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泰安台于1981年1月开始使用CJ_6型80023号磁力仪。每周二、五按规定方法用D管H和Π号管根据在京测定的常数测算D、H。每月终用直线回归法计算本月内D基线值(D_B)的月均方误差D_σ(见表1、表2)。1983年12月之前。D_σ、H_σ较大,1983年12月改换CJ_6观测台墩,减小了室内环境影响,1985年1月又检修固紧了D悬丝管,并打磨了D磁系的桃形孔,从而使1984年后的H_σ,1685年后的D_σ均有明显减小。泰安台还使用核旋仪测F、Z并计算H。1984年2月15日之前使用CHD_5-17~#仪,之后用  相似文献   

2.
在绝对偏角仪测磁偏角D的过程中,需借助于一个已知地理方位角的标志,简称标志,根据标志在仪器上的读数,找出地理子午线的位置,磁子午面与地理子午面之间的夹角即为磁偏角(D)。方位标志设置的稳固程度如何,将会直接影响所测磁偏角的可靠性。本文对拉萨地磁台1957年用水泥墩设置的(D)标志进行了考察,该标志墩面离地平约1.5m,埋深约1m。考察结果发现此标志读数存在近似V型的季节性变化。为了弄清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对1984年在绝对观测室4号墩放置的舒米特仪测得的(D)标志资料与水文站测得的拉萨河水位资料  相似文献   

3.
高祥真 《内陆地震》1989,3(4):375-380
1978年我台安装了一套三分量的57型磁变仪。据据十年来的实际工作,发现该仪器存在两个较明显的问题,一是D、H两分量仪的磁针有定向角差,二是H分量仪的温度系数和滑动系数过大。两者直接影响仪器的记录质量。本文根据1987年H基线值与记录温度的关系,计算出H分量仪的温度系数K和滑动系数P,同时用Schmidt地磁经纬仪的绝对值观测,以误差统计理论计算出D、H两分量仪各自的定向角差。  相似文献   

4.
ZZZ-1型质子旋进式磁力仪是一种测量地磁场总强度的绝对值观测仪器。它是为比测北京地磁传输台网的磁力仪而设计的,适用于室内外定点测量。仪器最小读数为0.1γ,观测精度为0.25γ。仪器具有时间服务系统,其自动采样时间为每分钟、每整10分钟及每小时任选,采样次数为一次、二次、四次或八次任选。记录方式分为自动数字显示和数字自动记录两种。  相似文献   

5.
1.引言兰州地磁台是国家基本台和国际资料交换台站之一。该台现有绝对观测仪器8台,相对观测仪器2套,通常用Askania(570422)仪测量磁偏角(D),用Askania(THM.570707)仪测水平强度(H),用CHD—6型核旋仪测量垂直分量(Z);相对观测仪器为57型,备用仪器  相似文献   

6.
通过系统整理成都地磁台墩差及天文方位角的观测资料,对测量仪器比测方法、观测人员、测量精度等方面进行分析评估,提出了本项工作的主要技术成果,并以便查表的形式给出了成都台新旧观测室等11个仪器观测墩相互间的F、I、D、H、Z各地磁要素的墩差,以及各墩与目标、标志的方向角、方位角。本文还从另一方面证明了成都地磁台良好的观测技术条件和稳定的观测质量,这些资料对于台站标准化,数字化都是有重要意义的。  相似文献   

7.
兰州地磁台是国家基本台和国际资料交换台站之一。该台现有绝对观测仪器8台,相对观测仪器2套,通常用Askania(570422)仪测量磁偏角(D),用Askania(THM.570707)仪测水平强度(H),用CHD-6型核旋仪测量垂直分量(Z);相对观测仪器为57型,备用仪器为CB3型号。  相似文献   

8.
引言 2001年首都圈防震减灾示范系统工程在河北省全面实施。怀来4号井流体观测台是河北省地下流体学科的重点观测台站。经过室内外观测环境改造之后,陆续安装了SD-3A自动测氡仪、DFG-B智能测氡仪、LN-3型数字水位仪以及气象辅助观测仪器。这些新仪器采用新技术提高了资料的观测精度和自动控制功能,原有的人工读数模式改为数字化自动采集模式,增强了地震监测能力和监控范围。于2001年9月1日正式产出数据,实现了观测仪器智能化、资料产出数字化、数据处理自动化和信息传输网络化。 1 怀来4号井概况 怀来4号井位于怀来县城东南13 km后…  相似文献   

