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全新世我国华南沿海广泛发育障壁海岸,此环境下发育独特的障壁海岸三角洲沉积.基于对潮汕地区的现代地质考察,并总结前人的研究认识,得出该地区韩江三角洲形成演化的主要控制因素为海平面变化、障壁-潟湖体系、河流搬运能力;明确了不同时期三角洲演化的特征及砂体的展布规律;然后,结合螺河三角洲和万宁小海的发育特点,划分出障壁海岸三角洲演化的三大阶段,即形成期:障壁-潟湖体系形成,潟湖内开始形成三角洲;发展期:潟湖内水体稳定,三角洲前积较快,障壁沙坝向海迁移;改造期:潟湖逐渐消失,沉积物开始在障壁沙坝外侧沉积,三角洲向海推进;最后,建立了潮汕地区早期潟湖内河流作用为主、后期障壁外多种动力共同作用下的障壁海岸三角洲的沉积模式.  相似文献   

2.
普拉姆岛(Plum island)是美国东北部缅因湾最大的障壁海岸,岛内向陆一侧为新英格兰地区最大潟湖和沼泽区,它们是晚第四纪末次冰期冰川作用和冰后期海岸作用的沉积响应。通过普拉姆岛研究区上更新统—全新统160个钻孔描述,识别出8种沉积物: 泥炭、冰川黏土、黏土、粉砂、细砂、中粗砂、砾、坠石。根据沉积物类型及其组合特征,结合沉积环境,共划分出8种沉积微相: 障壁沙丘、滨岸沙、水下临滨沙、河道、潮汐水道、潟湖、潮坪、沼泽。研究区在晚第四纪末次冰盛期(MIS2)被劳伦斯蒂德冰盖(Laurentide Ice Sheet)覆盖,发育冰川地貌,冰川泥覆盖在基岩之上,形成底层沉积; 冰后期(MIS1),冰盖消融,海平面发生变化,在冰川地貌鼓丘附近形成沙坝,最终沉积演化为障壁岛—潟湖环境,潟湖通过潮汐水道与广海相连通。  相似文献   

3.
渤海湾曹妃甸老龙沟海区属于典型的离岸沙坝-潟湖海岸体系,口门处发育有拦门沙。采用实测资料分析和二维波流泥沙数学模型计算研究了拦门沙成因及其开挖后的回淤情况。研究表明,涨落潮流路不一致、落潮流扩散是老龙沟拦门沙形成的主要原因。针对该海区波浪、潮流、泥沙及海床演变特点,进行了2006年、2007年大小潮潮流泥沙的验证及2008年8~12月试挖槽回淤的验证,在此基础上,预测了拦门沙航道正常情况下的泥沙回淤和大风天骤淤。试挖槽监测资料分析及数学模型计算表明,风浪掀沙是影响老龙沟拦门沙回淤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鄂尔多斯盆地及周缘地区上古生界天然气资源丰富,中二叠统石盒子组是主力勘探层位,明确其沉积相及沉积特征对于该区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意义。在野外剖面踏勘及钻井岩心观察的基础上,对研究区石盒子组地层及岩性特征、沉积相类型及沉积演化等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 研究区中二叠统石盒子组主要发育粗粒陆源碎屑岩系。中二叠世研究区仍存在间歇性局部海侵,石盒子组主要以陆相沉积体系为主,包含冲积扇沉积相、河流沉积相、湖泊沉积相、三角洲沉积相等,同时发育障壁海岸沉积体系。研究区自北向南石盒子组依次发育冲积扇、河流、三角洲、滨浅湖等沉积,南缘、西南缘发育浅水三角洲沉积,南缘、东南缘障壁海湾中发育潟湖和障壁沙坝沉积。  相似文献   

5.
鄂尔多斯盆地及周缘地区上古生界天然气资源丰富,中二叠统石盒子组是主力勘探层位,明确其沉积相及沉积特征对于该区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意义。在野外剖面踏勘及钻井岩心观察的基础上,对研究区石盒子组地层及岩性特征、沉积相类型及沉积演化等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中二叠统石盒子组主要发育粗粒陆源碎屑岩系。中二叠世研究区仍存在间歇性局部海侵,石盒子组主要以陆相沉积体系为主,包含冲积扇沉积相、河流沉积相、湖泊沉积相、三角洲沉积相等,同时发育障壁海岸沉积体系。研究区自北向南石盒子组依次发育冲积扇、河流、三角洲、滨浅湖等沉积,南缘、西南缘发育浅水三角洲沉积,南缘、东南缘障壁海湾中发育潟湖和障壁沙坝沉积。  相似文献   

