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普及和发展,我站经纬仪测风工作自使用FX-702P袖珍计算机程序以来,大大减轻了值班员点绘计算的劳动强度,明显地提高了发报时效及测报质量. 但是,由于条件所限,目前小球测风工作中的气球跟踪,仍然需要用测风经纬仪观测,也就是说球影经过经纬仪的放大,还需要用人的眼睛去“抓”.这样,就要求我们必须苦练过硬的“抓球”基本功.近几年来,随着站上人员的变动和新人员的不断增加,正确的掌握好“抓球”技术是提高经纬仪测风质量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2.
冬季来临,07和19时施放探空气球,由于天色已暗必须使用灯笼,才能确知气球在空中的方位。而原来灯笼用的腊烛是为经纬仪测风时准备的,我区的探空站已全部使用701雷达测风,现在灯笼的用处仅是在701雷达开始定位时便于地面指挥,而不再作观测的目标物使用,一般一两分钟即可抓到球(雷达天线对准回达器),所以701雷达测风使用灯笼时,腊烛不用原来的那么长,只用原来的一半即可(在空中可燃10分钟以上)。具体的办法就是把原来的腊烛用刀从中间切断,上部稍短,下部稍长,再用小刀将下半部腊烛的烛心削出来,这样一根腊烛即可做两次使用。  相似文献   

3.
测风经纬仪是一种精密的光学仪器,是用来观测气球在空中的角坐标值(仰角、方位角)确定气球在空中的位置,并通过一定的运算、计算出不同高度的风向风速,是高空测风的主要装备之一。按常规观测员每次观测前都要调整焦距以获得较高的观测记录,为天气预报提供准确、及时、有价值的气候资料。但是在实际观测中,尤其是在冬季温度低、湿度大、风速偏小,且在高仰角风向切变大的情况下,观测员为抓球顾不上考虑人的口腔、眼睛与经纬仪的距离和风向,导致观测员读数时嘴巴呼出的哈气与目镜相接触,就使目镜镜片很容易结霜,结霜后观测员看目镜内呈现一片模…  相似文献   

4.
该文通过分析高空气象观测业务中所使用的气球颜色和天气情况的运用关系,介绍气球的使用技巧及如何判断球皮的质量好坏和保管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高空气象观测气球施放高度及业务质量。  相似文献   

5.
孙玉屏 《气象》1985,11(3):31-31
微型计算机在小球测风中应用后,减少了人工点绘计算过程可能出现的错情,提高了测风计算的精度。目前提高小球测风高度的关键在于抓球,尤其是抓过顶的球。 当高空风切变、仰角方位变化很大时,观测过程中常会遇到气球过顶的情况。这时,观测员务必要沉着冷静,迅速转动经纬仪的物镜,跟踪球影。为了不丢球,要特别注视球影在物镜面上的位置变化。根据我们的体会,可按“上顺、下逆”的规律  相似文献   

6.
根据阳江探空站高空气象探测用750g气象气球施放的实际高度的现状,结合中国大探中心组织国产GPS探空仪在阳江用国产2000g气象气球比对试验时施放的高度以及广东阳江第8届国际探空仪系统比对期间施放的实际高度,探讨雨天和高空相对湿度较大的气象条件下对国产气象气球施放高度的影响。结果显示,雨天或高空相对湿度较大时,对国产现有的气象气球施放的高度存在较大的影响。研究表明,解决了国产气象气球的球皮防雨、防潮问题,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国产气象气球施放高度不稳定的难题。  相似文献   

7.
郑复基 《气象》1983,9(2):32-32
在经纬仪测风工作中,要求得到较高的测报质量,除了应熟悉《规范》、遵守《规范》、善于处理特殊记录外,还应注意如下几项技术问题。 1.气球颜色的选择。一般情况下,可按照《规范》规定进行选择,但在特殊情况下应作特殊处理。冬季日出较迟的晴朗季节,由于7时还未日出,光线较弱,而放球后日出时光线又发生突然变化。在3千米以下,球  相似文献   

8.
龚玉生 《气象》1982,8(6):13-13
为提高探空气球的施放高度,经多次试验,感到采取以下措施效果较好。 1.首先对球皮进行热处理。将气球球皮置于温度为50—60℃的环境里烘热4—6小时。烘时要经常翻动,使气球受热均匀,并以达到用手摸球皮,有明显  相似文献   

9.
2004年5月27日18时~20时阿克苏出现一次强对流天气,其中18时27分至19时52分出现雷暴,19时05分至20时25分出现阵雨,致使基值测定和施放瞬间观测的干、湿球温度值变化较大,并且临近放球时风速达9m/s放球后,气球升速偏慢,至20时26分钟球炸(气球飞行了65.8m in)。用辅助功能查算61.9m in后气球平均升速<150m/m in,故确定探空终止层在61.9m in,测风从62m in开始至65m in采用单独测风计算方法整理(简称单测)。从打印出的资料上看,除气球平均升速为206m/m in有点反常外,似乎记录并无其它异常情况,但是后来通过认真分析,判断出本时次的探空仪气压元…  相似文献   

10.
欧军成 《气象》1977,3(12):20-20
我站地处高寒,冬季时间长,气温常在-30℃左右,寒风刺骨,哈气成冰。在高空测风观测中,常会由于各种情况而放球不高。我们群策群力找原因,订措施,每次观测前都作好充分准备,因而自去冬以来,一直没有丢过球和晚放球,使测风质量有了提高。 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1.拂晓观测时,要认真选好气球的颜色。例如:有云时,天空背景阴暗,放黑球为好;无云时,背景呈乳白色或  相似文献   

