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滦县地区包括滦县、滦南、抚宁、卢龙一带,是冀东前震旦纪铁矿的重要成矿区之一。本区铁矿属变粒岩~闪石型磁铁石英岩,该类铁矿多呈层状或似层状,规模较大,以大中型矿床为主。区内晚太古代滦县群(原称单塔子群)地层分布广泛,该群自下而上可分为五组:①架炮山组(Ar_2j):上部主要为角闪变粒岩,夹黑云变粒岩,石榴角闪变粒岩等;下部以角闪斜长片麻岩、斜长角闪岩为主,夹黑云变粒岩、浅粒岩等薄层,偶见磁铁石英岩小透镜体。②阳山组(Ar_2):由含角闪黑云变粒岩、角闪变粒岩组成,夹斜长角闪岩、偶夹石榴  相似文献   

2.
辽吉地区古元古界含硼岩系经过了中高级区域变质和混合岩化作用,主要由黑云母变粒岩、浅粒岩、电气石变粒岩、斜长角闪岩及富镁质含矿岩石组成,局部形成层状混合花岗岩。斜长角闪岩在含硼岩系内各个岩组中都有分布,岩石化学分析显示斜长角闪岩具有富钠、富镁、高铁、高钛特征,MgO含量成多众数值分布,辽东地区斜长角闪岩MgO含量高于集安地区,并且各类斜长角闪岩中硼含量都较高。辽东地区B、Cr、Ni明显高于集安地区,显示为海相地幔岩浆岩特征更为明显,集安地区则显示为变质热液改造特征。辽东地区斜长角闪岩的稀土地化显示为热液改造的幔源岩浆特征,集安地区的斜长角闪岩的稀土地化显示为壳源沉积岩特征。含硼岩系斜长角闪岩与浅粒岩稀土配分模式相似,表明部分斜长角闪岩与浅粒岩具有岩浆成因特征,而电气变粒岩、黑云变粒岩与混合岩稀土富集模式显示海相沉积泥岩变质成因,混合岩化及变质热液对原岩具有明显改造作用。斜长角闪岩石的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原岩环境为富钠、富硼的海相环境,原岩主要是海相富镁拉斑玄武岩和海相泥质岩。  相似文献   

3.
陕、甘、川交界处摩天岭区,主要分布有碧口群。由于该区地质构造复杂,缺少生物化石等,其层序、时代问题一直没有解决。近年来在研究碧口群层序和时代时(地质矿产部秦巴项目资助),于该区东部的勉略宁区发现有4处以小陆核状产出的晚太古代地层,为碧口群的古老基底。其中尤以陕西略阳县阁老岭—鱼洞子地区出露的面积较大,被命名为鱼洞子群(原属碧口群的一部分,称为鱼洞子组),为一套中度区域变质及部分混合岩化的变质岩系,原岩为海相火山岩—沉积岩系,含有变质磁铁石英岩型铁矿床。构造线总体呈东西向展布,本身造成一向北倾斜的复式背斜,南翼倒转。沿轴部分布有混合花岗岩。经初步划分,鱼洞子群自下而上可分为四个岩组:(1)斜长角闪岩、角闪混合岩组;(2)浅粒岩夹少量斜长角闪岩组;(3)斜长角闪岩夹浅粒岩、角闪磁铁石英岩组;(4)浅粒岩夹绢云片岩、绿泥片岩与磁铁石英岩组。  相似文献   

4.
阿尔泰蒙库铁矿斜长角闪岩锆石SHRIMP U-Pb年龄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蒙库大型铁矿位于阿尔泰南缘麦兹盆地,赋存于康布铁堡组变质火山-沉积岩系中,容矿岩石为石榴石矽卡岩、变粒岩、浅粒岩、斜长角闪岩和大理岩.矿体总体顺层分布,空间上与矽卡岩密切相关.对9号矿体围岩斜长角闪岩锆石SHRIMP U-Pb年龄进行了测定,12颗锆石的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403.9±4.8) Ma(MSDW=1.3).结合区域年代学资料,限定康布铁堡组形成时代为晚志留—早泥盆世,同时限定蒙库铁矿形成时代小于404 Ma.  相似文献   