6.
海岸带是陆地、海洋和大气相互作用最强烈的地带,也是受全球气候、海平面变化以及人类活动影响最大的地区。海岸带动力过程具有明显的海洋-陆架-海湾-海岸多尺度多物理场特点,动力地貌过程和响应机制极具特色。台风等极端气象事件的频繁发生,工程措施等强人类活动的影响,导致海岸带动力地貌演变规律呈现出更大的不确定性。从高强度扰动下海岸动力条件、极端条件影响下海岸动力地貌特征和强人类活动影响下海岸动力地貌特征等方面,综述了已有研究工作进展。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的海岸带多尺度动力过程和海岸地貌响应内在机制极其复杂,在未来海岸动力地貌特征的研究中,需要进一步从大气、海浪、海洋和泥沙等多物理场,海洋、陆架、海湾和海岸等多尺度,动力条件、泥沙输移和地貌塑造等多过程的角度,探究高强度扰动下海岸带动力过程、响应机制和演变规律。  相似文献   

7.
沙坝是波浪作用下砂质海岸地貌的主要表现形态之一,对于海滩的动力稳定状态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从沙坝的形态参数、沙坝形成理论、沙坝迁移的动力机制以及数值模拟方法等方面概述了水下沙坝横向迁移的研究进展和存在的不足。虽然国内外学者对沙坝横向迁移进行了大量研究,然而由于海滩复杂的动力过程以及沙坝迁移与泥沙输运之间的耦合作用,目前仍存在许多问题尚待解决,未来进一步研究的方向主要包括沙坝迁移过程的空间差异、沙坝迁移的临界条件、波浪破碎对近底泥沙运动和沙坝迁移的影响、数学模型的改进以及沙坝迁移与泥沙输运的耦合机制等方面。  相似文献   

8.
平直沙坝海岸叠加波浪的裂流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彦  邹志利 《水科学进展》2015,26(1):123-129
为研究叠加波浪场的裂流特征,在平直沙坝海岸地形进行了叠加波浪形成的沿岸波高周期性变化的裂流试验研究。试验中叠加波浪是由波浪在垂直岸线的丁坝反射所形成的两列交叉波浪叠加产生,交叉波浪是具有等频率但入射角相反的两波列。通过对叠加波浪节腹点垂直岸线位置浪高的测量和沙坝范围内沿岸布置的声学多普勒测速仪流速测量结果来分析沙坝海岸丁坝反射波形成的裂流特性,讨论了波浪节腹点对裂流位置和裂流空间尺度的影响。对不同周期情况在x=5 m沙坝顶处的速度剖面对比,分析了不同周期对裂流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通过大量的野外剖面观察和盆地内钻井岩心的详细描述,综合测井资料,从岩石类型、结构、沉积构造、古生物化石及测井曲线响应特征等方面对鄂尔多斯盆地及周缘地区下二叠统太原组和山西组沉积相特征进行了全面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太原组主要发育陆棚、海岸、冲积扇和三角洲等沉积相,海岸沉积相包括障壁岛、潟湖和潮坪沉积,三角洲沉积相可划分为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和前三角洲沉积。山西组主要发育冲积扇、河流、曲流河三角洲、湖泊和海岸沉积相,其中河流沉积相包括辫状河和曲流河沉积,曲流河三角洲沉积相可划分为曲流河三角洲平原、曲流河三角洲前缘和前三角洲沉积,而湖泊沉积相以浅湖沉积为主,海岸沉积主要为潟湖沉积。太原期,海相沉积占主导,主要分布于银川-榆林北部一线以南广大地区,并且从东西两侧至中部地区由浅海陆棚沉积和滨浅海过渡为潟湖沉积和潮坪沉积,其间发育障壁岛。盆地西北缘发育冲积扇和扇三角洲沉积,北部广大地区以三角洲沉积为主,自北向南依次为三角洲平原和三角洲前缘沉积。山西期,海水从盆地东南部退却,整体演变为海陆过渡相沉积,盆地北部乌达-杭锦旗-鄂尔多斯一线发育冲积扇沉积,向南至靖边一带依次发育辫状河和曲流河沉积,靖边以南至延安以北地区以三角洲平原沉积为主,向南至同心-庆阳一线发育三角洲前缘沉积,盆地南部彭阳-泾阳地区主要为浅湖沉积,再向南发育物源来自南部的三角洲沉积,在东南部武乡-义马一带为潟湖沉积。  相似文献   

