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勘察设计》2011,(2):86-86
目前,格尔木至库尔勒铁路项目已正式进入勘察设计阶段,该项目计划明年下半年开工建设。 据了解,近期以来,新疆铁道勘察设计院等单位已在若羌县境内开展格库铁路外业测量工作,格库铁路干线项目已正式进入勘察设计阶段,前期工作正在全面实施中。根据国家铁道部近日审查通过的预可行性研究,格库铁路项目计划建设总工期为4年半,2011年下半年开工建设,2016年上半年投入运营。  相似文献   

2.
新闻资讯     
关键词 铁路建设将实施土地综合开发 铁路建设土地综合开发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支持铁路建设实施土地综合开发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按照改革铁路投融资体制、加快推进铁路建设的要求,实施铁路用地及站场毗邻区域土地综合开发利用政策,支持铁路建设,促进新型城镇化发展。  相似文献   

3.
新闻资讯     
正关键词铁路建设投融资改革国务院确定深化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4月2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深化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加快铁路建设政策措施。会议认为,加快铁路尤其是中西部铁路建设,不仅可以扩大有效投资、带动相关产业发  相似文献   

4.
在铁路新线建设和既有线扩建改造中,新征用地的手续完备及形成时间的早晚,不仅关系到工程进度,而且对工程竣工验交后铁路用地管理及使用都至关重要。因此,铁路用地管理部门超前介入铁路新线建设和既有线扩建改造,参与铁路建设项目建设新征用地的全过程,已成为铁路用地管理部门需要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5.
《探矿工程》2010,(3):20-20
新华社南京消息 从江苏省铁路工作会议上获悉,2010年这个省铁路投资规模将达到400亿元,创历史新高,力争新开工建设沪通铁路、连盐铁路、郑徐客运专线等项目,建设总里程约700km。  相似文献   

6.
西部大开发与铁路建设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西部大开发将给我国中西部地区带来前所未的机遇, 而铁路建设正是遇到新的挑战。本文针对西部地区特殊的地质条件与地质环境, 详细探讨了在西部地区进行铁路建设可能遇到的问题, 为西部地区铁路建设提供了必要参考。  相似文献   

7.
铁路选线中的工程地质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地质灾害给铁路建设带来巨大经济和财产损失。原因之一是铁路选线不合理。对新建铁路,如何根据工程地质条件选择经济、合理的铁路线路是新建铁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文章结合铁道工程的特点,论述了在地质条件复杂地区(如地质构造、滑坡、泥石流等),铁路的选线原则。通过讨论将有益于铁路新线建设的选线。  相似文献   

8.
王阳 《冰川冻土》2003,25(Z1):123-126
结合工程设计的现状, 从青藏线格拉段铁路建设的特点出发, 论述了铁路建设各专业的环保措施, 探讨了青藏铁路环境保护工程造价、提出环保费用对铁路编制办法的部分补充内容, 为合理、准确的控制环保造价起到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9.
《岩土力学》2008,29(8)
我国高速铁路桥梁建设成绩斐然,深水大跨桥梁建造技术进入世界先进行列,自主知识产权客运专线桥梁技术标准体系荨本形成,为又好又快推进大规模铁路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随着我国铁路客运专线建设的全面推进,中国高速铁路桥梁建设取得了实质性进展。目前,中国在建和即将开工建设的客运专线规模达到9700km,其中桥梁比重近50%。桥梁比重最高的广珠城际铁路达到90%以上。  相似文献   

10.
正铁路作为国民经济的大动脉、国家重要基础设施,在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截至2020年,我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4.6万公里,高速铁路里程突破3.8万公里,已建成了现代化的铁路网和发达的高铁网。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我国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突破关键共性技术,打造交通强国。铁路勘察设计企业应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建设好铁路项目,加大科技创新力度,不断攻克世界铁路技术难题,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交通强国当先行、添光彩~([1])。  相似文献   

11.
“九五”期间,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基础设施建设,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力度,铁路得到了较快发展。经过广大铁路建设者的艰苦努力,“九五”铁路建设实现了预定目标,可完成新线铺轨5700公里,复线铺轨4100公里,电气化4300公里;全行业可完成基建投资2460亿元;铁路营业里程将达到6.8万公里,比“八五”末增加0.6万公里,是改革开放以来铁路建设投资最大、新增营业里程最多的五年。铁路勘察设计工作以提高设计  相似文献   

