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8 毫秒
1.
葛润生 《气象》1980,6(5):19-20
近年来,不少天气雷达站开展了对冰雹云的探测工作,取得了有关雹云回波特征的一些宝贵资料。本文将根据各地的资料,综合介绍雹云回波的一些统计特征和识别方法,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周克前 《气象》1978,4(7):34-35
所谓“山地云”或泛称地形云,就是指空气受山地强迫抬升而形成的云。由于山地云具备一些独特的性质,在云物理和人工降水的研究中引起重视。 山地云的尺度大小悬殊。小的,如山峰上的旗云,飘飘然,象一面旗帜。大的,如北美科迪勒拉山系的山  相似文献   

3.
本文总结分析了雷波山地地面气象观测中,对云的目测时经常出现的一些问题,并以老观测员多年的经验对其加以分析,指出原因。强调云的观测应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切实提高云的观测水平和测报质量。  相似文献   

4.
山地云观测中常见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总结分析了雷波山地地面气象观测中,对云的目测时经常出现的一些问题,并以老观测员多年的经验对其加以分析,指出原因。强调云的观测应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切实提高云的观测水平和测报质量。   相似文献   

5.
也谈碎云     
对碎云观测有一定的难度,特别是雨后碎云,千姿百态,有时难于确认。但只要掌握各种碎云的生成发展消失的条件和规律,也不难正确判断辨别。这里谈一些看法和体会。 碎云包括F_c、F_s、F_(no)一般情况下,好天气时的碎云记F_c,早晨有雾,低层生成的碎云,计F_S,这是无疑的了。而坏天气下的碎云,就比较复杂一些。我认为,一般情况下,坏天气下的碎云是F_(no)其主要有两种情况:一、当有天气系统影响本站时,特别是锋面、台风等天气系统影响时,一大片黑色的碎云随着降水云层,先后迅速向测站飞来,这种碎云,无疑是F_n;二、在持续阴雨天气期间,降雨云层下的碎云,它呈灰黑  相似文献   

6.
C.L.Hosler  Jr.  郝望 《气象科技》1982,(6):68-71
本世纪人类在人工影响天气方面的大部份努力都是试图改变云的行为,有一些经过检验有成效的假说得出:改变降水量和降水地区分布、减少和防止冰雹、减少飓风风力、消雾、在层云中造成空洞、造云以减少太阳辐射和加热作用、减少和消除对地面的雷击。自然过程形成的云有着多变的性质,随着不同的微物理发展过程而在云的生长、生命期、降水方面造成各种结果。人类干预的基础由观测告诉我们,云的行为对于(至少是部分地)云中或云周围空气中的一些物质的数量及其物理和化学性质的较小变化有反应。  相似文献   

7.
赖宗铭 《气象》1989,15(12):51-52
云的正确判断,是气象观测人员的一项基本功。近年来这方面有所放松,在云的观测记录上存在一些问题。赖宗铭的这篇文章反映了这一问题的一些侧面。希望能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采取必要措施,不断提高观测人员识别云的能力,以达到提高云的观测记录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1 引言 云的观测是地面气象观测的一项重要内容,正确辨别云状、云量、云高及确定云码对飞机航行、人工影响天气和天气预报都有重要意义.在地面气象观测中,云为目测项目,因此极易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根椐天气系统变化,为综合分析云的发生和发展提供了一些依据,以保证云观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云的观测记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云的观测记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客观详尽地分析其存在原因,并提出了提高云观测水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冰雹云雷达识别方法及防雹作业经验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总结了辽宁省40余年人工防雹工作积累的成果和经验,归纳了3种类型冰雹云的雷达回波特征以及利用回波形态、回波参量和综合指标对其进行雷达识别的方法,并结合冰雹云数值模拟结果,总结了对具有液态水累积区的雹云、对超级单体冰雹云和对多单体冰雹云实施人工防雹作业的一些经验,对于各地的科学防雹作业具有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1.
利用ERBE资料分析中国地区云辐射强迫的时空变化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马晓燕  季国良 《高原气象》2000,19(2):150-158
利用1985 ̄1988年4年的ERBE资料,分析和揭示了我国大陆地区云辐射强迫变化的一些基本事实。结果发现:云强迫存在很大的区域差异和较强的季节变化,其中川黔地区是全国最大的云强迫负值区,其次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和华北地区青藏高原为正、负值的过渡区,高原北侧的西北干旱区冬季为较弱的云强迫正值区。此外,云强迫还具有一定的年际变化。  相似文献   

12.
在综合介绍我国机载云探测系统的发展历程、应用情况和优缺点的基础上,对新一代机载云探测系统SPEC的系统组成、探测原理、探测方法和探测范围等进行了详细说明,并探讨了近年来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随着科学研究人员对云探测精细程度、准确度要求的日益提高,以往使用的粒子观测系统(PMS)等云探测系统已无法满足一些科学试验的需求;S...  相似文献   