10.
在烟台第一海水浴场,利用经纬仪进行2条海滩横剖面形态测量,并在不同地貌单元采集沉积物样品进行粒度分析。测量显示,该海滩仅有小规模沙坝和沟槽体系。后滨上有风成沉积,但滩肩和海岸沙丘发育均不明显。粒度分析结果表明,海滩沉积物以中砂、粗砂为主,杂以砾或细砂,比山东半岛其他海滩沉积物明显要粗。由陆向海沉积物呈带状分布,平均高潮线附近和沙坝迎水坡侵蚀作用均显著。因此认为缺乏沙源供应的基岩岬湾式海岸是导致沙滩地貌发育不典型、海滩侵蚀作用显著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我国沿岸晚第四纪砂坝-泻湖体系的沉积模式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李从先  陈刚 《沉积学报》1991,9(4):12-19
我国沿岸晚第四纪砂坝-泻湖体系可以分为海侵型、海退型、稳定型和局部海侵型,其理想分布模式为:海侵型分布于大陆架至冰后期最大海侵线之间的沉积层下部;海退型形成于最大海侵线至现代海岸线之间全新世沉积层上部;稳定型则出现在最大海侵线附近的狭窄地带。我国海岸线通过构造沉降带和隆起带,沉降带接受大量河流输沙,为多种砂坝-泻湖沉积体系准备了条件.隆起带沿岸沉积物来源贫乏,主要发育稳定型和局部海侵型砂坝-泻湖体系.  相似文献   

12.
贵州西部晚二叠世晚期煤系沉积相和沉积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一、概述贵州西部是华南晚二叠世主要聚煤区之一。上二叠统煤系厚100至500余米,沉积类型多样,以细碎屑岩和泥岩为主,东部夹碳酸盐岩。各地含煤10—80层。晚二叠世时,研究区西边有康滇古陆,东部过渡为碳酸盐台地(图1)。  相似文献   

13.
石炭纪内蒙古西南部广泛发育砂坝─泻湖沉积体系,该体系不同时期形成的泻湖沉积物相互叠置?沉积厚度大?沉积层序多样,这在全新世泻湖中难以形成和观察到?依据沉积特征?沉积层序,识别出与现代同类沉积体系相似的四种基本类型:海侵型?海退型?稳定型和局部海侵型?这表明研究全新世砂坝─泻湖体系得出的地层模式有助于识别地质时期的同类沉积体系?由于研究地区石炭纪砂坝─泻湖体系发育于广阔的空间和较长的时间内,它们常成复合类型,如海侵型─局部海侵型?稳定型─局部海侵型?此外,全新世稳定型砂坝─泻湖体系的上覆和下优层皆为陆相,但是石炭系同类沉积体系在同一地区连续叠置,这是长时期构造持续下陷和岸线相对稳定的反映?海侵型砂坝─泻湖体系形成于海侵层序中,泻湖沉积物的厚度大于砂坝沉积物的厚度,据此,建立了不同于现代同类沉积体系的地层模式?  相似文献   

14.
渤海湾盆地临清坳陷晚古生代古地理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运用沉积学、地层学、板块构造学等学科理论,分析了临清坳陷晚古生代沉积特征,采用单因素分析多因素综合作图法进行岩相古地理编图,总结出其盆地演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临清坳陷晚古生代沉积类型主要包括障壁—潟湖沉积、潮坪沉积、碳酸盐岩台地沉积、河控浅水三角洲沉积及曲流河—湖泊沉积。编制5张岩相古地理图,分析发现:本溪期以潮坪相和碳酸盐岩台地相沉积为主;太原期以碳酸盐岩台地相、障壁—潟湖相以及潮坪相沉积为主;山西期以河控浅水三角洲相沉积为主;下石盒子期主要是曲流河道和泛滥平原沉积为主;上石盒子期主要以曲流河与湖泊沉积为主。研究区盆地演化可以划分为3个阶段:第1阶段为晚石炭世至早二叠的本溪期与太原期,主要是陆表海充填沉积阶段;第2阶段为过渡环境沉积充填阶段,即二叠世山西期;第3阶段为陆相环境沉积阶段,包括上石盒子和下石盒子期。  相似文献   

