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摘要福建建宁地区中元古代韩家、严塘二个岩体来自上地幔,其副矿物有28种。副矿物有三个结晶阶段,以富含自然铁、铬铁矿和富铪锆石为特征。锆石具高柱面指数和高锥面指数。变石英闪长岩和变英云闪长岩的锆石类型有二个主型和七个亚型。根据其副矿物标型组合及标型矿物特征,认为其物质来自幔源为主成因的岩浆。  相似文献   

2.
文章通过对狼山霍各乞矿区侵入岩中锆石U-Pb年代学和铪同位素组成、岩石化学及空间上毗邻铜矿体地球化学的研究,探讨了其岩石成因及与铜矿体的关系.结果表明,岩体岩性为辉长-闪长岩,岩体中锆石阴极发光图像具明显的振荡环带结构,Th/U比值均大于0.1(0.20~0.77),指示岩浆成因特征;岩体中锆石加权平均206Pb/328U年龄为(273.9±1.2)Ma,表明岩体形成于海西晚期;锆石的εHf(t)值变化范围为-4.1~-10.0;Hf模式年龄分布于1.56~1.92 Ga之间,其峰值与Nd两阶段亏损地幔模式年龄一致,这说明成岩物质主要来自古老地壳物质的熔融,并非来自亏损地幔源区;铜矿体钕模式年龄变化比较大,变化范围为1.78~2.37 Ga,反映了成矿物质多来源的特征;野外地质特征和爆裂测温数据表明铜矿体受后期改造,与海西期侵入岩有关.认为海西期辉长-闪长岩体应由太古代结晶基底部分熔融并混入少量幔源组分形成,该岩体对霍各乞铜矿床没有提供大量成矿物质,但岩体的形成对矿体局部有明显的富集改造作用.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在开展侵入岩专题调查的同时,较系统地对福建沿海晶洞(钾长)花岗岩类廿余个岩体副矿物组分及主要副矿物形态、物性、成分、稀土配分、晶胞参数等特征进行研究。查明了变生锆石、磁铁矿和钛铁矿的标型特征,进一步确定本岩类标型矿物组台。从而对于省内外花岗岩类研究对比。副矿物的标型特征,反映了这类偏碱性花岗岩浆的地球化学特征和成  相似文献   

4.
福建漳州复式岩体磁铁矿的成因矿物学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严炳铨 《福建地质》1993,12(1):1-16
漳州花岗岩岩基共分两期七次(Ⅰ-Ⅶ)侵入,是中国东南沿海燕山晚期有代表性的大型复式岩体。笔者对区内各类花岗岩磁铁矿作了较深入的矿物学工作,包括晶出产状、晶体形态、X射线衍射、红外谱学、化学成分及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等方面的研究。本文重点论述磁铁矿的标型特征及成因意义,并提出区分不同成因花岗岩类岩石磁铁矿矿物学的判别标志,结合副矿物组合及岩石化学特点,对区内早、晚两期花岗岩类的成因分别判别为I型和A型花岗岩。  相似文献   

5.
尖晶石是地幔橄榄岩中一种非常重要的矿物,虽然含量很低,却可以作为其寄主岩石——地幔橄榄岩——的成因指示剂.普兰岩体东部铬尖晶石分布广泛,几乎在所有岩石类型中都有出现.通过矿物学特征的研究,认为尖晶石可分为两类,一类较自形,颜色较深;另一类多呈不规则状和蠕虫状,颜色较浅.根据其化学特征,又可分为富铬型的尖晶石(Cr#>60)和富铝型的尖晶石(Cr#<60),富铬型尖晶石主要出现在纯橄岩、蛇纹岩和辉石岩中,富铝型尖晶石主要出现在二辉橄榄岩中.其中,方辉橄榄岩中的尖晶石形态、化学成分变化比较大,说明它经历了较为复杂的形成和变化过程.通过对尖晶石矿物学和化学特征的综合研究,认为该区尖晶石具有深海橄榄岩和上部俯冲板片(SSZ)构造环境橄榄岩特征,普兰岩体可能先后经历了MOR和SSZ两种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6.
内蒙古二连—贺根山缝合带额很傲包图英云闪长岩体,出露于西乌旗梅劳特乌拉SSZ型蛇绿岩带北侧。为了确定该岩体的岩石成因类型,探讨其构造环境及古亚洲洋俯冲消亡过程,对该岩体进行了岩石学、地球化学和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研究。额很傲包图英云闪长岩高硅富铝,富钠贫钾,高锶低钇,富集Rb、Ba、Sr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和LREE,亏损Nb、Ta、Ti、P等高场强元素和HREE,无明显Eu异常。岩石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该英云闪长岩体为高Si埃达克岩(HSA),形成于岛弧环境,具有洋内俯冲洋壳+俯冲深积物部分熔融并与上覆地幔楔橄榄岩反应成因特征。锆石LA-ICP-MS U-Pb测年表明,额很傲包图英云闪长岩体的侵位年龄为(305.6±1.5)Ma,形成时代为晚石炭世。结合二连—贺根山缝合带石炭纪蛇绿岩、石炭纪—二叠纪岛弧型岩浆岩的时空分布与演化特征,认为古亚洲洋二连—贺根山洋盆在石炭纪—早二叠世处于以洋内俯冲为特征的大洋俯冲消亡过程中。  相似文献   

