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二十年来中国地理学之进步(上)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民国四年为中国科学社成立之年,亦为中国地理学至可纪念之一年,(艹盍)是年地学先进张相文丁文江二君适自西北西南畅游而归,同返北平。张君於前清宣统二年创中国地学会,民国二三年间,当作塞外河套之行,归后发表重要论文数篇,载於地学杂志。张君之学识,於人文地理学之  相似文献   

2.
泗阳张相文先生在清宣统二年首创中国地学会于天津,民国元年迁至北平,以迄于今,是会宗旨首标国防与民生二义,先生诚中国地理学之先觉也。其文字散见于地学杂志,民国十八年结集为南园丛稿,对于近年治人文地理者影响甚大。先生于民国二十二年一月十六日逝世,年六十八岁,其生平事跡,详见哲嗣星烺先生所撰泗阳张沌谷居士年谱。(载于地学杂志民国二十二年第二期)本报创刊之始特请柳先生撰一别传,俾知先生晚年思想之大略焉。  相似文献   

3.
泗阳张相文先生在清宣统二年首创中国地学会于天津,民国元年迁至北平,以迄于今,是会宗旨首标国防与民生二义,先生诚中国地理学之先觉也。其文字散见于地学杂志,民国十八年结集为南园丛稿,对于近年治人文地理者影响甚大。先生于民国二十二年一月十六日逝世,年六十八岁,其生平事跡,详见哲嗣星烺先生所撰泗阳张沌谷居士年谱。(载于地学杂志民国二十二年第二期)本报创刊之始特请柳先生撰一别传,俾知先生晚年思想之大略焉。  相似文献   

4.
罗士培与中国地理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雷 《地理学报》2015,70(10):1686-1693
罗士培作为20世纪著名地理学家,根植英国地理学术脉络,研究宣讲中国地理,并以地理学服务中国,沟通中英理解,是近代中国地理学国际化的重要推动者之一。他主持的利物浦大学地理系成为民国地理学的中心之一,为中国培养了以林超为代表的一批地理学家。罗士培在中国地理研究、中国地理学国际化以及中国地理学人才培养方面都甚有成就,是民国地理学书写中不可或缺的人物。  相似文献   

5.
为缅怀和发扬北京大学教授、著名地理学家、旅游学家、地学哲学家陈传康先生的贡献和学术思想,促进中国地理学和旅游研究的传承和创新.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中国地理学会、全国地学哲学委员会和中国区域科学协会联合举行了“陈传康教授逝世十周年祭奠暨学术思想研讨会”。会议于2007年10月14日在北京大学召开,  相似文献   

6.
吴凤鸣 《地理研究》2011,30(11):2109-2114
白眉初(1876-1940)是我国近代地理学家,是中国地理学发展史上,从古代地理常识向近代科学地理学发展阶段新地理观的倡导者之一。他最早提出地理学研究要着重于人地关系因素;认为地理学是一门具有宏观性、时效性、社会功能性的学科。白眉初的《地理哲学》一书,比较系统地反映了他的地理学思想。他主要负责编辑的《地学杂志》,为中国...  相似文献   

7.
人工智能和专家系统在地学中的应用综述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所指的地学是以地理学为主包括地质、气象、水文等以地球表层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其研究对象具有多因素相互作用的复杂性。本文在回顾了地理学/地学研究方法发展过程的基础上,分析了人工智能、专家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的相互关系,综述了专家系统在地学中的应用实例,最后分析了地学专家系统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禇绍唐 《地理研究》1984,3(3):104-110
二十世纪初,是我国地理学发展的更替时期,一方面记述性的旧地理学逐渐被淘汰,另一方面探寻地理事象因果规律的新地理学正在成长。为了积极推动新地理学的发展,三十年代初在上海从事地理教学、研究及编辑出版的人士便发起成立《中华地学会》,成为继中国地学会(1909年成立)之后我国第二个地理学术组织。  相似文献   

9.
赵志强  李双成 《地理研究》2007,26(6):1076-1076
为缅怀和发扬已故北京大学教授、著名地理学家、旅游学家、地学哲学家陈传康先生的贡献和学术思想,促进中国地理学和旅游研究的传承和创新,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中国地理学会、全国地学哲学委员会和中国区域科学协会联合举行了“陈传康教授逝世十周年祭奠暨学术思想研讨会”。会议于2007年10月14日在北京大学召开,陈传康先生的生前好友、同事、同学、学生以及家人共70多人_出席,许多本拟出席但临时另有要事的同人专门书面致意。会议由蔡运龙教授主持,北大城市与环境学院莫多闻教授、中山大学地理与规划学院保继刚教授、中国地质大学王恒礼教授、北大政府管理学院杨开忠教授分别代表北大地理学团体、中国地理学会、全国地学哲学委员会和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并以弟子或朋友的身份先后致词。  相似文献   

10.
侯仁之——中国著名历史地理学家,北京大学地理学系教授,中国科学院地学学部委员。祖籍山东恩县(今属武城县)1911年12月6日出生于河北省枣强县萧张镇。1940年毕业于北京燕京大学研究院。1949年夏荣获英国利物浦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回国任教。曾任北京大学副教务长,地质地理学系和地理学系主任,北京都市计划委员会委  相似文献   

