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 毫秒
1.
强震临震微波动现象跟踪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强震临震微波动是强震临震阶段优势频率集中在11~16 Hz、频谱形态较为整齐的临震异常脉动记录,在汶川、玉树、青川等不同强震前有重现,可用于强震临震判定。为了对强震临震微波动现象进行跟踪检验,利用"兰州地脉动实时监控技术系统"分析2015—2016年间发生在青藏块体和新疆的4次5.5级以上地震震前3个月地脉动连续记录,通过临震微波动事件活动度异常幅度变化和持续时间验证临震微波动现象的重现性,跟踪检验结果符合杨立明等基于临震微波动提炼的震情跟踪指标。  相似文献   

2.
从系统结构、数据库平台、软硬件平台、符号库等方面对地震灾情实时动态标绘系统进行总体规划,在此基础上提出七大功能模块并进行系统的功能设计,该系统包括基础地图管理、专题要素标绘、专题图展示、跟踪监控、指挥调度、动态反演与模拟和输出等功能。  相似文献   

3.
通过计算机对数字地震台网产出的大动态、高分辨率、高精度的地震波形数据进行的实时采集跟踪分析,发现了有些台站大震前地脉动波形的周期和幅度有明显异常变化,探索大震前地脉动变化的特征和规律,将为区域性地震预报研究开辟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前震序列型震群的识别方法及动态跟踪预报程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研究发生在辽宁地区12个震群活动的特征及其前兆意义,提出了前震序列型震群的概念,定义了两个新的判定震群性质的特征参数Pt、Et,给出了前震序列型震群的识别方法和判定标准,探讨了震群动态跟踪预报程式方案和具体实时操作方法。  相似文献   

5.
实时子结构实验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出现的结构控制装置,其中很多被动控制装置的性能都与速度有关,甚至有的还与加速度有关;采用反馈控制的主动、半主动控制装置,其控制力更是与时间相关,因此无法采用伪动力实验测试这些控制装置的性能或减振效果.实时子结构实验对试件进行实时加载,可以准确反映速度相关型试件的性能.由于试件性能的速度相关性和实验加载的实时性,使得实时子结构实验在逐步积分算法、实验系统累积误差、实验系统的加载控制等方面比伪动力实验更加复杂,另外还会出现系统时间滞后和加载系统与试件相互作用等新问题.根据实时子结构实验研究的关键科学问题介绍其研究进展及其应用,并指出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数字地震台网大震前地脉动异常实时跟踪系统(RTT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计算机对数字地震台网产出的大动态、 高分辨率、 高精度的地震波形数据进行的定时采集部分数据跟踪分析, 发现有些台站大震前地脉动波形的幅度和周期有明显异常变化, 实时捕捉这些异常信息, 把监测与预报研究相结合, 将为区域性地震预报提供比较可靠的实证前兆信息。  相似文献   

7.
面向对象的动力有限元实时分析程序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时程动力有限元方法的解题过程和特点,按照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法,采用C 程序设计语言,抽象和定义了有限元程序类,开发了面向对象的动力有限元实时分析程序。详细介绍了在VC 中如何建立矢量图形系统,并给出程序中的基本图形元素类。采用多线程的程序设计方法,所开发的程序可以跟踪、实时了解动力计算的中间结果,并进行干预,最后可以对结构的整个动力分析过程进行动态模拟。最后给出有限元程序类的调用层次关系和一个程序实例。  相似文献   

8.
通过计算机对数字地震台网产出的大动态、高分辨率、高精度的地震波形数据进行的定时采集部分数据跟踪分析,发现有些台站大震前地脉动波形的幅度和周期有明显异常变化,实时捕捉这些异常信息,把监测与预报工作相结合,将为区域性地震预报提供比较可靠的实证前兆信息.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一种地震短期综合预测思路,即以虚报率较低的短期异常作为“引信”,在出现1个或数个“引信”异常后,再依据其它异常综合判定发震地点和震级,其优点是据此做出的综合预测意见的成功率较高。本文以2012年江苏高邮-宝应4.9级地震和2016年江苏射阳4.4级地震的震前实时跟踪过程为例,详细介绍了该思路的应用,该综合预测思路对指导今后震情跟踪工作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近几年对东北地震大形势研究的基础上,使用最新地震资料,对东北地区地震发展趋势进行了实时跟踪研究,结果认为,东北第五个地震活跃期到2008年结束。同时,对如何合理选择研究区域也作了一些讨论。  相似文献   

11.
利用GNSS高精度实时定位技术,通过实时数据质量控制和高精度位移数据获取技术,监测非常规突发事件时期桥梁、高大建筑以及脆弱地质结构山体的动态形变;结合不同的模型分析监测目标的形变趋势特征,研究强烈震动发生后监测目标的破坏程度,初步实现形变信息的实时动态可视化和形变分析平台建设。  相似文献   