12.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生态系统敏感性是衡量生态系统质量及实现高质量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依据。川藏铁路沿途跨越多个自然地理单元,生态环境保护是铁路规划、建设及运行过程中面临的关键问题。以川藏铁路西藏昌都段为研究对象,采取资料分析与野外调查结合的手段,运用生态评价模型对研究区的生态系统服务和生态脆弱性进行分析,并基于研究结果对铁路途经区域的生态保护重要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当前昌都境内川藏铁路涉及的生态保护极重要区、重要区和一般重要区占比分别为42.19%、52.69% 和5.12%。评价结果有助于在铁路规划、建设及运营过程中对工程活动进行合理布局,有针对性地降低对生态系统的负面影响,达到社会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赢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广西地质》2013,(8):F0004-F0004
柳州市铁路建设办公室和柳州市航道建设办公室成立于2009年7月,系柳州市人民政府直属、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单位,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的管理体制,主要负责协调柳州市铁路和航道建设项目的规划实施、建设、管理等工作。  相似文献   

14.
枝(城)-柳(州)铁路地质灾害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枝柳铁路是焦柳铁路的南段,北起湖北枝城,南至广西柳州,是我国中部的一条纵向铁路大动脉。其中的石门至怀化段位于湘西武陵山区,长338km,属武陵山脉的低山丘陵区,线路多走行于河流岸坡、深沟及峡谷。铁路修建于70年代,是特殊年代典型的“三边工程”。由于先天不足,投入运营后,路基及边坡地质灾害频繁发生,给铁路运营造成了极大危害。虽经10数年不遗余力的治理,地质灾害仍防不胜防,时刻威胁着运输安全。全面掌握地质灾害现状,发现潜在的地质灾害并提出防治措施,预测地质灾害发展趋势,是铁路工务管理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5.
一、现代隧道及地下工程建设的发展 (一)国内外隧道及地下工程建设情况 1.铁路、公路隧道 在我国,解放后修建的铁路隧道计2500km,这在当今世界上也是名列前矛的。1987年建成的长14.295 km的大瑶山双线铁路隧道,排名世界铁路隧道第10位。目前,长约14—22km的秦岭隧道已开始勘测。公路隧道的数量为解放前的十倍。在国外,以日本铁路隧道建设发展为最快,共修建量达2000km余。连接瑞士和意大利的圣哥达隧道,为一长20km余的公路隧道。值得一提的是,水下隧道建设事业方兴未艾。港九海底隧道已建成并交付运  相似文献   

16.
“九五“期间,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基础设施建设,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力度,铁路得到了较快发展.经过广大铁路建设者的艰苦努力,“九五“铁路建设实现了预定目标,可完成新线铺轨5700公里,复线铺轨4100公里,电气化4300公里;全行业可完成基建投资2460亿元;铁路营业里程将达到6.8万公里,比“八五“末增加0.6万公里,是改革开放以来铁路建设投资最大、新增营业里程最多的五年.……  相似文献   

17.
《中国勘察设计》2001,(1):29-31
"九五"期间,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基础设施建设,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力度,铁路得到了较快发展.经过广大铁路建设者的艰苦努力,"九五"铁路建设实现了预定目标,可完成新线铺轨5700公里,复线铺轨4100公里,电气化4300公里;全行业可完成基建投资2460亿元;铁路营业里程将达到6.8万公里,比"八五"末增加0.6万公里,是改革开放以来铁路建设投资最大、新增营业里程最多的五年.  相似文献   

18.
建设铁路客运专线是新一轮高标准铁路建设的标志,是铁路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内容,是铁路行业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系统性子工程。我院先后承担了京沪高速、武广、郑西、甬温、温福、沪汉蓉等客运专线的勘察设计工作。我院峰持以我为主,动员包括院内、院外、国内、国际各方面力量,按照先进、成熟、安全、适用、经济以及环保的要求,引进先进理念和成熟技术,结合中国国情,与建设、施工、咨询、监理等参建各方合力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一流客运专线铁路。  相似文献   

19.
王阳 《冰川冻土》2003,25(8):123-126
结合工程设计的现状,从青藏线格拉段铁路建设的特点出发,论述了铁路建设各专业的环保措施,探讨了青藏铁路环境保护工程造价、提出环保费用对铁路编制办法的部分补充内容,为合理、准确的控制环保造价起到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中国勘察设计》2010,(4):70-71
1.招标条件本招标项目合肥铁路枢纽皖能集团合肥发电厂专用线工程已由铁道部以《关于合肥铁路枢纽合肥南货场搬迁工程初步设计的批复》(铁鉴函[2009】1516号)批准建设,建设资金来自皖能集团合肥发电厂,项目出资比例为100%,招标人为上海铁路局合肥铁路枢纽工程建设指挥部。项目已具备招标条件,现对该项目的施工进行公开招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