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郭家湾煤矿地处神府矿区新民采区西北部,为生态环境脆弱区。井田七层煤三个煤组开采后引发地面塌陷、含水层疏干、土地结构变化等地质环境问题,严重制约了地方经济的发展。为了煤炭资源可持续发展,研究陕北煤矿区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措施,以1∶10000野外详细调查为依据,首先进行现状评估,然后针对矿山工程建设可能遭受、加剧、引发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进行预测评估,最后提出了以移民搬迁、回填裂缝、生态恢复、建立矿山地质环境监测体系等为主的防治措施,让煤矿开采与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恢复治理并行。旨为陕北地区乃至全国煤矿,在保护地质环境中开发利用矿产资源提供依据和示范。  相似文献   

2.
根据布雅煤矿区勘探地质报告以及实地考察,评价了盆地目前地质环境现状,预测了该区未来随着煤矿开采规模的扩大可能产生的环境地质问题,提出了环境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工作能够遵循科学、合理、有效的原则,保证矿业可持续发展,为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对矿山地质环境实施监督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赵保胜  王剑民 《西北地质》2003,36(C00):100-102
元宝山煤矿资源储量大,开采历史长,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十分突出,已严重影响了当地人民群众居住环境和工农业生产,成为制约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按照划分防治区、确定防治工作重点等方法,对不同的矿山地质环境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可以有效改变当前突出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4.
西北煤矿山地质环境的评价方法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西北地区自然气候条件恶劣,地质条件差,降水少且集中,旱涝灾害频繁,植被稀疏,水资源短缺,存在着沙漠化、水土流失、滑坡、崩塌、泥石流及草场退化、耕地面积减少等严重生态环境地质问题。而煤矿山的无序开发,造成该区的地质环境和生态系统十分脆弱,严重制约了区内资源的开发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通过对煤矿山地质环境与生态系统主要问题的现状的详尽分析,提出应用“3S”技术评价的思路,并指出非线性的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在评价中的优势。  相似文献   

5.
铁矿石作为一种不可再生资源,长期的开采引起了与我国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不协调的诸多环境问题,这些问题已成为影响我国社会、经济和区域环境发展的综合性制约因素.从地形地貌的破坏、“三废”污染、水土流失、地质灾害等方面,分析了鞍钢弓长岭铁矿区地质环境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6.
伊金霍洛旗新庙镇敬老院煤矿开采地质环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伊金霍洛旗新庙镇敬老院煤矿正在建设阶段,根据煤矿煤炭资源储量核实报告以及煤矿地质灾害评估报告的有关成果,评价了煤矿开采前的地质环境现状,预测了未来煤矿开.采后可能产生的环境地质问题,提出了环境地质问题的防治措施,为煤矿合理开采、可持续发展、保护地质环境提供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7.
中国沿海地区可持续发展战略与地面沉降系统防治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沿海地区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的中心,地面沉降和海平面上升已成为其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地面沉降由于区域性和不可逆性,其危害是永久的;并由此将派生一系列相关的地质灾害及环境、社会问题。地势低平、地质环境脆弱的沿海地区,地面沉降系统防治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本文根据可持续发展理论,运用系统工程原理,对地面沉降进行了系统分析,全面提出了水资源管理和地面沉降系统防治的技术性对策和政策性意见。  相似文献   

8.
煤炭是我国的基础能源,不仅资源丰富,而且煤类齐全,煤质优良.但是,我国煤炭资源地域分布不均衡,复杂的煤矿开采技术条件和生态环境制约着我国能源基地煤炭资源的开发.当前我国煤炭资源勘探开发中的突出问题是,地质勘探工作滞后,资源接替问题突出,资源浪费严重,煤矿环境压力大,煤炭洁净生产利用发展缓慢.为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煤炭资源勘探开发必须坚定不移地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资源保护战略和科技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9.
生物多样性为煤矿区生态系统提供了诸多生态系统功能和服务,对改善矿区环境、矿区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从煤矿开采—损毁—复垦全过程出发,介绍了开采前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与生物多样性调查、监测、评价技术;阐述了煤矿开采、运营阶段,保护表土资源中土壤种子库、土壤动物、生物土壤结皮以及边采边复的优化开采技术等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主要内容与技术;分析了煤矿复垦阶段影响生物多样性恢复的关键因素,论述了煤矿复垦生物多样性恢复中土壤改良、植被重建的主要进展;最后提出了未来煤矿区生物多样性保护、恢复研究的发展方向,以期为我国煤矿复垦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恢复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0.
西部煤矿区规划环评中地下水专题评价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煤矿区规划环评在我国相对其他领域起步较晚,与之相适应的环评技术导则尚未出台,各评价单位采用的技术方法和思路较为混乱。以我国西部典型煤矿区(榆横、榆神矿区)规划环评为例,利用水文地质学、水资源学理论,结合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方法,提出了西部煤矿区规划环评中地下水专题的环境影响评价的方法和思路。研究认为西部煤矿区水资源匮乏和生态环境脆弱是共性,“三水”平衡是评价的基础,将矿区开发对水资源的影响限制在区域水资源承载力范围之内是煤矿区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相似文献   