5.
冀东迁西群是我国已查明的比较老的太古界,对它的研究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59—60年长春地质学院燕山队在本区首次填了1∶20万地质图,初步建立了该区老变质岩的层序。之后,河北省区测二队、华北所、长地院等单位在该区又做了大量工作,就地层划分分别提出了不同方案。八○年长地院对迁西群地层做了如下划分: 上部(马兰峪组):以黑云变粒岩为主夹斜长角闪岩; 中部(三屯营组):由二辉麻粒岩、斜长角闪岩、斜长辉石岩、黑云变粒岩组成薄层状互层; 下部(上川组):以二辉麻粒岩为主夹薄层状斜长角闪岩、浅色麻粒  相似文献   

6.
leptite(变粒岩)、Hlleflinta(长英角岩)、Skarn(矽卡岩)这三种岩石名称均来源于瑞典.在瑞典南部的贝格斯拉根(Bergslagen)成矿省,长期以来被地质工作者所采用.1944年Geijer和Magnusson给变粒岩和长英角岩下过定义:"长英角岩是一种主要由长石和石英组成的岩石,其基质的粒度不大于0.05mm,具贝壳状外观";"变粒岩是一种变质的上壳岩,具有花岗岩的类似成分,其变质矿物粒度不小于0.03-0.05mm,高可达0.5(~1)mm,包括斑晶".从上述定义可以明显看出,长英角岩属低级变质的长英质火山岩,而变  相似文献   

7.
秦岭造山带是中朝克拉通华北板块和扬子克拉通板块结合区域.其基底组成为广大地质学家所关注.笔者报道了秦岭造山带中部陕西省商南县湘河地区楼房沟古变质结晶岩片斜长角闪岩-浅粒岩和黑云二长石英片岩的SHRIMP锆石U-Pb年龄数据,讨论了其地质意义.斜长角闪岩-浅粒岩为同-岩浆连续分异变质火山岩,锆石Pb严重丢失,207Pb/206Pb年龄≥(2488±8)Ma.年龄值与已获得的Sm-Nd等时年龄值在误差范围内一致.黑云二长石英片岩为副变质岩,锆石U-Pb年龄(978±13)Ma.秦岭造山带中部老于太古宇岩片(块)的发现表明,秦岭造山带下部可能存在过太古宙结晶基底.  相似文献   

8.
最近的研究表明,辽北抚顺、清原地区太古宙基底主体形成于新太古代,不存在广泛分布的中太古代地质体。表壳岩系以不同规模分布于TTG花岗质岩石中,主要由斜长角闪岩、角闪变粒岩、黑云变粒岩及少量片麻岩组成。本文对该区新太古代表壳岩系和TTG花岗质岩石进行了地球化学研究。小莱河斜长角闪岩具近于平坦型的稀土模式[(La/Yb)n=1.0],大离子亲石元素富集。存在3种类型角闪变粒岩。类型1角闪变粒岩具平坦型稀土模式[(La/Yb)n=1.1~2.93,大离子亲石元素富集,其特征与共生的斜长角闪岩十分相似。类型2角闪变粒岩常量元素组成与类型1角闪变粒岩类似,但轻稀土富集[(La/Yb)n=11.4~20.2],与之存在较明显区别。类型3角闪变粒岩轻重稀土强烈分离[(La/Yb)n=41.83。黑云变粒岩稀土模式和微量元素组成与类型2角闪变粒岩相似,但显示出更为富集的组成特征。TTG花岗质岩石构成辽北太古宙基底的主体。它们轻重稀土强烈分离[(La/Yb)n=25.8~194.4],无明显负铕异常(Eu/Eu^*=0.75~1.35)。研究表明,辽北地区太古宙基底表壳岩系变质原岩主体为拉斑玄武岩、安山岩、英安岩及相应火山碎屑沉积岩,表壳岩系和TTG花岗质岩石形成于板块汇聚的岛弧环境。它们构成了华北克拉通新太古代吉(吉林)-辽(辽宁)-冀(河北)(弧陆碰撞增生型)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9.
西天山古元古代木札尔特岩群地质特征及时代厘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西天山木札尔特岩群发育于塔里木原始古陆台内毗邻陆缘活动带,为一套角闪岩相中深变质岩系,主要岩石组合为变粒岩-浅粒岩-片麻岩-斜长角闪岩-大理岩等,局部受韧性变形改造形成各类糜棱岩系,原岩为中基性火山熔岩-火山碎屑岩-火山碎屑沉积岩夹碳酸盐岩建造.由于缺少古生物化石,其地层时代主要依据区域地层对比和同位素年代学数据进行确定.笔者应用钐钕全岩等时线定年法,在该岩群斜长角闪岩中获得(1966±93)Ma的同位素年龄,这是迄今为止,西天山范围内该岩群内获得的最古老同位素年龄,代表了其成岩年龄.据国际地层表(2000)关于古元古界造山系2 050~1 800 Ma的划分方案,笔者最终将西天山木札尔特岩群成岩时代厘定为古元古代造山纪.  相似文献   

