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全国水文科技情报网华北组水文科技情报流交会议于1986年10月21日至24日由组长单位水电部天津勘测设计院主持在天津市召开。华北组的各网员单位,网长单位长办水文局、副网长单位水电部成都勘测设计院,西北、东北、华东等组的组长单位水电部西北院、松辽委、淮委,天津市水文专业委员会和水电部水文水利调度中心等32个单位的45名代表参加了会议。水文局、水利水电规划院也派员出席了会议。会议共收到学术交流材料24份。会议传达了全国水文情报网网组长工作会议、中国水利学会水文专业委员会第二届第一次全体委员会议和  相似文献   

2.
简讯     
区域地质测量工作会议不久以前,在沈阳召开了东北、华北两区地质部系统区域地质测量工作经验交流会议。出席这次会议的,有东北、华北两区的六省(自治区)地质局,地质部地质科学研究院,两区的地质科学研究所以及其它单位的代表。会议听取了地质部地质科学院朱效成副院长关  相似文献   

3.
全国水文科技情报网华东、华北联组情报交流会于1988年10月26~30日在福州市举行。出席会议的有水利部水文司、全国水文科技情报网网长单位长办水文局、副网长单位南京水文水资源研究所以及华东、华北的47个网员单位的代表66人。会议共收到交流文章37篇。会议首先分华东、华北两组分组交流工作情况,然后一起就水文自动测报系统、洪水计算新途径、土壤水资源评价方法、国际水文活动等专题作了大会交流。两组长单位分别作了1988年度水文科技情报工作年度小结,并酝酿了下届全国水文科技情报网网长、副网长单位及华东、华北组组长单位。  相似文献   

4.
全国水文科技情报网华东组工作交流会议于1986年4月24日至26日在蚌埠召开,21个网员单位共26名代表出席了会议。副网长单位南京水文水资源研究所,水电部“水文”编辑部,西北组、华北组组长单位均派员参加了会议。会议期间,首先由组长单位淮委向网员代表汇报了自去年郑州会议以来华东组的工作情况;传达了今年三月份在南宁召开的全国水文科技情报网网、组长工作会议的精神;然后由网员单位代表先后汇报了各单位在水文生产、科研、教学方面的情况;最后,代表们还参观了淮委——中意合作项目——淮河洪水预报及调度自动化系统。会议特邀南京水文水资源研究所总工程师华士乾就当前国际上水文方面的最新动态、技术等作了专题报告,受到了与会代表的欢迎。会议结束时,淮委蔡敬荀主任到会并讲了话。  相似文献   

5.
华北地块东北缘红庙子盆地鹰嘴砬子组孢粉化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成龙  刘雪松  张梅生 《地质通报》2019,38(7):1089-1094
报道华北地块东北缘地区红庙子盆地鹰嘴砬子组的孢粉化石,建立了Cicatricosisporites-Abietineaepollenites-Piceites组合,该组合的主要特征为:以裸子类双气囊花粉和海金沙科孢子为主,含一定量裸子类无气囊花粉,未见被子类花粉,孢粉组合特征可与松辽盆地沙河子组对比。一些具有早白垩世时代意义的孢粉化石,如Cicatricosisporites sp.,Cicatricosisporites undulates和Cicatricosisporites implexus的出现,表明鹰嘴砬子组的地质时代为早白垩世。根据孢粉化石资料,推测华北地块东北缘地区在鹰嘴砬子组沉积时期古植被面貌以松科和杉科组成的松柏类针叶林为主,林下生长着真蕨类。古气候相当于湿润-半湿润的亚热带气候。  相似文献   

6.
97年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年会于5月13日起至6月18日分别在苏州市、贵阳市、石家庄市、宜昌市分四片(华东片;西南、西北片;华北片;中南、东北片)召片。吴凤池副理事长在年会开幕式上讲话,单庆云副秘书长作了前阶段工作总结报告。吴奕良理事长在闭幕式上做总结发言。建设部领导十分重视协会的工作和这次会议的召开。叶如棠副部长、林选才司长出席了华北片会议。叶副部长作了重要讲话。现刊登叶副部长的讲话和吴奕良理事长的总结发育。在这次年会上还有十多个单位在大会上作了交流发言。由于其发言材料在会上都已发给与会同志。因此本刊仅刊登其简短摘要,主要是供未参加会议的单位了解会议的概要。  相似文献   