9.
王晓强 《内陆地震》1990,4(2):183-188
WILD厂生产的DI3000脉冲式红外测距仪,是目前精度较高的一种中长程测距仪,其主要技术规格见文献。这种仪器不仅可用作高精度大地测量,而且亦可用作地震形变测量。 一、测距仪测距精度的估计分析 我队于1988年9—10月间用DI3000测距仪施测了乌鲁木齐地区三个独立测距网共29条边,进行了两次仪器加乘常数的鉴定测量。各边不仅进行了早,晚光段的观测,而且也进行了对向观测,光段限差、组间限差均按国家地震局《大地形变测量规范》严格要求。  相似文献   

10.
地磁国际比测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839年高斯(Gauss)建立了地磁测量方法。十九世纪末有些地磁台已经注意到仪器测值的比较问题。1905—1948年间美国华盛顿卡内基研究所(The Carnegie Instituition ofWashington)曾连续多年作了全球范围的台站比测,他们是以切尔滕汉(Cheltenham)台为标准,并保持着测量地磁场水平强度的标准仪器—正弦电流计[巴尼特(Barnett)设计]。他们用携带式磁力仪比测 H、D、I,先用多台  相似文献   

11.
一、概述北京地磁台自1957年正式观测以来,一直使用经典型磁法仪器测量地磁场水平强度(H)的绝对值。1957—1975年间用马丁(Mating)标准地磁经纬仪,1976年至今则用舒米特(Schmidt)标准地磁经纬仪。1978年12月,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所九室、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所五室和北京地磁台,在北京白家疃台进行了一次多种仪器对水平强度(H)的联合比测,采用舒米特磁经纬仪、CHD—5型国产小核旋分量仪和QHYC—75型大  相似文献   

12.
首都圈地区地震重力测量数据的统一处理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首都圈地区由不同施测单位用不同仪器或不同方法获得的三组重力测量数据,通过绝对和相对测量的联合平差、相对测量结果的系统差消除,建立起绝对的、统一的重力时变体系;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非构造因素地壳沉降的影响,并进行了测点位移改正,消除了长波干扰;实现了绝对和相对测量方法优势互补、消除矛盾和环境干扰、扩大信息量、加密时域采样间隔等目的,提高了识别构造活动过程的能力.结果表明,两组相对测量数据之间以及其中的10期观测资料中存在系统误差,研究区东南部的非均匀性局部地壳下沉导致10个点重力值线性上升,本文用回归分析的方法进行了改正.改正后的重力时变图对1995年10月6日古冶5.0级地震有明显而完整的反映.   相似文献   

13.
墩差测量和仪器比测是地磁观测中最基本的工作,直接影响到观测资料的质量和使用价值。近年的研究结果表明,震磁异常通常为几nT至几十nT。因此,提高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对地磁预报地震具有深远意义。对嘉峪关地磁台仪器比测和墩差测量的方法及结果作了简要总结,供兄弟台站借鉴(文中所用的比测数据和墩差测量数据是北京台传递的标准结果)。  相似文献   

14.
一、模拟选频测振仪器的概况用一般宽频带仪器对结构的振动特性进行脉动法的模拟测量时,除了基频较易找到外,对二次以上的谐振周期,需要进行繁锁的频谱分析计算或十分麻烦地进行寻找。而在这些仪器中加进了一些窄带选频放大器等部件进行分路滤波后,就能十分方便地找出结构的若干个自振频率及相应的振型和阻尼,还可以大大地提高信噪比及测量精度。在这个基础上加以改进及提高测量和分析方法,还可以得到其它有关的重要参数。  相似文献   

15.
一、前言本文对1977年以来用CG~2型重力仪测得的经温度改正后的重力资料作了初步分析。在1978年10月3日北京高丽营4.0级地震前后重力有异常变化。处于同一局部重力异常区的顺义~高丽营测段重力变化较小;而分别位于重力异常区边缘和重力异常梯级带上的高丽营~小汤山测点间重力差值变化则明显;地震前减小约60×10~(-8)m/s~2,震后便逐渐恢复。二、重办复测资料情况我们的重力复测使用加拿大CG—2型315~#、316~#仪器。该仪器没有恒温装置,石英弹簧重力仪的格值受温度影响大,故利用多年来积累的实测格值资料及同时测得的车上  相似文献   

