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闽浙赣中生代火山岩研究问题浅议--兼与郑承意等商榷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当前东南沿海(尤其福建、浙江、江西三省)中生代火山岩研究对比,作者对郑承意等论文(2004)提出商榷,并讨论一些新的研究进展和成果。  相似文献   

2.
闽东地区燕山晚期花岗岩成岩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区位于福建东部沿海,政和大埔深断裂以东,长乐南澳深断裂西侧的狭长地带,是东南沿海构造—岩浆—成矿带的一部分,成岩与成矿关系紧密。研究成岩作用,对于揭示区域成矿规律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我国东南沿海新生代玄武岩的成分和演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我国东南沿海江苏、安徽东部、浙江、福建和广东诸省广泛分布新生代玄武岩。本文主要从岩石化学角度,阐述新生代各时期玄武岩的类型和成分,及其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演变。  相似文献   

4.
程乾盛 《福建地质》1998,17(4):214-220
据近年来福建沿海大陆架和相邻的浙江宁波发现的晚更新世海相、海-陆过渡相地层和新构造期活动断裂的研究成果,对前人提出的福建台湾晚更新世存在陆桥之说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我队通过几年的地质工作,在浙江省首次探明了一个大型的金银矿床.该矿床位于浙江西南部,在江山一绍兴深断裂以南,东南沿海“海西地槽褶皱系”隆起的边缘.矿床产于前泥盆系变质岩中.已控制矿带沿走向长1800多米,其中1200米进行了详  相似文献   

6.
中国东南大陆边缘包括浙江、福建及广东、江西部分地区、该区中生代火山岩沿海岸线分布长达1100km。此带是西太平洋亚洲大陆边缘巨型火山带体系的组成部分,在环太平洋中、新生代火山(岩)带中具有独特性。  相似文献   

7.
福建砺山钼矿的地质特征、成矿时代及区域找矿前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我国东南沿海钼矿点星罗棋布,但大中型矿床少见。福建仙游县的砺山钼矿是近年来找矿进展比较大的钼矿之一,找矿前景看好。本文简要介绍了矿区的地质背景及矿床特征,并采用Re-Os同位素测年方法对矿区所采辉钼矿样品进行了测试,获得等时线年龄为91.7±4.9Ma,结合区域上其他钼矿床的地质特征、成矿时代以及我国东南沿海钼矿成矿带的特点,认为在闽东地区乃至整个东南沿海钼矿的找矿工作具有良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8.
一、引言迄今,我国学者关于东南沿海地震区实际范围的界定大同小异,为了便于研究与应用,本文主要采用马宗晋等对该区范围的基本看法.所谓东南沿海地震区,系指北起福建、南至海南岛,包括广东、广西等省区及其附近海域所形成的地震活动区.它是中国东部第二个地震活动性较高的地区。1994年9月16日在本区台湾海峡发生了令人瞩目的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华南地区的深部电性结构,探寻浅部地质过程的深部背景,布设了江西进贤至福建柘荣超长周期大地电磁测深剖面。通过剖面数据的处理、定性分析及二维反演,获得剖面岩石圈尺度的电性结构模型,并分区块对壳幔电性结构及主要断裂进行了分析。反演结果表明:1)剖面可分为4个构造单元,分别为江南造山带、华夏地块内部、华夏褶皱带和东南沿海岩浆岩带;2)武夷山与东南沿海岩浆岩带两处电性莫霍面隆起,电性莫霍面的起伏特征受控于区域深大断裂;3)剖面电性岩石圈整体表现为西薄东厚,江南造山带岩石圈-软流圈界面埋深为80~100 km,华夏褶皱带及东南沿海岩浆岩带的岩石圈-软流圈界面埋深约为140 km,存在一处岩石圈减薄区和两处软流圈上涌区,反映了伸展构造作用对岩石圈的不均匀改造。  相似文献   