11.
煤矿矿区生态恢复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山东新汶矿区煤炭资源开发对矿区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为例,论述了煤矿矿区资源开发对生态环境产生的负效应已经阻碍了矿区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危害了当地人群的身体健康,并探讨了煤矿矿区生态恢复建设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矿产资源开发带来了许多环境问题,对矿山地质环境质量进行评价对矿山的未来发展和资源可持续利用十分必要。笔者选取环境污染、地质灾害和资源利用等3个评价指标作为一级变量层,构建了大气污染、土壤污染、水污染及矿渣占地等影响矿山地质环境的11个二级评价因子,建立了抚顺东露天矿地质环境评价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11个二级评价因子两两对比的判断矩阵,根据矩阵特征向量值的大小确定评价因子权重,并通过一致性检验验证权重是否合理。根据矿区的现状、辽宁省内环境指标平均值及相关国家标准,将矿山环境分为优、良、中、差4个等级,建立抚顺东露天矿地质环境评价体系模型。评价结果表明:抚顺东露天矿优秀区域约6.2×106m2,占总面积的67%;环境良好区约2.86×105m2,占总面积的3%;环境中等区约2.713×106m2,占总面积的30%;总体上矿山地质环境较好。  相似文献   

13.
淮南矿区的环境地质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概述了淮南矿区采矿引起的负环境效应,如采矿塌陷、地面沉降、矿坑排水疏于引起的岩溶土洞渴陷、地下水枯竭、矿井水和煤矸石对环境的污染等。论述了其现状和发展趋势,并用生态学和可持续发展理论分析了煤炭开采与地质环境的互馈作用,提出对煤矸石进行卫生填埋,综合治理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4.
在分析以往煤炭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优缺点的基础上,利用Visual C++6.0、SQL Server2000、ADO技术以及MapGIS二次开发技术,开发了山西省煤炭资源有效保障能力分析信息系统。该系统具有数据管理、信息查询、地图操作、统计输出、环境承载力评价、煤炭用途评价、煤炭优质环保评价、矿井资源保障度评价、估算井田生产规模等功能,为煤炭资源管理提供适时、动态和高效有序的资源数据,为加强煤炭资源的开发部署及管理,制定能源政策以及中长期规划,合理开发利用煤炭资源,保障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的宏观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5.
煤矿区地质灾害对新农村建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南省煤炭资源丰富,分布于六大煤矿区,主要煤矿119个。煤矿区地质灾害主要有地面塌陷、地裂缝、崩塌、滑坡、不稳定斜坡等。各类灾害造成居民住房、学校、道路、水利、电力等设施和土地资源的破坏。煤矿区地质灾害已成为阻碍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在论述煤矿区地质灾害对新农村建设影响的基础上,初步制定地质灾害防治措施,提出煤矿塌陷区新农村建设中村庄选址对策。  相似文献   

16.
我国煤矿的主要地质灾害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文章综合分析了煤矿区地震、滑坡、地面沉陷与塌陷、煤与瓦斯突出及突水等主要地质灾害。通过对各类灾害特征、成生机理及危害的研究,认为(1)煤矿地质灾害严重地危害着矿山正常生产和人民生活;(2)煤矿矿震生成主要是脆硬-软地层结构、褶皱构造、构造活化区及地下水突变、采煤卸载等内外环境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3)煤矿滑坡、地面沉陷及塌陷、煤与瓦斯突出和突水等地质灾害是矿区工程活动破坏了地质构造和生态环境、山体原始平衡所致。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煤矿地质灾害链和防御措施。  相似文献   

17.
煤炭资源的开采和消耗给矿区环境和人口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面对这一资源环境问题,我国大力提倡建设绿色矿山,要求矿山发展必须在资源环境可承载的能力之内。综合利用Landsat 8、GF-2等多源遥感数据和社会经济统计数据,采用层次分析法从承载本底和承载状态2方面构建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其中承载本底采用资源可利用量占比表示,承载状态选用煤矿经济占比指数、煤矿就业指数、采矿破坏指数和废物排放强度以及起调节作用的开发限制性指数5个指标,经过公式计算和对比,对内蒙古锡林浩特矿区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进行评价, 并针对承载力大小对矿区提出适当的对策和建议。结果表明:锡林浩特矿区胜利一号矿和东二矿的承载力等级均为“中” ,西二矿的承载力等级为“小”。2016年内蒙古锡林浩特市矿区的资源环境承载状况处于中等偏下水平,需要在开采的同时加大修复力度,促进经济和环境的同步发展。研究结果对矿区环境的修复与治理具有指导意义,同时也为小尺度矿区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提供了重要参考方法。   相似文献   

18.
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强有力地推动了新疆区域经济的发展,同时也造成地质灾害、环境污染和资源破坏的问题.在系统分析这些问题的基础上,为实现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提出健全矿山地质生态环境法规、加强可持续发展宣传教育和开展矿山地质生态环境防治理论研究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