11.
曾予龙 《气象》1987,13(9):56-56
对流层下层各高度的风向风速资料可以通过施放小球并用经纬仪跟踪其运动获得。双经纬仪测风,由于计算量大,不用计算机是难以实现的。常用的计算方法有投影法和矢量法,比较二者,矢量法优于投影法。我们用矢量法在PC-1500袖珍机上编制了双经纬仪小球测风计算程序。它具有输出原始资料,监视观测误差和输出不同高度的风向、风速值等功能。实际应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2.
1.为测得地面到几百米高度之间的σ_θ值变化,我们试验了连续放测风气球的方法。例如定气球升速为150米/分,双经纬仪读数时间间隔20秒,每放一个气球读数3分钟即弃去,则在45分钟内可得到每一规定高度上的15次风向风速记录,用以求得400米高度内的σ_θ和平均风向风速廓线。观测所需达到的高度,可以通过调节气球升速等方式予以改变。由于用这种方法测风的平均时间是20秒,所以高频脉动被平滑。  相似文献   

13.
卢鋈 《气象学报》1935,11(6):275-286
高空观测欲知各种气流之移动及其性质,仅恃地面观测之纪录,仍难得其真相。必须有高空风向,温度与湿度之纪录以济其穷。我国每日施放测风气球之地,不出十处;以飞机或风筝探测高空者仅北平与南京二处,且每月不过举行三四次。关於高空风向,作者已收集有北平,南京及汉口三地测风气球之纪录。不幸在此期间,平京之飞机及风筝均未腾空,无材料可用。北平南京施放气球之时间均在上午七至八时之间。汉口除十三日与十五日在六时外,馀皆在十时至十一时左右。  相似文献   

14.
赵建银 《气象》1975,1(5):32-32
单点经纬仪测风是用经纬仪观测气球在空中随气流运行的轨迹来实现的。充灌氢气的气球,以固定的垂直速度上升,同时又在风力的作用下沿水平方向移动。由于气球质量小,它随气流移动的惯性也就很小,因此可以把它近似地看作空气质点的移动。在这前提下,我们首先测出气球在空中的瞬间位置,然后把它垂直投影到平面图上,利用运动轨迹的水平投影长度除以间隔时间,即得到该时段气层(即量得风层)的风速,而该时段的水平投影线的方位角的相反方向,即为该量得风层的风向。 在一般情况下,按照高空测风规范操作,就可以得到准确、及时、可靠的测风记录。可是由于某些主观原因,有时也会将净举力搞锗。实践证明,100米/分升速的小球测风净举力错1克或以上,200米/分升速的小球测风净举力错5克或以上,就会造成测风记录的较大误差。遇到这种情  相似文献   

15.
从称量球皮及附加物重、计算净举力、充灌小球、观测前经纬仪架设调整、施放观测与数据输入等几个方面介绍了高空探测补放小球的正确方法,以及雷达测风数据全部失测时如何补放小球以及补放小球的客观条件,为气象业务观测者熟练掌握补放小球技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我台今年雷达单独测风,头5个月平均施放高度20935米,我个人的平均施放高度21 531米(施放80号球皮),比去年同期提高了2983米.最高施放高度29370米.取得此成绩的主要经验是:保证雷达正常运转,提高球炸率和球皮爆破高度.具体做法是:1.加强雷达维护,确保雷达正常运转;2.做  相似文献   

17.
在 0 1时单独测风时 ,有时需要采用单经纬仪测风观测。但在现行的《5 9- 70 1微机数据处理系统探测手册》中 ,没有微机程序处理单经纬仪测风记录的说明。台站工作人员在遇到单经纬仪测风时 ,按照雷达单测风处理的办法 ,假设在使用雷达观测时遇到前几分钟缺测 ,在留出足够的空间后 ,随便输入几分钟的雷达测风数据 ,后边采用补放经纬仪小球的方法处理。然后在高表 - 1 6中 ,根据规定等压面的平均高度内插风向风速 ,手工修改相应报文及测风方法指示码。这种办法极不方便 ,需要人工修改的地方很多 ,容易延误时间或出现错情。在实际工作中 ,经过…  相似文献   

18.
浅谈经纬仪测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确、规范地使用经纬仪跟踪气球测风是提高测风质量的关键。作者根据20多年使用经纬仪测风的体会,深入浅出地论述了怎样测风以及如何提高测风质量。  相似文献   

19.
测风气球净举力的计算和误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谢国梁 《气象学报》1988,46(1):120-126
目前在气象和环保部门测量高空风向风速,常采用光学经纬仪跟踪气球的方法。单经纬仪测风或双经纬仪测风同时测垂直气流,以及气球进云后定低空探空仪的高度,均应采用升速已知的气球。气球上升速度W(m/min)取决于气球净举力大小,可由下式确定:  相似文献   

20.
王世红  陈长和 《气象》1982,8(2):28-29
在一些气象研究课题和业务工作中,边界层内风场的详尽资料是不可缺少的,获取这项资料的基本手段是进行双经纬仪基线测风。我们在进行有关空气污染的气象观测中,为取得大气边界层内风的资料而经常使用双经纬仪测风法。 过去进行双经纬仪测风的一大麻烦是数据处理问题,数据处理的步骤是:选择适当的投影面,由经纬仪读数和基线长度算出各时刻的气球高度,用测风绘图板求得量得风层风向风速,最后内插得规定层风向风速。这种手算方法一是工作量大,二是计算过程繁杂,容易出错,三是计算精度差,只能分辨到1米/秒。国外在六十年代就已开始用计算机处理双经纬仪测风资料,国内在近几年的大规模试验工作中也采用了电子计算机处理资料。随着环境问题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很多部门和省市进行了双经纬仪测风,我们在这里介绍一种适用于电子计算机的双经纬仪数据计算方案。这种方案在国外已被广泛使用并得到较好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