10.
弓长岭铁矿床物质来源及沉积古地理环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弓长岭沉积变质型铁矿床是中国鞍山式铁矿床的典型代表.研究表明,该铁矿床赋存于反S型褶皱中,局部矿体出现褶曲现象.矿体产于主要由磁铁石英岩、斜长角闪岩、黑云母变粒岩和“蚀变岩”组成的含铁岩系中.文章通过研究该地区铁矿石的构造、结构和矿物组合,结合常量、微量及稀土元素研究,揭示了该地区形成铁矿床的物质来源与海底热液活动密切相关,在其形成过程中,很少或者没有含铝碎屑物质的加入,是由海洋化学沉积形成的,形成于还原环境.通过研究与铁矿床空间关系密切的斜长角闪岩、黑云母变粒岩和“蚀变岩”的构造和结构等,并利用常量、微量及稀土元素的测试结果,对斜长角闪岩、黑云母变粒岩和“蚀变岩”进行了原岩恢复研究,研究结果显示,该区斜长角闪岩的原岩应为洋中脊拉斑玄武岩,黑云母变粒岩的原岩应为大陆岛弧的杂砂岩,而“蚀变岩”的形成则与磁铁石英岩有着密切的关系.最后,提出了该地区铁矿床沉积的古地理环境为洋壳边缘、大陆岛弧附近,其形成环境应相当于弧后盆地.  相似文献   

11.
兴华渡口岩群作为额尔古纳地块的基底,其变质年龄、原岩类型及大地构造背景一直是地质学家关注的热点。以大兴安岭北段绿林林场一带兴华渡口岩群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锆石U-Pb同位素测年限定了原岩的变质时代,结合岩相学与地球化学综合分析方法开展原岩恢复,并进一步讨论了其形成的大地构造背景。研究认为兴华渡口岩群主要由斜长角闪岩类、浅粒岩类、变粒岩类和石英岩类组成;斜长角闪岩类原岩为基性火山岩,浅粒岩类原岩为英安质凝灰岩,石英岩和变粒岩原岩为泥质粉砂岩;斜长角闪岩类亏损非活动性微量元素Ta、Nd、P,大地构造环境属岛弧环境;浅粒岩类主要亏损Ta、Nd、P、Sr、Ti等元素,形成于大陆边缘造山带环境。绿林林场一带兴华渡口岩群的变质年龄下限为774.1±3.8 Ma。   相似文献   

12.
孙立秋  樊金虎 《地下水》2012,34(6):158-160
辽宁省营口市赵平房铁矿赋存于太古界鞍山群茨沟组,区内皆为第四系掩盖,依据钻孔揭露主要岩性为:斜长角闪片麻岩,斜长角闪岩,黑云变粒岩,黑云角闪变粒岩,磁铁石英岩,角闪磁铁石英岩。该矿区通过对斜长角闪岩类岩石的全分析,对其进行原岩恢复,P尼格里化学成分计算法的图解显示该类岩石原岩属火成岩系列。A、H扎瓦里茨基化学成分计算法图解显示原岩矿物中富含铁、镁、钾质。火山岩TAS分类图解中显示斜长角闪岩类原岩属玄武岩类。  相似文献   

13.
江绍断裂两侧早元古代变质基底特征及形成的构造环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江绍断裂东侧出露的早元古代变质基底以一套遭受中压型角闪岩相区域热流变质作用改造的黑云斜长变粒岩、云母石英片岩为主,夹少量斜长角闪岩和大理岩,已遭受4期构造变形作用改造,从原岩建造和主要岩类地球化学特点推测它可能形成于大陆或大陆边缘类似于内硅铝盆地环境。江绍断裂西侧早元古代变质基底则以星子杂岩为代表,由变粒岩、浅粒岩、(十字一石榴)云母片岩和少量斜长角闪岩组成,已遭受中压型高绿片岩相一低角闪岩相区域热流变质作用改造,推测其形成于活动性较强大陆一大陆边缘环境。江绍断裂两侧早元古代变质基底在原岩建造、变质一变形作用等特征上存在明显差异,因此华夏地块和扬子地块在早元古代可能是两个地块。  相似文献   

