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地质学   5篇
自然地理   2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以一最终开采境界为180 m的岩质边坡为工程背景,建立了基于极限平衡法和强度折减法的稳定性复合分析方法,探讨边坡开挖优化方案及其宏观力学变形响应.建立简化Bishop极限平衡模型,分析边坡在不同工况下,安全系数随开挖坡度的变化情况,确定优化开挖方案;利用数值分析方法,建立数值计算模型,计算边坡在最优台阶开挖方案下的破坏模式、应力应变响应以及安全系数.结果表明,所确定的开挖方案下,边坡稳定性和经济性达到较好组合; 数值分析方法能够直观反映出应力和变形在完整岩体和断层裂隙间的传递规律,验证符合实践情况;开挖完毕后,边坡处于稳定状态,其潜在破坏形式为局部滑坡;复合方法能够同时发挥极限平衡法快速计算安全系数的优点和数值分析方法动态监测开挖进程的优点.  相似文献   
2.
湘桂及其邻区裂谷与铀成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裂谷是地壳演化过程中一种重要的构造形式,并表现出特定的成矿地质构造环境。湘桂地区在中晚元古代以来就经历了几次地壳裂解,控制了区内多旋回地槽的发展,至广西运动才完成基底的统一,转化为相对稳定的地台区。晚古生代,由于受到古特权斯和西太平洋构造活动的影响,使广布的台地陆表海产生一系列台沟,形成了一套含火山物质的深水相沉积建造,控制了区内有关矿产的形成和富铀地层的产出,印支运动使区内海盆关闭,地壳抬升并转化为地洼区。中、新生代出现了强烈的构造一岩浆活动,以及相间出现的伸展构造盆地,是区内铀矿床形成的主要时期。  相似文献   
3.
福建中、北部环境剪应力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环境剪应力理论,利用中小地震震源参数计算福建中、北部环境剪应力值.在ArcView平台上,对该地区环境剪应力分布特征、动态变化进行综合分析,发现福建中、北部环境剪应力在时间上存在模糊的强弱周期交替,空间上南强北弱,沿海强内地弱,具有成带性,受NE向长乐一东山断裂带、滨海断裂带和NW向台中一晋江断裂带、南日岛一沙县断裂带控制:空间动态变化具有从东向西迁移和以泉州海外乌丘屿附近、厦门海外两区域为中心向周边往复迁移的特点.福建中、北部地区环境剪应力值较低,未来2年是强地震弱发区.  相似文献   
4.
为反映弱面注浆对边坡岩体的宏观效应,通过对边坡弱面注浆前、后两种状态采用FLAC3D数值计算模型,分析边坡岩体注浆前、后的应力、位移场的变化。结果表明:注浆前,竖向拉应力和水平拉应力区向边坡内侧增大,且平行节理面分布,节理面两侧应力变化梯度明显;静态位移和动态位移向边坡内侧递减,位移在节理面处明显发生突然变化。边坡内侧节理面是构成潜在滑动面的主要因素。注浆后,拉应力区明显变小,拉应力贯通区消失,应力变化梯度减小;静态位移和动态位移明显下降,节理面处位移突变减小或消失。说明注浆加固处理对节理损伤起到很好的修复作用,提高了节理的抗剪强度和抗剪刚度。从而使岩体的应力场和位移场变得均匀和连续,节理面的拉应力区减小,较大的位移得以抑制,提高了节理边坡的整体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从小褶皱特征探讨白虎岭矿区构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金瑞  梁良 《江西地质》1990,4(1):33-40
  相似文献   
6.
台湾海峡地区横向构造及其对东南沿海地震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台湾海峡两岸存在一系列断续分布、横贯台湾海峡的NW向断裂,研究表明为一系列具有走滑运动的横向构造,根据地壳运动、区域变形和断裂特征分为巴士断裂带、台中-晋江断裂带和宁德-三貂角断裂带。中部的台中-晋江断裂带是一条控制地壳运动南北差异的重要分界断裂,断裂带以北的东南沿海北部和台湾北部地壳整体向东运动,与琉球俯冲带右行走滑运动方向基本相同,形成一致的变形取向;断裂带以南处于华南地块与菲律宾海板块相向运动挤压变形环境,地壳变形比北部强烈。东南沿海地震强度增强趋势、地震南强北弱与该应变场和横向走滑有关:(1)由于该断裂以南比以北地区应力应变场变化大,多场耦合复杂,耦合程度降低,造成蠕动变形不均产生应力闭锁,孕育地震发生。(2)福建东部比台湾海峡地壳均一性差、地球物理场变化明显,组成更为复杂的多元、多场耦合,耦合场稳定性差,容易受横向构造活动干扰,产生弹性变形而孕育地震强度增强。  相似文献   
7.
地震区和地震带应为两种不同的划分方案,前者是以活动块体为对象进行分区的,后者是以活动断裂带为对象进行分带的,它们的划分目的和依据是不同的。以板块和断块运动学机制,以台湾大纵谷和福建滨海断裂为边界把台湾海峡及其两岸划分为台湾东部滨海地震区、台湾地震区和福建地震区。结果显示该地区地震特征具有较好的相关性,三个地震区和区内(台湾和福建地震区)均有自东向西地震活动强度逐渐减弱,区内活动幕持续时问趋于同步增长的特点。研究显示福建地震区M≥7.0级地震本区频度是最高的,认为该地震区受菲律宾海板块NW向运动影响的同时,受华南地块SE向运动的影响是明显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