作物需水量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结合江苏实际情况,改进了彭曼公式中的系数,加入作物需水系数和土壤供水系数,建立田蒸散量的计算模式,计算出淮北地区主要作物全生育期需水量及时空分布规律,同时,提出了φ20cm小型蒸发器实测蒸发量与标准蒸散量的统计模式,以此作为计算农田实际蒸散量的补充方法。  相似文献   

7.
陈天珠 《地理研究》1983,2(2):65-71
本文以器测法和经验公式法,从物理成因和公式的确定,探讨了古田站用蒸发器测量的水面蒸发量,换算为自然水体蒸发量,及以水文气象因子的资料,计算水面蒸发量. 在器测法中,以折算系数和统计相关两种不同方法,探讨折算系数的确定、时空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分升、降温期,用数学函数建立蒸发池、器蒸发量间的关系公式. 在经验公式法中,探讨水面蒸发与湿度梯度、温度梯度和风速的关系,并建立其与水文气象因子的关系公式. 本文可供研究确定水面蒸发量参考.在同一个气候区内,以各已知要素资料,用其相应公式,计算水面蒸发量,可以得到满意的成果.  相似文献   

8.
仪器性能的好坏,是蒸发量观测精度的关键。过去许多比测实验,只求折算系数稳定,不能全面反映仪器性能。仪器性能好坏,主要指仪器的结构(可变动部件)和观测方法对所测物理量(蒸发量)稳定性的影响。稳定性差的,仪器性能差;稳定性好(蒸发量与气象要素相关系数大)的,仪器性能好。根据笔者多年野外实践,改进后的E_(601)水面蒸发器系列的性能尚不完善。每个单要素(可变部件)对蒸发量的影响,可达最小分划值(0.1mm)的几倍至几十倍,与气象要素相关系数很  相似文献   

9.
Φ20 cm和E601型蒸发皿在新疆均有使用,但两种数据序列自观测开始至今均不完整,尤其自2003年以后数据未进行整合和校正,使得对蒸发皿蒸发量数据的使用和深入分析受到限制。本研究基于Φ20 cm (E20)和E601型蒸发皿蒸发量(E601)的共同观测期数据,选取新疆地区57个气象站,分析4~10月E20和E601的换算系数K。以数据序列较长的喀什(隶属南疆)和塔城站(北疆)为例,分析了逐日和逐月尺度下K的变化,并将各月K值用于两个典型站2003-2016年期间4月1日~9月30日E20的估算,得出1961-2016年完整的日E20序列。进一步基于复Morlet小波函数对月及年尺度E20的波谱特性和周期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新疆地区E20和E601的换算系数在4~10月期间具有较大的空间差异,南疆K值较北疆大。(2)喀什和塔城站插补后完整的1961-2016年期间日E20序列具有以年为周期的典型变化,月E20在7月最大,年E20均具有明显的增加趋势;日、月及年尺度下喀什站E20均高于塔城站。(3)两站点1~12月E20的主周期和准周期具有2~16 a的波动,年E20的主周期均为7 a,喀什站准周期为3 a和6 a,塔城站准周期为2 a和4 a。本研究可为新疆地区蒸发量序列的插补及进一步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长江流域实际蒸发量的变化趋势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王艳君  姜彤  刘波 《地理学报》2010,65(9):1079-1088
采用经过参数率定的区域蒸散互补关系原理AA模型和全球海气耦合模式ECHAM5/MPI-OM估算长江流域1961-2007 年的实际蒸发量,运用线性回归法和非参数Mann-Kendall 秩次相关检验法对2 种方法估算的实际蒸发量进行年、年代际和季节变化特征分析与对比,揭示长江流域实际蒸发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长江流域年实际蒸发量呈现显著的下降趋势,2种方法估算的结果分别以-9.3 mm/10a 和-3.6 mm/10a 的速度下降,从20 世纪90 年代开始实际蒸发量的下降幅度明显增大;在季节变化上,2 种方法估算的结果在春、秋季均呈现显著的下降趋势,在夏、冬季表现为相反的变化趋势;在空间差异上,流域各地区的变化趋势总体较一致,其中以中下游地区的变化趋势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1.
1960-2009年新疆渭干河流域蒸发皿蒸发量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新疆气象局地面观测资料,整理出渭干河流域1960-2009年蒸发皿蒸发量资料,运用线性趋势估计、距平与累积距平、滑动t检验、小波分析、灰色预测等方法,对蒸发皿蒸发量的变化趋势、周期特征、突变特征及未来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50年来,渭干河流域蒸发皿蒸发量有升有降,总体上呈波动式减少的趋势,其变化倾向率为-19.72 mm/10a,通过了0.05的显著性检验。累积距平曲线的变化趋势显示,年蒸发皿蒸发量以1987年和2004年为转折点,前期偏多,中期偏少,后期偏多。②年蒸发皿蒸发量在1987年发生了由多到少的突变,在2004年发生了由少到多的突变,突变类型比较复杂,是均值突变和转折突变两种突变类型的组合。③蒸发皿蒸发量在50a的时间序列中存在8a、17a和20a的周期。在8a的时间尺度上,年蒸发皿蒸发量序列经历了7个偏多期和6个偏少期;在17a的时间尺度上,经历了2个偏多期和2个偏少期;在20a的时间尺度上,经历了1个偏少期和2个偏多期。④利用建立的灰色预测GM(1,1)模型对渭干河流域蒸发皿蒸发量进行了预测,发现模型的可靠性高,预测结果准确,年蒸发皿蒸发量在未来3年将出现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1960-2005年新疆地区蒸发皿蒸发与实际蒸发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Pan evaporation,an indictor of potential evaporation,has decreased during the last several decades in many parts of the world;the trend is contrary to the expectation that the increase of actual evaporation will accompany global warming,known as the pan evaporation paradox.What is the essential relationship between pan evaporation and actual evaporation? This is still an uncertain problem.In this paper,the trends of pan evaporation and actual evaporation are investigated using observational data and observation-constrained simulation results using NCAR Community Land Model(CLM) in Xinjiang from 1960 to 2005.Our analysis suggests that the decreasing trend of annual pan evaporation accompanies the increasing trend of annual actual evaporation,the tendencies of them both have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at 99% level and at 95% level,respectively).We also find that there is the same turning point in precipitation,pan evaporation and actual evaporation of 1986,and either before the point or after,pan evaporation has inverse trend comparing with actual evaporation and precipitation.The above analysis indicates that pan evaporation and actual evaporation have complementary relationship.These results support the issue of evaporation paradox described by Brutsaert and Parlange(1998) and suggest that decrease of pan evaporation indicates an increase of actual evaporation in Xinjiang in the past half century.The correlation analysis shows that diurnal temperature range(DTR),wind speed,low cloud cover and precipitation are the most likely driving forces for the reduced pan evaporation and the ascending actual evaporation.  相似文献   