10.
<正>1区域及矿区地质特征江绍断裂以东的浙江东部地区位于中国大陆板块的东南缘,属于东南沿海成矿带。区内发育有一系列与中生代火山岩有关的铜、铅、锌、银等有色金属矿床(点),如黄岩五部、天台大岭口等大型矿床,宁海储家、象山钱仓、永嘉大寺基等小型矿床。银坑银铅锌矿床位于浙江省天台县,构造位置位于温州—镇海北北东向深断裂以西,丽水—余姚北北东向深断裂以东,发育在天台晚白垩世火山构造  相似文献   

11.
干热岩是一种重要的地热资源,绝大部分以开采地壳中生代以来中酸性侵入岩体中所蕴含的热量为主。东南沿海地区是中国最主要的高放射性花岗岩分布区,发育大面积的中生代酸性花岗岩体,是寻找干热岩的良好靶区。通过研究东南沿海大地构造背景、区域大地热流分布、地壳厚度、居里面埋深及新构造等条件,分析了东南沿海干热岩资源的赋存背景,对福建地区是否存在干热岩进行了探讨,并通过控热构造分析提出了东南沿海干热岩资源的成因模式,初步建立了东南沿海干热岩成藏的三元聚热模型,总结了漳州、惠州等地区的干热岩资源靶区勘查进展,相关研究为今后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干热岩勘查评价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陈觉民 《福建地质》2000,19(2):90-96
福建东南沿海断裂1 多发生于上地壳硅铝层 ,少数达硅镁层。呈直线形展布 ,倾角≥60°。驱动力主要来自碰撞 ,强烈片理化伴随矿物重结晶为其显著标志。主活动期早白垩世晚期 ,同位素年龄 86~ 93 Ma。早白垩世期间库拉板块向亚洲板块俯冲 ,位于东海与台湾海峡之间的闽江口 ,北纬 2 6°附近海岸线自北往南 ,由北北东向北东偏转 ,形成北西、北东、北北东、北西西交切格局 ,它们具有时间上一致性、空间上网络性和成因相关性等特征。早第三纪抬升剥蚀后 ,挽近时期有增无减。  相似文献   

13.
东南沿海成矿带矿床形成的时间演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东南沿海成矿带成矿作用时代与华夏古陆的形成演化 ,特提斯向环太平洋构造成矿域的转换及中新生代中国东部大陆边缘构造活动关系密切。东南沿海成矿作用时代主要与该区中—新元古代古裂谷环境、晚古生代局部裂陷环境、中生代以来的伸展构造环境等拉张构造应力场相对应。中生代以来的成矿作用强度大、持续时间长 ,在东南沿海成矿史占主导地位。根据同位素测年成果厘定出特提斯向环太平洋构造成矿域转换的早期 ,即早侏罗世也存在一期重要的锡、金成矿作用。福建中部地区存在早期成矿被晚中生代构造岩浆热液作用强烈叠加的特征。文中在此基础上归纳了东南沿海成矿区不同时代区域成矿系列演化特征 ,为进一步找矿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探矿工程》2006,33(6):63-63
福厦铁路即将全线开工。2006年4月18日,作为业主方的东南沿海铁路福建有限责任公司与各中标单位法人代表签订工程施工合同、监理合同和安全生产协议书、廉政协议书。  相似文献   

15.
福建龙海流会 -漳浦将军澳断裂展布于九龙江口以南沿海 ,地质构造上属于长乐—诏安断裂带南段 ,是我国东南沿海晚第三纪玄武岩喷发的地区之一。本文分析了龙海流会 -漳浦将军澳断裂从晚第三纪 -第四纪晚更新世多次的玄武岩喷发及活动特征 ,探讨了活动断裂与地震的关系 ,分析了地质旅游综合开发的潜在优势。研究结果表明 :龙海流会 -漳浦将军澳断裂是晚第三纪 -第四纪晚更新世早期 (N2 -Q3)玄武岩循其多次喷发 ,晚更新世 (Q3)活动明显 ,属晚更新世活动断裂 ;该断裂附近今后仍有可能发生 5级左右地震 ,应加强地震监测 ;本区玄武岩火山口及名胜古迹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可努力使其成为今后发展的重要行业。  相似文献   