13.
吴翀  刘黎平  翟晓春 《大气科学》2017,41(4):659-672
激光云高仪和云雷达是探测云底的两种设备,但其探测能力和探测结果有一定的差异,对比分析两种设备的测云效果有助于正确认识它们的探测优势,推进我国云雷达在云探测中的应用。本文提出了基于云雷达数据的云底和云顶高度分析方法,利用2014年夏季第三次青藏高原大气科学试验云雷达、激光雷达和激光云高仪数据,统计了三种设备探测青藏高原低云、中云和高云的云底高度偏差、探测率,分析了激光云高仪探测云底偏高的原因,根据探测结果提出了固态发射机体制雷达探测青藏高原低云的优化观测模式,模拟分析了探测效果。结果表明:(1)云雷达对高云的探测能力要明显优于激光云高仪,但其对低云的探测能力有待改进,激光云高仪探测云底下部的边界层内的云雷达回波信号可能是非云降水回波;低层云的遮挡作用明显降低了激光云高仪对多层云的观测能力;与激光云高仪相比,云雷达仍然会漏掉一些高云和中云。(2)激光云高仪探测的中云和高云的云底很多在云雷达回波内部,云雷达和激光云高仪观测的云底的时空对应关系比较差。(3)增大激光发射功率和优化固态发射机体制云雷达观测模式可提高云的观测能力,微波和激光雷达数据融合可全面了解不同类型云的宏观特征。这一工作为云雷达和激光雷达数据的应用,评估激光云高仪和云雷达探测青藏高原云的能力,讨论设计优化的云观测方案,为推进我国云观测技术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云高与云系     
魏玉琳 《气象》1979,5(11):18-20
在气象观测工作中,云和能见度大多处于目测阶段,特别是云的观测,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一下子不容易掌握它。而云的变化又是大气活动的一种直接表现,是天气和气象要素变化的综合反映,因此,需要不断地总结经验,提高对云的观测能力。 在云的观测中,可以分为云状、云量和云高三个部分,这里就云高观测谈一些看法。 从目前大多数台站来看,器测云高还是少数,目  相似文献   

15.
云是较难目测的项目之一。尤其是在无星光和月光的黑夜 ,常让观测员感到焦急。但只要用心观察 ,不断总结经验 ,就会发现云的演变其实是有规律的。运用这些规律 ,就能逐步提高对云的目测水平。在无星光和月光的夜晚 ,可结合云的一些特点来判断云状、云层( 1 )云具有联系性 ,即根据云的连续变化和演变规律来判别云状。一般在傍晚时 ,应对云进行仔细观察 ,待夜间正点观测时 ,可根据傍晚时云的发展趋势判断出云状。例 :傍晚测站某方向有Cu云趋于减弱 ,观测时云呈条状 ,就可有把握地判定是Sc云。又 :傍晚为Cs云 ,观测时呈均匀云幕 ,不见星…  相似文献   

16.
陈明 《贵州气象》2000,24(3):47-48
1 引言在地面气象观测工作中 ,一些气象要素往往是千变万化的 ,尤其是云状的识别是难度较大的目测项目。云的形成和演变是大气中错综复杂的物理过程的表现 ,是预示未来天气的征兆。由于云状的特征不明显、不典型或处在复杂天气情况下和演变过程中 ,往往看起来既像这种云又像那种云 ,处于相似状态。观测员在判断云状时 ,除了掌握云的外型特征 ,还应该根据形成云的物理过程、云的连续演变及其它条件进行综合判定 ,才能准确地反映代表当地天气特征的云天状况。本文就卷层云和透光高层云的判别提出一些看法。2 卷层云和透光高层云的相似之处卷…  相似文献   

17.
风暴剖面45dBz强回波在识别冰雹云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樊鹏 《陕西气象》2009,(6):12-14
在人工防雹作业中,正确识别冰雹云是关键。利用雷达识别冰雹云的技术方法很多。研究风暴剖面45dBz的高度及其对应的温度识别冰雹云的技术方法,并阐述其理论依据和物理意义。利用1992-1994年和1997—2000年陕西渭北旬邑人工防雹基地雷达观测的结果统计分析,证明用风暴剖面45dBz高度或者对应的温度能够较好地识别冰雹云。同时介绍了其它一些地区利用风暴剖面45dBz作为雹云播撇判据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18.
云的宏观特征是把云作为一个整体来看的许多特征,如云的外貌、生命史,云内的温度、湿度、含水量和气流分布等。而云中水滴的大小、分布等特征则属于云的微观特征。在云雾研究中一般将云按形状和形成系统分为积状云(或称对流云,简称积云,包括积云、积雨云、卷积云、卷云)和层状云(包括高层云、层云、雨层云和卷层云,高积云和层积云也归于这一类)两大类;或按云中的相态分成冰云、水云和混合云;或按云中的温度分为暖云(高于0℃)和冷云(低于O℃)。这一讲将对积状云和层状云的一些主要宏观特征作些  相似文献   

19.
华北地区降雹回波系统的分类及单体特征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人工防雹试验中,需要雷达及时判断一块积雨云是否是冰雹云,并确定它的降雹部位、时间和强度。为此目的就要求对冰雹云回波单体的结构、活动和演变等方面特征有较精细的了解。然而,在实际工作中,为了对冰雹灾害采取适当的防御措施,往往要求更长一些的预报时效。这就迫使我们在研究单块雹云的同时,还必须研究时间尺度更长一些的中尺度降雹回波系统。  相似文献   

20.
引言云物理和人工影响云方面的研究,与研制装有测量仪器和人工影响云的设备之飞机实验室有密切关系。目前,苏联和国外一些国家都在积极地研制飞机实验室。苏联在人工影响天气方面广泛使用AH-2、Ил-14、Ил-18、AH-12、Як-40等飞机。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