13.
上海近30年来蒸发变化及其城郊差异分析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杨凯  唐敏  周丽英 《地理科学》2004,24(5):557-561
统计分析了上海龙华中心气象站和周边9个郊区气象站1970~2000年蒸发资料,结果表明:(1) 近30年来,上海郊区的蒸发变化和气候的冷暖期变化基本一致,20世纪80年代郊区蒸发量总体明显低于70年代;进入90年代增暖期后,郊区蒸发量呈逐渐上升趋势。(2) 市区蒸发状况与郊区出现明显反差,20世纪80年代市区蒸发量高于70年代,90年代以后市区蒸发量总体明显下降,与郊县蒸发量变化趋势相背离。(3) 城郊蒸发量历史资料系列的配对样本T检验表明,近30年来上海地区的蒸发存在明显的城郊差异,城郊蒸发的差异及变化与区域下垫面状况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4.
Pan evaporation,an indictor of potential evaporation,has decreased during the last several decades in many parts of the world;the trend is contrary to the expectation that the increase of actual evaporation will accompany global warming,known as the pan evaporation paradox.What is the essential relationship between pan evaporation and actual evaporation? This is still an uncertain problem.In this paper,the trends of pan evaporation and actual evaporation are investigated using observational data and observation-constrained simulation results using NCAR Community Land Model(CLM) in Xinjiang from 1960 to 2005.Our analysis suggests that the decreasing trend of annual pan evaporation accompanies the increasing trend of annual actual evaporation,the tendencies of them both have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at 99% level and at 95% level,respectively).We also find that there is the same turning point in precipitation,pan evaporation and actual evaporation of 1986,and either before the point or after,pan evaporation has inverse trend comparing with actual evaporation and precipitation.The above analysis indicates that pan evaporation and actual evaporation have complementary relationship.These results support the issue of evaporation paradox described by Brutsaert and Parlange(1998) and suggest that decrease of pan evaporation indicates an increase of actual evaporation in Xinjiang in the past half century.The correlation analysis shows that diurnal temperature range(DTR),wind speed,low cloud cover and precipitation are the most likely driving forces for the reduced pan evaporation and the ascending actual evaporation.  相似文献   