14.
米仓山西缘变质杂岩地质和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米仓山西缘变质杂岩由后河岩群和八角树片麻岩构成,而后河岩群又可分为河口变粒岩-斜长角闪岩,汪家变粒岩,构造样式表现,为卵形穹盆构造和韧性剪切带。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河口变粒岩-斜长角闪岩的原岩为中酸性火山岩、拉斑玄武岩和杂砂岩、形成于洋-岛弧环境;汪家坪一岩的原岩少岩和中酸性火山岩,形成地大陆或大陆边缘环境;八角树片麻岩的原岩为英云闪长岩-奥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岩套。因此变质杂岩应形成于早前寒武  相似文献   

15.
新疆阿尔泰南缘巴利尔斯铁矿床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巴利尔斯铁矿是阿尔泰南缘麦兹盆地新近发现的中型铁矿床。赋存于上志留—下泥盆统康布铁堡下亚组第二岩性段变粒岩、浅粒岩及斜长角闪岩中, 矿体及其周围发育大量矽卡岩矿物。本文对矿体围岩、矽卡岩矿物和矿石进行了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研究, 结果表明磁铁矿矿石、矽卡岩与围岩斜长角闪岩的REE特征具有相似性, 暗示磁铁矿矿石与矽卡岩具有亲缘性, 斜长角闪岩可能提供部分成矿物质。矽卡岩和矿石发育Eu正异常及所有矿石的负Ce异常, 表明铁成矿作用发生在高温氧化环境。  相似文献   

16.
程裕淇  万渝生 《中国地质》2000,17(12):14-16
河北平山西北部小觉地区新太古代阜平岩群中表壳岩类的浅粒岩、黑云变粒岩、斜长角闪岩、角闪片麻岩等,在构造有利部位及高温高压条件下经受了有流体活动伴生的深熔作用(Anatexis)改造,形成了一系列区域混合岩类,包括不同程度的混合岩化岩石、混合岩、甚至混合花岗质岩石(程裕淇等,1996,1998,1999,2001).  相似文献   

17.
河北平山西北部小觉地区新太古代阜平岩群中表壳岩类的浅粒岩、黑云变粒岩、斜长角闪岩、角闪片麻岩等,在构造有利部位及高温高压条件下经受了有流体活动伴生的深熔作用(Anatexis)改造,形成了一系列区域混合岩类,包括不同程度的混合岩化岩石、混合岩、甚至混合花岗质岩石(程裕淇等,1996,1998,1999,2001).  相似文献   

18.
胶东—苏北构造带是指昆嵛山花岗岩基以东、荣成—五莲深断裂以南、嘉山—响水深断裂以北的狭长区域,长约500km,宽约50—100km,呈北东向展布,以广泛出露超基性岩和各类榴辉岩、广泛发育韧性剪切带和普遍发育糜棱岩化带为特征。地层建造为似层状和透镜状的变质杂岩(黑云斜长片麻岩、黑云变粒岩和斜长角闪岩为主,其次为浅粒岩、大理岩和石英云母片岩等),具混杂岩特征。胶东—苏北构造带经历了晚太古代麻粒岩相变质事件(2600—2800Ma)、早元古代大陆推覆构造事件(2000Ma±)、早元古代末角闪岩相变质事件(1800—2000Ma)和元古代末期大陆推覆构造事件(600—800Ma)。  相似文献   

19.
迁西群是一套变质较深的太古代地层,八○年长春地质学院将迁西群划为三个组:上部马兰峪组:以黑云变粒岩为主,夹斜长角闪岩,原岩为凝灰质杂砂岩夹基性凝灰岩。中部三屯营组:二辉麻粒岩、浅色麻粒岩、黑云变粒岩、斜长角闪岩等呈薄层状互层,原岩为基性熔岩、中酸性凝灰岩及凝灰质杂砂岩。下部上川组:以二辉麻粒岩为主,夹透辉斜长角闪岩及浅色麻粒岩,常见变质辉绿岩脉和超铁镁质岩,原岩为基性熔岩、凝灰岩及超基性岩。  相似文献   

20.
在位于主地幔逆掩断层(MMT)北部的Swat-印度河地区和巴基斯坦北部地区,Kohistan序列的下地壳岩石广泛裸露于地表,这些岩石由角闪岩、变粒岩和超镁铁质岩石组成。对这些岩石详细的岩石学-构造研究表明,Chilas-Jijal变质杂岩可以被划分成两个变质带,从MMT向北西方向,它们是石榴石变粒岩带和辉石变粒岩带,由于强烈的退化变质作用和广泛的韧性变形,那些高压变粒岩主要变成角闪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