15.
Sochi, the largest health resort in the country, is taken as an example to analyze a negative anthropogenic impact on the Black Sea coast environment, in particular on surface and sea waters. The paper gives the results of an integrated pollution study in Sochi, based on stationary systematic observations in the city of Sochi and Caucasus Biosphere Reserve, as well as on an integrated field survey of the resort's environment.  相似文献   

16.
A seeping sea-floor in a Ria environment: Ria de Vigo (NW Spain)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The occurrence of gas accumulations in the Ría de Vigo (NW Spain) have been characterized by the authors in previous research. Pockmarks frequently appear on seismic and sonar records, covering ca. 45% of the sea-floor of the study area, which indicates that gas expulsion is not an uncommon phenomena in the coastal Ría environment. Here we report the occurrence of gas seepage for the first time along the coast of NW Spain. Side-scan sonar, echo-sounder and high-resolution seismic techniques, were used for mapping gas-expulsion features. Some expulsion pockmarks sit over elongated features that represent bottom marks created by anthropogenic activity. Thus, these anthropogenic sites may act as preferential venting zones for gas, as well as being potential hazards on a muddy sea-bed such as that of the Ría where gas accumulates just below the surface of the sea-floor. Received: 25 May 1998 · Accepted: 20 November 1998  相似文献   

17.
山溪性强潮河口是中国东南沿海的一种典型河口,水动力强劲、泥沙运动活跃,对人类活动响应迅速。自然条件与人类活动共同驱动下山溪性强潮分汊河道演变机制尚需进一步研究。以径潮流作用下滩槽演变剧烈的瓯江江心屿分汊河段为例,采用实测资料分析与二维水沙数学模型计算的方法,分析了20世纪70年代以前自然演变、70年代至90年代末上村丁顺坝建设影响期、21世纪以来人工采砂等影响下的河道演变机制。结果表明,丁顺坝建设等人类活动改变了该河段自然条件下主支汊周期性交替的演变规律; 21世纪以来人工采砂等造成河床大幅下切,近20 a来潮差增大0.5 m、涨潮流量增大约47%,分流与分沙不均匀性分别减弱0.08~0.30和0.28~0.54,涨落潮流速差异减小,有利于减缓支汊萎缩态势,河道演变机制受到自然-人类活动双重因素主导。研究成果可为类似河流演变和保护利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碳捕获和存储技术综述及对我国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近十多年来,气候变化问题已被列为全球环境问题之首,并且日益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热门话题。其重要的焦点就是如何控制温室气体的浓度稳定在防止气候系统受到危险的人为干扰的水平上。为此,国际上提出了许多新观点和新技术以达到上述目标。其中的碳捕获和存储就是一项关注于研究和开发CO2的分离、捕获、运输和存储的技术方法。分析了碳捕获和存储所涉及的科学和方法学问题,包括概念、技术流程、技术潜力以及涵盖的环境、经济和社会因素。在此基础上,分析评价了其对我国能源和经济的影响。最后提出了我国今后在开展碳捕获和存储研究、能力建设等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Uplifted reefs due to being important palaeoclimate archives and a rich source of information on past physical and geochemical changes globally have become the centre of marine research. The uplifted fossil Quaternary coral communities of Jiwani and Gwadar are perfect places to study the palaeoclimatic and geological changes that have shaped the Balochistan coast. Studies on the palaeodiversity of corals along the Makran coast of Pakistan are lacking. In the present study, the samples collected using line intercept method from four uplifted sites (Balochistan coast: one at Gwadar and three at Jiwani) were analysed. The relative distribution and diversity of scleractinian fossil corals was determined, and the factors responsible for coral decline along Pakistan coast were compared with modern coral distribution and diversity. A total of 48 fossil coral species were recorded in nine families and 22 genera. High coral diversity was recorded in the uplifted landward sites of Jiwani and Gwadar headland. Terraces close to the shore at Jiwani had lower diversity. The corals seem to be Quaternary: most likely Pleistocene to Holocene. The modern fauna lacks many species recorded in the fossil community, thus suggesting a faunal turnover in diversity and redistribution of coral fauna which may be linked with past geological events and increasing anthropogenic pressur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