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虹  刘冬英 《内陆地震》1999,13(3):201-206
利用2个描述强震前中短期阶段地震活动异常平静及丛集的参量,计算了新疆地震区1970~1998年以1年为窗长3个月为步长的活动异常图像,并给出了发生新疆乌恰的2次7.4级地震前后,新疆地区σN异常分布动态演化图像,对异常图像的动态演化过程与强震发生地点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将对其用于新疆地区地震预测进行了预测检验,结果表明。该参量能较好和直观地描述了中强震前地震活动异常时空动态图像,不受样本量的限制,并  相似文献   

2.
乌恰-帕米尔地区强震的灰色预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门可佩 《地震》1992,(5):35-43,53
本文应用灰色系统理论和可公度性理论,试对新疆乌恰—帕米尔地区的强震活动趋势进行预测研究,给出了一个检验性预测的反演实例,结果表明:该地区6级以上地震具有3.8年的可公度值,7级以上强震具有10.1年的可公度值;M_s≥6地震可能发生在1993年3月8日—1995年2月2日和1997年1月10日—1998年12月2日,下次M_s≥7强震大约在2003—2007年前后发生。  相似文献   

3.
亚洲地区Benioff应变释放和强震活动的周期性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蒋长胜  赵祎喆  王行舟 《地震》2010,30(3):72-80
为研究亚洲地区强震Benioff应变释放和周期性活动特征, 本研究采用了1900—1999年的IASPEI百年目录和2000—2008年的全球CMT目录组成的混合目录, 分别考察了亚洲地区1900—2008年MW6.9以上强震的Benioff应变释放时间演化、 深浅源地震的累积Benioff应变线性偏离和MW8.0以上强震周期性活动的Rydelek-Sacks检验三方面内容。结果表明, Benioff应变释放整体上大致存在30年左右的强弱起伏; 深、 浅源地震的累积Benioff应变线性偏离具有不同的周期性活动, 其中深源地震约为40年左右, 浅源地震具有更长的活动周期; MW8.0以上强震的发生存在33±2年的周期性活动。作为结果的外推, 亚洲地区未来10年的强震活动正处于以1990—2020年为活动周期的后三分之一阶段, 应变释放水平相对2000—2010年较低, 可能与1990—2000年的水平相当。  相似文献   

4.
根据华北地区第四地震活动期以来Ms≥6.0级强震目录资料,研究并给出了其地震活动幕强震(系指Ms≥6.0地震,下同)发生的概率统计数学模型。通过3种数理统计方法检验,表明该模型是可信的,这对于分析判断未来华北地区强震危险性具有一定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5.
青藏高原东北隅地区位于青藏高原、鄂尔多斯和阿拉善三大块体交汇部位,发育一组以逆走滑活动为主的弧形断裂系,其新活动性强,历史及现代强震频发,是探讨现代中小地震密集区与历史强震关联性的理想地区,也是检验和发展小震密集区值方法及其适用条件的有利地区。本文采用甘肃省地震局对该区1970年以来1~5级地震仪器监测目录,利用网格点密集值方法进行计算分析,共划分出21个地震密集区。通过分析每个地震密集区内小震活动的时间分布特征及前人对历史地震和活动构造的研究结果,综合判断地震密集区与历史强震之间的对应关系,归纳总结不同震级历史强震密集区的持续时间,给出运用网格点密集值方法校核青藏高原东北隅历史地震的限定条件。研究结果表明:青藏高原东北隅弧形构造区大约66.7%的密集区对应历史强震,两者之间有较密切的关联性;且地震震级越大密集区持续时间越长,两者之间的拟合关系为:T=4.38×10~(-7)×M~(10.91)。  相似文献   

6.
依据地震活动的层次性和有序性,分析了中国大陆及其邻区7级以上强震的时间结构,研究了地震幕内强震成组的规则性。给出了地震活动幕的三条判据,即高震级(Ma≥(7)1/2)、短时段(△t<6年)和低k值(K<10)。并由平静幕强震组的参数值判定其后地震活动幕首发强震的时间。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个中长期地震预测方法,基于复杂系统统计物理的图象信息学PI算法近年来广受关注.针对7级以上强震成组和突发交替的川滇地区,考虑将与其构造和地震活动关系密切,且强震频发的安达曼-苏门答腊地区作为统一的强震预测研究区,使用PI算法进行MW7.0及以上预测ldquo;目标震级rdquo;的地震危险性分析.计算中使用了1973年以来的NEIC目录,采用10年尺度的地震活动ldquo;异常学习rdquo;时段和3年尺度ldquo;预测时间窗rdquo;,对预测效果进行了ROC检验.回溯性研究显示,PI预测效果较好,表明将川滇-安达曼-苏门答腊地区作为统一的7以上强震PI预测研究区在统计上具有合理性.从统计物理角度,研究区组合前后的各态遍历性曲线显示,组合后的研究区对PI的适用程度虽不优于单独考虑川滇地区,但优于安达曼-苏门答腊地区.PI图象显示,2008震前可能存在中长期尺度的ldquo;前兆性rdquo;地震活动异常.   相似文献   

8.
许洪新  周仕勇 《内陆地震》1991,5(3):226-231
介绍了一种用单台地震资料,监视台站周围一定区域范围内,小震活动水平的动态变化,预报未来强震发生的方法。该方法经用于1981年来的地震资料检验,乌鲁木齐台单台的强震预报是有效的。文中给出了乌鲁木齐地区Ms≥5.0地震前地震活动性指数的异常指标。  相似文献   

9.
中国地震震源深度与强震活动状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中国绝大部分地区 1970年以来有仪器测定震源深度的地震资料进行详细分析 ,提出了“地震地热说”的假说并对分析结果作出解释 ,得出了一个关于中国强震活动大形势的全新观念 ,认为中国强震活动受到地壳深部 4个“热点”(吉林、新疆兴都库什、台湾和西藏日喀则等中深源震区 ) 70年代强震活动的牵引 ,完成了一个由地震活动高潮期 ( 1970 ?~ 1982 )、调整期 ( 1983~ 1992 )和消减期 ( 1993~ 1999?)所组成的地震链全过程。目前消减期尚未结束 ,但从 1999年 4月 8日吉林7 0级深震开始 ,新的一轮地震链过程可能已在酝酿之中  相似文献   

10.
中国地震震深度与强震活动状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立军 《地震地质》2000,22(4):360-370
通过对中国绝大部分地区1970年以来有仪器测定震源深度的地震资料进行详细分析,提出了”地震地热说”的假说并对分析结果作出解释,得出了一个关于中国强震活动大形势的全新观念,认为中国强震活动受到地壳深部4个“热点”(吉林、新疆兴都库什、台湾和西藏日喀则等中深源震区)70年代强震活动的牵引,完成了一个由地震活动高潮期(1970?-1982),调整期(1983-1992)和消减期(1993-1999?)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