7.
文中论述了辽西中生代花岗岩中锆石富∑REE、Mo,低Zr/Hf的成分特点。随岩浆演化,岩体由早侵入期次到晚侵入期次,锆石的Hf、∑REE、Th、U含量递增,Zr/Hf递减的演化规律明显。晚世代锆石较早世代更富含成矿元素(Mo)、稀土、放射性元素。指出锆石中成矿元素Mo的浓集,并伴随着Hf、∑REE、Th、U元素含量的相对增高,可作为岩体潜在成矿(Mo)的一种重要标志。锆石的矿物地球化学特征为区内花岗岩成因类型的划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金岭岩体是鲁西地区代表性的中生代侵入杂岩体,与金岭矽卡岩型铁矿的成因密切相关.为了解石英闪长岩的成因及与矽卡岩铁矿成矿关系,本次研究对金岭杂岩体中的石英闪长岩进行了年代学、地球化学及锆石Lu—Hf同位素和角闪石矿物微区成分的系统研究.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显示石英闪长岩加权平均年龄为(128±1)Ma,侵...  相似文献   

9.
万渝生 《地质论评》1987,33(3):229-237
本文从副矿物组合及锆石的标型特征,粒度统计和含量变化等方面对山东新泰雁翎关地区的雌山混合花岗岩及有关岩石作了讨论。根据黑云变粒岩(雌山岩体的围岩)、均质混合岩、细粒黑云混合花岗岩、中粒及斑状黑云混合花岗岩等几类岩石中副矿物组合、锆石特征及不同类型锆石的相对含量的有规律变化,认为它们具有成因联系。笔者还认为,把S型和I型花岗岩分别与钛铁矿型和磁铁矿型花岗岩完全对应的作法,存在一定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李俊杰 《地质与资源》2005,14(2):103-107,102
吉黑东部花岗岩中副矿物种类繁多,特别是锆石、磷灰石、榍石广泛分布.它们在不同成因类型花岗岩中有些标型特征彼此有别,如锆石的颜色、晶形和群型特征,磷灰石的两种晶形REE分布模式及SrI值和榍石的不同世代、成因等,这些均有助于查明不同成因花岗岩的形成条件.因此,可以利用锆石、磷灰石、榍石的标型特征作为判别和划分花岗岩成因的辅助标志.  相似文献   