12.
1999年11月29日岫岩—海城5.6级地震成功预报的科学总结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总结了岫岩-海城5.6级地震成功预报的科学依据,其中包括对地震活动背景分析、震前地震学异常分析、前震序列的科学判定、余震序列实时的跟踪研究、临震预报的技术决策过程、前兆异常的临震性质和成功预报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等。并对这次地震的成功预报的主要判据和余震序列分析中的成功与不足作了较为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13.
青岛市地震应急指挥决策支持软件的设计与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管友海  王素珍 《地震》2007,27(1):142-149
基于空间决策支持技术设计与开发了城市地震应急指挥决策支持软件,在软件的总体设计、功能模块、数据库建设、接口设计与模块集成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与开发,并在青岛市地震应急指挥系统中得到实际应用和检验。实践表明,该软件能实时收集地震现场灾害信息,给出地震灾害现状图,并且实时跟踪灾情发展及变化,智能制定各种地震应急指挥指令,可视化绘出应急指挥决策图,从而有效提高地震应急指挥的效率和响应速度,为地震现场应急指挥工作提供了更实用、可推广的技术平台,这对全国大中城市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的建设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4.
台网系统监视平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广东数字遥测地震台网的台网系统监视平台,是为监视台网中心的运行和台站仪器状况而设计的,通过网络对实时地震数据收集、处理系统运行和台站状态进行图形化自动监视,当发生地震事件、断记或系统故障时该平台能自动报警。实践表明,它既减轻了监测值班人员的工作负担,又为仪器维修人员跟踪台站仪器故障提供了帮助。  相似文献   

15.
建立基于地震现场救援行动跟踪监控的指挥与控制软件可以提高现场指挥人员指挥决策的效率和科学性.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地震现场救援行动跟踪监控的指挥与控制软件系统的技术思路和解决方案,在软件的总体设计、功能模块、数据库建设、关键模型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和开发,并以5.12汶川特大地震资料为例对系统功能进行了试验,给出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16.
强震临震微波动现象初步研究(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验证和检验强震临震微波动现象及其主要特征,利用甘、青、川、滇、藏等区域台网200余个宽频带数字地震台站的波形资料,建立了实时监控技术系统。通过对2012~2014年间青藏块体发生的24次5级以上地震及部分无震区域台站观测的全程实时跟踪、动态监控,检验和验证了临震微波动现象的重现性和客观性,验证了临震微波动现象的频谱、时间、空间、方向性等特征,进一步得出了临震微波动现象可能与地震强度有关,且震级越大,震前出现持续临震微波动的可能性越大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钱晓东  秦嘉政 《中国地震》2006,22(2):161-171
依据云南区域数字化地震台网资料,采用新的方法,实现了对云南及邻区环境应力场变化的短临实时跟踪监视;通过对2004年双柏5.0级地震前环境应力参数时空演化的深入分析,给出了预测该次地震三要素的具体过程。  相似文献   

18.
对于大型复杂结构的实时(拟动力)子结构试验,更适宜用无条件稳定的逐步积分方法。隐式逐步积分方法通常是无条件稳定的,然而需要复杂耗时的迭代求解非线性方法。为了避免迭代过程,等效力控制方法用反馈控制求解非线性方程,使隐式逐步积分方法在实时子结构试验中的应用成为可能。本文首先以平均加速度法为例介绍等效力控制方法的原理、关键参数的选取;然后介绍基于等效力控制的能量守恒子结构试验方法和隐式中点法;最后介绍这些方法在以防屈曲支撑阻尼器为试件的单自由度简化结构、以磁流变阻尼器为试件的海洋平台结构的实时子结构试验,以及装配式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和框支配筋砌块短肢剪力墙结构拟动力试验中的应用。研究结果表明:这三种等效力控制方法都具有很好的精度,等效力控制方法相对于中心差分法具有更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9.
新疆乌恰-塔什库尔干地区为2008年度圈定的6.5级左右地震危险区,1年来对该地震危险区进行了短临跟踪,2008年10月5日发生了预期地震.总结了震前定点前兆异常实时跟踪分析及震情监视情况:① 监测区及其附近多数台站近一半监测手段,约1/3的台项出现异常;②异常以应力、应变、形变异常为主;③异常以短期、短临异常为主;④ 多学科有异常配套性,但同一测项、同一台站异常配套性不佳;⑤异常有协同性,不同台站、不同手段、不同距离的观测项目几乎同时出现异常;⑥ 震前有确定性、无争议性异常,也有不确定性、有争议的异常;⑦ 震前对资料的分析和震情判断基本是正确的,但也有吃不准的一面.震情跟踪实践证实,震前异常的认定与观测资料本身、工作的细致性及预报人员的经验关系极大,跟踪要比不跟踪好,只要用心工作,震前就有可能捕捉到用于地震预测的地球物理前兆信息,有可能在震前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20.
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主动自校正控制计算方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应用现代控制原理,结合工程结构控制的实际问题,提出了在地震动输入下结构主动自校正控制的计算方法。这一方法可以应用于干扰过程未知或有变化时结构的计算机跟踪控制,因此它也适用于任意动力荷载作用下的结构控制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