15.
河北省近40年蒸发皿蒸发量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河北省区域1963-2003年50个站蒸发皿蒸发量资料,分析了蒸发量变化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近40年来河北省区域平均年和四季蒸发量变化,由60、70年代偏多转为80、90年代偏少,转折年均在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春、夏季蒸发量减少趋势明显,分别为-31.3、-27.4mm/10 a,年蒸发量的减少主要是由春、夏季减少所致;对蒸发量的空间分析表明,区域内94%的站点呈减少趋势,70%站点减少趋势显著,减少速率最大区域在冀中南部东部区域,减少速率在-100mm/10 a以上;蒸发量变化与各要素相关分析表明,蒸发量变化与日照时数、低云量、气温日较差相关显著,而日照时数、低云量、气温日较差与太阳辐射大小关系密切,因此,太阳辐射是影响蒸发量变化的主要因素,同时平均风速的减少对蒸发量的减少也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1960 年以来新疆地区蒸发皿蒸发与实际蒸发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波  马柱国  冯锦明  魏荣庆 《地理学报》2008,63(11):1131-1139
利用中国新疆地区1960-2005 年109 个设有蒸发皿蒸发观测的常规气象站资料, 并结 合不同驱动场和不同陆面模式的模拟结果, 对蒸发皿蒸发及模拟的实际蒸发的年、各个季节 的变化及其它们的相互联系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讨论。结果发现, 在过去的46 年里, 年蒸发 皿蒸发总体上都表现为明显的下降趋势, 而实际蒸发在总体上显著上升, 与蒸发皿蒸发的变 化趋势相反。在80 年代中后期, 蒸发皿蒸发、实际蒸发和降水的转折点(1986 年) 一致, 进 一步说就是无论在转折点的前后, 降水增加的转折性变化与模拟的实际蒸发的转折性增加变 化一致, 而与蒸发皿蒸发减小的转折性变化相反, 这表明, 在新疆地区, 蒸发皿蒸发和实际 蒸散之间具有相反的变化关系, 这支持Brutsaert and Parlange 提出的蒸发皿蒸发和实际蒸散 之间具有互补相关关系(变化趋势相反) 的理论。分析气温、降水、湿度、云量和日照时数等 环境变量的变化趋势发现: 降水、云量等表征大气中水分特征的变量表现为明显的上升趋势, 这也间接的证明了蒸发皿蒸发和实际蒸散之间存在相反的关系, 而与各个环境变量之间相关 系数的分析则表明, 气温日较差、风速、低云量和降水是与蒸发皿蒸发和实际蒸发关系最紧 密的环境因子, 它们的变化可能是导致蒸发皿蒸发和蒸散量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在气象观测数据基础上,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对讨赖河流域1957-2012年潜在蒸发量变化的研究表明:(1)讨赖河流域潜在蒸发量的季节变化不尽相同,秋、冬季潜在蒸发量20世纪60、70年代偏少,80、90年代及2000年后偏多;春、夏季潜在蒸发量60、80年代偏高、90年代及2000年以后偏低,年和湿季变化趋势相似,均表现为60-80年代偏低,90年代及2000年以后偏高。(2)就年际变化而言,年和湿季潜在蒸发量的变化趋势较为相似,季节潜在蒸发量均表现为增加趋势,夏季增幅最大,秋季最小。(3)各季节和年序列均存在10~15年的短周期变化及26~28年的长周期变化。(4)流域春、夏、秋、冬以及年和湿季潜在蒸发量分别在1995、2000、1984、1980、1997年和1992年突变增加,并通过了0.01的显著性水平检验;干季潜在蒸发量经历了两次突变增加,分别发生在1980年和1995年。  相似文献   

18.
山东南四湖水面蒸发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根据山东南四湖蒸发站1985-1990年的实验资料,分析了水面蒸发与气象因子、水体面积、水体深度、蒸发器结构和安装方式的关系,以及20m2蒸发池与各类型蒸发器蒸发量的关系,同时还分析了20m2池蒸发量的昼夜变化、年内变化、年际变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19.
杨家坦 《地理研究》1986,5(1):71-81
本文根据水量平衡原理,提出流域蓄水变量分层计算法,而使年陆地蒸发量计算式得解,从而获得了年陆地蒸发量系列的重要成果。  相似文献   

20.
基于MODIS数据的无定河流域蒸散模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黄土高原无定河流域水文气象资料、MODIS数据及GIS背景信息,应用分布式生态水文模型(VIP模型),按250m空间分辨率模拟了该流域水量平衡各分量的时空分布。结果表明:20002003年无定河流域年蒸散量分别为300 mm、397 mm、460 mm和443 mm;流域蒸散有明显的由南向北,由东到西的梯度递减特征,降水量和地表植被覆盖度的差异是其空间变异的主要因素;蒸腾与蒸发空间分异显著,但两者的变化相互补偿,降低了蒸散的空间变异性。整个流域平均而言,不同植被类型间的年蒸散总量差异不明显。白家川等9个子流域年蒸散量的模拟结果与水量平衡法估计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