7.
张玉清  郝俊峰  孙雨霞  贾和义 《地层学杂志》2004,28(3):235-239,243,i002
阿牙登组和腮林忽洞组是上世纪 70年代 1/ 2 0万区调建立的地层单位 ,当时将阿牙登组置于白云鄂博群 ,腮林忽洞组归于震旦系。通过对以上两个组中疑源类化石进行研究 ,认为阿牙登组应从白云鄂博群中分出 ,与腮林忽洞组一同划归早寒武世至早奥陶世的地层中 ,阿牙登组与腮林忽洞组为同一时期不同局限海盆的沉积 ,是早古生代华北地台最北部边缘的沉积产物。这一认识为研究华北地台早古生代地壳演化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上石炭统太原组、山西组是华北地层区中北部晚古生代主要含煤岩系。在太原西山层型剖面地区,太原组下界起自晋祠砂岩之底;山西组上界止于骆驼脖子砂岩之底,二组以北岔沟砂岩之底为界,连续沉积。长期以来,特别是1959年全国第一届地层会议之后,地层工作者对于太原西山以外地区太原组、山西组的对比划分,却存在着重大分歧,其焦点在于山西各地上石炭统海相层与太原西山层型剖面诸海相层究竟如何对比。上述分歧已成为山  相似文献   

9.
全国水文水资源科技信息网华东组1998-1999年度工作会议于1999年10月15-18日在福建省崇安县召开。参加会议的除华东组20个网员单位外,还有全国水文水资源科技信息网正副网长单位及其他兄弟组组长单位的代表。会议由华东组组长单位──淮委水情信息中心主持,葛荣彬主任代表组长单位作年度工作总结。河海大学水环院郝振纯教授、淮委杨民钦教授级高工、长委水文局金兴平副总工和福建省水文水资源局李松仕副总工分别作了专题学术报告。会议共收到交流的学术论文30篇、学术专著1本,内容丰富,观点新颖,具有较高的学…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生物学会东北组已恢复活动,于1987年12月9日至11日在长春召开了首届学术年会—东北古生物工作展望学术讨论会。来自东北三省教学、科研、地质、石油、煤炭及博物馆等系统17个单位的代表及区内外来宾共80余人参加了大会。 会议传达了中国古生物学会秘书工作会议精神和今年召开的第11届国际石炭纪地层地质会议、古  相似文献   

11.
为纪念“五四”运动70周年,根据中国古生物学会的安排,学会东北组于1989年12月19日至20日在长春召开了“东北地区青年古生物工作者学术讨论会。”来自东北三省8个单位的青年古生物工作者近30人参加了会议。 学会理事、东北组组长米家榕教授致开幕词,说明了这次会议的意义,指出古生物  相似文献   

12.
河南信阳地区南湾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背景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越来越多的研究结果表明华北与扬子板块碰撞缝合线位置位于北淮阳构造带内 ,其中 ,信阳地区南湾组构造的归属对确定华北与扬子板块碰撞缝合线位置的意义重大。南湾组的全岩及微量元素地球化学性质均揭示其具有活动陆缘沉积的特征 ;南湾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其物源区来自上地壳。将南湾组稀土元素各特征值与华北、扬子两板块各圈层稀土元素特征值进行对比 ,发现其与华北板块上地壳的组成相似 ,与扬子板块各圈层的组成差异较大 ,因此可确定南湾组物源区主要为华北板块 ,南湾组是华北板块的组成部分 ,由此推断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的碰撞缝合带位置应位于北淮阳构造带南湾组之南。同时 ,南湾组与邻区地层的地球化学特征对比揭示了信阳地区南湾组、安徽佛子岭群及秦岭地区刘岭群为相同沉积物在不同沉积构造环境的产物  相似文献   

13.
由黄委水文局主持的北方水文缆道技术经验交流会于1984年12月12日至17日在洛阳召开,参加会议的除东北、西北、华北各省及黄委各总站的代表之外,还邀请了山东、河南、四川及长办的同志参加。会议针  相似文献   

14.
华北西缘太原组火山事件沉积的发现及太原组地层对比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彭格林  钟蓉 《现代地质》1995,9(1):108-118,T001
摘要:作者主要依据镜下岩矿特征,辅以岩石的野外产状与分布特点,并参考REE配分模式特征,首次发现华北西缘太原组存在3个火山事件层。根据火山事件沉积并结合最大海侵事件层对华北西缘太原组进行了区域对比.  相似文献   

