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根据华云东方和无锡的综合集成硬件控制器使用说明书以及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对处理虚拟串口错乱问题的回复,对安装和更新串口服务器的程序及参数设置、软件升级过程中需注意的问题、如何清除串口信息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2.
自动站采集的数据每小时都要传到微机进行处理。采集通信软件每小时从采集器获得数据,偶尔会出现丢失数据的现象。为了避免数据丢失、及时补传,应在正点查看是否有数据传输过来。本程序实现了每小时01分自动判断是否有数据,如果有,就提示一切正常。否则,值班员就要采取处理措施(如果计算机有声卡、音箱,无论正常与否,都会有语音提醒)。1 串口编程  采集器通过串口和微机进行通讯。程序的难点是串口编程。使用API实现串口编程,利用线程进行通信监控、采用重叠I/O模式。//打开COM1通信口hCommDev=::CreateFile(COM1,GENERICR…  相似文献   

3.
GSM短信息技术原理和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朱健  何凤翩 《浙江气象》2006,27(1):23-28
随着移动通信网络的迅速普及和移动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基于GSM短信息服务的各种应用也蓬勃发展起来。本文介绍了如何利用串口通信针对GSM短信终端模块进行自动化控制,从而实现GSM短信息服务在现代气象业务和服务领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该文针对气象用的PTB220、PTB330气压传感器检定效率低,检定中存在人工误差等现状,研发了多路气压检定系统。系统采用具有8个RS-232/422/485的三合一串口的MOXA-Nport5650-8-DTL型号串口服务器,实现了8个气压传感器的同步检定和数据处理,提高了气压检定的工作效率,排除人工检定带来的误差。  相似文献   

5.
针对天津气象仪器厂DWSZI型温度雨量观测站接收平台软件方面的一些缺陷,利用Visual Basic6.0控制串口通信技术,开发了一套独立的温度雨量接收平台软件,实现短信删除、数据请求、数据重显和图表显示等功能。  相似文献   

6.
针对荷兰Avantes公司因未开放光谱仪的串行通信口,不能适合工业上较长距离与PC机进行通信的弊端,提出了PC机与Avantes光谱仪串口通信的方案,包括通信部分硬件结构,通信协议的制定及Windows下VC++串口程序的实现,在此基础上,开发了光谱仪数据采集与波形实时显示系统.应用结果表明,该系统能稳定地运行,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7.
对WLR-30D制冷恒温设备的温控仪表SR253的通讯协议进行了介绍,解释了仪表的典型命令格式,并采用VB开发平台编程,实现了计算机与SR253温控仪表的串口通信,从而实现了计算机对WLR-30D制冷恒温槽的升降温控制。  相似文献   

8.
孟宪罗  汤达章  蒋涛 《气象科技》2017,45(5):811-817
为进一步提升自动气象站计量检定工作的自动化水平,简化气压传感器示值超差调整工作,通过对PTB220气压传感器工作原理的分析与研究,利用省级气象计量检定业务系统(3MS)的部分硬件,采用串口通信自动应答技术,在原有3MS系统自动化检定的基础上实现了PTB220气压传感器数字量及模拟量示值超差的自动调整。文中详细阐述了数字量及模拟量调整的原理及操作流程,给出了串口通信参数配置及自动调整软件部分代码示例,并通过实际业务验证了系统设计思路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设计了一种无线传输温湿度采集管理系统.该系统采用数字式温湿度传感器进行温湿度数据采集,通过无线传输模块连接微处理器,微处理器使用串口与 PC 机进行通信,并通过软件编程将采集的数据存放到数据库进行数据管理、备份、存储、查询以及分析处理.  相似文献   

10.
CAWS600-B型自动气象站的串口连接与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郝国栋  李燕  高林 《山东气象》2007,27(3):70-71,75
在分析RS232C标准和光电隔离器件的基础上,给出了CAWS600-B自动气象站技术手册未能详尽提供的串口连接图,为台站维护CAWS600-B自动气象站及光电隔离器用于防雷工程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1.
内蒙古气象资料信息化共享服务系统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内蒙古气象资料信息化共享服务系统是一个以档案资料信息化数据资源为核心的信息规范化共享的应用服务系统,为用户提供基于元数据技术的用户分类数据分级的查询检索服务系统。文章重点介绍了系统建设依据和目标、建设思路和原则、系统总体结构设计、系统建设内容和功能。  相似文献   

12.
电力系统稳定器(PSS)是目前抑制电力系统低频振荡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在分析了同步发电机励磁控制系统及其模型的基础上,研究了以PSS为辅助控制的同步发电机励磁控制方式,基于Matlab构建了改进的PSS励磁控制系统的仿真模型.在三相短路以及断线故障情况下对单机无穷大系统进行仿真测试,结果表明:加装PSS的励磁控制系统的各方面性能优越于无PSS的励磁控制系统,为励磁系统的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海气耦合气候模式的依时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运用量子力学方法,精确地求出了海气耦合随机-动力模式的依时解。对依时解的分析表明:当气候系统处于基态时,系统的行为呈布朗运动形式,由此从理论上证明了Hassel-mann关于随机气候模式建立的立足点。当系统处于第一激发态时,系统运动呈随时间衰减的形式;在一定条件下则为周期振荡,主周期长度为2.3年。最后将结果用来讨论二氧化碳浓度倍增时的气候影响。  相似文献   