16.
<正> 新第三纪至第_四纪期间,在东南沿海和台湾、海南一带有一系列玄武岩和偏基性的安山岩喷发,诸如台湾澎湖列岛的玄武岩,大屯山、鸡母岭、兰屿、绿岛的辉石安山岩和角闪石安山岩,福建漳浦、广东雷州半岛、海南北部和广西北海市山口及附近的岛屿上的玄武岩。其中喷发规模较大,由熔岩  相似文献   

17.
博白—岑溪深断裂带处于东南沿海地震带西南缘,是广西区内一条重要的控震断裂。本文通过陆地卫星图像解译,结合地质资料、地震文献,对博白—岑溪深断裂带的地震活动,认为深断裂带与其北西向断裂交汇复合部位,是发震的危险地段,为加强地震地质工作和预测防震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台湾海峡地区横向构造及其对东南沿海地震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台湾海峡两岸存在一系列断续分布、横贯台湾海峡的NW向断裂,研究表明为一系列具有走滑运动的横向构造,根据地壳运动、区域变形和断裂特征分为巴士断裂带、台中-晋江断裂带和宁德-三貂角断裂带。中部的台中-晋江断裂带是一条控制地壳运动南北差异的重要分界断裂,断裂带以北的东南沿海北部和台湾北部地壳整体向东运动,与琉球俯冲带右行走滑运动方向基本相同,形成一致的变形取向;断裂带以南处于华南地块与菲律宾海板块相向运动挤压变形环境,地壳变形比北部强烈。东南沿海地震强度增强趋势、地震南强北弱与该应变场和横向走滑有关:(1)由于该断裂以南比以北地区应力应变场变化大,多场耦合复杂,耦合程度降低,造成蠕动变形不均产生应力闭锁,孕育地震发生。(2)福建东部比台湾海峡地壳均一性差、地球物理场变化明显,组成更为复杂的多元、多场耦合,耦合场稳定性差,容易受横向构造活动干扰,产生弹性变形而孕育地震强度增强。  相似文献   

19.
东南沿海早白垩世火山岩的极低级变质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东南沿海广泛分布的白垩纪火山岩中,发育一套具特殊岩相学特征的火山岩地层,以浙江高坞组和福建南园组为代表,其主体为熔结凝灰岩,以深灰色厚层致密块状、含大量长石和石英晶屑、大面积出露但假流动构造模糊为突出特征,而明显区别于其它白垩纪地层组的熔结凝灰岩,表明其具有独特的成岩过程。伊利石结晶度研究表明,高坞组和南园组火山岩特殊的岩相学特征与其成岩后受到极低级变质作用,从而发生一定程度重结晶有关,这一过程使其岩石结构构造趋于均一化。通过对上下火山岩系火山岩的伊利石结晶度、b0值及多型特征对比分析表明,东南沿海这一大范围的火山岩极低级变质作用,可能是早白垩世晚期"闽浙运动"后岩石圈发生强烈伸展,导致区域大规模热隆作用的反映,并与上下火山岩系之间区域性不整合面的形成、长乐-南澳构造带强烈的变质变形事件及东南沿海大规模金铜矿、非金属等成矿作用密切相关,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20.
综合物探方法勘查福建贵安地热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福建东南沿海地热田主要受断裂控制,温泉多为中低温水热系统,适用于直接供热。在该区典型地热田之一的贵安地热田进行了4种物探方法试验研究:大地电流和声频大地电磁测深、自然电场法、地面磁测、一米测温。由于温度并非是影响电阻率变化的唯一因素,因此仅仅根据电阻率值并不能区别高温带与低温带。研究表明:大地电流和声频大地电磁测深资料的定性和定量解释所获取的电阻率分布可确定断裂构造出在地表以及向地下延伸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