11.
柯树背岩体的副矿物特征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详细研究了柯树背岩体的岩石学及副矿物学特征,研究发现F9大断裂以西部分(西体)与F9大断裂以东部分(东体)在岩性、矿物组成、副矿物特征、锆石群型特征上存在很大差别,副矿物特征、锆石群型特征指示东体与寨背岩体类似,为同熔系列花岗岩;西体为重熔再生岩浆成因的改造型花岗岩。这一认识对于该区的铀金找矿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文章对湘东南地区的东风岩体进行了锆石LA-ICPMS U-Pb年龄、Hf同位素以及岩石地球化学分析,以研究岩石成因及形成构造背景,并对东风风化壳离子吸附型重稀土矿的成因进行了探讨。东风岩体2件二长花岗岩的锆石U-Pb年龄为(433.5±2.6)Ma和(432.0±2.5)Ma,显示为加里东晚期。东风岩体锆石εHf (t)值介于-5.12~-7.45,计算得到二阶段地幔亏损模式年龄(TDM2)介于1714~1882 Ma,显示其成岩物质为壳源的特征。东风岩体的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其为高钾钙碱性、强过铝质的花岗岩,在成因类型判别图解中显示为S型花岗岩,构造背景判别图解显示为后碰撞构造环境。综合东风岩体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和Hf同位素特征,笔者认为,东风岩体形成于扬子板块与华夏板块陆内汇聚的后碰撞伸展环境,为增厚地壳减压熔融和软流圈地幔上涌诱发古老地壳物质重熔形成的S型花岗岩。东风稀土矿床为一个由富轻稀土元素的母岩经风化后形成的大型重稀土矿床,富含稀土元素的高Y型花岗岩母岩为矿床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物质基础,气候及地形地貌条件为稀土元素发生淋滤迁移和吸附富集提供了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3.
马其岗石英二长斑岩体出露于桂东南博白-梧州断裂带南东侧,对其开展了锆石U-Pb年代学、地球化学、Sr-Nd-Hf同位素及成因研究。结果表明,岩体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90.2±1.5Ma(MSWD=1.7)。岩体富碱(ALK=7.38%~8.14%)、富钾(K_2O=4.41%~4.78%),稀土元素特征为轻稀土元素富集型,微量元素特征为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Th、U、K、Pb、LREE),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P、Ti、HREE),符合钾玄岩系列的岩石特点。岩体有较高的Mg~#值(42.82~50.35),较低的Sr含量(268.00×10~(-6))~304.00×10~(-6)),以及较高的锆石饱和温度(860~883℃),同时Nb/Ta(平均值为11.24)、Zr/Hf(平均值为38.20),Th/La值(平均值为0.17)明显不同于大陆地壳特征,表明岩浆主要来自下部地壳或地幔,在上升侵位过程中受到地壳大规模混染程度较小,具有EMⅡ富集地幔端元的Sr-Nd同位素特征。二阶段Nd模式年龄(t_(DM2))变化于1.33~1.36Ga之间,二阶段Hf模式年龄(t_(DM2))主体为1.20~1.50Ga,两者模式年龄较一致,显示马其岗岩体可能是中元古代中期镁铁质岩石部分熔融的产物。石英二长斑岩形成于板内伸展环境,整个华南在90Ma左右存在一次大规模的伸展事件,其动力学机制与古太平洋板块低角度俯冲有关。  相似文献   

14.
孙洋  马昌前  刘彬 《地球科学》2017,42(6):891-908
江苏省宁镇地区位于长江中下游沿江成矿带的最东端,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蒋庙岩体是宁镇地区唯一的基性岩体.对此岩体进行了锆石U-Pb年代学、矿物化学、岩石地球化学和Sr-Nd-Hf同位素研究,讨论了其成因及地幔源区性质.岩体主要由橄榄辉长岩、角闪辉长岩和辉石闪长岩组成,其中辉石闪长岩的锆石LA-ICP-MS(laser ablation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 U-Pb年龄为121±1 Ma.锆石εHf(t)值介于-2.9~-6.4.全岩地球化学研究显示岩石样品富钠低钾,富集轻稀土元素,重稀土元素亏损不明显,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如K、Ba、Sr等),亏损高场强元素(如Nb、Ta、Ti、Zr、Hf等).蒋庙基性侵入岩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中生代岩浆岩中具有最高的εNd(t)值以及最低的(87Sr/86Sr)i值,其Sr-Nd同位素组成介于软流圈地幔(depleted MORB mantle,DMM)-富集岩石圈地幔(enriched mantle Ⅱ,EMⅡ)之间.研究认为,蒋庙岩体应来源于软流圈地幔和富集岩石圈地幔的混合组分,可能有少量的俯冲板片物质加入源区,并在成岩过程中经历了一定程度的结晶分异.结合区域地质、年代学、矿物学和地球化学资料,表明蒋庙岩体的形成可能与古太平洋板块俯冲事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锆石是各类岩石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常见的副矿物,但不同物理化学条件下产出的锆石其标型特征各有差别。本文根据吉林省及内蒙古境内某些碱性岩及碱性花岗岩体中锆石的研究,结合了其他地区有关资料编写而成。文中提出了有关含稀有、稀土矿产的岩体中锆石的标型特征及其成矿标志,藉此探讨确定矿化与非矿化岩体的各项准则。  相似文献   