16.
前言 CJ_6地磁经纬仪是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一种地磁观测仪器。用于测量地磁偏角(D)和水平强度(H)的变化。经与标准仪比测后,则可观测地磁场的绝对值。在台站进行定点观测时,配以质子旋进磁力仪(观测总强度F)可测定磁变仪记录的D、H,Z基线值,进而得到所在地区地磁七要素的变化。 1981年底,配备给成都地磁台的CJ_6地磁经纬仪经与北京、武汉地磁台比测后正式投入观测。四年多来,仪器基本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取得了连续的观测成果。本文试图通过分析、讨论,对观测成果进行初步的评价,并提出地磁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2013年初在乌鲁木齐西北约80km、北天山北麓的呼图壁县建设名为新疆主动震源野外科学观测的研究站,主动震源试验系统由震源系统、气枪控制系统、气源及控制系统、台网监测系统四部分组成,所用震源为气枪震源,气枪每一炮的能量大约为0.9级地震释放能量.主动震源观测对乌鲁木齐台地磁数据产生干扰,本文从乌鲁木齐台几套地磁观测仪器原理、探头结构和放置方式出发,初步分析了干扰产生机制.(1)地磁M15秒数据的H、D和Z分量每隔15~20分钟产生一个约5秒左右的单脉冲型干扰;H、D、Z三分量干扰同步产生;同一分量不同次数干扰幅度大小不等.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可能是由于主动震源气枪从开始充气到充满的时间并不是固定的,每一枪的放枪时间也是人为控制,因此每一枪干扰时间间隔不一致;每一枪的能量不是固定的,在某个范围内变化(约15 MPa),造成不同次之间同一分量干扰幅度大小不等.乌鲁木齐台磁房距离主动源实验场地大约一公里左右,按照地表P波和S波传播速度,到达磁房的P和S波相差不超过0.5秒,M15为秒采样,其分辨率不够高,因此M15记录的数据相当于P波和S波同时达到,因此每次放炮干扰基本都为单脉冲干扰.(2)H、Z分量干扰分别为3、2纳特左右,D分量干扰为5分左右,最大干扰D不超过10分,H、Z不超过5纳特.磁房距离主动震源实验场地只有一公里,但每次放炮实验的震级较小(约0.9级),而一般情况下P波造成的垂直方向震动要小于S波造成的水平方向的左右晃动,这可能是造成Z分量干扰小于水平方向的D和H干扰的原因.(3)M15的F分量不受干扰,认为FHDZM15这套系统的D、H、Z三分量的FGE悬挂式磁通门磁力仪探头由于悬挂部分的悬挂结构是由成十字排列的锡磷青铜片构成,从而使得摆锤在X和Y方向可以自由运动,导致H、D、Z三分量产生同步的干扰,F探头由于置于墩子上而不受干扰.(4)M15分数据由秒数据经过高斯滤波得到,基本不受干扰.(5)乌鲁木齐台的其他地磁相对仪器如GM4和GM3不受主动震源实验的干扰.主动震源观测干扰为一种新类型的地磁干扰源.  相似文献   

18.
仪器的分辨力是能否记录到包括地震前兆在内的环境变化异常的关键。目前实测的仪器分辨力能否满足有效捕捉地震前兆微观信息还有待验证。文章以观测数据短期变化能否有效区分长时间环境变化为判断依据,设计一种根据观测小时段数据变化来估算仪器相对分辨力的新方法。根据地温短期受环境影响变化微小的特点,选取全国595个地温测点近10年数据分3类仪器和3个测项为例进行计算,用等距抽样的方式抽取大量的小时段数据作为研究样本。用间距一定时间的两个样本均值差描述环境变化,并以此通过两次聚类分别排除各测点组内和组间的环境变化异常样本。计算正常测点中的正常样本标准差来描述仪器的分辨力。实验结果表明,各类地温仪器分辨力与各自实际性能比较吻合,只有少部分测点的相对分辨力无法满足观测要求。  相似文献   

19.
仪器正确定向是保证仪器观测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由于地磁场的长期变化,仪器需要定期重新定向。本文应用全国44个地磁台站2008—2012年观测数据,研究了各台站D分量的长期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仪器定向位置和被测磁场位置产生较大偏离时,必须重新定向。同时首次提出影响定向精度的零场漂移S?0,并根据理论计算在红山地磁台实地开展测量,测量结果表明,零场漂移S0数值达到50.3 nT,超出D分量定向输出范围(磁静日时日变缓慢时间段为-50nT—+50nT)。  相似文献   

20.
讨论了满洲里地磁台墩差与仪器差检验的必要性,实施的方法步骤及所取得的成果,并给出了D,I,F,H,Z等要素的仪器差及墩差的校正公式.文章明确指出,凡需要更换仪器或墩位的台站,在此前后均须进行仪器对比观测和墩差测定,以保证观测数据的长期衔接.文章首次指出,为监视记录仪、记录墩的长期稳定性,一个标准地磁台不仅要测定绝对观测室内各墩位间的墩差,还须测定记录墩和观测墩之间的墩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