11.
此文曾於民国十五年(西一九二六)提出於东京第三次泛太平洋学术会议,其英文节略并图刊入於该论文集中。 著者附记  相似文献   

12.
此文曾於民国十五年(西一九二六)提出於东京第三次泛太平洋学术会议,其英文节略并图刊入於该论文集中。 著者附记  相似文献   

13.
《干旱区地理》2021,(1):45-45
《干旱区地理》创刊于1978年,由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中国地理学会主办、科学出版社出版的综合性学术期刊。本刊办刊宗旨是反映干旱区地理学及其分支学科、边缘学科和交叉学科的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系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全国优秀地理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核心期刊。目前,在干旱区地学领域具有较高影响力的学术期刊。欢迎国内外地学及相关学科的科研人员、高等院校师生投稿。  相似文献   

14.
葛德石与中国近代地理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雷 《地理学报》2009,64(10):1164-1174
中国近代地理学是中西方学术共同作用的结果,葛德石是中国近代地理学史上一位不可忽视的西方学者.他在中国的主要活动包括:通过在上海沪江大学创建地质地理系,为中国培养一定的地学人才:他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中国地理考察,并纠正许多中国地理文本上的错误:他的中国地理研究与著述深化了中国地理的认识,并传播了中国地理知识.与此同时,葛德石与中国地理学界的广泛交往,进一步推动了中国地理学的近代化与国际化,而葛德石在中国的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中国近代地理学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15.
今年是笔者55年前的老师林超教授诞辰100周年。中国地理界在北京为这位地理学先驱的百年诞辰举行了隆重的纪念活动——作为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的重大活动之一。笔者1954年踏入燕园北大地质地理系地学楼见到的第一位老师就是林超教授。高年级同学向笔者介绍说:"林超教授  相似文献   

16.
人地学泰斗、当代地理学大师、中国地理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科学院吴传钧院士2009年3月13日仙逝,享年91岁,中国地学界失去一位杰出的科学家,让人深深地怀念,诉不完道不尽先生的高尚品德、丰功伟业、巨大贡献和对晚辈的恩泽!  相似文献   

17.
《中国大百科全书》是中国文化遗产的宝库,地理卷作为其重要分册之一,是地理学的工具用书,更是普通大众了解地学知识的一个窗口,也是以书为鉴,明得失、知兴替的“铜镜”。基于《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地理卷》第三版的编写,聚焦西南区,分析地理词条的构成与特征,探讨区域地理学研究的特色。梳理出西南区旅游与地理学协同发展,资源与生态保护地位凸现,地质灾害研究成效显著,地缘与经济战略优势突出等特点。并在浅析西南区地理学研究不足基础上,提出区内地理学发展的展望,即加强西南区地理学的基础性与综合性研究,提升地域系统对全球变化的动态响应研究,拓展新时期地理学的量化与应用性研究,重视地理科学知识科普的人才队伍建设等。  相似文献   

18.
高泳源 《地理研究》1992,11(1):87-90
自近代地理学建立之日起,一百多年间,关于地理学性质的讨论,始终绵延不绝,贯串着整个地理学思想史。这次,由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同志发起的地理科学大讨论,已在全国地理学界引起普遍反响,热烈地讨论着。固然,钱学森同志所说的地理科学并不完全等同於我们日常所说的地理学,就科学分类上所居的层次而论,地理科学显然高出於地理学,是没有疑问的,但二者有其辐合一致的地方,也是无可否认的。  相似文献   

19.
林柄全  叶超 《地理科学进展》2022,41(8):1542-1552
张相文是中国近代地理学先驱。在时局动荡的清末民初时期,他将家国情怀与学术追求相结合,在不断转换的身份之中谋求地学报国。其地理学家的主要身份与革命家、历史学家、教育家、实业家等多重身份交织在一起。他是“中国地学会”(中国地理学会的前身)的主要创建者和组织者,是中国第一本地理学学术期刊《地学杂志》的主要创办者。他明确提出“秦岭—淮河”南北地理分界线,创编较为完整的地理学教材,积极投身洪水治理、田野考察为主的地理实践,强有力地推动了中国近代地理学的迅速发展。论文通过广泛的资料比对重新归纳提炼了张相文的学术思想、主要活动及其现实意义。包容与专业精神、卓越的组织领导力、积极投身实践与治理、长期的坚守是他能够获得开创性成就的主要原因,也非常值得现今地理学者及团体发展借鉴。  相似文献   

20.
杨士弘 《地理科学》2003,23(2):255-255
由朱颜明、何岩等编著的《环境地理学导论》,于2002年8月由科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该书是《中国科学院研究生教学丛书》地学学科重要教材之一。研究生教材建设是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国内目前还没有一本专门讨论环境地理学的书籍。为适应21世纪我国环境地理学高级人才培养的需要,全面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作者填补了这方面的空缺。该书是作者多年来从事环境地理学研究和研究生教学实践的结晶。环境地理学是一门正在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学科,是地理学与环境科学交叉的边缘学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