14.
应用B-P网络原理,选取西北地区20多个站点的气象资料为样本资料,建立兰州7~8月降水预报专家系统。经过1996~1998年试验、修正、改进,系统性能稳定,具有一般预报员的预报能力,强于常规专家系统。  相似文献   

15.
气象数据文件快速下载服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有效地为专业和业务用户提供快速批量下载气象数据服务,需要一种新型数据服务系统,以弥补现有气象数据共享服务系统的不足。该文在分析气象资料服务系统发展阶段和技术特点的基础上,根据业务需求设计了一个基于元数据技术的、针对专业和业务用户的、能快速批量下载数据的新型气象资料服务系统。该系统基于前台应用系统和后台管理系统实现了批量下载、文件目录导航、数据同步更新、多线程断点续传、安全管理和灵活配置等功能。该系统是对气象资料服务方式的一种全新设计,系统发布后得到专业用户的肯定,具有广泛的推广价值,对气象数据服务系统的技术开发有较好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6.
MICAPS4体系采用客户端/服务器的系统架构,其中服务端系统是MICAPS4的重要部分,利用分布式存储与分布式计算技术,构建可容纳102 TB量级的气象实时数据,千万数据总量,面向数百并发用户的服务器集群系统。MICAPS4服务端系统在国内率先实现全部气象实时数据由文件到数据库、从集中式系统到分布式系统的迁移,该系统自2015年起在全国推广使用。在海量气象数据和大量用户并发访问的环境下,表现出很高的稳定性和优越的读写性能,同时具有便捷的扩展性和可维护性。MICAPS4服务端系统分为分布式存储系统、分布式前处理系统、站点实况轮询系统、查询服务器系统和监控系统5个子系统,分布式存储子系统为MICAPS4客户端提供了近实时数据的高速随机与顺序读取服务,分布式前处理系统利用对等分布式架构实现了海量气象实时数据的流式计算,站点实况轮询系统实现了跨系统的实况数据异构副本的同步功能,查询服务器系统利用多线程服务器技术实现了MICAPS4客户端的实时计算请求,监控系统利用部署于每个节点的探针实现监控信息的主动上报。  相似文献   

17.
为了使读者能够方便、快速地查阅期刊的论文信息,提高期刊最新论文的引用量,开发了期刊查询系统。该系统分为数据录入管理系统和网页查询发布系统,其中数据录入管理系统采用VB+SQL Server软件来实现,网页查询发布系统由ASP和SQL Server技术来实现。该系统具有界面直观、操作简便、内容全面、实用性强、安装方便的特点,并且运行良好。  相似文献   

18.
黄荣辉  顾雷  陈际龙 《大气科学》2008,32(4):691-719
本文回顾了关于东亚季风系统的时空变化及其对我国气候异常影响的最近研究进展。许多研究说明,东亚季风系统无论风场的垂直结构、年循环或是水汽输送和降水特征都明显不同于南亚和北澳季风系统,它是亚澳季风系统中一个相对独立的季风系统。并且,研究结果表明了东亚季风系统有明显的时空变化:其中夏季风系统在年际时间尺度上存在着一个准两年周期振荡和具有极向三极子异常的空间分布特征,并从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起至今发生了明显变弱的年代际变化,这个变化在华北尤其显著;而东亚冬季风在年际时间尺度上存在一个准四年周期振荡,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起也发生了明显变弱的年代际变化,它引起了我国的持续暖冬。进一步的研究还揭示了东亚季风系统的变异是与海–陆–气耦合系统变异及其相互作用密切相关,因而,东亚季风系统可以看成是一个大气–海洋–陆地的耦合气候系统,即称之为东亚季风气候系统。此外,本文还从上述东亚季风气候系统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异提出了长江流域严重洪涝灾害发生的气候学概念模型和华北持续干旱的气候背景。  相似文献   

19.
1991年梅雨锋云系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一小时一次的卫星资料和降水资料,分析了1991年江淮梅雨期第三段(6月29日-7月13日)梅雨锋云系的特征,包括梅雨锋云系的建立和重建过程、它的走向、分布特征、日变化特征,以及它和其他云系之间的关系等,梅雨锋云系的建立是来自高原东北部的华西盾状云系和西南季风云系相互作用的结果。外围不同性质的云系对梅雨锋云系的影响是造成江淮梅雨锋云系强烈发展,继而产生暴雨天气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0.
数据库实时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高峰 《气象》2005,31(3):81-84
对一个实时数据库系统而言,进行系统运行状态的监视是非常必要的,建立一套数据库实时自动的监控系统,不但能减轻值班员的工作压力,提高管理水平,同时也增强了系统的稳定性。作者以新一代数据库为例,介绍了数据库监控系统的设计原则、系统结构、功能设计、关键技术和实现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