16.
大兴安岭北部塔河花岗杂岩体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张彦龙  赵旭晁  葛文春  张吉衡  高妍 《岩石学报》2010,26(12):3507-3520
塔河杂岩体位于塔源-喜桂图缝合带北侧的额尔古纳地块东部,是早古生代侵入的花岗杂岩体。该杂岩体的主要岩石类型为正长花岗岩、二长花岗岩,少量碱长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辉长岩以包体存在于花岗岩中。岩石成因类型为典型的Ⅰ型后造山侵入体。岩体在野外地质特征、矿物组合、显微结构、化学成分及锆石Hf同位素特征等方面都表现出岩浆混合成因。在早古生代额尔古纳地块与兴安地块拼合后的后造山伸展拉张背景下,地壳和地幔都发生部分熔融,直接起源于亏损地幔的玄武质岩浆侵入到下地壳熔融的花岗质岩浆房,经结晶分异作用,形成了塔河杂岩体不同的岩石类型。花岗岩的εHf(t)为-0.8~+5.6之间,Hf模式年龄在0.9~1.5Ga之间,反映塔河花岗岩的源岩应该是在中-新元古代时期由亏损地幔起源的新生地壳物质。结合额尔古纳地块早古生代和中生代花岗岩锆石Hf同位素资料,我们认为额尔古纳地块在中-新元古代时曾发生过一次重要的地壳增生事件。  相似文献   

17.
南岭地区燕山期与成矿有关的花岗岩是指侏罗纪至白垩纪期间形成的与稀土、稀有和钨锡矿床有关的酸性花岗岩以及与铜钼等多金属矿床有关的中酸性花岗岩类。它们的成因分类,目前多以岩体地质构造环境、岩石化学和微量元素、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副矿物共生组合及其标型特征等资料为依据,但从锆石的红外光谱学角度研究其成因分类的可能性尚处探索阶段,有关论著也很少见。  相似文献   

18.
陈忠权 《广东地质》2002,17(1):32-37
粤东北泗水岩体晶洞花岗岩岩性为(中)细粒斑状角闪黑云二长花岗岩,具岩体边缘发育的特征.副矿物组合属磁铁矿-榍石-磷灰石-锆石型.其岩石化学、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及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岩石主要具"S"型花岗岩的特征,兼有"I"型花岗岩的特征.岩体的Rb-Sr等时线年龄为(143±4)×106a,成岩时代为晚侏罗世.  相似文献   

19.
本文阐述珠光岩体中晶质铀矿的物理化学特征、产出位置和共生组合。提出该岩体晶质铀矿复成因的证据。认为它主要是岩浆阶段结晶的,自变质与他变质作用也产生了一些晶质铀矿。并提出可能含复成因晶质铀矿岩体内的铀矿床比含单成因晶质铀矿岩体的铀矿床富而大。对今后应用晶质铀矿这个标型矿物的特征找矿将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阿腾套山西南缘塔勒德萨依正长花岗岩-花岗斑岩体的形成时代和岩石成因,为伊宁地块石炭纪构造演化提供可靠资料,对塔勒德萨依岩体进行了野外调查、锆石U-Pb定年及地球化学研究。结果显示,花岗斑岩年龄为(338±3)Ma,表明岩体形成于密西西比亚纪。花岗岩的矿物组成接近低共结组分,全岩以高Si、富碱、富K和Rb,低Ti、少Fe、Ca、Mg,贫Ba、Sr、P等为特征,表明其为高分异花岗岩类。结合区域同时代(362~325 Ma)岩浆岩的地球化学资料,认为该花岗岩的母岩浆由混合地壳(新生地壳和元古代角闪岩相基底)部分熔融形成且母岩浆历经了斜长石、角闪石、黑云母、磷灰石和锆石等矿物的分离结晶。综合区域资料认为,塔勒德萨依岩体形成于弧后盆地,此类高分异花岗岩的形成可能标志着维宪期(338 Ma)南天山洋已进入衰亡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