15.
东北区地层多重划分第二次工作会议于1993年1月6日~10日于哈尔滨市黑龙江省地矿局第一区调队召开,参加会议的有地矿部直管局简人初高级工程师、长春地质学院米家榕教授、华北大区办公室主任张成基、西南大区办公室副主任徐星琪、内蒙古地矿局副总工程师邵和明、黑龙江省地矿局副总工程师金山岩,还特邀地层专家马家骏、刘长安、张海日、王丹群以及吉林省、黑龙江省、内蒙古自治区断代项目负责人,东北大区办公室等46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东北大区领导小组副组长苏养正代表东北大区总结1992年工作进展情况,金山岩代表黑龙江省地矿局致欢迎词,简人初代表部直管局对会议作了重要指示。会议共进行了4项内容:  相似文献   

16.
内蒙古达茂旗北瓦窑一带的西别河组和查干哈布组是1:20万区调建立的岩石地层单位,当时归于上志留统。1:25万区调中通过区域对比,将分布于巴特敖包一带的志留系、泥盆系进行了归并,不整合面之下的为上志留统西别河组,不整合面之上的为下泥盆统查干哈布组。该不整合的确立,标志着晚加里东运动在华北地块北部增生带有明显的响应,具有全球对比意义。  相似文献   

17.
河南永城及其相邻地区的“石千峰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河南永城及其相邻地区的晚二迭世晚期至早三迭世早期地层,即1959年全国地层会议划分的“石千峰组(群)”(包括孙家沟组、刘家沟组、和尚沟组),由于被新生界所覆盖,长期以来成为研究华北该期地层的一个空白点。笔者曾在该区进行煤田地质勘探,对该区以往的资料作了较细致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再和华北地区同期地层相对比。煤炭部地  相似文献   

18.
1991年9月18~22日在广州市召开了全国水文水资源科技情报网中南组水文科技情报学术交流会,参加会议的除中南组各成员单位之外,还有网长单位、副网长单位和流域机构、设计院以及有关大专院校的代表共50余人。会议由珠委水文局主办,珠委副主任丁树清看望了各位代表并到会讲话。  相似文献   

19.
贵州省地矿局1:5万地质(组)图讨论会于1986年2月27日至3月1日在贵阳市召开,参加会议的有贵州地矿局所属区调队、地质队、水文队、科研所以及部地矿司、四川区调队、湖南区调队等单位的代表60多人。会上展示了贵州区调队、101地质队、103地质队、104地质队、105地质队的1:5万区调分队测制的部分地质组图,这是上述单位以岩石地层单位进行地质测图的初步实践成果,也为会议研讨测制地质组图问题提供了一定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20.
华北克拉通南缘中元古代早期发育陆源碎屑-碳酸盐岩沉积,豫西地区兵马沟组作为其早期陆源碎屑充填沉积,对于探讨中元古代早期华北克拉通南缘沉积环境演化有重要意义。在野外地质剖面实测基础上,结合岩性及粒度特征划分沉积相,探讨渑池地区兵马沟组沉积环境演化,为华北克拉通南缘中元古代早期沉积环境演化提供约束。豫西渑池地区兵马沟组剖面自下而上主要岩性为含砾砂岩-粉砂岩、泥岩-含砾砂岩,垂向上沉积物粒度特征具粗-细-粗的变化,概率累计曲线揭示其水动力条件先减小后变大,兵马沟组下段为河控三角洲的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前三角洲-三角洲前缘亚相,上段为滨海相的临滨-前滨亚相,其代表华北克拉通南缘构造活跃期-稳定盖层沉积期之间初期海进-海退旋回;中元古代早期,华北克拉通南缘表现为北东高南西低的古地形特征,兵马沟组是该时期熊耳群或华北克拉通古老基底遭受快速剥蚀的产物;对比不同地区的兵马沟组沉积特征,其在区域上的沉积差异可能是沉积时间及古地形差异性造成的。渑池地区兵马沟组在该时期仍受华北克拉通熊耳裂谷活动的影响,兵马沟组记录了裂谷盆地充填早期的演化过程,对研究华北克拉通南缘中元古代早期大地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